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7章

    钱氏就道:“好了,你五哥把你的鸡买回来了,你去看一看吧。”

    满宝这才明白她娘为什么说这番话,她调皮的揽住她的肩膀道:“娘,我健健康康的,你也要健健康康的呀。”

    然后蹦着去看她的鸡了。

    鸡屋外面的角落里放着两个鸡笼,满宝跑过来,第一眼就看到了鸡笼里的鸡,她一下就惊住了。

    两个鸡笼里都放着一只鸡,鸡笼远远的隔着,但它们都长着一个样儿,毛发奚落,身上有很多人被啄出来的血,满宝蹦过来,它们受惊的缩着脖子,身子抖了抖,衬得满宝就是恶霸一样。

    满宝蹲在鸡笼前看鸡,它们的模样实在是太熟悉了,她看了两只鸡一眼,跑去找她五哥。

    周五郎正在数钱呢,今天的花篮没有全部卖出去,所以收益要比前两天的要少一些。

    他数过一遍,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了一笔,然后推给满宝数。

    满宝暂时没管钱,问道:“五哥,你去找斗鸡的人买的鸡?”

    “是啊,”周五郎理所当然的道:“你不是说你买回来的鸡娘不舍得吃吗?我觉得买不下蛋的母鸡也没用,因为它现在不下蛋,养一养就能下了,到头来娘还是不舍得吃,所以我就去买斗鸡了,它们都成那样了,再养也活不下去,不如杀了吃了。”

    周五郎挤眉弄眼的和她道:“还便宜,一只鸡的钱可以买两只。”

    满宝都不由冲他竖拇指,“五哥你好聪明。”

    她咽了咽口水问,“那今天晚上怎么不杀一只?”

    “娘说太晚了,晚食都准备好了,明天再杀。”周五郎叹息,“娘说了,我下次要是再帮你乱花钱,就不许我去县城了,满宝,以后买鸡这样的事你还是找别人吧。”

    满宝哼哼道:“你不帮我,我就在村里买。”

    她转了转眼珠子,笑道:“我已经有办法了。”

    周四郎好奇的问道:“什么办法?”

    “我不告诉你。”满宝低头数钱,不仅将他们的私账算出来,还把公账那部分要交的公也算出来,然后把钱分给大家,然后记账。

    周五郎看着羡慕不已,“满宝啊,你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我学了这么久,还是算不好这交公的钱要怎么算。”

    满宝道:“勤能补拙,你以后没事自己随便给出两个数字算,慢慢的就会了。”

    科科说了,这是心算,可以锻炼人的大脑和逻辑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让聪明的人变得更聪明,笨的人变得不那么笨,甚至是聪明一点儿。

    满宝更小的时候没什么东西玩儿,最喜欢的就是跟科科玩这个了。

    她考科科,然后科科又考她。

    所以她才是家里数数数得最好的人。

    满宝记好了账,又把大家交给她保管的钱收好,临时给大家伙儿出了两个题目,让他们自己算着玩儿。

    两位数的加减,就是周四郎都忍不住一脑门子汗,满宝就教他们,“先用手指算,手指不够加上脚趾呗,算得多了,以后不用掰手指也会了。”

    “可我们的手指和脚趾加起来也不够呢?”

    “那就数别人的呗?”满宝理所当然的道:“我就经常借爹的手指和脚趾来数,你们看,我现在已经不用借他的手指和脚趾了。”

    兄弟子侄们都惊呆了,没想到他们的爹(爷爷)还被幺妹(小姑)借过手指脚趾。

    吃晚食的时候,老周头就觉得老四老五老六和几个孙子孙女看他的眼神怪怪的,不由摸了摸脸,问道:“我脸上有米粒?”

    偷瞄的众人立即摇头,怪怪的低头吃晚食。

    满宝对这些一无所觉,正埋头在碗里努力的扒饭,她的胃口一向好,吃得很多,钱氏会克制一下大头几个孙子孙女的晚食,却不舍得让小闺女饿肚子,一直让她吃饱饭的。

    满宝知道食物不能浪费,将碗里的最后一粒米扒干净,放下碗就乖巧的道:“娘,我吃饱了。”

    钱氏看了一眼外面,见还有亮光,就让她去教大头他们识字。

    一群孩子呼啦啦的跑到院子里,一边玩耍一边认字,一直到最后一抹斜阳完全消失,天都黑下来,大家这才不认字了,却开始摇头晃脑的背满宝教他们的《千字文》。

    这边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村里,有人往周家的方向看了一眼,羡慕的道:“周金他们家这是要出读书人啊。”

    “拉倒吧,就一个小孩儿教读两句书,认不认得字都不一定呢,要是这么容易成读书人,那天下还不都是读书人了?”

    “你懂什么?只要认得字,又会数,去县里就是账房也能当,你就看吧,他们家那闺女要能在学堂里学个七八年,把学会的东西教给她兄弟和侄子,用不着十年,他们家就跟我们家不一样了。”

    他叹气,“这么好一个闺女,怎么就投生在他们家了?”

    边说边以一种很嫌弃的目光看他婆娘,他老婆很不服气,掐着腰道:“你也不看看人家的爹是谁,是我不会生吗?是你的种不好!”

    他们家的孩子好奇的看着爹娘,夫妻俩正要吵嘴,坐在上面的老头就用烟斗敲了敲桌子道:“乱叫唤啥,那是咱周家的根,几百年就出了这一两个好苗子,还不兴人家有出息了?”

    儿媳他不好说,只能去骂儿子,“管好你的嘴来,别在外面胡咧咧,要是叫我听到啥不好听的话……”

    他儿子低下头,老实的应了一句。

    第68章

    流言

    但也有的人家从老到小都不服气的,满宝家的邻居就听着隔壁的热闹,气得摔摔打打起来,压低了声音骂了一句,“没人教的东西,整天吵哄哄的,就不能安静一时半刻。”

    “说什么呢你?”周大圆瞪了她一眼,将好奇的看着他们的孙子孙女轰走,这才道:“你要不怕婶来堵你的门,你就尽管说。”

    干瘦的老太太就骂骂咧咧起来,但也压低了声音,她跟钱氏年纪差不多大,俩人是一前一后嫁到七里村来的。

    别看现在钱氏整天待家里含饴弄孙,跟乡邻都是笑眯眯的温和模样,她年轻的时候泼辣着呢。

    往前七八年,她都是村中一霸,连村长家的媳妇都不敢招惹她的。

    周金一家以前多穷啊,硬是被她带起来,虽然村里经常有人说她吃药费钱,带累了老周家,但大家心底都知道,她是周家的另一边天,也是她撑着周家起来的。

    但她还是有点儿不服气,这种不服气除了嫉妒外,还有从年轻时候积累下来的恩怨。

    在满宝进学,周家一日比一日热闹后达到了最顶峰,她虽然压低了骂人的声音,却是故意把手中的棍子啪啪啪的敲在门上,桌子上,冲着老周家的方向大喊道:“天都黑了,不睡觉还在外头晃荡啥,明天就上山打柴,连个活计都不会找,活该你们受穷!”

    村里的房子和房子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因为选地方盖房子时都考虑到将来孩子也要分出去盖房子,到时肯定再需要批宅基地盖房子。

    所以各家之间是有意隔开一段距离的。

    所以满宝家后面和左右的房子都有一定的距离。

    但这个距离也有限,房子又不隔音,大家在院子里说话儿,声音高一点儿隔壁就能听见。

    此时满宝就听见了,但她不知道隔壁的嫂子是在指桑骂槐,她还特别心疼的扭头看了一眼周大圆家,大人似的叹息道:“大圆媳妇又骂大驴他们了,真是的,教孩子要夸着来,咋能一直骂呢?”

    周四郎等人:“……要叫嫂子,别总大圆媳妇大圆媳妇的叫,人家的年纪跟你娘差不多呢。”

    “她不就是大圆媳妇吗?称呼而已,不要较真啦,”她跑去找她的三个嫂子,和她们道:“嫂子,你们可别学大圆媳妇,以后对大头大丫他们要夸着来,别总是骂他们,我看大驴被他娘骂的都变笨了。”

    三妯娌笑着应下,越过满宝暗暗的瞪了一眼高兴的大头大丫等人,决定回屋再教育他们。

    老周头则扭头和妻子道:“满宝这是和你学的吧,你也教教她,在外头别这么叫。”

    钱氏不在意的道:“放心好了,咱家闺女不傻。”

    又道:“你看她叫大谷媳妇有这么叫吗?都是叫嫂子的,这孩子心里精着呢,哪个叫嫂子,哪个不叫,她心里比谁都有数。”

    老周头见老伴儿一脸不屑的瞥了一眼周大圆家的方向,还让孩子们去抓萤火虫,院子里更热闹了。

    同时周大圆家的叮叮当当响得更欢,钱氏嘴角的弧度也越高。

    老周头缩回头,打算啥都不说了。

    这边孩子们玩得开心,周大圆家那边则是气氛压抑,孩子们待在屋里大气不敢出,大驴媳妇也忍不住小声嘀咕,“娘也真是的,让我们睡觉,偏在外头这么敲打,这么吵,怎么睡得着啊。”

    大驴不说话。

    大驴媳妇继续道,“人家在自个家的院子里玩儿,那不是应当应分的吗?娘要是不敲敲打打的,我们听着外头的笑声睡得还更快呢……”

    “行了,有本事你出去跟娘说去。”

    大驴媳妇气得不轻,背过身去搂着孩子哄睡觉,不理他了。

    他家孩子就小声问大驴媳妇,“娘,奶奶为什么不喜欢满宝啊?”

    大驴媳妇:“因为她聪明!”

    狗蛋惊讶,“聪明还不好啊?”

    “好,就是不是你家的。”大驴媳妇说完瞥向大驴。

    大驴脸色涨得通红,忍不住拍了她一巴掌,“你胡说啥呢?”

    “我胡说啥了?你说的不对吗?你娘就是嫉妒老周家,嫉妒钱家婶子,整天指桑骂槐的说我不会生孩子,生出一群屎驴蛋,我倒是想生个金蛋,银蛋,跟满宝似的聪明,你有那个种吗?”

    大驴媳妇早压着一肚子的气了,加上外面婆婆还在用棍子敲敲打打,她的火气更是一丛一丛的网上冒,也顾不得孩子在身边,直接连珠炮的问,“也不看看人家的爹啥样,你是啥样,我想生就能生吗?”

    大驴气得眼睛都赤了,口不择言的道:“人家的娘还是秀才家的小姐呢,你是吗?”

    “拉倒吧,他说是就是,谁还见过他媳妇的娘家人……”

    夫妻俩吵了一架,狗蛋和弟弟妹妹们躲在被窝里,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他今年八岁了,就比大头小一岁,已经算懂事了,所以第二天他就特别兴奋的去找他的小伙伴,偷偷的告诉他,“满宝不是她爹娘生的!”

    小孩子是最藏不住话的,不到半天,村子里大半的孩子就听到了这个流言,二头最是喜欢和小伙伴们玩的年纪,于是他的小伙伴便来悄悄的问他,你小姑是不是你爷爷生的。

    二头理直气壮的道:“当然不是了。”

    小伙伴们惊悚,二头就鄙视的看着他们道:“男人怎么会生孩子,我小姑是我奶奶生的。”

    咦,大家这么一听也有道理。

    于是又有人反驳回去了,说满宝虽然不是她爹生的,但是她娘生的!

    等大头听说的时候,流言都在村里转了两圈了,但范围只局限在小孩子中,大一点的孩子都没听说。

    于是大头一个一个的找过去,很快就找到了流言的源头——狗蛋。

    大头捏着拳头把狗蛋揍了一顿,道:“我看你长得既不像你爹,也不像你娘,你肯定也不是你爹娘生的!”

    狗蛋挂着鼻血,一边哭一边喊,“你说谎,这话是我爹娘说的,你小姑就不是你爷奶生的,我奶奶也说了你小姑没人教,那不是没爹娘是啥?”

    大头气得又揍了一顿,道:“你才没人教呢,你有人教传这样的闲话?”

    第69章

    上门

    狗蛋一路哭着回家找他奶奶,大头才不怕他呢,也跑回家找他奶奶,“奶奶,外头有人说小姑坏话!”

    钱氏眉头微蹙,“说什么话,谁说的?”

    “狗蛋的奶奶说小姑不是爷爷奶奶生的!”

    钱氏脸上的笑容就落了下来,将手中做到一半的鞋垫放到一边,撑着椅子起身,看向外面。

    正巧,周大圆的媳妇张氏也拽着她孙子狗蛋杀到了。

    村里孩子打架是常事,但也没有把孩子打出鼻血的。

    别说张氏了,就是一般人家也要生气了。

    张氏素来跟钱氏不和,更不可能放任这事了,看见孙子被揍成这样,她连原因都没问,直接就把人拽到这里来讨说法了。

    只是她还没来得及开口问罪呢,钱氏先开口道:“你来得正好,我听我这大孙子说,你小孙子说你说的,我家满宝不是我的孩子?”

    张氏便一个激灵醒过神来。

    “那我们就去村长家里,请村里的长老们来说一说,满宝到底是不是我生的。”

    张氏脸色有些发白,低头看向她孙子,不确定是不是她和老头说悄悄话时被他给听去了。

    张氏此时虽有些心虚,但更多的是愤怒,道:“钱婶娘,谁知道孩子从哪里听来的小话?反正我是没说过这样的话的,再怎么样,你家大头也不能打我们家狗蛋啊,他可比我们家狗蛋大一岁呢。”

    钱氏道:“话是从你孙子这里传出来的,他说是你说的。”

    张氏被噎住。

    钱氏则低头看向大头,道:“去山上把你爷爷和你爹叫回来,我们去村长家。”

    张氏这才有些慌张,道:“钱婶娘,两个孩子打架而已,你家有脸闹到村长家,我家可没脸。”

    “要只是两个孩子打架,大头打了狗蛋,我自会教训他,可这还涉及到我闺女满宝,我就要你当着全村老少爷们的面说一遍,满宝到底是不是我生的,是你乱嚼舌根,还是我背着他周金偷人了?”

    张氏气得不轻,差点口不择言,周满谁生的,全村谁家不知道?

    但对上钱氏的目光,张氏到底不敢任性说出口。

    钱氏一改往日的温和,特别强硬的拽着张氏去村长家。

    因为这一争执,村里许多人家的户主都从地里被叫回来,好多孩子都跑去凑热闹,钱氏虽然想让孩子们围观,到底不想事情闹得太难看,那样对满宝也没好处。

    于是把孩子们撵走,只让长老们和各户主留下。

    满宝对此一无所知,她此时正跟白善宝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白善宝道:“我想过了,我要变得很厉害,很厉害,那就要读书。我要为了变得厉害而读书。”

    满宝问他,“要多厉害才算厉害?”

    白善宝昨天晚上想了好久,因此道:“比我们白家的族长还要厉害,比白家所有人都厉害,这样就没人能欺负我,欺负我祖母和母亲了。”

    他不为光宗耀祖而读书,也不为继承他爹的遗志而读书,前者,他并不觉得祖宗有什么光耀值得他去发扬,后者,他对他爹没什么印象,父亲只存在于祖母和母亲的口中。

    他小声的告诉满宝,“我在族学读书时,因为我没爹,他们就总欺负我,就是先生都因为我没有父亲,不论我跟谁起争执,都是我的错,动不动就有人骂我缺少教养。”

    他不服气的哼了一声道:“我才不缺少教养呢,从小我祖母就教我许多道理,我都记下了。”

    满宝义愤填膺,“他们真坏!”

    白善宝点头,“但他们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那些叔伯婶婶们,还有族长,因为我没爹,他们就想要我家的产业,我娘说了,那些产业是要留着给我念书娶媳妇的。”

    白善宝到现在都还记得他躲在屏风后面看着他祖母哀求那些人的样子,他眼中带着一股恨意和倔强,咬牙切齿的道:“我娘说了,族长是泾州知州,而五叔公在京城做御史,所以他们两家才有底气说要接手我家的产业,哼,我以后要比他们还要厉害,做比他们还要大的官儿。”

    满宝给他鼓掌,“你一定会成功的,科举而已,不难的。”

    白善宝看她,“你怎么知道?”

    满宝自信满满,“我猜的,我们可是聪明人呢。”

    她还问科科呢,“科举好考吗?”

    系统道:“不好!”

    满宝眼就一瞪,“你不是说我和善宝是很聪明的人吗?”

    系统道:“这个世上聪明人很多,比你勤奋的聪明人更不少,今年进士才取二十人,明经九十八人,白善宝是很聪明,但他年纪小,能不能勤奋都不一定。读书不是靠天分就可以了的。”

    满宝就认真的和白善宝道:“你一定要勤奋读书,不然就算科举不难,你也会考不上的。”

    她有些小心虚,刚才不应该嘴快的下定论的,现在她改口不仅会有损她的“威严”,还会对小伙伴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系统趁机教育她,“所以以后下结论要经过调查才好,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满宝问道:“这是哪个古人说的话?”

    “对我来说是古人,对宿主来说是后人。”

    满宝点头,“原来是我的子孙后代说的话呀。”

    科科忍不住沉默。

    满宝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督促白善宝多读书,多用功,不然将来他科举考不过,她可怎么跟他解释呢?

    为此,满宝还特别认真的跟着他一起读书,当然,因为她年纪比较小,进度比较慢,所以都是她读书,然后请教他,他给她讲解。

    但是满宝是不会成人她打扰了他的,她觉得先生说得对,温故而知新,她请教他的同时,他也在温故,自然是每一次都能收获新的知识啦。

    下午下学,满宝背着小书箱跟着白善宝走出教室,他们还在讨论刚才她请教的一篇子曰的释义,所以没有留意大头没来接她。

    俩人边说边走,非常自然的走到白家,拜见过刘氏后就去书房看书。

    他们把竹简从书后面掏出来,好奇的观摩了一下后就放回去,然后俩人便到处找书看。

    满宝觉得,他们得读很多很多的书才可能考上科举,因此就算一些书看不进去,他们也得看。

    当然,为了不为难自己,他们还是会先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