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7章

    “三斤还不多啊,够吃三次了。”

    杨和书这下明白了,合着老周家这么多人读书根本没花多少钱,基本上只要负担满宝的笔墨纸砚费用就行。

    他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目光从老周家的人身上一一扫过,这才发现,除了满宝穿着半旧的棉麻衣服外,其他老周家的人身上的衣服都打了不少补丁,他还看到那个叫周五郎的咯吱窝那里破了一块,还没有缝上。

    还真像满宝说的,他们家很穷。

    可是,杨和书看看满宝,又看一眼地里正在施肥和撒种子的一群孩子,总算觉得哪儿不对了。

    他笑着问老周头,“我看别的人家都是送男孩去读书,怎么老丈家正好相反呢?”

    老周头想也不想的道:“那先生也看不上我家其他孩子啊,他就看上了满宝。而且我那几个孙子哪有我闺女聪明哟,我闺女背书老厉害了,读上三四遍就能背下来了,那几个小子背着手读了大半天,一把书合上,头一句是啥就记不住了。他们去跟先生读书,回来也不能教其他人啊。”

    杨和书点了点头,再次看了骄傲的满宝一眼,忍不住会心一笑,这还真是方圆百里内第一,哦,不,是第二聪明的人不成?

    他好奇的问满宝,“你说你以前是方圆百里第一聪明的人,这话是谁告诉你的?”

    第380章

    潜移默化

    “是天尊老爷说的,”一直留意着这边,就在附近撒肥的钱氏放下了簸箕肯定道:“满宝刚周岁时,我就做了个梦,天尊老爷说我们家满宝是方圆百里内最聪明的人,不过这话我们只在自个家里说,可不敢往外说。”

    隔壁一块地还坐着休息的村民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乐道:“钱婶儿,满宝可没听你的,我记得早几年我就听她说起过了,哈哈哈哈,她还说是她朋友说的呢,原来是婶儿说的!”

    钱氏不动声色的道:“她也没说错,她说她要跟所有人都做朋友,不过这孩子一定是怕传到我耳朵里被我揍才这么说的。”

    “那婶儿要不要现在揍满宝一顿?”

    “滚你的,”村民的婆娘忍不住推了他一把,道:“满宝可是仙子转世,你敢鼓动婶子打满宝,看晚上天尊老爷找不找你算账。”

    杨和书:……

    满宝:……

    白善宝和白二郎:……

    他们至今,包括满宝在内,都还不够相信这一点儿。

    杨和书没啥问的了,他觉得他不能和老周家的人待太久,不然他也会忍不住受影响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可不觉得老子真成仙在天上看着他们,还收了一个座下仙子。

    嗯,倒是听说佛家的菩萨有座下仙子,太上老君也有吗?

    杨和书甩了甩脑袋,将脑海中奇怪的想法剔除,这才笑着和满宝道:“不知可否带我进村子里走一走?”

    “好啊。”

    满宝看了一下时辰,觉得肚子也有些饿了,于是大方的邀请他,“你要不要去我家吃午食?”

    她冲着地里喊了一声,“大嫂,你有没有给我留饭?”

    “没有,”小钱氏道:“不过你三嫂和四嫂都在家,你肚子饿了回去让她们给你做些。”

    钱氏也挥手道:“回去吧。”

    满宝不想吃三嫂和四嫂做的东西,于是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更不想了,他觉得她们的手艺还没家里厨娘的好,于是道:“那回我家吃好啦。”

    杨和书也忍不住连连点头,就是啊,就是啊,你家里都穷,还请什么客呀,这不是有大户吗?

    大家看见他不断的点头,纷纷看向他。

    杨和书就轻咳一声道:“早听闻白老爷在乡里素有善名,正好顺道拜访一番。”

    白二郎道:“那是我爹,不是他爹。”

    杨和书:“……去你家也行。”

    一行人走回白家。

    走大村口那条河时,杨和书忍不住停了一下脚步,感歎道:“你们这条河好啊,有了河,灌溉就要方便许多。”

    “是呀,里正说过,虽然我们村穷,但我们村有河,有河就饿不死,饿死也会比别人晚几天。”

    杨和书:“……你们这儿的人说话都这么犀利吗?”

    他左右看了看,问道:“没有修水渠通到那边去吗?”

    指的是最大的一片田地,望眼望去,除了零星的几座山外,那一片都是望不尽的田地。

    “有呀,有两条。”

    “才两条?”

    满宝道:“两条不错啦,去年大家要省粮食,所以不服劳役,也不修村里的水利,往年县衙都是要征役,没时间修村里的水利。”

    “你们村的水利不在县衙的劳役範围内吗?”

    满宝道:“我爹说我们这里偏僻,大人们想不起来。”

    “才不是呢,”白二郎反驳道:“我爹说,是因为我们家住在这儿,县里的大人们想让我爹出钱出人免费修,这样县衙就不用花钱了。”

    白善宝显然也听白老爷这么说过,声援白二郎,“堂伯说,村里好几条大水渠都是他出钱修的,有时候村里的人不凑手,或是不想出力,他还得拿出钱来给大家买粮食。”

    白二郎点头,“我爹可心疼了。”

    杨和书不知是该夸白老爷心善,还是夸他抠门,因此只能回以微笑。

    白老爷在和庄先生下棋。

    庄先生现在只有三个弟子,教课要更轻鬆些,甚至都不用照着以前的进度来。

    满宝和白善宝的课程可以一起,只是课外的侧重点会有些不一样,这一点儿难不倒庄先生。

    白二郎的课程更容易,这孩子学得慢,上课要放慢速度,但或许是庄先生现在更迎合他的速度,他学得倒比以前在学堂里的还要好。

    如今他只早上指导一下他们写字,傍晚再给他们上一下课,中间便用大把空閑的时间出来。

    庄先生偶尔也会去地里看几个弟子农庄情况,但更多的是在小院里自己看书,或是来找白老爷下下棋,喝喝酒,说说话。

    杨和书对俩人早有耳闻,特地走到七里村来就是为了见一见白老爷,嗯,连庄先生都是顺带的。

    不过他在见过庄先生的三个弟子后,觉得以后庄先生都不能顺带看了。

    白老爷是白马关镇里最有名的地主,也是最大的地主,杨和书当初来县城是悄悄的来,来了以后除了和县城里的乡绅吃了一顿饭外,还没来得及和乡下的乡绅们认识。

    白善宝会帮杨和书隐瞒村民们,却不会隐瞒白老爷和庄先生,因此还没到门口,他就附耳在白二郎耳边说了几句话。

    白二郎懒得理他,他便知道他牛脾气又犯了,便看向满宝。

    满宝就轻咳一声,板着脸道:“师弟,你不听师兄的话吗?”

    满宝从兜里掏出两颗糖给他,挥手道:“去吧。”

    白二郎接了糖,拔腿就往家里跑,才跑到院子里就大声喊道:“爹——杨县令来咱家看你来啦!”

    杨和书:……

    他侧头看了一眼目不斜视的俩孩子一眼,沉默着没说话。

    白老爷和庄先生便放下棋子从门里迎出来,远远的便拱手道:“贵客来临,白某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近前一看,见杨和书很年轻,忍不住愣了一下。

    庄先生的眼神比白老爷的还不好,到了跟前才看清杨和书的脸,这样年轻的县令,不是家世很好,就是很有才华,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两者都佔有。

    因此庄先生也很高兴的拱手作揖,“庄某见过县令大人。”

    杨和书连忙扶住两个人的手,又团团回了一礼,笑道:“白老爷和庄先生客气了,是杨某不请自来,两位不要介意才更好。”

    第381章

    呛住

    满宝卷着面吃,又夹了一些菜,偶尔才抬头看向白老爷他们的方向。

    白老爷他们没让三个孩子在跟前吃饭,而是把人打发回屋里,他们则在院子的桃树下喝酒吃饭,顺便聊天。

    杨和书只知道七里村有一个白家,却不知道何时又多了一个白家,所以很好奇的问了一声。

    白老爷便笑道:“我堂弟白启曾在益州辖下任县令,只是英年早逝,留下我婶娘和一对孤儿寡母,因我与堂弟感情深笃,故婶娘带着一家人来此居住,户籍却还在陇州,这权当是他们家的别院而已。”

    杨和书一听就明白,这肯定是在宗族里被排斥,说不定还涉及到财产之争,所以才躲到这里来的。

    因此他笑道:“两家住得近些也好互相照顾,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杨和书与白老爷庄先生算得上相谈甚欢,来了罗江县这么多天,能和他说得上话的人可不多,更别说这两天下乡见的人了。

    便是当地的里正,除了问些农事外,其余的话题他们都不太接得上。

    等杨和书酒足饭饱从白家出来时,三人已经言笑晏晏,俨然一副知己的模样了。

    他的随从先一步出了白宅,一招手,一辆马车便从旁边拐了出来,白老爷惊诧的道:“不知道杨县令还带了车,我还叫家下人给杨县令準备了马车呢,看来是用不上了。”

    杨和书自得的笑道:“这车走在后面,既然是考察乡里,总不好太过张扬。”

    站在后面的满宝忍不住想,既然不好张扬,不应该是骑驴,或是直接坐着牛车出行吗?

    一匹马谁养得起呀?

    满宝看着杨和书的马羡慕不已,她什么时候才能给科科收录一匹马呢?

    白老爷也这么想,不过一看杨县令的脸他便释怀了,一看就是初出茅庐的小子,考虑肯定没这么周到的。

    杨和书也没忘了三个小朋友,尤其是满宝和白善宝,他还是很喜欢且欣赏这两个孩子的,因此邀请他们道:“三位小友要是去县城,我请你们来我府邸做客,以酬谢你们今日的招待。”

    满宝表示没问题,还悄悄的和白善宝说,“虽然我经常去县衙的后院,但从没进过侧门百步的地方。”

    白善宝道:“我更没有。”

    “下次我们去看看,傅二姐姐说里面的花园很好看。”

    白善宝表示怀疑,“比我家的还好看?”

    满宝迟疑的道:“应该吧,毕竟你家才建了两年多,但人家县衙建了好久好久了。”

    杨和书见两个孩子在搭理了他一下后就自顾自的说起悄悄话来,忍不住僵了笑脸,算了,还是孩子呢,顾得了一,总顾不了二。

    一直到杨和书上了马车,两个孩子才反应过来,咦,贵客要走啦。

    于是俩人和白二郎一起沖他挥手告别,满宝还叮嘱道:“杨县令,你可一定要记得赊牛的事,要是定下了章程,就叫人通知我一声,我一定第一个进城去支援你。”

    杨和书僵笑着道:“行,我会通知你的。”

    满宝就特别殷勤的挥手,直到马车过了河才放下手。

    白先生好奇的去看满宝,庄先生则是直接问道:“我也听杨县令说了,你想和县衙赊一头牛,只是为何不直接赊牛,而是先赊银,再赊牛呢?”

    满宝张嘴就要说,科科在她的脑海中轻咳了一声,满宝就捂住嘴巴道:“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们,知道的人太多会泄密的。”

    庄先生便笑道:“行吧,不说就不说,等你把牛牵回来,我们自然就知道了。”

    满宝觉得这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毕竟调牛也得需要时间不是?

    结果他们这里的麦子刚种完,才把工钱都结算给短工们,一夜寒风过后,里正就来通知他们了。

    “县衙买了一批牛回来,想着大家伙儿耕种艰难,因此新来的县太爷决定,凡是贫户之家,都可去县衙里赊一头牛回来,短则半年之期,长则三年内还清购牛的钱款及利息。”

    满宝站在老爹脚边不远处,老周头听了一遍,觉得这事跟他不相关,就从腰间摸出烟袋来,细细的撚了一些烟丝进烟管里抽起来。

    有心动的人家问,“这贫户之家怎么算?”

    “简单得很,家里没有牛,恒产中除了房屋便只有永业田的,没有买过田地的都算。”

    得,七里村绝大多数的人家都符合。

    农户之家有了多余的钱会干啥?

    娶媳妇呀,不过这是繁衍的大计,也是生存的基本所需之一,当然不能算有钱。

    所以娶了媳妇还有钱则干嘛?

    养孩子呗。

    嗯,这也是繁衍的大计,同样不能算有钱。

    而养了孩子再有余钱,则是各家有各家的打算,但左不过三类,一是买牛;二是买良田;三则是置铺产了。

    这是杨和书以前二十年的阅历,再加上这段时间的了解后限定下来的条件。

    别说,村里不少人都心动了。

    一头牛呢,最起码能抵家里两个壮劳力了,于是有人举手就要报名,但也有人高声问道:“里正,那个利息咋算?”

    “一两银一月十二文。”

    此话一出,举手的人立即把手给缩回去了,然后悄声问身边的人,“一两一月就要十二文,那买一头牛要几两?”

    他站得位置离里正不远,里正耳朵还挺灵,听到了,就轻咳一声道:“一头牛嘛,视大小健壮不同,大概在三两二百文到五两之间,你们就取个中间些的数据四两呗。”

    “那,那里长,四两一个月要多少利息?”

    里长伸出手来掰着手指头算,村民们都眼巴巴的等着,兵不嫌弃里正算得慢,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不会算。

    老周头抽了一口烟后低头问满宝,“要多少钱?”

    “四十八文。”

    老周头就砸吧嘴道:“四十八文,一个月就要四十八,那半年得要多少钱?而且半年后也不一定能还上,三年以后还的话要多少?”

    满宝想了想,沉吟了好一会儿才道:“要一千七百二十八文。”

    老周头就被烟给呛住了。

    第382章

    帮忙

    一旁竖着耳朵听的村民也吓住了,半响后有个人叫道:“我滴个乖乖呀,那这要是赊两头牛,三年后的利息就够娶一个媳妇了。”

    满宝道:“娶媳妇不是得五两银子吗?这才三千四百多文呢。”

    “哎呦,你当谁家姑娘都能花五两银子啊,家境差一些的,给个一弔钱的彩礼,剩下的再拿来办酒席,三千四百多文还能省下来许多呢,哎呦,我的乖乖,赊两头牛的利息要三千四百多文呀,县衙这是要抢钱吗?”

    满宝:“……三年后是这个数,不过你干嘛要三年后才还,半年后还不就好了?”

    “今年老天爷赏不赏饭吃还不一定呢,你就敢平白花出去四两银子?”老周头慢悠悠的道:“老天爷要是不赏脸,咱种再多的地也没有,到时候人吃不上饭也就算了,外头还欠着这么一大笔钱,那不得要命啊。”

    “是啊,是啊,”村民们应和老周头的话,“可不能这么冒险。”

    于是本来还有些心动的人立时偃旗息鼓了,里正就知道会是这种情况,昨天他收到消息的时候就先在大梨村那边说过了,结果没有一家愿意去赊的。

    周虎也有些犹豫起来,挤出去找满宝,见满宝已经听完了宣告,正背着小手走在她爹的身后往回走。

    一老一小,一个抄着烟枪背着手,一个则仰着脖子背着手。

    周虎连忙赶上去,一把拉住她低声问,“满宝,你还赊吗?”

    满宝点头,“当然赊啦,我觉得我还得起的。”

    周虎犹豫着,他就怕像金叔说的那样,老天爷要是不赏脸,今年他还真还不上。

    不,就算是老天爷赏脸,今年也有可能还不上,至少要到明年才能还。

    可有一头牛他家要方便许多,别的不用说,他自己就可以犁地,不用再找周家兄弟帮忙。

    周虎犹豫着,犹豫着,满宝见他这么纠结,就小声的附在他耳边道:“明天我们进城去看一看,说不定我们有办法把今年的利息给抹消掉。”

    周虎惊奇的看着她,“这个怎么抹?”

    满宝笑得跟只小狐狸一样,“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说罢跑着去追她爹。

    老周头都快回到家了,看见闺女一溜烟的沖回来,就问道:“你跟周虎说什么呢,说这么久?”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