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册封为大学士!
如此自信!武瑶嘴角掀起一抹好看的弧度。
反观群臣无不面露鄙夷,区区一介男子也敢口出狂言说要影响到一个王朝,何其招笑。
“陈夏,听旨!”
“草民听旨!”陈夏下跪。
“本太女现在任命你为我朝大学士,可前往御书房处理政务,同时册封你为太女妃,以后就是本太女的男人,任何人都不得对你无理。”
轰!
所有官员齐刷刷抬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这个男人,居然获得了太女的芳心,难怪能入这大殿,商讨国家大事,到底有何能耐?
太女,后宫不得干政啊。
陈夏嘴角猛地一抽,好家伙,做官就做官嘛,还给我封个太女妃的身份,样子能不能做得这么过头?
见到陈夏神情呆愣,武瑶戏谑一笑:“怎么,你不情愿。”
回过神来,陈夏高声道:“草民领旨。”
做妃就做妃,反正自己已经没有名声可言,你武瑶不怕,我又有何放不下面的理由?
“很好,既然如此,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自然。”
陈夏重重点头,既然有了身份,很多事情自然也无需武瑶亲自出面替他撑腰,可以放开手脚去干。
“那便退朝。”
“殿下,册封太女妃一事关乎国策,礼部……”
“省去那些繁琐步骤吧。”
“遵命。”
武瑶快步离开大殿,留下百官打量陈夏。
长得确实够俊,就是这脑子可能有问题,或许是太女也清楚这点,这才不让礼部举行仪式吧。
没有礼部举行册封大典,那就是名不副实!
陈夏起身,不知该如何施展拳脚时,夜莺快步走了过来。
“太女妃,殿下安排我供你差遣。”
“那就好。”
陈夏松了口气。
“既然殿下如此信任太女妃,那我兵部就静侯佳音了。”宋妍冷笑,说完转身就走。
有着大女子主义的她,自然看不惯陈夏从一介草民突然上升到太女妃的高度。
刑部尚书刘舒安语气幽幽道:“太女妃,殿下是让你放开手去做,但切记不能触及律法,不然我还是会抓你进去坐坐的。”
两大尚书阴阳过后,礼部尚书上前道:“太女妃,按照礼法,臣需要知晓你的生辰八字,出自何地何族……”
陈夏离开大殿,脸色异常难看。
当他走出不远后,一队有着十人的大内带刀侍卫快步跟在他与夜莺身后,以提供保护与调遣。
“这帮娘们全都针对我,就因为我是个男人?”
陈夏埋怨道。
但这话落在夜莺儿中就变成类似:这帮爷们针对我,就因为我是个女人?
毕竟娘们在这世界可是褒义词,而爷们则成了贬义词。
因此夜莺不认为陈夏在骂人,反而是很委屈。
“太女……”
“叫我公子就好,太女妃听着很怪。”
“公子,你就知足吧,要不是殿下偏袒于你,她们已经将你祖上十八代都给骂了个遍,如果真想堵住幽幽众口,就拿出实际行动告诉她们,谁说男子不如女?”
“说得对,我陈夏也要做妇好,秦良玉,花木兰之辈!”陈夏欲哭无泪。
“公子,这几位是?”夜莺好奇道。
“就当我发癫吧,别当回事。”
“好,那公子我们现在去哪?”
“洛阳城内有属于朝廷的店铺吗?”
“有,数量还不少,但空楼只有几栋,其余都给租出去了。”
“我能不能用?”
“你是太女妃,当然能用。”
“那就好办……”
洛阳作为千年古都,其城区内加上周围发展起来的街镇,其人口规模高达80万,又因繁荣的经济文化,来往洛阳的商贩络绎不绝,人口流动也大。
其中一条繁华闹市人来人往,喧嚣声冲天。
古阳街!
洛阳城内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两侧商铺、酒馆、茶馆、布店多如牛毛,街道上也都是推着小车的商贩。
古阳街的一处街道交汇处,屹立着一家磅礴大气的四层楼阁,此时正有丫鬟们打扫卫生。
陈夏就坐在门前的石阶上,任凭夜莺如何劝阻都无动于衷,引来了不少人的观望。
穿着不凡,想来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却不知大家礼仪,随意坐在地上成何体统?
放眼街道上的行人,多为男子穿着露乳之衣,打扮得花枝招展,碎碎步跟在自家妻子身后,一言一笑尽显得体端庄。
“公子快起来,你如今是太女妃,要是传到那帮大臣耳中,又免不了一顿指责。”夜莺小声劝道。
“无所谓,小爷我已经免疫了。”陈夏摆手,继续观摩起由户部统计的民生术册。
见状,夜莺也无可奈何,只能跟着坐在石阶上。
“这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五两银子,反观洛阳的人均收入高达十两,这帮人是怎么赚的?”
“能在洛阳落脚的人家多为商人,亦或者功臣之后,家中良田颇多,随着分家分脉,人数越来越多,家业虽然远不如祖上,但也绝非普通人家能比,光靠收租就能过得不错。”
简而言之,祖上有能力,后世子孙即便人数越来越多,也足以在城内立足。
“这城里人有什么优待吗?”
“当然有,凡洛阳户籍之人,在为官入仕上会优先录取,而且无需担心饥荒,各地征收上的粮食会首要保证洛阳,其次才是各郡。”
这不区别对待么!
陈夏嘀咕,感同身受了片刻,分析起在洛阳城内开银行的可行点。
洛阳作为大武国都,是无数商人都想在此分一杯羹的圣地。
就拿粮商而言,市场规模大,粮铺也多,供给方面无需担心,商户之间竞争大,粮食价格也高不到哪去。
特别是在城内有地契的大商户,无需担心租金问题,时不时降价,常常引得商户们隔街问候。
要说什么是大头,那自然是赋税,但总体而言城内百姓的生活还是能入眼的。
“一两银子等于一千钱,大约能买1000斤左右的大米,五两银子能够满足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
“但百姓哪有顿顿白米饭,这五两白银还得购置布匹及日常所需,有些百姓家里有七八口人,遇上战事粮食还得涨价……”
“老百姓太难,钱够用都难,更别说存钱。”
陈夏打消了让农村百姓存钱的念头,即便有的人不着急用钱,但进城一趟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