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4章 必须死刑

    ”他们会先调查目标家庭情况,专挑那些和父母关系不好的女孩下手。等女孩私奔后,家人往往以为她是跟男人跑了,这种事情太丢人,都很少报警。”

    ”不不是这样的”

    苏玉珍的声音已经变成了呜咽,她缓缓蹲下身,抱紧了自己的膝盖。

    ”强哥说说要带我去香港他说他爱我”

    王秀兰终于忍不住,冲过去紧紧抱住了女儿。

    苏玉珍起初还挣扎,但很快就瘫软在母亲怀里,放声大哭。

    ”为什么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她的哭声撕心裂肺。

    ”我宁愿宁愿什么都不知道”

    苏建国走到李民警身边,低声问道。

    ”那个张强会判多少年?”

    李民警收起文件,声音冷峻。

    ”这种团伙作案,情节特别恶劣,必须要立典型,死刑没得商量。”

    他看了一眼蜷缩在王秀兰怀里的苏玉珍,叹了口气。

    ”我看你家这孩子需要时间消化。我们改天再来做详细笔录。”

    送走警察后,苏建国站在院子里,看着西厢房的方向。

    王秀兰已经把苏玉珍带回屋了。

    苏玉珍的哭声渐渐变小,但那种绝望的抽泣声却更加令人心碎。

    他慢慢走回堂屋,拿起那杯已经凉透的茶,一饮而尽。

    茶叶的苦涩在舌尖蔓延,就像此刻他心中的滋味。

    “爹”

    苏明富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脸上带着担忧。

    “小妹她没事吧?”

    苏建国放下茶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希望这一次的教训,能让她懂点事吧!!”

    。。。

    当天下午,苏建国骑着自行车直奔苏家屯驶去。

    九月的阳光有些火辣。

    车轮碾过坑洼的土路,路两旁的玉米地已经长到一人多高,绿油油的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远处,苏家屯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几缕炊烟从土坯房的烟囱里袅袅升起。

    ”建国哥!回来啦!”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路边传来。

    苏建国刹住车,转头看见张老头的大儿子张大柱正扛着锄头从地里走出来。

    这个四十多岁的庄稼汉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但眼睛却亮得惊人。

    ”大柱啊,这么热的天还在地里忙活?”

    苏建国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问道。

    ”这不刚浇完水嘛。”

    张大柱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路边,一把抓住苏建国的手。

    ”建国哥,上次那事多亏了你!要不是你买了我家的,我家这日子,可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苏建国摆摆手。

    ”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干啥。对了,你媳妇儿好点没,我可是听说了,你小子命好,一下子,家里三个带把的!”

    ”哈哈,都能下地干活了。”

    张铁柱闻言,顿时大笑道。

    ”我家老爷子,天天念叨,说建国哥你仁义,救了咱一家老小的命。”

    正说着,远处又传来一阵招呼声。

    原来是村里的王寡妇挎着篮子从集上回来,看见苏建国就小跑过来。

    ”哎哟,这不是建国兄弟嘛!”

    王寡妇五十出头,脸上皱纹里都带着笑。

    ”上回你请全屯人吃饭,我家那俩小子可念叨了好几天,说建国叔家的红烧肉真香!”

    苏建国笑着点头。

    ”王婶这是赶集去了?”

    ”可不嘛,买了点盐和针线。”

    随后,又有几个村民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跟他打招呼。

    ”建国哥仁义!看看,这抽的都是城里人的高档烟,大前门!”

    ”建国叔,啥时候再请咱喝酒啊?”

    ”建国啊,我家那口子说你有啥好事想着咱屯里人”

    苏建国一一应着,心里却有些惊讶。

    他没想到自己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已经这么高了。

    看来上次买下张老头家的地,又请全屯人吃饭的事,确实让他在村里树立了威信。

    好不容易告别热情的村民,苏建国推着自行车来到父亲家门前。

    院子里,苏建军正蹲在地上修理一把铁锹,听见动静抬头一看,立刻扔下工具站了起来。

    ”大哥?你咋回来了?”

    苏建军上前接过苏建国的自行车。

    ”不是刚回城里吗?”

    苏建国拍拍弟弟的肩膀。

    ”有正事跟你们商量。”

    正说着,屋里传来一阵咳嗽声,接着是苏老爷子沙哑的嗓音。

    ”建军,谁来了?”

    ”爹,是大哥!”

    苏建军高声回道,转头对苏建国说。

    ”爹在屋里歇晌呢,这天儿太热了。”

    苏建国点点头。

    ”咱去葡萄架底下说吧,那儿凉快。”

    苏家院子东南角有一株老葡萄藤,枝繁叶茂,爬满了竹竿搭的架子,下面摆着一张木桌和几把竹椅。

    这是苏老爷子最喜欢的地方,夏天全家人常在这里乘凉聊天。

    苏建军朝屋里喊。

    ”爹!大哥有事跟咱们商量,在葡萄架底下等您呢!”

    不一会儿,苏老爷子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了出来。

    ”建国啊,啥事这么急?”

    苏老爷子在竹椅上坐下,眯着眼打量大儿子。

    苏建国从兜里掏出一包大前门,给父亲和弟弟各递了一支,自己也点上,深吸一口才开口。

    ”爹,老二,我这次回来是想跟你们商量个大事。”

    ”啥大事?”

    苏建军吐出一口烟圈,好奇地问。

    ”我打算在我承包的那几座荒山上,弄冬季蔬菜大棚。”

    苏建国一字一顿地说。

    ”啥?”

    苏建军瞪大眼睛。

    ”蔬菜大棚?那是啥玩意儿?”

    苏老爷子也皱起眉头。

    ”建国啊,你说明白点。”

    苏建国早有准备,从另一个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些简单的示意图。

    他把纸摊在木桌上,指着上面的图形解释。

    ”爹,您看,这就是蔬菜大棚。简单说,就是用土墙和塑料薄膜搭个棚子,冬天白天让太阳晒进来,晚上用草帘子盖上保温,这样就能在冬天种出夏天的菜来。”

    苏建军凑过来看了看图纸,一脸不可思议。

    ”大哥,你开玩笑呢吧?冬天零下十几度,地里都冻得梆硬,咋可能长出菜来?”

    苏建国耐心解释。

    ”老二,时代在发展。以前咱们村连电都没有,现在不也通了?以前谁想过能打电话?现在城里到处都是电话亭。”

    ”可这”

    苏建军挠挠头。

    ”冬天种菜,听着就不靠谱啊!”

    苏老爷子一直没说话,眯着眼仔细看图纸,突然问道。

    ”建国,这玩意儿真能行?”

    ”爹,我打听过了,东北那边已经有人搞成功了。”

    苏建国见父亲有兴趣,立刻来了精神。

    ”您想啊,冬天四九城里,一根黄瓜能卖到一块钱!一斤韭菜能卖八毛!平常夏天才几分钱的东西,冬天能翻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

    ”这么贵?”

    苏建军倒吸一口凉气。

    苏建国点点头。

    ”物以稀为贵嘛。再说,你们想想,现在冬天除了白菜萝卜,哪还有新鲜菜?要是咱们能在冬天种出黄瓜、西红柿、韭菜这些,那不得抢疯了?”

    苏老爷子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

    ”建国啊,你说这大棚,具体咋弄?”

    见父亲询问,苏建国精神一振,开始详细解释起来。

    ”爹,您看,咱们选向阳的山坡,先用土夯一道北墙,挡北风。然后搭竹木架子,蒙上塑料薄膜。白天太阳晒进来,里面温度能到二十多度,晚上盖上草帘子保温,最冷的时候再烧点煤炉子”

    ”等等。”

    苏建军打断他。

    ”这得费多少塑料布?多少煤?成本得多高啊?”

    苏建国早有准备。

    ”老二,我算过了。一亩大棚前期投入大概两千块,但冬天一茬菜就能收回成本还有赚头!”

    ”两千?”

    苏建军惊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大哥,你疯了吧?两千块够盖三间大瓦房了!”

    苏老爷子却摆摆手让三儿子安静,继续问。

    ”建国,你说这菜冬天真能长?不会冻死?”

    ”爹,我亲眼见过!”

    苏建国信誓旦旦地说。

    ”东北那边的大棚,冬天里面绿油油的,黄瓜结得跟夏天一样多!”

    苏建军还是不信。

    ”大哥,就算能种出来,那得费多少工夫?冬天那么冷,谁愿意去伺候那些菜?”

    苏建国笑了。

    ”老二,你知道现在城里一个工人一个月工资多少吗?三十多块!咱们一个大棚一冬天能赚两千,雇人干都划算!”

    苏老爷子突然拍了下大腿。

    ”建国,我想起来了,你说这大棚,是不是就跟早年间皇宫里的暖房一个道理?”

    苏建国顿时一愣,没想到,老爷子还有这见识,当即表示。

    ”爹,您说到点子上了!就是这个理儿!只不过现在有塑料布,比玻璃便宜多了。”

    苏建军见父亲似乎被说动了,急道。

    ”爹,您别听大哥忽悠。冬天种菜,这不是胡闹吗?万一赔了咋办?”

    苏老爷子没理二儿子,盯着苏建国问。

    ”建国,你有把握?”

    苏建国深吸一口气。

    ”爹,我不敢说百分百,但八九成把握是有的。我想先弄几亩试试,就算赔了,也赔得起。”

    苏老爷子沉默良久,突然问。

    ”你钱够吗?”

    在老爷子的印象里,苏建国的钱,买完山跟地,可是没多少了。

    苏建国直接回道。

    ”我在银行贷了一万。”

    ”什么?”

    苏建军猛地站起来。

    ”大哥你疯啦?借这么多钱搞这个?”

    苏老爷子却出人意料地点点头。

    ”有魄力。”

    他转向二儿子。

    ”建军啊,你二哥在城里见多识广,他既然敢干,肯定有他的道理。”

    苏建军急得直跺脚。

    ”爹!这可不是小事啊!万一”

    ”没有万一。”

    苏老爷子突然严肃起来。

    ”咱们老苏家的人,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他转向苏建国。

    ”建国,爹支持你。需要人手,让你二弟帮忙。”

    苏建军还想说什么,被父亲一个眼神制止了。

    苏建国心里暖暖的,还是自家老爷子好,无脑信任自己。

    不等苏建国说感谢话。

    苏老爷子当即摆摆手。

    ”行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莫做那娘们样儿。不过建国啊,这事得稳着来,先小规模试试,别一下子铺太大。”

    ”我明白,爹。”

    苏建国连连点头。

    ”我就是这么打算的。”

    苏建军见事已至此,叹了口气。

    “大哥,既然爹都这么说了,我我也支持你。需要我干啥,你尽管说。”

    苏建国感激地拍拍弟弟的肩膀。

    ”老二,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

    三人又详细讨论了大棚的具体选址、材料准备和种植计划。

    苏老爷子突然想起什么,问道。

    ”建国,你说这大棚菜,能种黄瓜西红柿,那韭菜呢?”

    ”当然能!”

    苏建国笑道。

    ”爹,您知道吗?冬天韭菜割一茬长一茬,能收四五次呢!四九城过年包饺子,韭菜能卖到一块钱一斤!”

    苏老爷子眼睛一亮。

    ”那敢情好!建军啊,明天你就去联系买竹竿和塑料布,咱们抓紧时间,赶在入冬前把大棚搭起来!”

    苏建军虽然还有些疑虑,但见父亲和大哥都这么有信心,也只好点头。

    ”行,我明天一早就去。”

    。。。

    当晚,苏建国并没有返回四九城。

    直接在他父亲这里住了下来。。

    晚上。。

    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光,苏建国仔细翻阅着从城里带来的农业技术手册。。

    炕桌上摊开几张泛黄的草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计算和规划。

    ”想要卖上好价钱,就得选在露天蔬菜停收的时间,十一月初正合适”

    苏建国用铅笔轻轻敲打着纸面,眉头紧锁。

    他翻到手册中关于蔬菜生长周期的章节,手指顺着表格往下滑。

    ”黄瓜从播种到初收要80天,西红柿100天”

    他抓起算盘,手指飞快地拨动珠子。。

    ”今天是9月15号”

    苏建国喃喃自语。。

    “如果9月20号开始育苗,黄瓜10月底就能移栽,11月中旬可以采收第一批”

    他在纸上写下这个日期,又划掉重新计算。。

    ”不行,太晚了,要赶在11月初上市,必须提前”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