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五柳堂”沈瞿
徐巍端起茶杯在手中轻轻旋转:“沈老先生,我上任之初确实有心与‘四大堂’合作,只可惜当时无人搭理啊。”沈瞿顿了顿,没有说话。
“刚到永明县那会儿,本官拜帖先送去的便是沈府,可沈府管家说老爷身子不适,不见客。后来本官又三次遣人邀请‘四大堂’家主到县衙议事,要么推辞,要么敷衍。”
徐巍语气平静,但字字直指要害。
这些都是原主初来永明县时曾遭受到的冷遇。
看着沈瞿和沈仲才略显尴尬的脸色,徐巍心中暗爽。
沈瞿很快恢复如常:“那时正值春耕,家中确有些琐事缠身,怠慢了县尊,还望恕罪。”
“无妨,世事无常嘛。当时‘四大堂’不愿与我这个外来县令打交道,我也能理解。”徐巍放下茶杯,“既然如此,本官只好另谋他路。”
沈仲才在一旁听不下去了:“县尊此言差矣!且不论别家如何,我沈家向来尊重朝廷命官,只是先前有些误会罢了。如今县尊既有意振兴永明,我等岂有不从之理?”
徐巍笑而不语。
沈瞿叹了口气:“徐县尊,你我明人不说暗话。那赵镇南是何等人?不过是个趋炎附势的外地商人罢了。他有什么根基?有什么信誉?而我沈家,世居永明百余年,与永明百姓早已融为一体。县尊若真想为永明谋发展,我等才是最佳合作伙伴。”
“沈老先生言之有理。”徐巍点点头,“不过,本官‘招商引资’的政令已颁布,外来商人冲着这‘好客’二字而来,如今总不好出尔反尔吧?”
沈瞿轻哼一声:“若是徐县尊执意要与那外乡商人合作,置我‘四大堂’于不顾,恐怕日后县中诸事难以顺遂啊。”
“沈老先生这是在威胁本官?”
沈仲才赶紧打圆场:“县尊误会了!家父只是担忧县中局势复杂,若无我等协助,恐怕县尊难以推行政令。”
徐巍迎着沈瞿的目光,丝毫不惧。
沉默。
两人之间相互博弈着,似乎在看谁先败下阵来。
不过,徐巍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没必要在面子的事上和这个真正的地头蛇争个高下。
适当的示弱,反而能找到突破口。
徐巍率先开口:“沈老先生,本官来永明,不是来树敌的,而是来交朋友的。”
沈瞿眉头舒展了几分,却依旧保持警惕。
“哦?那敢问县尊,如何才能成为你的朋友?”
“本官要修路,要整顿县容,还要建造公共茅厕。这些事,县衙财力有限,需要像沈老先生这样的地方乡绅鼎力相助。”
“县尊既为百姓着想,我沈家自当支持。不过,这些都需要银钱,不知我‘五柳堂’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沈老先生不是想要‘帮宝逝’么,本官可以给你,那东西……其实日后你们只要去几次‘天上人间’,就能知道其中原理,只是制作起来……若无本官传授,怎么也得走一阵弯路才能摸索出来。本官可传授制作之法,沈家负责生产销售,利润五五分。”
沈仲才立刻反对:“这分成也太——”
沈瞿制止了儿子:“县尊既出技术又担风险,五五分也不为过。只是这物件,与那‘天上人间’……”
徐巍胸有成竹:“赵镇南那边只负责青楼内部使用,而沈家可以拿到整个永明乃至周边州县的销售权,两不冲突。只一样,永明县内需独家专供‘天上人间’。”
沈瞿思索了片刻:“若是如此,倒也不失为一桩好买卖。”
他看向徐巍:“徐县尊年纪轻轻,却深谙官商之道,老朽佩服。那‘商业发展金’我沈家先出五百两,以示诚意。”
徐巍笑了:“沈老先生慷慨,本官替永明百姓谢过了。”
“徐县尊,老朽还有个不情之请。”
“请说。”
“徐县尊一句‘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使得那‘天上人间’还未开业,便已名声大噪,还望届时也为我沈家的生计题词一句,传扬出去。”
徐巍打了个哈哈:“好说,好说。”
告别沈瞿,徐巍回到隔壁包厢,一股浓烈的酒气混合着喧哗声浪扑面而来。
所有人都喝多了,压根都没人注意到他已经出去了很久。
赵镇南满面红光,舌头都大了,还在那儿口齿不清地吹嘘着什么。
王德发也在其中,脸上同样泛着不自然的红晕,眼神迷离,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嘴里附和着赵镇南的话,时不时还发出几声夸张的笑声,将一个醉态可掬的谄媚形象扮演得淋漓尽致。
又过了一会儿,赵镇南终于酒力不支,在两个下人的搀扶下,脚步虚浮地告辞离去,临走前还拍着胸脯,含糊不清地对徐巍说着“县尊大人”、“天上人间”、“尽管放心”。
徐巍和王德发也坐上了回县衙的马车。
方才还醉眼朦胧、摇摇欲坠的王德发,眼神立刻就恢复了清明。
他动作麻利地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衣衫,脸上那不自然的红晕也迅速褪去,哪里还有半分醉意。
徐巍看着他这番变化,心中暗叹:这王师爷,不去唱戏真是屈才了,简直天生的狗腿子!
在金主面前,他能陪着笑脸,装疯卖傻,将对方哄得舒舒服服;金主一走,他立刻就能切换回精明算计的本色。
还有一个很好的品德:惧内。
拿捏起来就简单多了。
“王师爷,你也是这永明县的老人了,和本官说说那‘四大堂’吧。”
王德发腰杆微微挺直,脸上露出几分得意之色,知道这是县令大人要倚重自己的信号了。
“大人,咱们先说‘堰上堂’刘氏,他们掌握着全县十二座分水闸钥匙,刘氏田亩优先灌溉,其余农户则需缴纳‘过水钱’五文一亩。不仅如此,刘氏还开设了全县唯一水碓坊,所有的稻谷加工都得从他们那儿过。”
“原来如此,难怪钱家粮行如此嚣张!”
“那可不,他与刘氏是表亲,自然一个鼻孔出气。”
“那沈家呢?”
“大人,刘家如今的当家主母就姓沈,正是‘五柳堂’沈家主嫡亲的姐姐,沈家世代经营着桑蚕生意,是咱们县的支柱产业,光在茶寮镇就设有3家茧行,近七成的鲜茧收购都是沈家的!”
徐巍感叹:“这两家联姻,实在是强强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