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0章 招募员工

    张大柱挤到最前面,伸手想摸又不敢摸的样子。

    ”建国!这这是你们买的?”

    老书记很是惊讶。

    苏建国跳下车,拍了拍身旁的拖拉机。

    ”是啊,老书记,专门用来运菜的!”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

    ”我的老天爷啊!这得多少钱啊?”

    ”咱们村也有拖拉机了?”

    ”建军,你会开这玩意儿?”

    苏建军骄傲地挺起胸膛。

    ”那当然!我在部队可是开坦克的,这拖拉机算啥!”

    他跳上驾驶座,开始给村民们讲解各个部件的功能,俨然一副专家的模样。

    王桂香挤过人群,看到崭新的拖拉机时,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她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确认不是在做梦。

    ”当家的,这真是咱家的?”

    她小声问苏建军。

    ”那可不!”

    苏建军得意地说。

    ”哥花了3700块钱呢!”

    ”3700!”

    王桂香倒吸一口冷气,随即又眉开眼笑。

    ”值!太值了!以后咱家也能用吧?”

    苏建国笑着点头。

    ”当然,随便用。”

    老书记绕着拖拉机转了三圈,最后停在苏建国面前。

    ”建国啊,你真是咱们村的福星。先是打野猪让全村吃上肉,现在又买了拖拉机我这老骨头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回见着这种新鲜事。”

    苏建国谦虚地笑笑。

    ”老书记,这才刚开始呢。等大棚里的菜上市了,咱们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下午,苏建国独自一人来到山坡上的蔬菜大棚。

    走进一号棚,苏建国弯腰钻了进去。

    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外面秋日的凉意形成鲜明对比。

    黄瓜藤已经爬满了支架,翠绿的叶子间点缀着嫩黄的小花,有些已经结出了指头大小的黄瓜纽。

    ”建国哥!你回来啦!”

    吴二埋汰从棚子深处钻出来,脸上沾着泥土,手里还拿着一把小铲子。

    ”嗯,刚回来。”

    苏建国点点头,目光扫过整齐的菜畦。

    ”这几天怎么样?”

    吴二埋汰兴奋地拉着苏建国往里走。

    ”好着呢!你看这黄瓜,一天一个样!西红柿也开始挂果了,韭菜都割了一茬了”

    苏建国仔细检查每一株作物,不时蹲下来摸摸土壤湿度,或是翻看叶片背面有没有虫害。

    走到三号棚时,他发现有几株西红柿的叶子有些发黄。

    ”这几株怎么了?”

    他皱眉问道。

    吴二埋汰挠挠头。

    ”可能是水浇多了这两天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有时候记不清哪块浇过哪块没浇”

    苏建国直起身子,环顾四周。

    四个大棚加起来近五亩地,光靠吴二埋汰一个人确实捉襟见肘。

    更别说还要早晚掀盖草帘、记录温度、防治病虫害

    ”二哥,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苏建国拍拍吴二埋汰的肩膀。

    ”从明天开始,我给你找几个帮手。”

    吴二埋汰眼睛一亮。

    ”真的?那太好了!我一个人确实有点忙不过来,特别是早上掀草帘的时候,四个棚跑完都得两小时”

    苏建国在心里快速盘算着:现在黄瓜、西红柿、韭菜、小白菜都长势良好,预计一个月后就能陆续上市。

    到时候采收、分拣、包装、运输

    需要的人手更多。

    ”走,去找建军。”

    苏建国决定道。

    ”咱们得赶紧招人。”

    苏建军正在自家院子里擦拭心爱的拖拉机,看到哥哥和吴二埋汰走来,连忙放下抹布。

    ”哥,大棚那边怎么样?”

    他问道。

    ”长势不错,但人手不够。”

    苏建国直截了当地说。

    ”我打算招十个人专门负责大棚的日常管理,你来负责这事。”

    ”十个人?”

    苏建军瞪大眼睛。

    ”需要这么多吗?”

    苏建国点点头,掰着手指算道。

    ”四个大棚,每人负责半个棚的日常管理,就是八个人。再加上两个专门负责早晚掀盖草帘的,正好十个。”

    王桂香从屋里端出茶水,听到他们的谈话,忍不住插嘴。

    ”哥,招这么多人,工钱怎么算啊?”

    ”一天五毛,管一顿午饭。”

    苏建国早就想好了。

    ”从明天开始,先试用一周。”

    这个工资标准在当时的农村相当有吸引力。

    王桂香在心里快速计算着。

    一个人一个月能挣15块,十个人就是150块

    她不禁有些心疼。

    苏建军倒是很支持。

    ”哥说得对,现在大棚是关键时期,不能因为人手不够耽误了收成。”

    消息一传出,整个苏家屯都轰动了。

    五毛一天的工钱,还管饭?

    这可比种地强多了!

    张大柱第一个跑来报名,紧接着是王老汉家的两个儿子,李寡妇的闺女

    不到半天,报名的人就超过了三十个。

    苏建军按照哥哥的要求,优先选择了那些家里困难、干活踏实的村民。

    第二天一早,十个新招的工人就在大棚前集合了。

    苏建国亲自给他们分配任务:

    ”张大柱,你带两个人负责一号棚的黄瓜。李家兄弟,你们管二号棚的西红柿。王婶,你带着闺女管三号棚的叶菜”

    吴二埋汰站在一旁,看着突然多出来的帮手,笑得合不拢嘴。

    他再也不用一个人从早忙到晚了。

    苏建国把弟弟和吴二埋汰叫到一边。

    ”建军,你负责总体协调,每天早晚检查一遍各个棚的情况。二哥,你经验丰富,多带带新人,特别是温度控制和浇水这些关键技术。”

    两人连连点头。

    苏建军突然想起什么。

    ”哥,那拖拉机”

    ”先用着运肥料和工具。”

    苏建国说。

    ”等菜上市了,有你忙的。”

    接下来的日子,大棚里的工作井井有条。

    新人们很快掌握了基本技能,在吴二埋汰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判断土壤湿度、如何防治病虫害。

    苏建军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四个大棚之间巡视,记录作物生长情况。

    。。。

    处理完苏家屯的事情,

    苏建国蹬着自行车回到了四九城。

    推开四合院的大门,院子里静悄悄的。

    只有老槐树的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苏建国把自行车靠在墙边,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秀兰?我回来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