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钱氏没回去,而是量出谷来,让她碾米,又给大头拿了钱,让他去拖人到大集上买些肉回来。满宝跟着凑热闹,只是她力气小,脚上没劲儿,只能在一旁看着,可帮不上忙。
钱氏也不避她,直接问周喜,“让你爹去老四他们那儿挤一挤,你跟娘一块儿住?”
周喜低着头道:“总不是长久的办法?”
“我会让人再给你寻摸个好的,等过完年就差不多了。”
周喜脸色惨白。
钱氏就慢悠悠的道:“你别怕,这次娘给你把关,给你选个老实的,家里最好有两个年纪小一些的孩子,你多用点心,总能养熟的。”
周喜低着头没说话。
满宝看看大姐,又看看娘亲,忍不住瘪了瘪嘴道:“娘,大姐不开心。”
她不是很听得懂钱氏的话,却直接这话的意思不对,问道:“选个老实的什么?为什么还会有年纪小的孩子,有多小啊,比我还小吗?”
钱氏看了眼小闺女,道:“大人说话,小孩不懂别插嘴。”
“娘亲说话不算话,你以前明明说的是,小孩不懂就要问,那我现在不懂就问了呀。”
有满宝这一打岔,周喜觉得心里好受多了,也忍不住说了一下心里话,“娘,我不想嫁人了。”
第113章
问题
钱氏拢眉,“你才二十六,年轻着呢,不嫁人在家守一辈子?”
屋里只有她们母女三人,钱氏也没什么不好说的,小声道:“现在我和你爹还在,你待家里还好,等我们没了,你几个兄弟把家一分,你跟谁去?”
满宝焦急的道:“跟我,跟我。”
“你闭嘴,”钱氏点了一下她的额头,道:“你也是要嫁人的,你难道要带个姐姐一块儿出嫁呀,从没听过这样的事。”
满宝嘟嘴。
周喜却不是临时起意,她早想过了,凌晨被刘家赶出来的时候,她一路往娘家走,一路想着这事。
如果娘家嫌弃她丢人,不愿意要她怎么办?
进了家门,以后怎么办?
周喜流着泪道:“娘,我以前也没觉着不能生孩子就是我的错,说不定是刘大郎的问题,可现在他跟吴寡妇有种了,说明他没问题,我再嫁就只能找个带孩子的鳏夫,可娘,这样我图什么呀?”
“做牛做马一辈子,是在替别人养孩子,还得让人戳我的脊梁骨,老了,养的孩子未必还孝顺,他要是我亲生的,我不管打骂都是我占理,可他不是呀,到时候就是闹到族里,也没人给我做主。”周喜发狠道:“既然都要当牛做马,还不如在家里伺候爹娘,你们要是……兄弟们不愿意我住家里,那我就在山脚下搭个棚子熬着就行了。”
钱氏闻言,忍不住痛哭出声。
满宝在一旁目瞪口呆,很不能理解。
但见老娘哭得脸色发白,捂着胸口喘不上气来的样子,她连忙给她拍胸口,“娘,娘……”
她不知道怎么说,因为娘和大姐说的话题已经超出了她的认知,她的小脑袋没能跟上她们的思路,但她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见娘亲和大姐抱头痛哭,她也不好问,只能皱着自己的小脸在一旁安慰了这个安慰那个。
钱氏看到小闺女皱在一起的小脸,勉强压住悲伤,她靠在枕头上顺气,她的身体比之前的好多了,不然要是以前,这样一番又怒又悲下来,早晕过去了。
但此时她的脸色也实在称不上好看,她知道,这种话题不应该让小女儿多听,毕竟孩子正是是非养成的时候,这时候要是让她这么愤怒,以后恐怕入了左性。
这么一想,她总算是理智回笼,和满宝道:“家里的事不用你,你去学堂里看看先生在不在家,问一声,他是明儿走,还是后儿走,家里要给他两条腊肉带上的。”
庄先生每年过年都会回去和他儿子一起过,但因为离开的时间不短,在离开前都要把书房收拾一下,尤其是里面的书,趁着太阳好晒一晒,把该带走的带走,该留下的留下。
满宝不疑有他,一步三回头的走了,一出门就朝学堂狂奔,打算早去早回。
科科生怕她跌了,道:“别跑了,你要是回去了,你娘还得找借口把你支出来?”
满宝还学不会边跑边跟科科说话,脚步慢了下来,边走边问他,“为什么呀?”
“很显然,你见什么时候你娘让你单独跑去学堂了?都得让你侄子侄女们跟着,显然,她不想让你在家里听她和你大姐说话,所以把你支走了。”
满宝就垂着小脑袋,沮丧的往庄先生那里去。
今天庄先生没出门,此时正靠在院子的椅子上一边看书,一边晒书。
不错,晒书,他四周摆满了书,一抬头看到小弟子垂着小脑袋进来,那低落的小样子让他忍不住一乐。
庄先生招手将她叫过来,笑问:“这是怎么了,又跟白善吵架了?”
满宝嘟了嘟嘴,嘟囔道:“谁跟他吵架了,我是大人了……”
满宝心里有很多问题不懂,于是就将今天早上大姐回来的事说了,她口齿伶俐,虽然有些逻辑颠倒了,但还是说清楚了,尤其她记性又好,刚听过的话自然忘不了,所以把大人们的话给复述了一遍,包括刚才她娘和大姐说的话。
然后她特别不解的问庄先生,“先生,大姐为什么非得跟一个人才能活,她自己不能活吗?她为什么说要去山脚下搭棚子住?家里的房子不能住吗?”
庄先生看着小弟子,沉吟半响,斟酌着道:“世间女子生存不易,她没有田地,又没有手艺,自然难以养活自己。”
庄先生不好跟她讲世俗,讲流言蜚语,那样对一个小孩儿来说太沉重,所以他只能从生存上来说,他道:“衣食住行都要有所依仗才行,她嫁人了,夫家有田地,也有可劳动的人,日子虽难点儿,好歹能活下去,所以你母亲才提议她再嫁。”
满宝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她兴奋起来,道:“这个不难呀,大姐没地,让我爹分一点给她就是了,还能让大哥他们去给她开荒,多开几块,想种多少种多少。”
庄先生一噎,看着兴奋的小弟子,半响才道:“田产一般都是儿子继承的,当然,也有女方的,那得是嫁妆……”
说着,说着庄先生也觉得自己前后矛盾,他总不能明着告诉小徒弟,她爹可能会偏心,不乐意分产给你大姐吧?
庄先生轻咳一声,转而道:“你大姐名下要有田产,就得立个女户。”
这么一说,他顺了不说,回答小徒弟的另一个问题,“既然是女户,家里的房屋当然不可能分给她了,而且你家现在的房屋也少,恐怕都不够你哥哥们分吧?”
满宝没抓住重点,她好奇的问道,“为什么女户不能分房子,男户就可以?先生,这是律法上规定的吗?”
这还真不是,庄先生默默地看着小弟子,小弟子也默默地看着他。
半响,庄先生道忍不住叹息,“你再大一点儿就好了。”
再大一点儿,他也不至于那么难出口,虽然依旧会让小弟子受到冲击,但那时她肯定懂得更多了,了解了世俗,对这些更能接受。
就算他说她父母偏心,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出来,因为这世间的父母,哪有不偏心的呢?
尤其是面对一边是儿,一边是女的情况下。
第114章
吵架
不能离间人家的父母子女的关系,那就只能从客官上来说了。
庄先生回书房里找来了一本很厚很厚的书,和她道:“你现在还小,等你再大一点就可以看律法书了。”
庄先生翻到一页,将满宝带到身边来,让她看。
知道她现在不怎么会断句,也很难看得懂这些晦涩的条文,庄先生便只点了点书就用通俗的语言给她解释,“女子也可继承父母财产,父母给女儿准备的嫁妆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庄先生道:“从律法上来说,只要父母留下遗言,要将房屋给女儿继承,那么理论上来说,女儿是可以继承房屋的。”
满宝被科科坑过好多次,所以她一下就问道:“那实际上呢?”
庄先生赞许的看了她一眼,道:“虽有国法,但这种事民不告,官不究,国法之下还有族法,有家法,除非女子留在家中招婿,不然祖产一般都不会传给女子。”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问道:“什么是招婿呀?”
“就是让你大姐娶个夫君回来,男嫁女娶。”庄先生道:“这是继承父母资产最简便的条件,不过你父母未必愿意给你大姐招婿。”
毕竟周家又不是没儿子。
满宝道:“我大姐可以自己挣钱,自己做房子呀,我哥哥们会帮她开荒,也会帮她种地的。”
庄先生浅浅一笑,道:“那就得立女户了,不然这些资产也落不到她名下,甚至她自己赚的钱,也落不到自己的名下。”
庄先生翻开另一页,告诉满宝:“无夫无子者方可立为女户,户死则绝,你大姐虽不是寡妇,却是和离之人,又无生育,只是太过年轻,里长未必愿意上报为她争取女户。”
满宝就转了转眼珠子没说话。
她决定等她爹回来,一定要和他说一说这女户的事。
而此时,老周头正黑着一张脸坐在刘家的院子里,刘老头一脸愧疚的压着刘大郎给他道歉,“亲家,我昨天进城买年货了,你也知道,村子离县城远,我就在我闺女家里住了一晚上,今天一回到家就听说老婆子自作主张把休书给老大家的了,我气得不行。”
他道:“老大家的进门也有八年了,虽然没能给我刘家生下一儿半女,但我们两家的关系却一直好,我既然叫人给你们去了信,便是想叫两家有空坐在一起谈一谈两个孩子的事,又怎么会赶在年节下把休书给她?“
刘老头道:“亲家,这事是我那老婆子不好,一会儿就让大郎去把他媳妇接回来,这些事留待过年后再说,你看怎么样?”
老周头看着他冷笑,问道:“你说完了?说完到我说了。我周家的闺女不是你刘家说休就能休的,刘大郎,你别忘了,她是伺候过你爷奶,送他们出殡,守过孝的!”
说完了刘大郎,又看向刘老头,“你说要跟我周家商议,但休书总不会是你家写的吧?你家有能拿笔的人吗?显然休书是早准备好的,跟我商议却先把休书准备好,你还跟我商量个屁!”
说到这儿,老周头气得一巴掌拍在大腿上,对刘老头怒目而视,“别把你婆娘推出来,我家喜可是说了,你不在家,可刘大郎在呢,怎么,你儿子二十好几了,还听他娘摆布,连最基本的礼节都不懂?你们刘家既然能干出说都不说一声,凌晨把我闺女休出门的事来,那就是已经做好跟我周家结仇的准备了,既然这样,我们今天摆下道儿来,有一说一,没必要扯这些闲篇。”
周二郎上前,一脚踹在刘大郎的膝盖窝,将他踹倒在地上,直接一脚踩在他的背上,对刘家人道:“今天的休书不算也好,刘大郎就还是我们的妹婿姐夫,把我们姐妹赶出门去,娘家兄弟总有点表示不是?”
一直在屋里装死的刘母忍不住了,跑出来推开周二郎,护住刘大郎道:“你们想干什么,欺负我儿子欺负到我们刘家村来,这是当我们是死的吗?”
周二郎冷笑一声,看着她道:“不是说被我姐气病了吗,我看这活蹦乱跳的,不像是病的啊。”
刘老头脸都黑了,气得不行,再一看周家来的人全都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便知道今天的事果然不能善了。
钱三舅终于挣脱了两个哥哥的手,紧跟着周二郎身后冲上来,掐着腰骂刘老头,“当我们眼睛是瞎的呀,姐夫,我看不用给他们废话,先把他们家给砸了给喜出气。说我们家喜不孝气她?看她这样,都比我们家喜强壮,都上岁数的人了还有这精神头,我看我们喜就是太孝顺了。”
这话很混不吝,但这会儿老周头没呵斥他。
实在是刘家欺人太甚,他们刚到,老刘头便先开口认错,然后表示刘母之所以给周喜扔休书完全是冲动之举,就是周喜一大早的顶撞了刘母,刘母被气得不轻,失去了理智才这样做的。
而他当时不在家里,正在县城办年货,这才不能阻拦。
老周头见他临了还要往他闺女头上扣屎盆子,能高兴才怪。
所以此时并不拦着钱三舅胡搅蛮缠,等他把刘家人骂顺,气得不轻后,他才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休书都丢出来了,我们周家人没这么贱,还上赶着扒着你们刘家,你们刘家也不配,不过这休书我们周家不接!”
老周头将那封休书拿出来,直接摔到刘大郎脸上,道:“她给你爷奶养老送终,你们刘家还没资格休她。”
“她是不下蛋的母鸡!”刘母尖叫道。
说话的是刘母,小钱氏便顶上去道:“放屁,生孩子是我大姑子一人能干的事吗,谁知道是不是你儿子有问题?”
“我儿子才没有问题……”
“那我大姑子更没有,她可是看过大夫的,大夫都说她能生,你儿子却死活不乐意看大夫,谁知道是不是他的问题?”
“放屁,我儿子都有种了?”
“种在哪儿?”
“在……”
“闭嘴!”刘老头喝了一声,青筋暴突的瞪向刘母。
小钱氏却不肯放过刘母,和三个妯娌轮番挤兑她,“说呀,怎么不说,那种在谁的肚子里?”
“难怪呢,我大姑子做牛做马,任劳任怨这么多年都没听见你们要休她,这会儿招呼都不打一声就休了,原来是有了奸生子。”
第115章
赔偿
刘老头气得不轻,看向老周头,“亲家,这话可不能乱说,大郎一向老实。”
老周头还没说话,钱三舅就嚷道:“老实?凌晨给老婆塞封休书,捡身破衣裳赶出门去叫老实?是不是有了奸生子,十个月后就知道了呗,我就不信,你们刘家舍得把那个孩子弄掉,十个月后,就看你们刘家是不是添丁进口!”
刘老头脸黑如锅,气得手都发抖了。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为什么这么急着要休掉周喜,还不是因为吴寡妇的肚子不能等?
刘家上下全都气得不轻,偏钱三舅是出了名的混,又口齿伶俐,加上有周二郎和周四郎在一旁起哄,刘家根本就吵过他们。
刘老头忍不住看向来声援他的族人,但他们竟然全都站在后面没说话,而院子外那些妇人兴致勃勃的围观着,并没有为他们刘家帮腔的。
再看周家带来的妇人,全都围着刘母,一人一语挤兑得她脸色发青。
这一刻,刘老头深切的觉得,儿子多就是有好处,别的不说,光吵架就能碾压对方。
周家和刘家吵了一通,老周头讲理,钱三舅和周四郎负责胡搅蛮缠和骂人,直接在有理和没理上都全方位碾压对方,直接将刘家的气势踩到了脚底,这才提出他们的要求。
休书他们是不可能接的,但让周喜再回刘家也也是不可能的,老周头说了,两个孩子要分开可以,只能和离!
周喜的嫁妆全部还回来,除此外还得给周喜同等嫁妆的赔偿。
刘家,刘家当然是不答应的。
当年周喜嫁到刘家来的时候,这一片的旱灾刚过去没两年,大家的日子都不是特别好过,但周家给她准备的嫁妆却不少。
当然,这个不少是在村子里比较出来的,当时周家给她准备了两个樟木箱笼,两套新衣裳,两床新被子,还有一对银耳环,一个细细地银镯子,以及一吊压箱钱。
现在,除了樟木箱笼还好以外,其他东西要么是旧了,要么是不见了,反正周喜是光杆回去的。
加上周家要的赔偿,他们需要还他四套新衣裳,四床新被子和两对银耳环,两个细细地银镯子和两吊钱,还得再新做两个樟木箱笼,这些东西都能够给一个儿子的聘礼了。
这是休媳妇还是娶媳妇呀?
刘家不答应。
老周头也不废话,冷笑着起身道:“不同意?你不同意,你们刘家的宗族也不答应?”
跟来的村长这才拦住老周头,看向刘老头,问道:“你不同意哪一点,还是全都不答应,说出来,我们一点一点的商议,不然这样吵着,过了年都解决不了,开春以后要下地,大家没那么多闲工夫来给你家处理这事。”
刘氏这边的族长兼村长这才站出来发话,“周村长说的不错,你心里怎么想的,说出来大家商议。”
刘老头心内火烧一样,他知道,今天谈这个刘家不占上风,因此想拖过今天再说。
周二郎人精一样,怎么会不知道他转什么心思?
见他沉吟着要推脱,便当着大家的面又踹了刘大郎一脚,还撸了袖子道:“怎么,拿不定主意,今天不想谈?那我们今天就还是他的大小舅子,老三,老四,愣着干什么,这小子把咱大姐都赶出来了,大家先上手揍他一顿给大姐出气!”
说罢,他还紧盯着刘家村的村长问,“刘村长,舅子们给姐姐出气,这个不犯事吧?”
刘村长倒是想说犯事,但这才乡下真不犯事。
谁家没女儿,谁家没姐妹?
他含糊道:“别把人揍出个好歹来就行。”
周二郎和周四郎撸着袖子就冲刘大郎去,刘大郎对他们有心理阴影,吓得连忙往他娘身后躲,叫道:“娘,救我,救我!”
刘母尖叫,“这是在我刘家,你们怎么敢,怎么敢,老头子,老头子,你看看他们周家多过分,这样的儿媳妇早就该休了……”
“你闭嘴!”刘老头恨恨地看了周二郎和周四郎一眼,知道今天是不得不谈,想了想,他忍痛道:“和离可以,嫁妆,当初老大家的嫁妆一直是她自己拿着的,我们家并没有管,不过她这些年在我们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们愿意凑钱给她弄一份同样的给她。”
意思是再要赔偿就不可能了。
老周头冷笑着没说话,小钱氏则上前一步道:“亲家公,我大姑子的嫁妆你知不知道我不知道,但亲家母是一定知道的,当时她带进来的两床被子,除了自己用了一床外,还有一床是亲家母抱去自用的,亲家公每天躺着,都不知道被子是我大姑子的陪嫁?”
刘老头有些尴尬。
小钱氏继续细数,东西是怎么用的,再没人比周喜更清楚的了,那毕竟是自己的陪嫁,一笔一笔她全给记得清清楚楚,两只樟木箱笼,她的新房放了一个,还有一个也是被刘母拿走的,如今就在她的房间里。
当时周喜想的是,反正两个箱子她也用不了,她嫁进来就是一家人了,婆婆开了口,她总不能不给,不过钱和银耳环,银手镯之类的都是她自己拿着的,不管刘母怎么暗示,她都没给。
但这些东西,最后还是全都用了。
大部分是周喜自己去看病用掉的,还有一部分是刘家困难的时候,刘大郎和周喜商量,周喜拿出来给家里应急的。
不过这会儿,小钱氏可不管钱有没有用在大姑子身上,反正那会儿大姑子是刘家的媳妇,用的就应该是刘家的钱,哪怕是大姑子看病,也应该是刘家出钱。
所以她认为,这些钱也是刘家借的,到最后便都成了刘家借用儿媳的陪嫁。
刘家上下气得不轻,觉得周家太得寸进尺,毫不讲理。
两边从上午吵到下午,周家步步紧逼,刘老头勉强守住底线,不敢多后退。
实在是,他们家除了老大,还有老二没成亲呢,总不能为了给老大休个媳妇,给出娶媳妇的钱,他过后可还要再娶呢。
钱三舅不耐烦的嚷道:“你们刘家不愿意也行,休书我们不接,和离书你们暂时也别想,拖个三年五年的,我们的丫头不急着嫁,我倒要看看你们刘家的野种是不是也能在肚子里待个三年五年再出来!”
第116章
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