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两年后——窗外有些热。七月的北京还没入伏,但阳光透过窗户打进来,不一会就把桌面的一角晒得发烫。
靳明和刘栋林坐在会议桌一侧,刘现在是领夜科技的运营总监。
对面是一个来自广州的风投团队,这已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了。
上一次还是在领夜刚起步、种子轮融资的时候,那位投资总监言语里尽是“我们是来完成esg指标”的姿态。
如今,还是同一个人,却站在投影幕布前,滔滔不绝地讲着社会责任投资,与底层技术向公益过渡的无限前景。
“我们团队测算过,目前国内在售的低配安卓机型,具备基础ai运算能力的,大约还有——”那人说着翻了页ppt。
靳明扫了一眼数据,又看了眼时间,抬手轻轻打断:“抱歉,我得先走一步,下午还有个活动。
”他拍了下身旁刘栋林的肩膀,“你受累照应一下,晚上请大家吃个饭。
”讲ppt那人一怔,忙说:“靳总,这次的基金意向书我们尽快发给您……”靠边坐着的是这支vc的北京引荐人,也是一位老牌gp,他笑着打圆场,“靳总最近风头正劲,什么科技人文融合奖、智能创新特别奖、还有去年那个瑞士影响力基金的合作仪式……现在整个公益赛道都被你卷得飞起,怎么这回还这么紧张?”靳明合上笔记本,语气一如往常地平稳:“因为这次不是我一个人领奖。
”他起身准备离开,脚步微顿,像是随口补了一句,“我们的目标确实是让这套辅助系统跑在平价终端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设备价格会跟着水涨船高。
”“目前已有的盲辅系统,ios是做得最好的,但问题也最明显——设备门槛太高,大多数盲人负担不起iphone。
”“这就是我们做这套系统的初衷。
”对面的人怔了下,试探着问,“那靳总的意思是……即使这个系统成了盲人辅助的首选,也不会考虑将它打包为高溢价方案?”“不会。
”靳明的声音不高,却十分笃定,“利润可能来自别的维度,我们会赚钱,但不会靠把弱者困在我们的系统里赚钱。
”说完,他点了下头,带着助手匆匆离开。
靳明走后,会议室里一时沉默。
那位投资总监率先收回目光,低声咂了一句,“还真把自己当联合国项目负责人了。
”语气里带着点掩饰不住的讥讽。
坐在他旁边的合伙人没接话,只合上笔记本,表情耐人寻味。
那位北京gp笑了笑,靠在椅背上道:“但你也得承认,这事他真做成了。
”“这跟别的esg项目不一样。
”刘栋林接过话头,语气温和,“不是那种ppt里写得漂漂亮亮,年底能当年报封底、实际落地根本没影的套路。
”“靳总这边,技术方案和系统都已经成熟,市面上已经有机型跑起来了。
”“他要真把这个系统做成开源标准,跑进海外公益采购渠道,那完全就是另一个层面的定价权。
”那位投资总监没说话,只是看了眼幕布上暂停的ppt,眉头微微皱起,像是在思考什么。
靳明从办公室出来,助理正好把车开了过来。
车停在一幢看起来不起眼的红砖小楼前,四层,临街那面爬满藤蔓,是典型的老北京风格。
这里是公司半年前搬来的新址,藏在美术馆后面一片创意园区里,原是大院系统腾出的老家属楼,后来统一改建为商业办公用途。
院子不大,但安静,不吵不挤。
比起cbd那种资本圈热衷的高级写字楼,靳明更偏爱这种一拐进来就能静下心来的地方。
东四那间旧仓库,是他两次起步的地方。
如今他已将那处物业捐赠给了知见基金会,加盖了二楼,作为星灯计划的东、西城区联合运营大本营。
过去的“星灯计划”,如今已扩展为“星河计划”。
楼里开设了照护者互助小组的固定场地,还有认知症宣传教育专区,定期举办活动、护理技能培训与志愿者经验分享会。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私心。
忆芝和星河计划的运营团队,现在就在那里办公。
两人离得近,时不时一起吃午饭,近水楼台得理所当然。
靳明坐进车里,脑中闪过的,是半个月前忆芝聊起最新数据时的语气。
她说,北京全部十六区已经完成体系化落地,现在正和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几个城市的兄弟基金会和试点办公室对接。
下半年要出一套全国通用的落地手册,争取在年底前实现十城联动。
他拿出手机,拨了她的号码。
她很快接起,背景音里传来一两声鸣笛,应该是在车上。
“今天感觉怎么样?”他问,“有没有好一点?”她这两天在天津出差,昨天被堵在晚高峰里,有点晕车。
他听她说着没事,可还是不放心。
“那两个有没有不听话?”他又问她,“你跟我说,我回头训他们。
”“你敢?”她笑着怼他,指尖下意识抚上肚子。
忆芝怀孕四个多月了,是双胞胎。
一开始孕反不算严重,到了第三个月突然吐得昏天黑地。
这才刚好一点,又开始出差。
昨天她说晕车,他怕又是孕吐,直后悔没让护理师一路跟着去。
“他们乖得很。
昨天真的就是晕车,你别乱想。
”她柔声安慰他。
“吃得习惯吗?”他问。
“天津菜很好吃。
就是……”她话没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特别可乐的事,“就是天津人说话太逗了,人均郭德纲,笑死我了。
”“昨天有个七十多岁的大爷管我叫姐姐,我都不知道该不该叫他大哥了……”她学着天津口音,笑得喘不过气来。
他靠在车窗边,轻轻笑了笑,她的声音轻快,隔着电话近得像就在他身边。
“我周五去天津接你。
”他说。
“嗯。
”她没推脱。
“那……一会儿见?”“一会儿见。
”天津市河西区某街道办,主管民政工作的黄主任一见到忆芝下车,立刻迎了上来。
这是她们第二次见面了。
“哎哟罗老师,您慢着点——”她声音里透着天津人的熟络感,上来拉住忆芝的手。
她视线一偏,注意到忆芝身后又下来几个拎着摄像设备的年轻人,神色微微一愣,“这……是?”“啊,不好意思。
”忆芝赶紧解释,“下午有个颁奖,主办方非得开直播。
我找个角落就行,绝对不打扰您这边的安排。
”黄主任一听,更热情了,“别找角落,就在‘为人民服务’这大牌子前面。
我们单位也上上镜,倍儿有面儿。
”忆芝笑着说好。
其实这个奖,她本来想让林敏一代领。
是主办方听说这一届的获奖人里有一对是夫妻,又刚好一个在技术赛道,一个在人文照护,觉得是绝佳看点,非要派团队连线,说——“画面意义非凡”。
她原本没打算搞这些排场,可架不住对方盛情。
想着这两年一路走下来,又恰好是和靳明同台,好像也确实值得留点什么,她便答应了。
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颁奖礼接近尾声,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他曾是国内最早一批人工智能创业者,曾将一家高精尖技术公司送入独角兽之列。
在放弃资本化道路后,他重新出发,选择将技术应用于一条鲜有人走的路径——为看不见世界的人,重建可感知的秩序。
”“在他的带领下,一套服务于视障人群的智能辅助体系逐步建立,从一款融合导航、识别、语音反馈等功能的日常生活应用开始,到如今正在试点的轻量级操作系统,每一步都在不断打破盲人与世界之间的信息壁垒。
”“他的第一款应用,不仅解决了视障人群日常出行、购物、获取服务的难题,更引入了志愿者响应机制与无障碍商户网络,搭建起一条从技术到人、从系统到现实的最后一百米支援链路。
”“如今,他与团队正研发的新型智能辅助操作系统,已实现跨平台兼容、低设备门槛、纯本地运行,致力于让更多收入有限的用户也能享受科技平权。
”“这一体系,已经在全国开展同步试点,并启动国际开源协作,真正实现了从技术到公益的深度融合。
”大屏幕播放起他的项目宣传短片:从应用准确识别红绿灯,到头戴摄像头微笑着与模型对话的盲人女孩,再到沿街志愿商户门上显著的标志……镜头没有一句解说词,只有声音的采样与真实使用场景拼贴,一种无声的感动在场内缓缓升起。
短片最后,主持人的声音再次响起:“二零二五年‘向善之力·国家社会责任特别奖’,科技与社会融合杰出推动者奖项的获奖者是——北京领夜科技创始人——靳明先生。
”会场掌声响起。
靳明站起身上台,西装整洁,步履从容。
他接过奖杯,站在台中央,“谢谢大家。
”“这个奖,属于领夜团队的所有人。
”“我们做这款应用、这套辅助系统,从一开始就知道它不属于市场逻辑。
”“它不会带来用户成瘾,不会形成高频活跃数据,也不会撑起一张亮眼的商业报表。
它甚至一度,被建议纳入基金会旗下,作为非营利项目运营。
”“但我们坚持自己做公司。
因为我们相信,公益和效率并不冲突。
底层技术的优化、本地资源的调度、志愿者系统的构建,都必须以企业级标准推进,才可能真正服务更多人。
”“我们试图在其中建立一套新的模型,一种不靠流量变现,而靠信任兑现的模型。
”他说到这,停了一下。
“我想借这个机会,这个奖项,感谢一个人。
”想到那个人,他的眉眼和语气都柔软了下来。
“我的妻子,罗忆芝女士。
”“她是我的爱人,也是我人生的方向感。
”“在我对技术的边界感到迟疑,对事业的走向陷入犹豫时,是她提醒我创业的初心。
”“在我身体最糟糕、情绪最低落的那段时间,是她始终支撑着我,陪我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
”“在公益这条路上,她比我更贴近现实。
她用的不是代码,是时间、是情感,是把别人的急与难当成自己的日常。
”“无论是生活,还是人生的目标,能与她并肩,是我的幸运。
”他说完,轻轻点头示意,准备离开舞台。
主持人微笑开口,“靳明先生,还请您留步。
”全场一静。
主持人语气轻松又郑重:“接下来,我们要连线颁发的,是本届‘向善之力特别奖’的另一位得主。
”“她也是一位推动者,不过她推动的,是一种看不见、但能被感受到的力量。
”“请看大屏幕。
”大厅灯光略暗,画面随之亮起。
画面中是一扇被推开的铁门,一行人身穿红马甲,穿过老旧街区的小巷。
老小区的单元门上,贴着“认知症护理讲座”“照护者家庭支持计划”等宣传海报。
镜头切入一间明亮的活动室。
十几位照护者围坐成一圈,有人在讲自己的经历,有人低头轻轻擦去眼角的泪水。
字幕缓缓浮现:“这是一个不太被看见的群体。
”“他们日复一日,默默照顾着一个,会慢慢忘记他们的人。
”画面转至一场专为认知症及特需家庭举办的专场游园会,美轮美奂的无人机表演,映亮了一张张略显迷茫,却渐渐浮现笑意的脸。
旁白继续:“作为‘星河计划’的核心发起人与推动者,她与团队花了两年时间,跑遍了全北京的十六个城区。
”“她们建立了认知症照护者互助小组,启动了名为‘给照护者喘息时间’的志愿者帮扶行动,设计出最接地气的生活指引方案,成功构建起阿尔茨海默症人群的长期照护支持网络。
”“星河计划在推动制度创新、社区治理与社会情绪联结方面,唤醒了大众对渐进性认知障碍群体的关注与参与。
”“如今,这一计划已走出北京,正在被更多城市采纳。
”镜头停在一个雨天。
有人撑着伞,站在一个背对镜头,默默擦泪的照护者身旁。
那个人是忆芝。
她一手撑伞,一手轻拍对方的背,正低声说着什么。
最后一帧定定格在她的侧脸:表情平静、目光温柔。
主持人声音再次响起,“二零二五年‘向善之力·国家社会责任特别奖’——人文照护特别贡献奖的获得者是:北京知见慈善基金会,星河计划项目负责人——罗忆芝女士。
”“由于工作原因,罗女士未能亲临颁奖典礼现场。
接下来,让我们连线正在忙碌中的她,听听她的获奖感言。
”镜头切换。
大屏幕上,忆芝站在天津某街道办服务大厅,背后墙上的“为人民服务”金字浮雕静静映入眼帘。
她没有化妆,身上还穿着星河计划的红马甲,怀孕后她剪了清爽的短发,颧骨上浮现出浅浅的几粒妊娠斑。
典礼连线比预定时间晚了近半小时。
她不愿耽误来参加碰头会的周边街道工作者,是连线前几分钟才从会议室里被导播叫出来的。
刚才靳明的发言,她一个字都没听见。
面对镜头,她略带拘谨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句:“大家好。
”全场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掌声。
此时,会场大屏幕一角切出一个画中画:是靳明在舞台一侧注视着屏幕的神情。
他目光灼热地望向自己的爱人。
观众席中很安静,却像是有一种被爱意打动的温情在缓缓流动。
忆芝没有准备讲稿,语速很慢,却字字清晰。
“谢谢大会颁给我这个奖项。
”“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做成的。
这个奖,应该属于无数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
”“也应该属于每一位照护者。
他们既是星河项目要服务的对象,也是整个认知症照护体系中最重要、最伟大的一环。
”“他们都是好样儿的。
”“我们做的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
就是陪他们一段路,帮他们顶一会儿,让他们知道,不是一个人在撑着。
”她余光扫到摄像机旁,摄像助理捧着一台ipad,画面里是靳明站在舞台一侧,安静地望着她。
忆芝下意识地笑弯了眼角,重新看向镜头,“靳明,你在听吗?”全场静止了一秒,屏幕里的靳明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个发自心底的,温热得近乎少年感的笑容。
“谢谢你。
”“谢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
”“谢谢你让我觉得,把这些事一直做下去,是有意义的。
”靳明站得笔直,目光灼灼,脸上带着控制不住的笑意,比任何时候都更温柔。
全场响起第二次掌声。
——再两年后——午后的阳光落在院墙上,柿子树的枝丫被风吹得微微摇晃。
靳明站在梯子上,正一只一只摘着树梢上熟透的柿子。
他左手拎着篮子,右手伸出去够了一下,脚下的梯子“咯吱”响了一声。
“你踩稳点儿,当心别摔了。
太高的就别摘了,留着给鸟儿当零食吧。
”忆芝坐在秋千上,短发被风撩得有点乱,正拿软布擦拭刚摘下来的柿子,再八个一份地装进礼盒——自从他们搬回来,又恢复了老传统,每年秋天都给邻居们送柿子。
不远处,两个孩子一边歪歪扭扭地学走路,一边咿咿呀呀地抢着一只玩偶小熊,保育阿姨在旁边护着。
一条小狗也掺和进来,柯基串,不太纯,正“啊呜啊呜”地咬小男孩的裤腿角。
夏天的第一个暴雨夜,忆芝总听着院墙外有动静。
靳明出去一看,是这么个小可怜,一条腿被车压坏了,伏在门口呜咽。
他们连夜送去宠物医院,回来时只剩三条腿,却照样奔得飞快,尾巴老是翘着,活像个胡同小霸王。
“罗锐!不要和妹妹抢玩具!”也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忆芝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又笑着摇头,继续擦柿子。
靳明站在梯子上朝孩子们看过去,悠悠道,“锐锐,妈妈都喊你大名了哦,再不停手要挨收拾了。
”忆芝瞥了他一眼,笑着说,“我天天叫你大名,那怎么说?”他转过头,一脸受伤,“你收拾我还少啊?”想了想,又补了一句,“你还是叫我大名吧,叫小名我更害怕。
”一旁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她随手点开,是知见集团公众号的推送,画面里是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纳斯达克的敲钟仪式。
“哎哟。
”忆芝抬头冲靳明喊,“白屿晨在美国敲钟了!”靳明刚够到一个柿子,看了看外观,头也不抬,“敲得响吗?”“估计挺响的。
”忆芝点点头,又瞥了一眼屏幕,“这个……是婉真她二叔吧?还有几个股东也去了……诶,你怎么没去?”“屿晨邀请我了。
”靳明从梯子上下来,把篮子递给她,“但我真觉得……没必要。
”他撇了眼孩子们那边,“再说了,把你们四个丢在家,我也不放心。
”他凑过来看了一眼敲钟画面,“我挺替他高兴的。
这是他的愿望,这一刻也确实应该属于他。
”忆芝接过篮子,继续擦柿子,漫不经心地说,“你说咱们的股份,再分红是不是能翻倍啊?”小狗和靳明最亲,晃着三条腿跑过来,站起来扒他裤腿。
“翻倍不至于……”靳明弯腰揉了揉狗脑袋,顺手拿起她吃了一半的苹果咬了一口,打趣说,“怎么了,嫌我赚得少,要靠分红过日子啦?”“一边儿去。
”她笑着推了他一把。
过了片刻,又轻声问,“真不难受?”靳明还没来得及答话,那边妹妹打了哥哥一巴掌,罗锐咧嘴大哭,狗也奔过去,急得围着他转。
靳明赶紧过去,一手一个把两个孩子抱起来,没着急安抚还在大哭的儿子,却把女儿在怀里颠着哄,“萌萌真厉害,跟你妈一脉相承,咱家的男人都让你们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忆芝“啧”了一声,刚要数落他,他却嬉皮笑脸的凑过来,在她脑门上响亮地亲了一下,鼻尖轻轻蹭着她的,声音低下来,“我有你,有孩子们,这世界没人比我更满足了。
”忆芝嘴角翘着,正要说什么,小姑娘已经爬到她身上,踩着她的腿,搂着她脖子,像一只小动物一样往她脸上蹭。
她扶着女儿,边哄边教训,“靳萌萌,以后不许打哥哥了。
你看他哭得,多可怜。
”罗锐确实可怜。
靠在靳明身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满脸都是豆大的泪珠子。
小女孩软绵绵地靠在忆芝身上,低头玩着她手指,奶声奶气地叫了声“妈妈——”。
又忽然抬起头,一双眼睛又圆又亮,盯着靳明的脸,半晌,又叫了声“爸爸”。
风一阵一阵地吹,柿子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
温润流转的时光,被深秋的夕阳晾晒得通透。
这就是他们的今生。
幸好,没错过。
——全文完——有些人终其一生,不是为了站在谁之上,而是当有人被这个世界踩在脚下时,他们愿意伸出手。
小林2025-6-6
22:02于bo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