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陵书生初入京
晨光初露,江陵城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张居正身着青衫,背负行囊,脚下是尚未干透的泥泞。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渐远的城门,心中涌起一丝不舍,却也藏着更深的坚定。“公子,马车已备好。”随从小六牵着一匹瘦马立于道旁,语气中带着几分迟疑,“这一路进京,怕是不短。”
张居正点了点头,接过缰绳,翻身而上。马蹄踏地,发出沉闷的响声。他没有再回头,只低声说道:“走吧。”
一路上山川交错,风雨兼程。张居正虽年少,但眉宇间自有一股沉稳之气。他一路默然,偶与小六交谈几句,大多也是关于沿途风物、乡野民情。夜宿驿站,他也不急于歇息,而是点灯翻阅书卷,或在纸上写下所见所思。他深知,京城非比寻常之地,那里有锦绣文章,也有暗流汹涌。
数日后,京城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高耸的城墙如巨龙盘踞,城门之上旌旗猎猎,守卫森严。张居正勒马驻足,望着那巍峨城楼,心头一阵激荡。他知道,这座城池不仅承载着天子之威,更藏匿着无数人的野心与权谋。
“公子,我们到了。”小六轻声道。
张居正点头,策马缓行入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熙攘,街心处还有几个卖艺的汉子正在耍枪弄棒,引得路人围观叫好。他目光扫过四周,心中却并未因这繁华景象而放松警惕。他知道,这看似热闹的京城,实则步步为营。
“公子,先找个客栈落脚吧?”小六问道。
“也好。”张居正应了一声,便寻了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客栈入住。刚安顿下来,他便换下风尘仆仆的衣裳,整理仪容,准备外出走动一番。
客栈内已有几位考生在此歇脚,皆是来自各地的举子,谈笑之间多是科举之事。张居正坐下后,不动声色地听着他们的谈话。
“听说这次会试,主考大人可是严府的人。”
“可不是嘛,前些日子我听人说,严嵩父子早已把考题都定好了,谁要是没点关系,想中榜可难喽。”
“唉,我等寒门子弟,哪有什么靠山?也只能指望自已笔下有神了。”
张居正听得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果然如此。严党之势,果然已渗透至科举之中。若真如他们所说,那么此次考试,恐怕不只是才学之争,更是立场之战。
他不动声色地端起茶盏,轻抿一口,茶味清淡,却让他心境更为清明。他不是不知京城水深之人,但他亦知,若连考场都成了权贵交易之所,那天下百姓又该何去何从?
夜幕降临,客栈内灯火通明。张居正独自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市,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已的目标不仅是考取功名,更是要在这乱世之中,为天下苍生争一个清明之世。
翌日清晨,他便起身前往礼部报到,登记姓名籍贯。礼部门前早已排起长队,各地学子汇聚于此,皆是怀揣梦想而来。张居正站在人群中,目光坚定,步履稳健。
报完名后,他并未急着离开,而是在附近的一座茶楼上坐了下来,点了一壶清茶,静静观察四周。茶楼中三教九流皆有,有人低声议论朝政,有人谈论科举内幕,还有人谈及边疆战事。
“你听说了吗?东南倭寇又闹起来了,戚将军带兵出征,据说已经打了几场胜仗。”
“哎呀,那戚继光可是个猛将,可惜啊,朝中有人不喜欢他。”
“可不是嘛,严嵩那边一直压着他,听说连军饷都不给足。”
张居正听得心头一震,戚继光之名他早有耳闻,此人乃抗倭名将,忠勇无双。若连这样的人都被压制,那朝廷之中又有多少真正为民请命之人?
他放下茶盏,站起身来,对小六道:“我们回去吧。”
回客栈的路上,张居正沉默不语。他心中已明白,这京城并非只是考场,更是一场无声的较量。他虽初来乍到,但既然来了,就绝不能退缩。
回到客栈,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开始整理近日所见所闻。他要把这些都记下来,作为今后行动的参考。他知道,自已必须尽快了解这个圈子,才能在这个圈子里立足。
夜深时分,窗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张居正警觉地抬起头,只见一人推门而入,是个年约三十的男子,身穿儒衫,神色从容。
“阁下可是张居正?”那人开口,声音低沉有力。
张居正微微一怔,随即点头:“正是在下。不知阁下是?”
“我姓高,单名一个拱字。”那人微微一笑,“久仰阁下才华,今日特来拜访。”
张居正心中一动,高拱?莫非就是那位与严党势不两立的高拱?
他连忙起身,拱手道:“原来是高兄,失敬失敬。”
高拱摆摆手,径直走到桌边坐下,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缓缓道:“我看你年纪虽轻,却气度非凡。不知你对当今朝局,有何看法?”
张居正略一思索,答道:“依我所见,朝堂之上,权臣当道,纲纪废弛。若不加以整顿,恐难保社稷安稳。”
高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笑道:“果然是有志之士。那你可知,若想改变这一切,第一步该如何走?”
张居正抬头看他,目光坚定:“自然是先立身于朝堂,方能有所作为。”
高拱轻轻鼓掌,道:“好!说得极是。不过,若无人相助,纵有才学,也难敌那些老狐狸。不如……我们合作如何?”
张居正闻言,心中一震。他没想到,这位传说中的高拱,竟主动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他沉吟片刻,郑重地点头:“愿与高兄共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