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6章

    旁边写着他的分数。

    除了语文和政治一共被扣三分之外,其他都是满分。

    而他名字下面就是张红云的,张红云是语文被扣一分,数学和物理被扣了四分。再看了看排名,县里第二名,地区第三名。

    “好危险啊。”林晚摸了摸自己的小心口。

    他和张红云就隔着两分,但是竟然隔着一名,这说明他们中间那个人也和他隔了一分了。

    “还好以后不用这人比了。”林晚又舒心道。

    999突然冒出来,“友情提示,对方已经被市里的高中录取。你们即将在市里成为竞争对手。另外,和他这样成绩的人,不下于十个。”

    “……”林晚小心脏砰砰砰的跳个不停。

    后悔回来看成绩了。

    作为毕业考试,考出了这样好的成绩,学校也给林晚发了奖金,而且比之前的奖金还要多出十块钱来。另外又发了几份奖状。

    于是父子两人回去的时候,身上揣着钱和奖状一起。

    这会儿农村依然正在农忙。越是热越是忙。好在因为天气热,所以大伙儿下工早,上工晚。回去的时候,林家人还在家里吃着稀粥和玉米饼。

    林奶奶还在嘀咕着孙子都放假了,咋就一直没回来呢。也不知道期末考试考的咋样了。是不是又得第一名了。

    如果得了也该给个信儿回来的,这样她也好出去吹牛不是,这人没回来,不好吹啊。

    然后又嘱咐大孙子林秋生,要好好学习,和晚生那样出息。

    林秋生立马将玉米饼子塞嘴里,然后跑出去找林冬生玩去。

    像安生学习那是可以的,但是和晚生那样出息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他才出门,就看到了林晚他们进院子,于是立马惊喜的大喊,“三叔,晚生,你们回来啦!”

    然后冲过去将林晚抱住。

    好兄弟啊,好久没见了,可想死了。

    林晚觉得自己要被热死了。这大热天的,实在承担不起这样的热情啊。

    还是林奶奶从屋里跑出来了,“哎哟,我乖孙回来啦。”

    林晚又冷的打了个哆嗦。

    林国安将肉递给了林奶奶,“赶紧儿吃,别放,这天气放了容易坏。”

    “那还用你说,待会儿我就让老大媳妇给做了,给晚生补补。”

    林奶奶一脸慈爱道。

    林爷爷也从屋里出来,端着碗边吃便问道,“这大热天的回来干啥啊?”

    林国安就道,“晚生中考成绩出来了,回来看成绩,顺便回来看看你们。看完之后我们就要回市里去了。”

    老林家的人听到这话,顿时都愣住了,觉得这话信息量有点儿大啊。

    晚生成绩出来了,还有他们要回市里。为啥是回市里,不该是回县里吗?

    林奶奶就道,“去市里干啥?”

    “晚生被市里的高中特招了,我们就搬去市里了。正好和胜男离的近。房子也买了。”

    买房这事儿虽然林爷爷和林奶奶都知道,但是他们觉得这应该是过很长时间以后的事儿了,谁知道他们儿子办事这么利索,说买就买了。

    张秋燕道,“老三,市里的房子不便宜吧……”

    “还成吧,我们把县里的房子卖了,又找人家高中借钱买的。没办法,人家高中一听我们家晚生住房问题,就说能帮忙。就是为了我们晚生能去。不止这样呢,以后还包我们家晚生一天两顿的饭钱呢。”

    林晚在边上一脸平静的听他爸胡说八道忽悠人。还别说,真真假假的混在一起,可信度还挺高的。

    这一串的消息让林家人都惊的找不着方向了。

    感觉又回到了晚生当年念初中的时候的情景,也是人家特招,然后给了一堆好处,还给老三安排了一个临时工的工作呢。

    现在上高中又是这样。

    晚生这念书真是赚大发了。

    林奶奶激动的将孙子抱在怀里揉脑袋,还想亲几口,林晚哆哆嗦嗦的告诉他奶,“奶,你别着急,那啥,我这次升学考试,考了地区第一名呢。这次回来的着急,下次回来让我爸给你买一身新衣服。”

    林奶奶顿时高兴的顾不上孙子了,“好好好,我就知道我们晚生这么出息呢。你们快进屋里休息,老大家的,赶紧儿冲红糖水,让晚生喝个够,我出去溜溜食。”

    李春霞道,“妈,这大热天的你出去不热啊?”

    “挺凉开的。”林奶奶舒心的就走了。

    李春霞才转身,林爷爷也叼着烟杆出门了。

    林家人:“……”

    两人这一出去,没一会儿,村里人就都传遍了。

    林家老三,就是晚生他爸又在省城买房了。没错,就是咱们那个省城。

    晚生又被人家高中抢着要,白养着晚生,给他饭吃。

    乖乖哟,这真是越念越出息,好处越多啊。

    他们实在想不通,为啥一个学校为了晚生去念书,还会帮着养孩子的。

    晚生念书好,到底和学校有几毛钱的关系?

    第136章

    对于上林村的人来说省城和京市也差不了多少了。都是他们没去过的地方。

    除了这边的知青还有林国安一家子,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去过省城的。那地方太大,不是农民去的地儿。

    结果现在林家老三竟然去省城买房了。媳妇在省城念大学,儿子在省城念高中,以后就是省城人啦。

    他们又想起林晚上学的时间,满打满算的也就两年时间呢。一下子从小学就去高中了。这跑的也真是够快,追都追不上。

    林家热热闹闹的,很多人过来凑热闹,顺便问林国安,省城的房子是咋样的。

    林国安就道,“带小院的青砖瓦房。就是旧了点儿,好多年了。”

    还带小院儿?

    林奶奶也一脸吃惊,她以为还是那个转不开身的筒子楼呢。那样的房子她看不上,嫌憋得慌。

    没想到儿子竟然跑省城买带小院的房子了,那就宽敞了。

    林家村的人对这个没啥概念,很多人认为城里人都是住的这样的房子。只不过都羡慕林国安他们已经在那边安家落户了。

    “你们家老三真是有福气的,光儿子和媳妇念书的钱,就够他吃喝了。这福气可真大。”

    大伙儿都很认同这话。人家都是男人养老婆孩子。林国安这是反过来了。而且靠着儿子还一步步进城里了。

    林晚觉得他爸被人误会是吃软饭的,替他爸觉得委屈。

    但是想到自己好好学习,结果爹妈也认为他偷懒,好成绩全靠脑子,于是心里平衡了,大家一起被误会,这感觉就比较美妙了。

    大伙儿羡慕是羡慕不来的,只能教育自家孩子了。

    现在队里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在念书,甭管男娃女娃都去了队里的小学。就指望有一个能够出息了,以后全家人都能沾光了。

    因为这是大喜事,林奶奶又让三个儿子们一起吃饭,大家热闹热闹。这要是在老家盖房子,还得摆席面的。现在倒是省下了,就自家人热闹热闹。

    吃饭的时候,林国安就邀请林奶奶和林爷爷一起去城里住一阵子。

    “不去了,咱农村人去城里不习惯。”两老都拒绝了。

    城里好是好,可他们在农村已经待了大半辈子了,去了外面就不得劲儿。上次老四媳妇生娃那几天,林奶奶在现成待着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更何况是在省城去了。

    林晚就道,“奶,那等我考上大学了,我带你去我大学看看。”

    林奶奶顿时笑的合不拢嘴。“老大媳妇,待会儿给晚生煮两个鸡蛋路上吃。家里还有胡瓜没,给摘两个,带路上渴了吃。”

    林秋生、林冬生、林夏生:“……”晚生真是越来越会拍马屁了。

    大媳妇李春霞倒是高高兴兴的应了,对于她来说,老三一家子现在看着就出息了,又搬出去了,是家里的客人。对家里的客人大方点是必须的。

    张秋燕心里却老大的不舒服。

    觉得老太太现在是越来越偏心眼了,以前那样嫌弃老三一家子,现在看着晚生会念书,这心眼就开始变了。

    心里又怨儿子不争气,辛辛苦苦的养了三个娃,结果加起来都比不上人家一个。还让她这样辛苦。

    当初她咋就生了这么多呢?

    爷俩还要赶车回去,于是吃完饭之后,就得去县里坐车了。林晚让两位堂姐,和三位堂兄弟们家里不忙的时候,也去省城玩去,家里宽敞住的下。

    他觉得堂哥和堂姐他们一直没有外出的机会,连县城都一年半载的难得出去一次,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可以让他们去城里见见世面,多看一些东西,知道外面的世界之后,以后眼界也更加开阔。

    几个孩子顿时兴奋不已,然后眼巴巴的看着林奶奶。

    “去干啥啊,城里多花钱啊。”林奶奶有些不同意。老三才买房子,还欠了债呢。几个娃去得吃多少啊。那可都是钱。

    林秋生就大声道,“我自己带口粮去!”

    林国安哈哈的笑,“好,秋生有出息,你要是带口粮,我就给你买肉吃。”

    “我一定带口粮去!”林秋生保证道。

    林晚:“……”这走亲戚还带口粮,也就他们老林家能够干出来了。

    村西头林宝山家里,胡有梅正在数钱。

    林宝山笑着从外面进来,“国安一家子可真是有本事啊,去省城那边安家了。”

    “我知道。”胡有梅道。

    她从学校回来的路上就听人说了这事儿了。

    他儿子林国威正在像模像样的趴在桌上写数字,林宝山就笑道,“咱儿子以后也能出息,咱倒是也享福。”

    胡有梅还真没指望。像晚生那样的孩子,估摸着一千个人里面都难碰上一个。这村里能出一个就不错了,她儿子还真是不一定。以后只希望能够按部就班的学习,比同龄人要优秀就行了。

    她将钱都收起来。

    林宝山道,“干啥,要用钱吗?”

    “没,我在看看咱家的存款有多少,到时候咱也去省城租房子去。”

    林宝山诧异道,“去租房子干啥啊?”

    “你和国威去省城住哪儿?”

    “我们当然住村里。”

    胡有梅就道,“胡说,等我去了省城了,咱还是一起走吧,娃还小,我得带身边好好教。”

    林宝山听到胡有梅这安排,心里忍不住怔了一下,好半天反应过来,“有梅,你是说让我们和你一起去?”

    “难不成我一个人去?”

    “你……你决定了。”

    胡有梅严肃道,“难不成还以为我要一个人走呢。我当初既然回来了,就没想过再做那种事儿。我就不信了,咱还不能把日子过好了。到时候你就在省城那边照顾孩子,我呢在学校想办法给老师干活挣钱。咱省着花,总能想办法在城里落脚的。”

    林宝山心里激动,但是又觉得黯然。是他没用,没能给有梅好日子过。还能让她操心。

    ……

    省城四中这边也知道市里以及各个地区的考生考试情况。

    因为林晚是他们目前为止招到的最优秀的一个学生,所以就格外的关注他的消息。

    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他再次考了地区第一名的事儿。然后又将这事儿汇报给了田副校长。

    “这学生底子很好啊,跳级都能跳的这么稳,这脑子真是好,有天分。”田副校长高兴道。然后又问,“对了,这事儿定下来没,光得到回信不成啊,要赶紧将档案转过来。”

    招生老师愣住了,“考试考完之后,就联系不上了。我打电话去中学,人家那边孩子考完试之后就离开学校,也联系不上。”

    “怎么能联系不上呢,地址没有?赶紧儿定下来。他成绩好,回头被别的学校给抢走了咋办。要上门去把事情定下来。”

    “行,我想办法联系上。”

    因为拐了好些弯弯道道的,一直等到第二次高考了,四中给林晚写的信才到了上林村这边。林爷爷一听四儿子说是学校寄给晚生的,就让老四再给寄省城去给林晚他们,别耽误孩子上学的大事儿。

    林国华就立马骑车回公社那边去寄信,路上还碰到了去参加高考的胡有梅和林宝山。

    胡有梅是在公社中学那边参加高考,林宝山不放心,就亲自送她去。

    林宝山心里藏着事儿,和林国华寒暄之后,看到他骑车离开,心里也有了一些想法。

    人挪活树挪死,国安和国华都是越挪越好,他是不是也要挪挪了。

    等去了省城,他就还早国安打听一下,看在省城咋过日子。

    “想啥呢?”胡有梅问道。

    “想着这次考试不知道啥情况。”林宝山道。

    胡有梅道,“没事,这次我复习的还成,应该能比上次考得好。反正最差也能考个中专。我都想好了,这次就算是中专,我也去念。中专只念两年,出来就是工人,也不算是坏事了。”

    林宝山道,“有梅,好好考,能考个好大学就考个好大学,家里的事儿别担心。”

    实在不成,他宁愿留在老家照顾孩子,也绝对不拖有梅的后腿。

    她是城里姑娘,来农村受这么多年的苦,该回去过好日子了。

    因为这次考试是带着期望的,也没有上次那样急迫的心情,所以胡有梅进了考场之后的状态也比上次要轻松。加上复习的时间长,还有刘胜男给她的复习资料,她觉得复习的也不错。

    开始做试卷之后,也发现比上次做题的时候要轻松一些。

    连续三天的高考,全国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下。

    林国安却觉得这简直就是赚钱的好机会啊。

    这些高考的人,也有一部分住的离学校比较晚。国营饭店又少,每次吃饭还要等。林国安就做了一堆的面饼出去,再白给人家提供白开水,拎着篮子在四中附近晃悠,一天走个几趟,竟然赚了不少钱。

    本来是闲着没事干,瞎折腾的,这结果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关键是这赚钱还舒服。就拎着篮子在大树底下坐着,人家就过来买了。

    于是林国安就看中了四中附近的一个小平房。那屋里住着人,但是离四中很近,就在旁边。一个十来平的小平房里面竟然住了一大家子人。

    林国安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

    第137章

    林国安想到就去做。

    等高考结束之后,林国安就去找那户人家的户主商量着买房的事儿。

    啥,买房?

    不卖不卖。买了住哪里啊。房子比钱更重要。

    户主当即就拒绝了林国安的要求。

    林国安翻白眼,“同志,你就算不卖房子,你这也住不下啊。还不如拿着钱去郊区那边买个大房子,多的钱买辆自行车,住的宽敞,还能有车,多方便啊。

    “……”

    他这话让这户主也有些犹豫了。

    一大家子人挤在一块确实不方便,晚上夫妻两想亲个嘴都要担心被看到。

    “这样吧,我还有一辆自行车抵给你,你连自信车票都不用弄了。”

    晚上户主一家子人就在家里商量这事儿了。

    一听说要换房子,大家都高兴。其实他们之前也想过换房子,也学人家贴过换房的广告,可他们这房子是个平方,而且是特别小的单间。人家看不上。人家宁愿去住筒子楼,最起码不潮湿。

    没两天,对方就答复林国安了,愿意卖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