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雷俊颔首:“原来如此。”元墨白:“道童院里已经为你们打过基础,我们今天便直接从正法道经开始讲起。”
他修为境界不知比道童院其他教习高出多少,深入浅出,鞭辟入里。
雷俊昨晚感到晦涩难懂的道经,元墨白往往几句话就令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他先为雷俊讲法,然后待雷俊自己回味体悟时,再教导入门多时进度更快的王归元。
从流程来说,元墨白并没有搞什么花活儿,端端正正,与道童院授课相似,只是更加深入。
早课之后,上午师徒对谈,答疑解惑,中午正常放饭,下午自由活动时间,晚饭后则是晚课。
“早课讲经传道,晚课则是传授符术、丹术等法术。”
午饭时,王归元介绍道:“不过师父的意思是,雷师弟你先全力准备筑基的事情,待筑基之后,内在大道根本稳固,再修习外在的法术不迟。”
雷俊:“我也正有此意。”
王归元:“除了先前给你送过去的东西,你再自己点点,缺什么跟我说,我接下来几天去给刘师伯帮忙,走之前先帮你办妥。”
“有劳师兄。”雷俊问道:“刘师伯那边是?”
王归元答道:“没啥大事,只是刘师伯要研制一块特殊的符墨,以碧松石髓为主料,非常重视,道童照看不来,所以借几个传度弟子帮忙,师父让我过去听吩咐。”
他所言刘师伯,雷俊有所耳闻,乃是府里另一位长老。
虽然刘长老同元墨白并非同一个师承门下,但同门之间来往较多,关系不错。
至于碧松石髓,雷俊没听过,但能猜到是极为稀有的宝物。
经过传度成为天师府真传,一般而言称为传度道士或者传度弟子,修习正法大道和真传符经,可以自己制作灵符。
传度道士制作灵符的材料,一般是朱砂熬制符墨,配乌毫符笔和黄纸等物。
也就是昨天王归元给雷俊送去的那批东西。
传度道士,修行到三重天法坛境界,又不断积功累德,经受历练,满足一定条件后,方可申请,去迈过传度之后的
修行二重天,筑基!
“雷师弟你觉醒了潜龙灵体,修成炼气十二重楼圆满,距离筑基确实只差最后一步之遥了。”
王归元表情变得郑重:“但切不可急躁,尤其不能轻视大境界破镜时的难关。”
雷俊微微颔首。
这世界的修行,从一重天到二重天这样大境界之间的突破,难度往往胜过先前所有修行,之后从二重天到三重天等等,皆如此。
因为大境界之间的关卡,习惯上被称之为天堑,也称修行劫难。
越天堑,历劫难。
闯不过去,轻则走火入魔重伤,重则身死道消没命。
当然,你也可以不去闯,安心留在当前境界。
天师府乃道家圣地,传承高明,天才弟子众多,因而类似情况少见。
放在外面小门小派,小家小族,一辈子卡在炼气阶段的修士多得是。
但那样就会面对日渐衰老、寿数将近的问题。
天师府的《正法真一大道经》精妙无比,雷俊又有潜龙灵体,一般情况下王归元是不担心自家师弟会过不去第一道天堑。
他主要是怕雷俊急于求成乱了心境,反而影响渡劫。
“师兄放心,我明白。”雷俊微笑。
王归元点点头:“那就好。”
安顿好一切,他安心去重操旧业,给刘长老客串道童。
雷俊接下来,按自己节奏,继续专心于自身修行。
早起,服用一杯培元浆,打好一天的基础。
早课和上午听师父元墨白讲法传经。
中午饭后,服用一枚气灵丹,点上一支定神香,自己默默吐纳炼气。
修炼时,一对温灵玉壁分开,贴着自己双掌掌心,人养玉,玉温灵,灵润气,气炼人,一套循环下来,事半功倍。
到了晚课时,总结自己一天所学疑问,再请教元墨白。
晚课结束返回住处,取一瓢药浴母液和辅助药材若干,一起放入院内浴池,引山间泉水相合,变成一大池药液。
雷俊再坐进去,以药浴洗练自身,继续温养吐纳。
最后结束一天修行,安然入睡,固本培元。
修行不知岁月长,时间飞快流逝。
一个月后的某一天晚上。
浸泡在浴池中的雷俊,身形忽然上升。
不是他主动跳出水。
而是稳稳悬浮端坐于浴池水面上,如坐坚实平地。
雷俊体内,原本澎湃的真气凝聚,也仿佛由虚幻化作坚实,形成凝练的法力。
就仿佛大量气体,经过蜕变凝结,化作一缕液体。
看似微弱,却远比当初大蓬真气凝练和灵活。
只要一丝一缕法力,足以击溃炼气修士大量真气。
这是从量变到质变。
雷俊舒心一笑,走出浴池。
修成法力,意味着一个修行大境界,他成功突破了。
从一重天炼气,到二重天筑基!
“没感觉有凶劫难关……”雷俊略微惊讶。
心中疑问刚升起,脑海中就灵光一闪:
潜龙灵体……
真龙若跃在渊,一飞冲天。
所以最初的这一道天堑难关,对很多人来说是九死一生的险阻,却拦不住潜龙出世。
“难怪有顶尖天才修练一日千里的传说。”
雷俊内视己身,一时间颇为感慨:
不知唐晓棠的仙体,修炼时是什么模样?
他摇摇头,将杂念排除,重新盘膝打坐,默默吐纳运气。
雷俊能清楚感受到,自身生命力,同样变得极为旺盛。
自己的寿数,增长了。
一朝筑基功成,寿享二百载。
雷俊入门迟,修道晚,十八岁才由许元贞接引回龙虎山入道。
好在接下来趋吉避凶得诸般机缘,认真修行,两年不到的时间成功筑基,超过不知多少芸芸众生。
如今他年龄将近二十,对比筑基修士二百年的寿命,便显得时间宽裕不少。
但是……
“这世界的修行者,境界提升寿命增加还是少啊。”雷俊感慨:“二百年其实也不多。”
因为面前有个很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