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老太爷并不肯透露,只正色道:“你收个好学生我替你高兴还不成?咱们也该做往后的打算了,我们父子见恶于今上,他在位一日,我们便无一日起复的可能。文琅的资质虽比你好些,但无人帮扶,他日入朝为官也是独木难支。总是需要帮手的。”说到这个,文大老爷也正色躬身行礼,“父亲高瞻远瞩,儿子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将这孩子好好教养出来。”
再说顾茵他们,出了文家后,武安蹦蹦跳跳的,尽管他之前已经再三强调,他现在都有侄子了,不能再喊他小武安,顾茵还是忍不住笑道:“小武安,怎么这么高兴?”
武安红着脸笑笑,这才开始老实下来。
顾野被顾茵的另一只手牵着,嘴里嘀嘀咕咕的。
顾茵仔细一听,只听他自言自语道:“水浑……全倒掉!一杯不行……换一杯子!”
听听这话,简直狂得没边儿了!
顾茵不禁揉了一把他的小脑袋。
等回到了缁衣巷,王氏已经伸长脖子等在巷子口了。
“咋样啊?咱家武安通过考校没有?”王氏的声音都打着颤儿。
顾茵轻轻一拍武安,武安自己就开口道:“通过啦!先生让我明天就去跟着读书了。”
“天爷啊!”王氏忍不住嚷起来,随后又连忙捂住自己的嘴,推着三人一道回了家去。
拜师礼要准备肉干龙眼莲子等那六样东西,所幸前两天徐厨子才给顾茵送过一份。
顾茵离开文家的时候去问了他一声,问到了他那些东西具体在哪家才买的。
其他的都能买到,就是肉干,这东西还是自己风干划算。
但徐厨子过年前就动了拜师的心思,过年的时候特地多做了一些,一半送给顾茵,一半他是留着自己慢慢吃的,听说她要用,徐厨子也没多问,当即就说回头让他小徒弟给顾茵送家里去。
王氏平复下心情后,就和顾茵去买其他的东西,傍晚徐厨子的小徒弟送肉干过来,东西就都准备齐活儿了。
隔壁许氏看她这忙进忙出的,忍不住多打听了一句。
别看王氏平时经不住事儿——过年的时候顾茵送她那簪子,她整个过年期间就待着,逢人不管对方问没问起,她就主动说是儿媳妇孝敬的!
但是到了这时候她却知道不能声张,也就是许氏问了,她才压低声音告诉了她,说自家武安被文家大老爷收为学生啦!明天就去行拜师礼!
许氏还不知道文家的具体背景,只知道那老太爷先前让顾茵转交了两本书,自家儿子宝贝的不行,先仔细看过一遍,后誊抄下来,再把原书还给人家。
“温先生那里不好吗?还有两日就是温先生招学生的时间了,你可别是为了省银钱。真要不够,咱们两家凑凑。”
王氏笑着摆手,“不是那样的,这文家啊……就是咱们之前在戏文里听到的那样的人家!那文家老太爷那会儿就是遭了罢黜,所以心气不顺,所以看到那样的戏文内容就和人吵起来了!”
许氏惊得吸了一口冷气,后头王氏接着去忙。
许氏若有所思地回了屋,没多会儿许青川回来了,他面上带笑,进屋便道:“刚回来时遇到了武家婶子,他和我说了武安的事,让我后日不用带他去温先生那里了。这孩子天赋绝佳,没想到运道更好,他日必然就有一番作为!”
许氏看着儿子真心实意为武安感到高兴的模样,叹了口气。
许青川问她这是怎么了,她吞吞吐吐道:“儿啊,你说武安纵然聪明,但你也不比他差。咱们当时和隔壁同一天认识的那文老太爷,怎么就……”
怎么就不是你呢。
许青川不以为意地笑道,“娘怎么这样想?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且我已有先生,若我今日觉得文家两位先生更煊赫,便改拜先生,他日遇到更厉害的,难道我再换先生?我成什么人了?”
“唉,我儿说的有理,可我就是……”
许青川温声劝慰道:“当年老太爷在镇子上的时候,不过也是跟着举人老爷读书,您看他都做了三朝重臣了。若不是他与当今起了龃龉,自请辞官,他的地位是再不可能被人撼动的。可见名师固然重要,但是今后如何,还是看学生自己。”
许氏被她哄得气顺儿了,起身回屋拿了自己的私房钱,道:“那我再去隔壁一趟,人家翰林老爷肯收学生,那束脩肯定要比温先生高,王宝芸那个憨货光顾着乐,也不知道银钱够不够。”
…………
这天半夜里,顾茵起身做包子熬粥,等到天亮的时候,王氏先去支摊子,她则提着东西送武安去文家。
武安和顾野都抢着帮她提东西,只让她提了一袋子龙眼干。
一行人到了文家,文老太爷和文大老爷都在书房等着他们了。
六色拜师礼放到桌上,文大老爷喝了一盏武安敬的茶,又领着他拜过至圣先师的画像,举行了开笔礼,简单的拜师礼便算是成了。
礼成之后,顾茵又拿出一个另外一个红绸扎成的小包袱,放到束脩礼一起。
文大老爷自然不在乎这些俗礼,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所以他也注意到拜师礼多了一样,让人把东西收下,自己则领着武安去自己书房。
老太爷笑眯眯地观看了全部过程,等送走了这对新晋师生,老太爷看顾茵福身告退,他脸上的笑容一滞,忙把人喊住。
“你家孩子进学的事情解决了,现在来说说铺子的事情吧。现在你可以租我那个铺子了吧。”
顾茵说不行,“现在怕是那五两银子都没有了,除了摊子上留了些现银流动,家里的吃穿还要现挣了。”
老太爷奇怪道:“我不是给你家省下十五两了吗?”
“是啊,原先预备给温先生的那十五两是省下了。但大老爷这样清贵的翰林大老爷,我们家虽然家底薄,但肯定得呈上更丰厚的束脩,所以这两个月的二十两工钱我刚都一并放进束脩礼了。”
老太爷目瞪口呆,“我什么时候和你说老大要同你们家要银钱了?真要是为了银钱,他也犯不上收你家武安,自去收那些富户商贾的孩子。”
“不是那个意思,大老爷自然不在乎这些俗物,但给不给却是我们家的态度问题。武安在您家一待就是一日,午饭吃喝都要在这里,便是孩子的开支,也是要给一些的。这也就是我能力有限,不然以大老爷的身份,自然不该只呈上这点。”
老太爷把嘴闭上了,他既不好意思说让大儿子把银钱还回去的话,也不好意思说顾茵这份尊敬老大的心是错误的。
但是这个事儿的发展和他想的也太不同了!
合着前后好一通忙活,武家得了个厉害的先生,大儿子也得了个聪明乖巧的学生,就他啥也没捞着?
忒让人难受了!
顾茵其实是知道老爷子的想法的。
昨儿个许氏都揣着私房钱到家里来问要不要帮忙了。孩子念书虽然是大事,但是也不好在外头举债供孩子念书,所以顾茵没借她的银钱,只和王氏商量着,先把家里那二十两给文大老爷,以后等家境境况好了再逐年增加。
“您别不高兴,我知道您是舍不得我。不然这样,我每日送武安过来,然后我给您做一顿朝食,再回去开摊?”
文老太爷哼了一声,“我确实没用朝食。走吧。”
他站起身拿了自己的帽子,看着就是要出门的样子。
顾茵奇怪的问他这是去哪儿?
老太爷背着双手气鼓鼓道:“还能去哪儿?当然是你那个小摊子上吃。把你扣在这里做一顿朝食,再让你接着去开摊的事儿我可做不出。正好去看看你那个小摊子到底摆的怎么样。”
顾茵连忙牵着顾野跟上,“哎,我那儿还有鱼肉馄饨,菜包和肉包,当然也有您喜欢吃的皮蛋瘦肉粥。您今天先凑着吃一顿,回头想好明天想吃什么,我单独给您做。”
“谁说我要天天去了?”老太爷头也不回地道,走到文家大门口,他又道:“我不喜欢鱼肉的,我想吃鲜虾馄饨。”
顾茵忙不迭应下,老少三人步行去了码头。
只见人来人往的码头上,自家摊子前挤满了人,王氏站在板凳上,一手拿着舀粥的大铁勺,一手叉腰,正眉飞色舞地吹嘘道:“这皮蛋瘦肉粥你们没听过对不对?那可是文老太爷吃完都赞不绝口的吃食!也就是我儿媳妇心好,把这好粥以两文钱的价格卖给大家吃,等于白送啊!”
众人虽然都没见过文老太爷,但是经过这几个月,大家都知道这位位极人臣的老太爷回到镇子上来了,过年的时候文家门庭若市,全都是想拜见他老人家的。
所以一听说是连他老人家都赞不绝口的,掏钱买那个放了黑皮蛋的粥的人顿时多了起来。
当然也有人不信的,说:“人文老太爷是什么人物,三朝重臣,两任帝师,还能看上你儿媳妇做的吃食?仔细风大,你可别闪了舌头!”
众人一通哄笑,王氏红着脸梗着脖子道:“我还要胡说?文老太爷说不定放不下这吃食,巴巴地追过来呢……”
“文老太爷那样的人物还能到我们这种地方来?你这恶婆婆忒会说笑!”
王氏还要再争,抬眼看到了人群后头的顾茵,也看到了跟在顾茵旁边的小老头。
她的脸顿时由红转白,吓得差点从板凳上摔下去!
第36章
那板凳到人腿肚子高,
摔下来可大可小。
顾茵连忙拨开人群要去扶,不过王氏自己稳住了。
稳住身形后,王氏顿时没了方才的气焰,
对着看热闹的众人嚷嚷道:“散了散了,
买就买,不买的别搁这儿看老娘的热闹。”
众人见没热闹可看了,
想买粥的自然掏银钱,不想买的就散开,
顾茵也回到了自己摊子上。
婆媳俩还像从前那样,
一个卖包子和粥,
一个卖馄饨,
小顾野则顶替了武安的位置,帮着端碗打下手。
一口气忙了快一个时辰,
总算能喘口气。
王氏伸着脖子左右环顾,见没看到文老太爷,先是呼出一口长气,
而后才压低声音道:“老太爷怎么跟着你一道回来了?”
顾茵无奈道:“老太爷没用朝食,我说留在文家给他做好了再过来。他不想耽误我的工夫,
就说过来用。”
“那……那他都听到了?”王氏嗫喏着,
再没有方才站在板凳上那呼呼喝喝的气势。
顾茵用眼神表示:你说呢?
方才老太爷听到王氏的话就立刻就往旁边迈了两步,
装出一副不是和她一道来、并不认识她的模样。
后头人都散了,
老太爷也跟着人群走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气上了。
“娘怎么好好地说那些?他老人家也是要面子的。”
王氏后悔不已,
小声道:“就是咱家那个皮蛋瘦肉粥,
他们看里头放了那个黑乎乎的皮蛋,也不知道谁嚷嚷说是咱们卖坏掉的东西给他们吃。我气愤不过,本来只是想说这是文老太爷都称赞过的,
自然不会是什么坏掉的东西,后头就是话赶话,秃噜出去的。你说老太爷会不会不让咱们武安去他们府上念书了?”
顾茵见她苦着脸,一副天都塌了的模样,便安慰道:“老太爷气量大,回头我代娘好好道歉,应该就没事儿了。而且一码归一码,想他老人家是不会迁怒到武安身上的。”
早市过半,隔壁卖油炸鬼的老刘头过来和顾茵寒暄了两句,然后就注意到了她身边的顾野。
“这小家伙长得真好看,怎么之前没见过?”
顾野比之前白了也胖了,穿着一件棕色夹袄,一条黑色薄棉裤,小腰上扎一条黑色的腰带,勒出一个圆滚滚的小肚子,神气活现。
他脸上的冻疮在擦了一个月药后就结痂脱落了,又白又嫩的脸颊不再像过去那样凹陷,笑起来的时候会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又乖又甜。当然最特别的还是那一双乌灼灼的眼睛,又大又亮,灵气十足。
任谁见到他现在这样,都想不出他两个月前还是个脏兮兮的野孩子。
顾茵拍拍他,轻声问:“还记得娘在家怎么教你的吗?”
顾野点了点头,迈着小短腿毫不怯场地跑到老刘头跟前,径直跪下去给他磕头拜年,“刘爷爷,给您拜个晚年!”
这话在家时已经练过好几遍,所以他说起来一点都不磕巴。
“好好!”老刘头笑得牙豁子都出来了,一边开始开钱箱子一边道:“这就给你拿压岁钱,自己拿着买东西吃。”
顾野抿唇一笑,眼睛弯弯,酒窝浅浅。
正好葛大婶来还蒸屉,看到这他这小模样都忍不住跟着笑起来,“乖乖,哪里来的小福娃,比年画上的还讨喜,这是谁家的孩子?”
这次不用顾茵教,顾野又对着葛大婶拜下去,声音清亮地喊了人。
“哎哎!”葛大婶眉开眼笑,忙不迭把他拉起来,又摸了摸身上,“我这出来没带银钱,等着啊,马上就回去给你补上。”
看到旁边顾茵笑得合不拢嘴,葛大婶笑着拍她一下,“怎么两个月不见你家多了这么个娃娃?也怪多礼的,拜年拱拱手就行了,咋还让孩子跪上了。”
顾茵笑着道:“这个头您和刘大叔都受得,您二位还没看出这孩子是谁吗?”
她这么说了,老刘头和葛大婶再把小顾野从头打量到脚一遍,这才将将把他认出来了。
“福大命大的孩子,是你啊!”葛大婶红了眼睛。
去岁冬天这小孩忽然不知去向,拜托了关捕头帮着寻找都没有结果,众人都是急的团团转,尤其是老刘头和葛大婶两家最早开始喂养小孩的,对他的担心比顾茵和王氏只多不少。
“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老刘头也拿着袖子擦眼睛。
顾野大大方方地被接受他们的夸奖,后头葛大婶折回去拿了银钱,也要给他压岁钱。
顾野毫不客气地一把接过,转头又看了看顾茵的眼色,就一人只拿他们一个铜钱,其余的都不肯要。
“唉,真是像变了个人一样,这要是走在路上我是肯定认不出的。”葛大婶拉着顾茵的手拍了拍,“你教的真好。往后是怎么个章程?”
葛大婶知道顾茵家孤儿寡母也不容易,家里还另有个五六岁的孩子,尤其王氏看着委实不好相与,就怕她容不下这孩子。
“婶子别操心,我娘是真心喜欢他。”
她们说着话,顾野已经托着两枚铜钱进了摊档,献宝似的捧给王氏看。
他还没忘了压岁钱要交给王氏呢!
“奶不要,自己拿着买饴糖吃。”王氏正在给人装包子,就用手肘把小崽子又推出来。
顾野又蹦蹦跳跳地跑到顾茵面前,笑着问她:“娘,我吃?”
“去吧,自己认得路回来吧?”
他忙不迭点头,然后一溜烟跑走了。
葛大婶看完了一整个过程,总算是放下心来,又接着同顾茵道:“往后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顾茵谢过她的好意,两人说了会儿话后,葛大婶便回去了。
没多会儿,顾野拿着两串糖葫芦回来了。
一串他已经吃上,另一串他先递给顾茵,又递给王氏,她们俩自然都不吃,他就让王氏帮着他放起来。看王氏把那串糖葫芦插放好了,他才又去了顾茵身边。
顾茵带着他在码头上逛了一圈,让他给其他帮助过他的人家都拜了个晚年。
凡是认得这小孩的,再见他就没有不惊奇的,先是变着法儿夸他,又各种好话去夸收养他的顾茵。
顾茵听得脸都红了,倒是顾野一直表现得坦坦荡荡的——他觉得大家没说错啊,他就是这么好,这么讨人喜欢,他娘也确实人美心善,像天上的仙女儿!可惜他现在会说的话还不多,不然一定说更好听的话去夸他娘!
一通拜下来,顾野的小荷包里多了十文钱。他来回数了好多遍,眼睛都笑成了个小月牙儿。
下午晌回到家里,王氏还看他宝贝地捧着个小荷包,好笑道:“看看这小财迷的样儿,说不是你生的怕是没人相信!”
顾茵正在笑眯眯地数这天赚的铜钱呢,闻言立刻摸了摸脸,说:“我哪儿有啊?”
王氏笑过一阵,问顾茵这天的进项如何。
过年前他们每天能赚一百三十文左右,这天换成了皮蛋瘦肉粥,虽搁了皮蛋和瘦肉,但在一大锅粥汤里并不会放很多,主要是提味,利头是稍微厚了一些的,照理说应该多赚一些。
不过可惜的是皮蛋的卖相不好,很多人和一开始的王氏一样难以接受,所以总利润和之前差不多。
但顾茵并不心慌,本来推出新品就是个更新换代的过程,第一天能卖出这个数目,后头生意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
王氏听她算了一通账,可惜道:“你那粥是真的好吃,我这辈子没吃过这种味道的粥。别说是两文钱,三文五文也使得,就是码头上的人没啥见识,看着卖相不好,又贵一文钱就犹豫了……要是咱们有个铺子就好了。”
开铺子招待的客人和码头上的人层次不同,接受度自然会高一些。
而且顾茵这手艺是文老太爷都认可的,王氏越发觉得不该让她在码头上风吹日晒的。
尤其是她的皮肤是真的嫩,冬日里的冻疮好不容易没了,今天日头好,她晒半上午就晒红了脸,也不知道到了夏天怎么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