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046章 多用途

    “陈,你对发动机的动力需求我早就已经清楚了。”

    格列维奇略作思考后,坦诚地说道。

    “既然华夏方面已经给了你许可,我们也就坦诚一点。

    如果我们要向更上级部门申请,为你开放我们下一代发动机的相关信息,我这边需要更具体的东西。”

    随后他停顿了一下,强调道:

    “你需要详细地告诉我,你到底打算研制一款什么样的战斗机?

    它的设计思想,作战定位……

    如果这些能够符合我们苏联的需求,或者说,能让我们看到独特的价值。

    或许,我说或许,能有助于上级部门的批准。”

    陈天宇理解格列维奇的立场。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代表着最前沿技术的航空发动机,都是核心机密。

    格列维奇肯向上级申请,已是极大的诚意,但这份诚意需要足够的理由来支撑。

    他沉吟片刻,组织着语言:

    “格列维奇同志,我非常理解贵国的顾虑。

    关于这款战斗机的初步构想,我自然会毫无保留地与盟友交流。

    首先,考虑到我们华苏两国紧密的盟友关系,以及未来华夏空军极有可能引进贵国更先进的战斗机。

    我希望,我们研制的这款三角翼战斗机,能够与苏联的下一代米格系列战斗机,在动力系统上实现共通。”

    格列维奇眉毛微微一挑,显然对这个提议感到意外,但旋即露出了然的神色。

    发动机共通,对后勤保障、生产维护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

    陈天宇继续说道:

    “这样一来,不仅能极大减轻我们双方未来的后勤压力,降低维护成本,也更符合我们在‘经济互助委员会’模式下的分工协作精神。”

    为了给自己的方案增加政治上的正确性,他再次将“经互会”的招牌抬了出来。

    “至于作战定位……”

    陈天宇话锋一转。

    “为了避免与贵国先进的米格系列空优战斗机形成功能重叠,我设想中的这款三角翼战斗机,将主要突出其‘多用途’特性。”

    “多用途?”

    格列维奇对这个词显然很感兴趣,追问道:

    “哦?这倒是个有意思的思路。

    具体说说,怎么个‘多用途’法?”

    作为米高扬设计局副总设计师,他很清楚,局里正在研发的下一代战斗机,毫无疑问将是专注于夺取制空权的空优战斗机。

    陈天宇微微颔首,开始详细阐述他的想法:

    “格列维奇同志,华夏目前的工业基础和国家财力,都还相对薄弱。

    我们无法像苏联老大哥这样,在空军装备序列中,为每一种作战任务都配备专门设计的、品类齐全的战斗机。

    那样的国防开支,对我们而言是难以承受的。”

    虽然明知多用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陈天宇说话的时候还是故意展现出一丝无奈。

    好让格列维奇认为他做这样的定位,完全是因为他务实且清醒。

    “因此,走‘多用途’的装备发展方向,集中有限的资源,开发一款能够兼顾多种作战任务的机型。

    是我国现阶段降低国防费用、快速提升综合空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为了让对方走进自己给他预铺的思路,陈天宇热情洋溢地描述对未来的规划。

    不过随后他又马上坦率地承认。

    “当然,这样做有得有失。

    这样的多用途战斗机,在每一个特定的细分作战领域,比如单纯的格斗空战,或者对地精确打击,可能都无法与那些为此目标专门优化设计的顶尖机型相媲美。

    它或许能够在多个方面性能不错,但换个说法来描述就是,它在多个方面的性能可能只是‘够用’。”

    格列维奇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表示他理解这种基于国情的需求。

    陈天宇继续深入:

    “但是,对于国防预算不那么宽裕的国家,尤其是一些刚刚起步发展自身航空工业的友好国家而言。

    这样一款‘万金油’式的飞机,凭借其相对均衡的性能、更低廉的采购和维护成本,以及更广泛的任务适应性。

    我认为反而可能更受欢迎,也更实用。”

    陈天宇说到这里,话锋再次一转,强行将话题与当前的合作联系起来:

    “格列维奇同志,我认为,这款多用途三角翼战斗机的研发和生产,完全可以参照我们当前正在合作的中级教练机项目的模式来运作。

    由苏方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特别是先进的发动机,而华夏则可以承担主要的生产制造任务。

    或许在未来,可以将其作为一款符合‘经互会’框架精神的产品,向其他兄弟国家推广。”

    这番话,无疑再次触动了格列维奇。

    将一款潜在的新型战斗机项目,也纳入到“国际分工合作”的成功样板中。

    这其中的政治意义和潜在的经济利益,可比中级教练机项目大多了。

    而且,陈天宇特意强调了与米格系列空优战斗机的定位差异,也部分打消了格列维奇对于“内部竞争”或“技术路线干扰”的顾虑。

    格列维奇的眼神闪烁着,显然在快速评估陈天宇这番话的分量。

    “你的想法……很有启发性,陈。”

    格列维奇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和激赏。

    “我会将你的这些构想,原原本本地向上面汇报。”

    ……

    当天下午,格列维奇便将与陈天宇的谈话内容,以及他个人对陈天宇技术洞察力和战略眼光的评估,整理成一份详细报告。

    第一时间递交给了航空工业部的领导,并抄送了相关的决策机构。

    莫斯科的决策层,在收到格列维奇的报告后,迅速展开了内部讨论。

    内部讨论的核心议题非常明确:

    是否要向华夏方面,进一步开放苏联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关键信息?

    是否要与华夏方面,在新型战斗机的研发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一位身形魁梧的军方代表首先发言:

    “同志们,朝鲜半岛的局势,我想不必我再多言。

    华夏同志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已经向全世界,特别是向美帝国主义,清晰地表明了他们的坚定立场。

    他们是我们可靠的盟友。”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

    另一位主管经济的官员接过话头:

    “确实如此。

    而且,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自从朝鲜战场的交锋开始后,美国驻日本的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已经下令允许日本组建所谓的‘警察预备队’。

    同志们,这不仅仅是‘预备队’那么简单,这是美国试图重新武装日本,将其打造成远东桥头堡的明显信号!”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警惕。

    “情报部门的最新报告显示……”

    一位情报系统的高级官员补充道:

    “美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日本发放军事及工业订单。

    初步估计,这些订单的总金额,很快就会接近甚至超过当年他们在欧洲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的总额。

    要知道那可是130亿美元!

    如果朝鲜战场上的军事对峙再持续个两三年,这个数字,甚至有可能数倍于马歇尔计划!”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