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7章

    毕竟因为对江东方向的战线前移缘故,彻底没了后顾之忧的荆州所能够调动的兵力也更多。

    以刘禅的计算,若是从各郡抽调、再加上刚刚收编的降军以及江陵的一万兵马,凑足四万绝对不成问题。再加上寇封的两万益州援军,同样凑足十万大军也并不困难。

    只不过,将所有兵马一骨恼的全部堆到南阳实在没那个必要,所以刘禅却是准备在江陵留下两万后备兵力,只以八万大军迎战曹操即将到来的十万大军。

    毕竟此战并非大举北伐,不过是旨在防守而已。作为防守一方,八万对十万,已经足够了。

    “舅父,眼下荆州的兵力方面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荆州缺领军之将啊。我现在可是连潘治中都当成将军在用了。舅父帮我跟父亲说说,给我再派几个将领过来如何?”

    很快,调整完眼下的战略部署后,刘禅随即却是转头向糜竺哭起‘穷’来。

    没办法,现在荆州太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了。除开二爷与赵云外,也就邓艾和关平,外加一个由文转武的潘濬了。

    至于像沙摩诃这种‘猛’将,率领大军冲锋陷阵没问题,但要说到领军,这方面的能力却是差了不少的。

    “哈哈,这还不简单?只要阿斗你开口,主公断无不许,又何须舅父转告?”

    听到刘禅的这个要求,糜芳却是不由得畅快大笑起来。

    至此,在暂停了对江东的最后一击后,很快重新调整好了所有部署之后,刘禅却是已经做好了迎接曹操这位‘可爱的奸雄’到来的准备。

    第132章

    “云长、刘阿斗,可能出城一见?”

    宛城北门外,看着城头上那熟悉的高大身影及其身旁的微胖少年,只领了许褚在身后护卫的曹操,却是只身来到了城头之下。

    建安二十三年九月初,从汉中退军长安后只稍稍休整了几天的曹操,在派出了夏侯惇领军攻打武关的同时,自己也是领着七万大军气势汹汹的从洛阳迅速杀到了宛城。

    而在这之前,仗着消息传递的领先,在重新调整完对荆州与江东各郡的部署后,刘禅也是再一次率军‘亲征’。与军师庞统带着两万刚刚从降军中收编而来的荆州兵来到了宛城,与二爷一起亲自抵挡曹操。

    至于武关的夏侯惇,刘禅则是让参军马良替暂时换回了邓艾,让其与刚刚夺下上庸三郡的刘封率两万益州兵前去对付。

    ……

    “云长多年不见,如今也是已现老态矣!”

    离宛城北门并不太远的地方,早已下马相迎的曹操看着眼前虽然身躯依旧挺拔,但却两鬓已现斑白,就连那两尺长髯都已带了霜色的二爷,顿时不由得摇头感慨不已。

    说起来,虽然是邀请了二爷与刘禅两人出城相见,但此时曹操的眼中却似乎只有二爷,完全忽视了刘禅的存在一般。

    倒不是说他有意为之,实在是对于二爷的这份欣赏,曹操那真是已经将其刻到了骨子里。所以多年未见之下,自然也就对一旁的刘禅选择性的忽视了。

    “呵呵,曹公如今也已年过花甲,何苦再受这鞍马劳顿之苦?还政于天子,退而颐养天年岂不乐哉?”

    不得不说,如同曹操对二爷的欣赏一般,二爷的‘傲’那也同样是刻印到了骨子里的。

    所以即便是面对曹操这完全就是老友般的关怀问候,二爷也是不懂人情事故般的直接‘怼’了回去。

    “哈哈,云长说笑了,倘若国家无孤一人,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孤又岂能弃这天下而不管,贪图个人虚名与安逸?”

    然而,对于二爷的率性,曹操却是没有半分恼色,反而是一脸‘真诚’的自辨起来。

    “曹公此言倒也不假,若无曹公,如袁术之流恐将如过江之鲫。只是不知曹公又准备如何讨伐僭越称王建国的‘魏王’呢?哈哈哈哈……”

    就在曹操一脸‘真诚’的自辨之际,刘禅却是忽然开口,一脸戏谑的看向了眼前这位完全把自己忽视了的‘可爱奸雄’。

    “呃,想必汝便是阿斗了吧,倒是比玄德能言善辨多了,哈哈!”

    被刘禅这么一嘲讽,曹操也是终于把注意力从二爷身上转移到了刘禅身上。

    不过如同之前二爷让其‘还政于天子’一样,对于刘禅斥责自己称王建国的事情,曹操也同样是并未正面回应,只是以一句‘能言善辨’给糊弄了过去。

    “呵呵,多谢曹公夸奖。只不过,小子可不擅长辩论,只是据实而言而已。听闻曹公当年之愿乃是‘汉故征西大将军曹侯之墓’而已,如今已能轻易实现,却为何反而忘却了初心?”

    摇了摇头,刘禅却是并未被对方的‘忽悠’转移注意力,而是搬出了他曾经自诩的大汉忠臣之愿。

    “哈哈,没相到孤少时之志尚有人记得。只可惜时移事易……汝以为孤此时若真如云长所言,归政于天子,会有何等下场?”

    听到刘禅说起自己曾经之志,一声大笑过后,曹操却是不禁一脸揶揄的向他望了过来。

    “呵呵,自然是身死族灭!”

    面对曹操这带着揶揄之色的真诚相询,想都没想,一句‘身死族灭’随即便从刘禅口中蹦了出来。

    “呃,哈哈,小子倒是坦诚!那若是易位相处,不知汝又当何为?”

    听到刘禅这不假思索的坦诚回答,曹操先是一愣,随后却是再次面带戏谑的向刘禅望了过来。

    “易位而处?呵呵,若本公子身处曹公之位,即便是身负骂名,亦当义无反顾、奋勇向前。凡有敢于逆我之阻拦者,当以三尺青锋扫平。如曹公所言,岂会为了区区虚名而自取灭亡,引颈就戮……”

    看着曹操那一脸戏谑的表情,刘禅却是给出了一个完全完全让他没想到的霸气答案来。

    其实说起来,这个答案并无什么出奇或是出彩的地方,稍微有些见识之人都能想到。

    但从刘禅的口中说出来,却是太过出乎曹操的意料了。

    毕竟刘禅的身份可是‘汉室宗亲’,他口中的那些‘阻拦者’,那可都是他‘老刘家’的人或是追随与支持者啊。

    “呃,孤着实是未料到,这世间知孤、懂孤者,竟是孤生平大敌之子也!哈哈哈哈……”

    听到刘禅给出的这个答案,稍微一愣之后,曹操也是不禁收起了先前的戏谑跟揶揄,畅快无比的放声大笑起来。

    “只是玄德向来以仁义为先,汝就不怕今日之言为它人所知,有损令尊之仁德?”

    片刻之后,大笑过后的曹操,却是再次带着与先前有些不一样的戏谑笑容看向了刘禅。

    “哈哈哈哈,曹公以为,如此‘宁我负人,休人负我’的‘狂妄’之言,他人会以为这是何人所说?”

    面对这一次曹操那‘纯粹’的戏谑之言,刘禅也是同样给回了他一个‘无赖’的坏笑。

    “好一个长坂……呃,好一个刘阿斗!原本孤在邺城只为刘玄德准备了一张坐榻,如今看来,倒要为汝也提前备上一张了!哈哈哈哈……”

    对于刘禅这摆明了就是利用他名声不好而欺他的‘无赖’举动,曹操也是不由得一阵无语,只能用在邺城给他增加张‘坐榻’之事来占占嘴上的便宜了。

    “呵呵,曹公放心,他日本公子亦会为曹家保全下祭祀之人,让曹公有香火可享!”

    面对曹操的‘留榻’,刘禅也是毫不示弱、针对相对,自信无比的给了他一个日后为曹家保全香火的承诺。

    “阿斗好大志向!孤刚刚于汉中见识了玄德假子之能,如今倒要好好领教领教玄德亲子之本事,哈哈哈哈!”

    第133章

    “哈哈,不知军师以为,这一次曹操能够坚持多久,能不能超过在汉中与父亲对峙的时间?”

    建安二十三年十一月初,满是伤痕的宛城城头上,看着城外十余里处绵延十数里的的曹军大营,刘禅却是满脸轻松的猜起了曹操的撤军时间来。

    说起来,自那日邀二爷与刘禅城外一晤之后,这两个月时间内里,为了攻下宛城,曹操的手段可是没少使。从强攻、挖地道,再到围城、断粮道等等手段,那是一个没漏,全都挨个使用了一遍。

    只不过,面对早有准备的刘禅和二爷,再加上有庞统这个足智多谋的大军师出谋画策,曹操的这些努力全都做了无用功。

    除了给宛城的城墙增添了无数新的伤痕外,这座让其留下了香艳与伤痛记忆的城池,却依旧是蔚然屹立,不动如山!

    所以,到最后眼看手段用尽也依然无法迅速攻下宛城,曹操最终只能无奈的选择了与汉中之战时一样的战法,跟刘禅打起了消耗战。想以此牵制住荆州军主力,好策应武关的夏侯惇与江东的孙权发起反攻,从而找到新的突破点,以点破面。

    “曹操与主公争夺汉中之时,最大的弱点便在于粮道太长。但如今,无论是从洛阳还是许昌、汝南调粮,其路途都比先前近了不知多少。若是不出意外,这一次怕是要与我们长期对峙了。”

    身为一流的顶级谋者,对于曹操的意图庞统自然不可能看不出来。只人不过识破归识破,对于曹操所采取的这种‘笨’办法,即便是庞统这位凤雏,一时之间却也想不出好的破局之策来。

    因此,相比于此时刘禅的轻松,庞统这位大军师的脸上却是多了几分无奈与不甘。

    没办法,虽然曹操这种打持久战、消耗战的办法显得‘笨’了些,但却是最为考验双方整体实力的战法,乃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因此,即便他再智计百出,面对这种考验综合实力的阳谋战,也只有无奈的陪着曹操对峙打消耗。

    “哈哈,军师无须着急,不就是打持久战吗?他曹操身家丰厚是不假,但咱荆州现在的家底儿也不差,‘乎怕乎’?”

    看到带着无奈与不甘表情的庞统,刘禅却是轻松依旧,连后世的‘鹰格利西’都给拽了出来。

    要知道,如今的荆州在刘禅这几年的经营下,可不是原剧情中那个在捉襟见肘的荆州能比拟的。

    特别是有了林邑稻在荆州的大面积种植后,这最重要的粮草方面,刘禅更是底气十足。

    更何况,虽然这一次曹操不用再担心粮道不稳,但靠着南方发达的水网和荆州强大的水军,在后勤补给运送上,刘禅却是比他更为轻松。

    因此,在眼下自己实力还不够向对方发起攻势的时候,其实对于这种对峙消耗战,刘禅其实还是比较乐意看到的。

    “公子,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公子何不趁眼下相持之际再建一军,借曹操之手以为磨砺?”

    不得不说,凤雏就是凤雏!就在刘禅还在想着借这新一轮的对峙消耗曹操实力之际,眼见速战破局行不通,庞统却是打起了拿曹操当‘磨刀石’,为荆州磨炼新军的主意。

    “再建一军?先前已从降军中挑选了两万精兵充入各军,现在正是双方对峙鏖战之时,若是此时再组建新军,怕是百姓……”

    听到庞统组建新军,以曹操为磨刀石的建议,刘禅也是不由得眼前一亮。

    只不过,想到之前汉中之战时,曹操因为征发民力过度,从而导致后方百姓起事不断的事情,刘禅却是又不禁有些犹豫了起来。

    毕竟在这种前方紧张对峙的时候,最忌讳的便是后方不稳了。

    “哈哈,公子莫非忘了军功爵之事了?眼下不止南郡、武陵等旧郡,即便是刚刚收复的江夏、长沙等郡,百姓对从军之事那也是趋之若骛,热情得很啊!”

    听到刘禅的担心,庞统却是一脸自信的搬出了刘禅之前所重新实行的军功爵之事来。

    说起来,原本早就对军功爵失去了兴趣的百姓,在刘禅那实打实的土地、仆役与钱粮的奖励之下,却是再一次被点燃了热情。

    所以,当得知曹操又亲率大军想要来夺南阳后,与十年前得知曹操南下时的惊慌不同,这一次荆州的百姓不但没有惊慌,反而是个个磨拳擦掌,想要籍此立功发财。

    只不过,在重新颁布实行了军功爵的命令后,因为曹操从汉中的全身而退之事的原因,刘禅却是并未注意过这军功爵实行后的效果。不然,他也不会有这种‘杞人忧天’般的担心了。

    “哦?如此说来,现在百姓对军功爵是再无疑虑了?”

    听到庞统这么一说,刘禅这才想起之前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军功爵之事来。

    “哈哈,公子放心,百姓如今对军功爵拥护得很。都盼着公子什么时候再募新军,好为自己搏个爵位呢。”

    面对刘禅那还有些不确定的询问,庞统却是信心十足的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回复。

    “既是如此,那便如军师之议,命各郡招募军士三万送往江陵操练,待初步操练完毕后,再送往各军补充。”

    既然这军功爵制度重新实施后效果良好,刘禅自然也是放下了之前的担忧,同意了庞统招募新军的建议。

    只不过,与当初组建的无当飞军不同,这一次,刘禅却是并未打算组建新的军队,而是准备如同那些降兵一样,将这些新招募的军士初步训练后作为后备兵力充往各军。

    事实上,若不是因为曹操从汉中全身而退,从而大军压境的话,这会儿在吞下江东后,刘禅肯定已是在重新整编荆州的所有军队了。

    因此,借着这一次拿曹操做磨刀石为各军补充兵力之际,也算是为将来的军队整编做一个‘预演’了。

    “启禀公子,主公遣安汉将军为使前来,正于太守府等候。”

    就在刘禅刚刚同意了庞统这募兵扩军的建议之时,却是没想到刚刚才回益州没多久的‘大舅’糜竺却是又一次赶了过来。

    第134章

    “主公,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且已抚有荆、益、交三州并扬州大部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以便名正言顺讨伐国贼。事不宜迟,便请择吉!”

    时间回到半月之前,就在汉中诸事彻底安定,刘备大赏三军后的第二天,以诸葛亮与法正二人为首的一众文武,预料之中却又出乎意料的向刘备这个老板发起了称帝的劝进。

    说是预料之中,那是随着地盘的急剧扩大,实力的增强,刘备现在的官职与爵位已经显得十分尴尬了。

    要知道,眼下刘备这个大老板的爵位不过宜城亭侯,侯爵中最低等的亭侯而已。

    至于其官职,虽然先前入蜀时,刘璋为其表奏了大司马兼司隶校尉的职位,但众所周知的原因,掌握天子的曹操怎么可能会同意这道表章,把如此显赫的官位给刘备这个对手。

    因此,事实上此时刘备真正为世人所认可的官职,仍然只是先前刘协所封的左将军而已。

    但就是这个左将军的职位,也不是刘备所独有。身为其下发属的马超,同样是有着左将军的官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众文武希望刘备的官职与爵位更进一步自然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不过,诸葛亮、法正等人的劝进却是想要一步到位,直接把他推到帝位上去,这就有些让他出乎意料与猝不及防了。

    要知道,眼下大汉的皇帝还在位呢,他若是真的在这个时候称帝,那可真是连被他称之为‘汉贼’的曹操都不如了。到时候谁是‘汉贼’,那还真不好说了。

    所以,没有半分犹豫,面对众人这步子实在跨得太大的劝进,刘备当即便严词拒绝起来。

    “军师之言差矣!备虽为汉之宗室,然却为臣子也。若为此事,岂非叛汉,与袁术之流又有何异?”

    “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

    “主公若是一味推却,只恐寒了众人之心矣……”

    面对刘备的严词拒绝,诸葛亮与法正等一众文武却是并未放弃,而是搬出了众人追随只为建功立业的理由来。

    要知道,人生在世,只要手段正当,追求功名利39并不可耻。更何况,众人追求的还是大汉的功名利39!

    “诸位之意备焉能不知?然备平生之愿乃兴复大汉。若是要吾僭居尊位,备必不敢从也,诸位可再从长商议。”

    摇了摇头,深知此刻绝非称帝之机的刘备,对于众人的劝进仍是坚定的予以了拒绝。

    只不过,对于这份劝进,他也并未完全将其堵死、否决。毕竟他现在的爵位与官职实在与现在的实力太不匹配,若是他这个当老板的官职爵位不能更进一步,手下的人又怎么能够升官?

    “主公平生以义为本,既然未肯便称尊号,不如先暂进王位如何?”

    就在刘备话音刚落之际,法正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后,随即却是就坡下驴,代表众人‘退让’了一步,把这份劝进从帝位变成了王位。

    正所谓饭要一口口吃,作为顶级的一流谋者,诸葛亮、法正等人又岂会不知道此时并非称帝的时机?

    先前之所以劝刘备称帝,不过就是为了这‘退让’的一步,从而让这‘王位’变得更加合情合理而已。

    “唉,汝等虽欲尊吾为王,然大汉有制,不得天子册封,仍为僭也!”

    虽然众人的劝进从帝位变成了王位,虽然拒绝的语气不如先前那么坚定,但刘备却仍是摇了摇头。

    “曹操这等异姓之人皆能为王,何况大哥乃汉室宗亲?依俺老张之见,别说称王了,就是直接称帝,又有何不可?”

    别看三爷书法丹青一绝,但这性子却是急躁得很。眼见自家大哥皇帝不肯当,王位又不肯进,当即便忍不住子大声嚷嚷了起来。

    “翼德住口,汝勿要多言!”

    见三爷如此急躁,厉声呵斥的同时,刘备不由得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主公所言亦有道理,只是事急从权,不可拘执常理。主公可先进王位,而后再差人赍赴许都,表奏天子即可!“

    开玩笑,天子就是曹操手里的人形图章,没有曹操的同意,即便刘协同意册封刘备为王,这册封诏书又焉能发得出来?

    所以,在对刘备的说法表示了赞同之后,法正却是随即提出了一个天下诸侯们惯常使用的‘老办法’来。那便是先做了再说,然后往许都扔一道表章过去意思意思就行了,管你答应不答应。

    “进位王爵非是小事,又何须急于一时。眼下云长与阿斗已经收复南阳,宛城距许都颇近,还是先上表天子,请天子册封方可。”

    听到法正这原本只是就那么一说的提议,原本也准备就此‘勉强’答应下来的刘备,此刻却是不由得中一动,猛的想到了先前刘禅从许都救出耿纪、韦晃等人的事情来。

    毕竟从许都救出几百个大活人都可以,要带出一道天子的册封诏书又有何难?

    要知道,在原历史中,继位的法理性那可是刘备心中永远的疙瘩。为了这事,他可是没少找历史依据来为自己做支撑。

    然而没有就是没有,说再多也没用。所以,眼下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合法’获得王位的办法,他又何须做这种缺乏法理依据的自立为王之事?

    至于天子到时会不会答应,呵呵,这事儿还用得着考虑?

    “大哥何必如此麻烦?天子不过就是曹操手中的傀……”

    见自家大哥非要取得一个傀儡皇帝的册封诏书,性急的三爷哪还记得刚刚的警告,却是再一次站了出来叫嚷。

    “翼德大胆!再敢胡言对天子不敬,吾……汝便与吾出去!”

    眼见三爷这话是越说越没顾忌,刘备赶紧抢在他说完前再次厉声呵斥起来。

    “呵呵,主公所言甚是,倒是我等心急了。如此,便如主公所言,着人将表章送与公子,让其送往许都便是!”

    闻声而知音,听到刘备提起离许都‘路途更近’的刘禅和宛城,诸葛亮瞬间便明白了自家老板的用意,当下也是随即开口赞同起来。

    第135章

    “咦?何事令舅父如此劳烦,居然数次往返劳顿?”

    回到太守府内,看到老爹派来的使者居然是刚刚才回汉中没多久的糜竺,刘禅顿时不由得好奇不已。

    要知道,在这个交通条件奇差的时代,长途奔波可不是什么好差使。能值得让糜竺这个老爹手下地位最高的安汉将军亲自往返奔波的,肯定是不会是什么小事。

    “呵呵,阿斗你看看!”

    就在刘禅还在为糜竺的再次亲自到来而好奇之时,一道厚实的表章却是随即便被递到了他的手上。

    “备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疾首……”

    曩者董卓,伪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见陷害……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今臣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帝王相传同,此道不废;周临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力;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

    ‘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不就是称个王、上个表吗?用得着舅父亲自……咦?老爹这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