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大明稳爷/ 第23章 发大财了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章 发大财了

    朱元璋最先反应过来,大声道:“把李景隆带过来。”

    “是。”

    二虎也头皮发麻,他知道自己差事办砸了。

    “派去陈家庄的人也一并叫回来。”

    朱元璋的声音再度传来。

    “是。”二虎额头冒起冷汗,不敢停留。

    李景隆被人带到恩科殿,当他看到恩科殿的地基之后,李景隆脸色大变。

    “你们这里怎么会有水泥?”

    “好啊,我算明白你们为什么弹劾我,你们就是看上了我手里的水泥产业。”

    “你们把我打入大牢,是想吞了我的水泥产业!”

    “你们无耻!你们这样做跟强盗有什么区别!”

    “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李景隆像个泼妇,指着满朝诸公大骂。

    “怪不得老陈不愿入朝为官,原来他早就看清楚你们这群人丑恶的嘴脸,他是不愿与你们为伍!”

    哗啦!

    在场的官员们全部沸腾了。

    水泥居然是李景隆的产业?

    如此神奇的东西,竟然是这个人渣捣鼓出来的?

    唯有李文忠和徐达等人虎躯一震,他们从李景隆嘴里听到了老陈二字。

    毫无疑问,水泥定是陈正的手笔。

    就在众人还在吃惊之时,刘伯温缓缓出列,神色淡然道:“陛下,小李大人功不可没,水泥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宝贝,而且物美价廉!小李大人如此义举,臣认为,凡是参与水泥生产者,都该赏。”

    这一下,朱元璋也忍不住了。

    生产水泥时,他还搬运过石头呢。

    这样说来,他也有一份功劳。

    孙克义接着说道:“刘大人所言不错,如今国朝新立,百废待兴,大兴土木,水泥如祥瑞出世,正是彰显了陛下的仁德。臣敢断言,只要将水泥推广,对于全国大兴土木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两位爱卿所言不错,水泥是个好东西。”

    朱元璋心思瞬间活跃起来。

    他想到当初陈正所言,而且也知晓这水泥就是石头烧成的,成本低的可怕。

    他将目光看向李景隆:“水泥厂每天能生产多少?”

    李景隆答非所问:“你们不是要抢我的水泥产业?”

    “皇上是何等人物,岂会做出与民争利之事,还不磕头认罪。”李文忠上去对着他屁股就是一大脚。

    李景隆揉了揉屁股,委屈道:“那他为何下令将我打入大牢。”

    “……”朱元璋。

    二虎尴尬道:“小公爷,刚才是一场误会。”

    李景隆毫不犹豫的拜下:“皇上不与民争利真是圣明,堪比秦皇汉武,远超唐宗宋祖,微臣钦佩万分。”

    朱元璋马屁拍晕:“少拍马屁,回答我的问题。”

    李景隆道:“只要有足够的人手,要多少有多少,皇上要是购买水泥,我可以做主,给您成本价。”

    李文忠气得吐血,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样的祥瑞,该献给皇上。”

    凭什么?

    李景隆心里委屈,这可是他的金袋子,一天能赚几百两白花花银子。

    李景隆满脸为难地道:“不是我不愿意献给皇上,这水泥厂不是我一人的,我说了不算。”

    “不碍事。”朱元璋心情大好,大笑道:“李景隆,咱命你全力生产水泥,优先供应朝廷。”

    李景隆双眼放光,这得多少钱啊。

    老陈真牛逼,赚钱比抢还快。

    朱元璋不知道李景隆脑子里在想什么,突然问道:“你刚才说的老陈是谁?”

    说完,朱元璋玩味的看着他。

    李景隆想起陈正的交代,当即否认:“我没说老陈,臣还年轻,应该是说微臣,兴许是李相说老臣,您听错了。”

    “好了,这些是小事。”

    朱元璋懒得计较,如今陈正就在他眼皮底下,又跑不掉。

    他对陈正越发好奇了。

    越是关注这个小子,给他带来的惊喜就越多。

    朱元璋现在的心情很不错,区区一堆石头就解决了全国大兴土木的问题,他心里已经开始勾勒宏伟蓝图。

    朱元璋为了不让李景隆太过于得意忘形,挥挥手道:“你退下吧。”

    李景隆的心思已经飘在了陈家庄,拿下了朝廷大单,老陈肯定高兴死了。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李景隆一眼,便点了几个重臣留下。

    回到奉天殿,李文忠率先开口:“陛下,水泥应该是陈正发明的。”

    朱元璋:“咱早知道了,生产水泥时咱就在现场,只是咱没想到水泥居然如此神奇。”

    李文忠大惊:“皇上既然知道,那……”

    朱元璋笑呵呵道:“咱见过那小子,确实有几分歪才,看在他制作出水泥的份上,咱不追究他的欺君之罪。”

    李文忠闻言松了口气:“臣替陈正谢过皇上。”

    李善长听到皇上几次提起陈正,心里像猫爪似的,这么关键重要的人物,眼前这些人都知道陈正,唯有他不知道。

    这让李善长感觉到了危机。

    难道皇上不信任自己?

    李善长问道:皇上,请问陈正究竟何许人也,既然有才,为何不选拔为官为朝廷效力?”

    朱元璋也很疑惑,陈正为什么不愿意入朝当官。

    甚至为了拒绝当官,还弄了个假死之法。

    朱元璋斜了一眼李善长,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此事咱自有安排,尔等无故不得去寻他。”

    李善长连忙闭嘴:“臣只是一时好奇,并无其他意思。”

    朱元璋岔开话题,继续说道:“水泥的功效诸位也看到了,咱想大兴土木,修建凤阳中都,此外黄河河堤也该修了。”

    孙克义道:“皇上,虽然有水泥能事半功倍,但是朝廷还是没钱。”

    朱元璋豪迈挥手道:“无妨,咱打算再发行五百万贯宝钞。”

    不就是钱嘛,要多少有多少。

    “皇上,陈正说过宝钞会贬值,是不是谨慎一些?”

    刘伯温觉得有些不妥,开口提醒。

    朱元璋自信道:“我承认陈正有才,但他精通的是旁门左道,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咱已经命人在民间走访调查,宝钞并未出现贬值的情况。”

    刘伯温闻言也不再多说。

    朱元璋手指敲打着桌面,缓缓说道:“恩科殿建造即将完成,恩科的事也该提上日程,诸位觉得谁担任此次恩科的主考官?”

    武将们对此并不感兴趣,闭口不言。

    文官们虽然都想担任主考官,又不敢表现的太过明显。

    朱元璋扫了一眼,见没人发言,直接拍案:“既然大家都不说,咱就直接点名,命李善长担任此次恩科主考,宋濂担任副主考。”

    李善长心中大喜,看来皇上还是很信任他。

    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他和宋濂跪拜地上:“臣遵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