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4章 制度,桎梏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的紫禁城灵堂,烛火在穿堂风中明灭不定。

    朱高煦被皇帝哥哥的话语惊得僵立当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其子朱瞻圻却突然从人群中冲出,素白孝衣上还沾着前日被抄家时的尘土:“皇爷爷若真是寿终正寝,皇兄为何要带兵围府?”

    少年通红的眼眶里满是怨毒:“杀我家奴、囚我女眷,分明是做贼心虚!”

    朱高炽垂在广袖中的手指骤然收紧,青玉扳指硌得掌心生疼。比起刻意挑衅的朱高煦,这个侄子的莽撞更令他恼火——在先帝灵前质疑死因,无异于撕开皇家最忌讳的伤疤。

    ”拿下!”朱高炽话音未落,五名禁军已如猛虎般扑出,锁子甲碰撞声中朱瞻圻被按倒在地,挣扎时额头撞在青砖上,顿时鲜血淋漓。

    ”放肆!”朱高煦暴喝一声,金丝绣蟒的袍袖扫翻供桌,香灰混着烛油泼洒满地。他刚要扑向儿子,冷不防一道黑影从朱高炽身后疾掠而出。御前侍卫统领周武的鸳鸯钺划出寒光,靴底重重踹在汉王膝弯。朱高煦闷哼一声跪倒,双手瞬间被铁锁链缠住,精钢锁扣咬合时发出令人牙酸的”咔嗒”声。

    ”汉王父子,目无先帝,扰乱灵堂。”朱高炽的声音冷得像玄冰,他凝视着在地上翻滚哀嚎的二弟,”着即圈禁,非诏不得出!”

    随着朱高炽拂袖而去,素白帷幔被夜风掀起,露出朱棣灵位上“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的谥号,在摇曳烛光中泛着刺目的金红。

    汉王被捕的消息如野火般传遍京城,茶楼酒肆里却意外平静。王公贵胄们更默契地保持缄默——这场发生在灵堂的冲突,不过是皇室院墙内的家务事,只要不波及朝堂利益,谁都不愿蹚这摊浑水。

    而在暗无天日的诏狱里,朱高煦隔着铁栅栏握紧儿子的手:“放心,满朝文武看着呢,陛下不会……”远处传来更夫梆子声,惊得墙角老鼠窜入阴影。朱高煦的声音越来越弱,最终消散在潮湿的霉味里。

    八月十四日,山东乐安州的汉王府被暴雨浇得透湿。韦雪清捏着湿透的家书,听着檐角铜铃在风中乱撞,忽闻前院传来马蹄声。她看到马泉顶着雨幕踏入厅堂,袖中露出明黄圣旨,突然想起数日前丈夫撕旨的场景。

    ”王妃娘娘,”马泉抖开圣旨,雨滴顺着圣旨边缘坠落,在青砖上砸出朵朵水花,”陛下有旨:即刻进京,接汉王、公子回府。”

    马泉顿了顿,语气似有讥讽——”不过——”看着韦雪清骤然苍白的脸,老太监慢悠悠道:“需得先在午门谢恩。”

    窗外惊雷炸响,将这句话劈成碎片,混着雨水渗入地底。

    八月十五的紫禁城,月光如银霜般洒在琉璃瓦上,宫墙内却弥漫着比夜色更凝重的气息,汉王妃韦雪清身着素白褙子,环佩轻响中穿过层层宫门,凝望着奉天殿阶前摇曳的灯笼——五日前丈夫撕毁圣旨的场景犹在眼前,此刻不知等待她的是雷霆之怒,还是更可怕的刑罚。

    ”臣妇韦氏,叩见陛下!”她伏在冰凉的金砖上,额头紧贴地面,听着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在空旷的大殿回荡。

    朱高炽端坐在龙椅上,沉默许久。

    ”你跟了汉王大半辈子,”皇帝的声音像冬日寒冰,”为何没尽到相夫教子的责任?朱瞻圻在灵堂口出狂言,目无君父,难道你从未管教过他?”

    韦雪清垂眸敛神,鬓边的珍珠步摇微微颤动:“陛下明鉴。这些年臣妇贪图安逸,沉溺于王府奢华,疏忽了对王爷和世子的劝诫。”她刻意将“贪图安逸”四字咬得极重,似在暗示汉王的骄纵并非她一人之责,”臣妇罪该万死,愿领任何责罚。”

    殿外更鼓沉沉,内阁大学士杨士奇等人悄然对视。自昨日朝会起,他们已轮番劝谏:“陛下初登大宝,若此时诛杀血亲,恐落得‘燕啄皇孙’的恶名。”

    杨荣甚至搬出《皇明祖训》,强调须先削藩夺爵,再论罪处置。朱高炽摩挲着龙椅扶手的蟠龙纹,。”

    朱高炽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龙椅扶手上的蟠龙纹,鎏金在他掌下沁出凉意。记忆如潮水翻涌——永乐年间,父皇总是天不亮便批阅奏章,深夜还在与将领商讨军务,后宫请安常被一句”免了”草草打发。若先帝真耽于女色,又怎会仅有两位庶出子女?可满殿重臣肃穆的神色、祖宗成法的沉重枷锁,让他到嘴边的反驳又咽了回去。

    ”就依皇后所言吧。”朱高炽挥了挥手,郁闷之情溢于言表,却又无可奈何。

    张妍立刻福身行礼,凤冠上的东珠轻颤,在烛火中折射出冷冽的光。

    次日深夜,紫禁城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三十余间宫室内,朱漆托盘上的毒酒泛着幽蓝的光,白绫在穿堂风里轻轻摇晃。

    ”陛下饶命!”

    ”臣妾不想死!”

    哭喊声、求饶声刺破夜空,却在片刻后被痛苦的呻吟与呕吐声取代。血腥味混着龙涎香弥漫在宫墙之间,渐渐归于死寂。

    永寿宫内,安贵妃蜷缩在鎏金雕花榻上,望着窗外高悬的冷月。

    她颤抖着摸向腕间褪色的朝鲜银镯,那是离乡时母亲偷偷塞进她包袱的。案头摆着女儿朱清仪的遗物——半幅未绣完的罗帕,上面歪歪扭扭绣着朵含苞待放的海棠。

    三个月前,这个先帝最宠爱的幺女,终究没能熬过那场突如其来的天花。

    ”娘娘,那五位朝鲜来的小主……都去了。”贴身宫女哽咽着跪在地上,手中还攥着从隔壁宫室取回的遗物,几件色彩艳丽的朝鲜襦裙上,还沾着未干的毒酒痕迹。安贵妃浑身剧震,眼前浮现出十五年前,她们一同踏上大明土地时的模样。那时的她们怀揣着对异国的憧憬,却不知等待自己的是深似海的宫墙,和注定悲凉的结局。

    ”吱呀——”宫门突然被推开,寒风卷着枯叶灌入殿内。张妍身着九翚四凤翟衣,在数十名宫女、太监与侍卫的簇拥下缓步而入。她的目光扫过屋内陈设,最终落在案头朱清仪的遗物上。

    ”我的死期到了吗?”安贵妃抬起黯淡无光的眼眸,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绣着朝鲜纹样的衣襟上。

    张妍凝视着她,神色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看在清仪公主的份上,陛下特许你免殉。”她抬手示意众人退下,待殿内只剩二人,声音放软了些,”明日迁居咸安宫,往后就安心养老吧。”

    安贵妃浑身颤抖,不敢置信地望着对方。直到许久后张妍转身离去,翟衣上的珠翠声响渐渐消失在长廊尽头,她才如梦初醒般跌坐在地。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朱清仪的遗物上,照亮罗帕角落女儿稚嫩的落款。这一刻,她终于明白,自己能活下来,竟是因为那个早夭的女儿,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