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很快地,屋里只剩下郁可安和那个头领了。那个头领问道:“你为什么不抓我当人质要挟他们?”
郁可安笑了:“你能不动如山地坐在那里,想来那里不是有机关,就是有暗器,我去抓你不是自投罗网?”
那个头领点点头,“你很聪明,如果你真的来拿我,我保证你被射成筛子,或者掉进这个陷阱里,出不来,那想怎么样,可就是我们说了算了。”
郁可安:我又不傻。
那个头领:“你坐下,我说个故事你听。
有个读书人,自视甚高,很不把一些人放在眼里。
后来,他得罪了大人物,被人追杀,有人出面救了他,他就跟着救他的人,报答这救命之恩。
他发现,这救他的人做的事情,与他的观念相悖,他就很难过,总是想要离开这个救命恩人。
这个想法被发现了,他的家人被抓来,恩人威胁他,如果不帮着恩人,他的家人将不得善终。
没办法,他只能继续帮着救命恩人,做他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
他慢慢想办法,让救命恩人对他放松了警惕,他悄悄地转移了家人,他自已仍然留下来,为恩人做事。
有一天,他发现,他这恩人似乎是想要造反,他很婉转地劝几次,没成功,他就放弃了。
甚至他发现有人要对他恩人不利,他也没有说出来。
他的恩人进了监牢,恩人的下属想要救他出来,出来干吗,又要有很多人受害了。让他呆在牢里等死不是挺好。
他只是想想,没敢说出来。
他假装带领大家想办法救恩人,却偷偷下药废了他们的武功,又给他们留了点钱,他自已准备舍身取义。也算还恩人一命吧。
只是临终有个遗愿,希望有人到他老家,看看他的家人是不是安好。帮他带句话给儿女,做人要踏实,不要清高,目空一切。”
这个头领说完,已经气喘吁吁了。
郁可安大惊:“你……”
那个头领笑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家离此不是很远,不知能否麻烦姑娘跑一趟。”
头领说完,已经有些失神了,只是眼睛还直直地看着郁可安。
郁可安重重地点了下头。
那个头领笑了,拿出一张纸,“这是……我家……地……址,你直接……走吧。这……里有人……会收拾。”
说完,他就咽了气。
郁可安看了看,打开后窗,翻身出去,上了大街,空间里放出宝马,骑马跑回京城。
回到奚彦晖家,郁可安进了空间,反今天的事情讲述一遍,又拿出写着地址的那张纸,给奚彦晖看。
奚彦晖说道:“你真准备去啊?不怕是个圈套?”
郁可安笑了:“他活着我都不怕他,这人都死了,有什么好怕的?”
奚彦晖无奈地说道:“行吧,那我就陪你去吧。”
郁可安说道:“你先进宫一趟,告诉皇上,那个人已经死了,他也能放心。
如果他问是谁杀死的,你就说不知道,反正也不是我杀的,你又没说谎。
还有,让独一发消息,警报解除,不用再守着我家里人了,有修安景安足够了。
我们再逛逛去,等你回来,咱们就去龙昆吧。
对了,咱们大黎什么东西有很多,而龙昆却没有?咱们可以弄些去卖啊,赚点是点啊”
奚彦晖苦笑:“你是想赚钱想疯了吗?你又不缺钱。龙昆很多东西,咱们大黎没有。
咱们大黎就是豆腐和番薯龙昆没有,怎么,你想要弄些去龙昆?”
郁可安一听:“那还是算了吧。”
奚彦晖进宫了,郁可安等人继续逛街。
奚彦晖回来的时候,对郁可安说,皇上又受打击了,说他的人怎么都这么无用,折损了好多人,都无功而返。
你去一次,杀死那么多人,全身而退,太打击人了。
奚彦晖还带回来不少皇宫御膳房做的点心,说是给郁可安吃的。
奚允宸是想着,当初,顾梅朵那丫头,几乎每次进宫,要和他要些点心回去送人。
这次,就让奚彦晖带些给郁可安吃吧,可能小女孩都喜欢吃这些甜甜的东西。
除了点心,皇上还赏了郁可安一座大宅子,以前是季家的,很大的三进大宅子,特别漂亮。
皇上说,如果以后郁可安再进京,就有地方住了。
郁可安高兴地收下了房契,这可是好东西,以后家人进京,不用再买房子了。
哪天去看看,收拾一下,买一家人住着打理一下,别荒废了。
京城,天子脚下,好吃的东西那是多了去了。
郁可安高兴地一直买买买。
奚彦晖等人也添置了一些需要的东西,一行五人五匹马,向那个头领的老家,飞驰而去。
966
周家这是穷疯了吗?
确实像那个头领说的,他的老家离京城不远。
五人骑马,没用多久就到了那个镇上。
他们进了镇子,在大街上,遇到一家娶亲的。花轿停在大门口,大门紧闭。
这边送亲的人中,有人在“砰砰”拍门,有人气愤地说,要把花轿抬回去等等。
四周很多看热闹的人议论纷纷:
“我说兄台,我刚刚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成亲,花轿到了,不是应该燃放鞭炮,把花轿抬进去吗?
难道现在风俗变了,把大门关起来,有什么说法不成?”
立刻就有人调侃地笑起来:
“风俗没变,是人心变了。娶亲的这家临时提了额外的条件,嫁闺女的这家意见不统一,事儿没谈妥,就在这儿僵着呗。”
就有人气愤地说:
“这花轿都临门了,还提什么条件啊?
这周家办事也忒不地道,还不是看着人家元家好欺负,这才狮子大开口的。
你们看着吧,这元家可不是一般人家,底蕴厚着呢。这桩亲事,如果不好好办下去,有他们周家后悔的。”
郁可家:元家,不会就是他们想要找的元家吧?
这时候就听到又有人说:
“这也不能怪周家临时起意,实在是这元家人做事太过小心谨慎。
平时很少看到他们家的人出来,偶尔有人和他们接触,办什么事情吃亏的都是元家人。”
这时候,就有那精明的人说道:
“什么事情不能只看眼前,人都是三穷三富过到老,别看人家现在隐忍,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就发达了,不是咱们能攀得上的。
这周家能娶元家的闺女,也是走了狗屎运。”
“什么运不运的,我可是知道,他们俩家能结亲,还是周家的小子,有一次偷看到了人家元家的闺女,被人家的美貌迷住了,这才上门求的亲。
后来,周老头不知道听谁说的,元家很有钱,可是他们嫁闺女,嫁妆却一般,并不比一般人家多,这老头就不乐意了。
一定要元家再拿出三十两银子,才肯拜堂,否则,叫元家怎样来的再怎样回去。”
“周家这是穷疯了吗?
从来都听说女方向男方要多少多少聘礼的,还真的没听说过,男方要多少多少嫁妆的。周家真是太有才了。”
“好了,别说了。看,大门开了。”
郁可安也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向大门口看去。
就看到从大门里面走出来一个老头,一副气哼哼的样子,一脸的不耐烦:
“王掌柜的,你是介绍人,这话我和别人也说不着。
今天,他们元家嫁女,我们周家娶媳,虽然当初说好的今日成亲,可当初,我们并不知道袁家原来如此有钱。
既然他们家有钱,却只给女儿抬了这么两箱子的东西当嫁妆,这是看不起我们周家呢?
所以,今天,如果元家不拿三十两银子来,元家的花轿就原路返回,我们周家不要这么寒酸的媳妇。”
王掌柜的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气得直哆嗦:
“老夫也是一番好意,为了成全两姓之好。没想到,事情办成这样子。
你们周家很好,以后如果我再和你们周家来往,我的王字就倒着写。”
就有爱凑热闹的人笑着说:
“你的王字倒着写,不还是王。”
王掌柜的也顾不上和说话的人搭讪,他很抱歉地对新娘的父亲说道:
“归林兄,是我错了,没把事情办好,我有眼无珠,认错了人。
听老哥一句劝,今天的亲不成也罢,否则的话,以后有的搅和呢。
老夫言尽于此,今天的事算我对不住,以后我再上门陪礼。
老夫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做媒人了。”
说完,他冲着周家的大门口啐了一口,快步走了。
郁可安:元归林,真是巧了。
新娘的父亲元归林,此时正看着花轿发呆。
这时候,元归林的哥哥元归山走过来:
“周家虽然不仁,但我们元家不能无义。
既然花轿已经抬到门口了,万万没有抬回去的道理。三十两银子虽然不少,但是我们几家凑一凑还是有的。”
元归林平静地说:
“大哥,我觉得刚刚王掌柜的话很有道理,有些事我们可以忍,有些事却不能忍。
今天就算我们拿了银子,把闺女嫁过去,看周家这个德行,我们的闺女将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我这就把闺女抬回去,我元家的闺女就是嫁不出去,也绝不会嫁到周家。大不了我养她一辈子。”
元归山看着愤怒的二弟,也叹了口气:
“家里日子本就艰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孩子将来过得如何,看她的造化吧。
我不能让别人说咱们家,为了三十两银子耽误了孩子的姻缘。”
元归林很坚决地说:
“大哥,闺女是我的,我说了算。不能为了我们二房,让大家都跟我们过苦日子。”
元归林说完,大声对抬轿子的人说道:
“掉头,抬回去!”
大家就看到刚刚走出来的那老头拦住轿子:
“抬回去?你们元家不想结这门亲了呗?”
元归林看着这老头:
“周大河,你周家门槛太高,我们元家高攀不起。”
他对抬轿子的人高声喝道:
“走了。”
周大河一看,反而让出了道路,让抬轿子人把轿子抬走:
“姓元的,你吓唬谁呢,今天你不拿三十两银子出来,你家的闺女休想进我周家的门。”
周大河的儿子周明,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拉着他爹的胳膊:
“爹,我要娶妙儿,您就别再要那三十两银子了。”
周大河气得大骂:
“就你那个德行,到处拈花惹草,三天两头逛窑子,不给你多要几个钱,你将来喝西北风去啊?”
听到周大河这话,周围的人对着周家父子指指点点。
周明有些恼羞成怒:
“爹,这话你怎么能当众说出来呢?”
周大河满不在乎地说:
“你怕什么,就是他们不拿出三十两银子,把轿子抬走了,我也有办法让他们再把轿子抬回来。
哼,他们的婚书还在我手里捏着呢,他的闺女以后只要想嫁人,拿五十两银子来赎婚书。
否则的话,我会让他们元家的闺女再也嫁不出去。那时候,他们才知道我周大河的厉害呢。”
听到周大河这一番话,元归山心里也很清楚,这并不是一门好亲。
他重重叹了口气,对元归林说道:
“你当初怎么就把妙儿许配给了周家呢?”
967
他们元家是怎么回事?
元归林垂头丧气地说道:“哎,大哥,说来话长。咱们还是先回家再说吧。”
周大河又窜了过来:
“想走,先把我们的事说清楚再走。三十两银子你们不拿,花轿你们抬回去了,今天你们家不准备嫁闺女了呗?”
元归林点头:“花轿已经抬回去了,我们不嫁了。”
周大河痛快地说:“不嫁了?好。那我问你,你闺女的婚书你要还是不要了?”
元归林没有说话,这婚书肯定是得要回来呀。
“我们的婚书,为什么不要?”
周大河乐了:“要就好。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拿出三十两银子,把你家闺女抬回来,让她和我儿子拜堂成亲。
二,你拿五十两银子出来,我把婚书还给你,我们周家和你们元家再没有关系。”
围观的百姓一听到这话,纷纷谴责周大河:
“真特么不要脸,还没听说扣着人家婚书不给,和人家要钱的。”
“以前怎么没发现,周大河这么不是个物,净干些生儿子没屁眼儿的事儿。”
“是啊,我也觉得周大河这个人挺好的,原来他平时都是装的呀。回去可得提醒我二叔一声,以后少和他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