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顾梅朵蒙了面,找到府城大牢,打晕看守,来到牢里。在最里边的一个单间里,找到了被饿得晕头转向的韩隐。
顾梅朵拧开牢门,把躺着的韩隐扶了起来,给他喂了水,又从空间里拿出几个大包子给他吃。
韩隐吃饱喝足,才想起来问顾梅朵怎么来了。
顾梅朵说道:“这些以后再说吧。你说,就你目前的情况,怎么做才对你最有利呢?把知府关起来,打死,弄晕,或者把你救出去?”
韩隐听了直摇头,“都不行呀。只要他还活着,这方百姓就苦了。他倒不能把我怎么样,早晚会把我放出去了。”
顾梅朵说:“这个知府是个贪官吧?”
韩隐给了她一个明知故问的眼神。
“韩先生,你说,如果这个知府当不成官了,是不是这一切就结束了?”
韩隐问道:“怎么才能让他不当官?听说他京城有人呢。”
顾梅朵说:“京城离这里那么远,鞭长莫及,他出了事,人家也帮不了他。韩先生,你先休息会。后半夜,等我来接你回清平县。”
说完,顾梅朵就出去了。
顾梅朵来到知府的家,一看这房子,就知道这家伙一定是个贪官。
房子又大又气派,修得极为奢华。
这时候夜深人静,人们都在睡梦中。
顾梅朵决定,把这座府邸搬空。给知府留下一座真空的宅子。
你不是能贪吗,我就能让你都吐出来。
顾梅朵从房子的一边开始搬起。
遇到了人,人少呢,就打晕。人多了,就一把迷-药撒过去。
然后,顾梅朵就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入空间。
这么说吧,除了给睡觉的人留了一身内衣,其余的,能拿得动的,顾梅朵什么也没留下,全收走。包括暗格中地窖里的东西。
收完了所有房间的东西,就开始收库房的东西。包括暗室中的东西。
当然,厨房也没放过。
顾梅朵看了看光溜溜的知府府邸,很满意。
最后,顾梅朵把只穿内衣的知府大人,绑在院子里一棵树上,怕他不能着凉,还好心地给他浇了一身水。
现在是秋天,虽然也有些冷,但不至于冻死人就是了。
做完这一切,收获满满的顾小姑娘很开心地走了。
来到大牢中,把韩隐扶出来。
为了混淆视听,顾梅朵还把牢中受刑比较重的人,放出了一半。至于他们跑不跑,顾梅朵就不管了。
她觉得,被这个贪官上刑的,估计里面有好人吧。放错了也顾不得了。为了救韩隐,豁出去了。
顾梅朵为了不留下线索,不敢雇车,她把韩隐扶上了马,坐在自已身后,骑马回到清平县。
229
你把那个知府怎么样了?
顾梅朵骑马带着韩隐,来到清平县县衙后宅。顾梅朵下了马,把韩隐扶了下来。
顾梅朵看着韩隐晕得摇头晃脑的样子,不由得感到好笑。
“韩先生,你感觉怎么样?哪里不舒服吗?”
韩隐站在那里好半天,才顺过气来,对顾梅朵说:
“站了这一会儿,感觉好多了。你这马骑得也太快了,把我颠得难受死了。”
顾梅朵和韩隐说话,从来都是直来直去,“那你能怪谁呀,你自已平时不多走动走动,有时间就看书,身体都长锈啦。”
韩隐摇摇头,“我是读书人,又不准备做武将。”
顾梅朵不服气地说:“就算是不做武将,也应该有个好的身体。经常坐着看书,对身体并不好。
你看很多读书人都没有武将长寿。
有很多读书的秀才,科考的时候,考场都出不来,就病倒了。”
韩隐摇摇头,表示不赞同顾梅朵的说法,韩隐不想和顾梅朵再讨论这个问题,就走进后宅。
顾梅朵跟在后面。
两个人坐了下来,顾梅朵问韩隐:
“韩先生,你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如果我不去救你,这个知府大人准备怎么对付你呀?”
说到这个,韩隐十分生气。
“这个知府好大喜功,想在他的辖区内多收缴一些粮食,讨上级喜欢。
可他这样却苦了老百姓了,本来粮食就不多,还要缴这么重的税,老百姓都没活路了。”
顾梅朵又问道:“知府这个缴税的命令刚刚下达吧?是不是下面还没有执行?”
韩隐说道:“这个命令刚刚下达到各个县衙,我接到命令之后就去求知府,希望能减轻税赋。
没想到言语之间多有冒犯,被他关了起来。”
顾梅朵说道:“你刚刚当官儿,不知道怎么和上级相处,人家清来县的知县就比你会办事。
人家既没有得罪知府,也没有把这个命令传达下去,只是拖着不办。
知府虽然生气,一时半会儿也不能把这个县令怎么样。
起码这样做,这个县令就不会吃眼前亏。”
韩隐看着顾梅朵:“你去清来县啦?”
顾梅朵说道:“我到那里租房子准备做生意,我拉着王知县家的管家一起做。
我去找王管家的时候,在清平县县衙门口听到别人说起这件事,我才知道,你被知府关了起来,这才直奔府城去找你。”
韩隐想到这两天的遭遇,还是心惊胆战。
别的还好说,两天了一口水也不给喝,那种饥渴难耐的滋味儿,太难受。
如果顾梅朵不把自已救出来,还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呢。
“朵朵,你把那个知府怎么样了?”
顾梅朵装傻充楞:“人家好歹是一方父母,我一个小百姓,能把人家怎么样?
昨天从大牢里离开,我是准备到马市租一辆马车给你的,后来想到这不是给人家留线索吗?
我就又返回来了。半道上听到有人在议论,说是知府家遭贼了,就跟着去看热闹了,结果那里戒严了,我只好回来了。”
韩隐有些纳闷儿:“知府家怎么会招贼呢?”
顾梅朵白了韩隐一眼:“我怎么知道。听人家说,知府家丢了好多东西呢。
我一想还是离远点儿吧,免得惹上麻烦。
韩先生,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韩隐叹了口气,想了想:“人家都说县官不如现管。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得受知府的管,可是我不能让百姓受苦,只能和知府作对。
我等着看他怎么处置我吧。”
“韩先生,私自增加赋税的分量,这属于什么罪?知府就不怕上面有人知道吗?”
“他既然敢这么做,肯定是做了万全的准备了。”
顾梅多想了想,对韩隐说道:“韩先生,要不你还跟着我回家得了,到我家继续做管家兼先生,我加倍给你开工钱。
你看那样多好,闲着没事儿,你是读书访友都不耽误。
省得在这里,受这个窝囊气。”
韩隐瞪了顾梅朵一眼:“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呢,想玩儿就玩儿,想走就走?”
顾美梅朵也叹了一口气:“人太耿直了,当官儿就容易得罪人。
对了,韩先生,你不如趁这个时间回家看看吧,知府如果问起来,你就说,你被人从大牢里劫出来,被带到了别的地方。你挣扎好久才赶回来。”
韩隐一听说道:“也行,我也真想回去看看我父母,上次我都想和我大哥一起回去了,可是离不开。
这次事出有因,我就回家看看吧。二十三年没回家了。”
韩隐就收拾了一些东西,坐了马车出了清平县,准备回家看父母。
顾梅朵骑着马,跟在马车旁边。
到下泰村的时候,韩隐谢绝了顾梅朵的好意,没有到顾梅朵家做客。直接奔晖阳县去了。
顾梅朵回到家里,她娘陶氏对她说:“刚刚老宅来人找你,让你回来到老宅去一趟。”
顾梅朵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老宅。
到了老宅一看,原来是收白菜的车回来了,他们把顾梅朵找来是为了向她报账。
顾梅朵对他们说道:“先不用报账,你们继续收,没有钱了,说一声。
一直收到秋收开始。
等秋收结束了,咱们就开始做泡菜。
大家干活儿都辛苦了,正好我去县城买了些肉回来。给大家加个菜。”
顾梅朵从马上把背篓拿下来,假装在背篓里翻了翻,拿出了几块肉,其实这是空间里的存货。
顾梅朵把肉给了他们,让他们自已去分。
这时,里长来了,“朵朵呀,我找你有事儿商量。”
顾梅朵跟着里长来到里长家里,“朵朵,上次咱们把村儿里两条最长的路修好了,这不是马上要秋收了吗,很多人找到我,说想趁着秋收之前,把村儿里其他的路都修一修。
这样秋收的时候,往家里拉粮食就会省很多力气。
修路是大好事,路修成了,大家都受益。”
顾梅朵问里长:“李长爷爷,那你统计一下,有多少人想要修路,有多少人不想修。
这次修路,我不会再出钱了。这次不参加修路的人,他们自已家门口的路不给修,秋天村里组织打猎,不修路的人不给分肉。”
里长一听,笑了:“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办。”
230
不服气,你县衙告我去
顾梅朵又说道:“里长爷爷,你就和大家说,不修路的人家,以后村里再有什么好处,也轮不到他们头上。
秋收之后不就没什么事情了吗?我决定带领大家做生意。不修路的人我不会带他们。”
里长一听,高兴了,朵朵带大家做生意,村里人的日子就好过了。他这个里长也就好当了。
“朵朵呀,你能先和我说一下要做什么生意吗?”
“可以做的生意有很多呀,比如说做泡菜,比如说做饼,做馒头卖,再比如说做手工活儿去卖。”
别的里长不知道,但是这个泡菜里长却是知道的。
因为他借顾梅朵的光就经常吃,特别喜欢。
他也知道这个泡菜特别受欢迎,这个生意可以做。
“好,那我就这样通知下去,我会把不修路的人,都记下来,以后村里有什么好处,都没他们的份儿。”
“里长爷爷,修路的时候,你可以让大家多捡一些石头,修路用不了,还可以把咱们的田间路修一修,这样即使下雨天,大家上地干活儿也方便很多。”
里长急忙点头:“好好。”
里长很快就通知下去了,现在大家都等着秋收,没什么事干,就开始响应村儿里的号召,开始修路。
顾梅朵想去找大堂哥顾春立说几句话,路过村儿里的时候,听到村儿里熙熙攘攘,有人在大声叫骂。
“我家今年就不修路,你们能把我怎么的?
上次修路,我们全家人都去了。我们家人多,这次就不修了。让那些人少的人家修吧。”
顾梅朵向旁边的人一打听,才知道怎么回事。
这个赖四媳妇,他们家里的人比较多,有十六七口。
上次修路的时候就全家出动,捡石头没少赚钱。
听说这次捡石头不给钱了,家里这么多人免费劳动,她感觉自已家吃亏了,所以就不让家里人去干。
里长告诉她,这次不修路,以后村儿里有什么好处,他们都捞不到。
这个赖四媳妇,就把里长好一顿臭骂,说里长办事不公平。
虽然大家都修路,但有的人家人口多,有的人家人口少,干活的多少不一样,他们家人口多,上次修路了,这次就不想干了。
顾梅朵找了一块大石头站了上去,大声地对周围的村民们说道:
“大家抓紧时间干活儿,修完路之后,村里组织去打猎,打到猎物回来给村民们分,秋收的时候可以加菜。
刚才说话的那个婶子家一两肉也不给,别说是猪肉,就是猪毛,也不会给她一根。”
赖四媳妇儿一听,“你个小丫头片子,你在这里嘟嘟什么,你又不是里长,你凭什么说不给我们分肉?”
顾梅朵笑了笑:“哈哈,里长爷爷就是这么说的,你们家里的人不修路,就没有肉吃。
秋收结束以后,我教大家伙儿做泡菜出去卖。
像你家这样不修路的人就没份儿。
哪天我再打到大野猪,大家去吃杀猪菜,也没有你们的份儿。
村儿里的小学堂也是为村儿里办的,本村的孩子都少收费,你虽然是本村的村民,却不听里长的话,今后小学堂也不收你们家的孩子。
你家不干活儿,孩子要上学,自已去镇里学堂上吧。”
赖四媳妇家里,可是有三个学生在小学堂上学呢。她一听顾梅朵这话不乐意了,去镇里的学堂上学,路远不说,还要格外多花很多银子,这怎么行。
“你凭什么不让我家的孩子上学?我们都交了学费了。”
顾梅朵也懒得和她墨迹:“我的意思也是里长爷爷的意思,这次所有不参加修路的人家,家里的孩子不许到村儿里的学堂上学。
一天也不行。有不服气的,也给我憋着。
村儿里有好处了,你就跟着沾光,村儿里有活了,你躲得远远的。
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不干活,没肉吃。不服气,你县衙告我去!”
顾梅朵说完就走了。
很多村民们都对着赖四媳妇指指点点,赖四媳妇气急,骂骂咧咧地回家了,让家里人赶紧拿着工具去修路。
秋后打猎能不能分到肉先不说,孩子们不上学可不行。
躲在远处的里长咧着嘴笑了,有了朵朵这丫头,他办事儿省事儿多了。
像今天赖四媳妇这样,自已怎么能同一个泼妇对骂呢?可是朵朵就可以呀。
上次修路的时候,顾梅朵定做的那些个小手推车,在修路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次人们也把手推车搬了出来,有些人家还自已定做了手推车。
手推车一多,修路的速度大大加强,再加上村儿里人多,很快就修好了一条路,人们又开始修另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