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海子新作!好!好!好!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眼泪。当我们翻开历史课本的时候,无数人的人生都被凝缩成为了其中的一两句话。
可真正处于其中的人,他们的伤痕与痛楚,往往只是来自于历史的一粒尘埃罢了。
人类总是这样,感性的时候,会因为一点点的小事而感动落泪。
但理性起来时,看着历史画卷上的千万人的悲剧与痛苦,也只会感叹一声滚滚长江东逝水罢了。
特殊时期。
在后世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人眼中,不过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就是车轮在走直线的时候,偶尔拐了一个弯罢了。
可对于亲历者们而言,却往往有着一辈子都难以释怀的伤痕。
所以……
当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发售出去之后,无数刚刚平反回来,回归到工作岗位上的知识分子们,看到了这一篇《伤痕》,全都怔在了那。
京城,某部委大院。
刚恢复领导岗位的某位花甲老人,上班的时候,随手买了一本刚出的《人民文学》,准备上班无聊的时候好好看看。
可刚在办公室坐下,翻开了。
他久久不能平静,脑海当中将这十年来所经历的一切悲剧与苦痛都给过了一遍。
然后立马下定了决心,拿出了稿纸和钢笔,随着笔尖在纸张上沙沙沙的划过,用一字一句,去重现自己这十年来逝去的光阴。
……
而以上这样的场景,不仅是发生在部委大院这样的高级干部身上,还有许许多多此时依旧还处于劳改农场,处于农村基层的知识分子们。
他们憋着的十年,终于有人用一篇给说了出来,简直是在为他们这个群体在发出了声音来呀!
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写出这篇《伤痕》的作者,竟然是写出《一代人》来的大诗人海子时,就更是彻底成为了海子忠实的书迷了。
在基层,一本《人民文学》往往都是大家一起凑钱买来的,回去之后,你看完之后我再看,谁有空谁看。
往往纸张都要被翻到皱起泛黄,有些好的文章,还会被翻上无数遍。
而这一期的《人民文学》,单就《伤痕》这篇,就快要被翻烂了。
大家都纷纷愤恨主人公和母亲划清界限的冷血,却又在最后感慨,主人公后悔了,母亲却已经去世了,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无法弥补了。
时代的裂痕,就这么彻底地凝固在了那,成为了个人永远的伤痕。
人们常说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本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观看和思考,往往有不同的感悟。
《伤痕》也是一样的,不同经历的人,看到《伤痕》之后,都能从里面不同的角色,看到自己的影子。
有的人觉得,自己是那个和母亲决裂的主人公,有的人却认为,自己是那位被打倒伤心欲绝的母亲。
但最终毫无疑问的是,《伤痕》火了,成功了,甚至刚发售,是一定要由主编张光年点头才行的,必然是有点东西的。
“海子的《伤痕》,竟然可以入得了张光年的眼?那可得好好看看了。”
郭老立马收起了小觑之心,然后在老北京和煦的阳光下,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李文和也不敢打扰郭老看书,就安静地等在一旁。
等了好一会,郭老一口气看完《伤痕》之后,仿佛经历了一遍书里主人公的“伤痕”,仰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怎么样?郭老,海子的这篇《伤痕》,写得不错吧?刚刚我听人说,都有一群激动兴奋的读者,把《人民文学》的编辑部给围了呢!”
李文和笑着在一旁说道。
“好!不错!真不错!”
郭老点点头,说道,“论文章结构,他写得并不怎么样。再看辞藻华丽,也只是朴实无华,平铺直叙。
可偏偏是这样的笔触,才能写出如此真实和动人的故事。
《伤痕》能够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只因为他写出了无数人真实的人生呀!”
说到这里,郭老又来了兴致,朝着李文和招手道:“文和呀!拿纸笔来,我这手痒了,想给《伤痕》写篇评析,一会你给《人民文学》送过去吧!
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帮我要一下海子的通讯地址。
如此有趣有才的小友,若是每次都只能隔空神交,简直是犹如隔靴搔痒,人生一大憾事啊!”
……
与此同时,另一边,总政话剧团。
龚雪喜欢诗歌,每一期的《诗刊》都会买。
但是,《人民文学》的售价更高,而且里面经常大多都是一些她不大喜欢的散文之类的,所以她却只是偶尔无聊找书看时,才会买上一本。
早上路过报刊亭的时候,龚雪只是注意了一下,新一期的《诗刊》有没有出来,并没有在意刚刚上架的新一期《人民文学》。
可当她来到话剧团时,却发现几乎整个话剧团的人,都似乎在议论着一篇叫做《伤痕》的内容。
“唉!开始我觉得这个主人公很可恶,竟然和自己的亲生母亲决裂,划清界限,这是人能干得出来的事么?
可是看到最后,又为她感到无比的悲哀,甚至有些同情她了……”
“是呀!你还真别说。这种事我就亲眼看到过几次,我有几个同学的父母是右派,被打倒的。
当时我的同学还上台亲自揭发自己的父母呢!就为了不被连累,还瞎编乱造了一些证据。
不过,现在她们长大了以后,全都悔不当初,和书里的主人公一样……”
“你们说,如果主人公的母亲没有去世的话,她回来以后,又该怎么面对自己的母亲呢?她的母亲,会彻底原谅她么?她又会怎么救赎自己呢?”
“这谁说得准呀!不过我身边就有类似的案例,早年和父母决裂,划清界限,但后来父母平反后,又认了回去,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吧!”
……
听到她们讨论得热火朝天,龚雪自己却有点格格不入了,奇怪地问闺蜜张蓉道:“蓉蓉,她们这说的是什么呀?”
“呀!小雪,你还不知道吧?”
原本也在和别人讨论的张蓉,立马将龚雪拉到一旁,塞给她一本《人民文学》,催促道:
“赶紧看看吧!你的心上人全新的大作,《伤痕》,写得简直是太好了。”
“什么?什么心上人!蓉蓉,你可别乱说话。”
被张蓉这么一说,龚雪立马就脸红心跳,还好周围其他的同事们都在专心说话讨论,并没有人注意到她们这边。
“海子呀!我是真没想到,海子不仅是诗歌写得美,连写起来,也这么的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生……”
张蓉说着,指了指《人民文学》目录上的第一篇《伤痕》说道。
“啊?真……真是海子写的?那我先看看。”
一看到真是海子的作品,龚雪哪里还顾得上其他,立马拿起《人民文学》,往旁边的台阶随便一坐,就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