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5章

    “不错,我带出去的女贞子和干姜都卖出去了,不过药铺不喜欢用银子结账,给的全是铜钱。”周四郎道:“我想着之后我们出门要买的也都是小东西,用的还是铜钱多些,就都收了。”

    “他们收价高吗?”

    “女贞子比现今郑掌柜给的高三文钱,干姜高两文钱。”周四郎道:“你别看一斤就多这么两三文前,这两样东西我们家多,尤其是去年春又栽活四十来棵女贞树,到明年秋冬,这些树也能结出女贞子来。

    今年刚开春,他们又从女贞子树上截下来三十多条枝干种下,估摸着也有二十来棵能活儿……

    所以他们家的女贞子只会越来越多,益州这边一斤比罗江县贵三文,那一车得能多出多少钱去?

    这积少成多不就多了?

    更别说这干姜了,今年他们可是说服了老爹,把小岭那边的两块地都拿出来种姜块。

    实在那两块地的收成有限,他们种豆子都收获很少,但见那块土壤比较沙,拿来种姜正好。

    所以那里有新姜,家里现已有的那几块姜地都可以种老姜,到时候晒干了卖给药铺,那价格可是比女贞子还高的。

    周四郎将布袋里的铜钱都拿出来交给满宝,道:“把账记起来,这些钱你拿着,等回了家你再跟爹娘算账吧。”

    满宝便收下了钱,论藏钱谁最在行,最安全?

    那非她莫属了。

    第531章

    考校

    满宝把钱塞进了系统里,庄先生一连闭关三天读书,直到第三天才与他们道:“我带你们去拜见一位先生,顺道打探一下府学考试的事。”

    而周四郎这三天分批次的把带来的女贞子和干姜带出去,把益州城内的药铺全都逛了一遍,换回铜钱无数。

    和罗江县只有一家药铺不一样,益州城内的药铺可不少,最大的有三家,济世堂只是其中的一家而已。

    而下面还有好几家小药铺,周四郎这三天就背着两个小布袋问着人找到了这些药铺,然后用手上的女贞子和干姜问了一圈价格,将各家的定价记了下来。

    他决定选一家价格最高,看着最好相处的药铺定下。

    满宝却觉得,“反正你都想送来益州城了,那就多卖给几家呗。”

    她道:“家里这么多山,女贞子会越种越多的,村里现在也好多人种姜块,要是种得多,你还能从他们手上收了老姜晒干,或是直接让他们晒干,再运到益州城来卖。”

    周四郎认真的想了想,他们要是从村子里送药材过来,那肯定是用牛车拉过来的,反正都是一辆牛车,一麻袋是装,两麻袋也是装,当然是装的越多越好啦。

    自家没这么多,那就只能跟村里人买了。

    周四郎一合掌,笑道:“满宝,还是你聪明,那我明儿就再出去找一找,我这两天也跟那些药铺的掌柜搭上话了,明儿出去吃顿饭,再聊一聊,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大批进货。”

    满宝点头,“最好问清楚他们一月要消耗多少,若是我们能保证供量,他们给的价格是多少。”

    满宝道:“四哥,你也得算清楚我们能提供多少给他们,最好能定下合约来,不怕我们送来了他们却不收,反而压价。”

    周四郎就头疼,“我不会写合约呀。”

    “不急,这事又不是一天就能做成的,而且我会呀,”满宝道:“到时候他们要是不写,我就帮你写。”

    “好,还是满宝你聪明,全听你的。”

    于是,第二天周四郎便从满宝那里领了一吊钱出门,满宝则和白善宝他们一起和庄先生一起出门。

    大吉赶了一辆马车,三个小的把庄先生扶上马车,便把车窗打开,一边闻着外面飘进来的烟火气,一边问庄先生,“先生,我们去拜见的先生是谁?”

    庄先生怅然,“是一位姓兰的先生,他是府学的先生,曾与为师同窗过。”

    “哦——”三人乖巧的应了一声,满宝问,“先生,他是不是很厉害?”

    庄先生摸着胡子笑道:“是很厉害,待你们见了就知道了。”

    兰先生就住在府学左近,距离他们的小院儿也不远,早两天庄先生便让大吉递过拜帖了,所以到了门下,刚敲了两下门,便有人打开了门。

    仆人看见庄先生,便弯了弯腰问,“可是罗江县的庄先生?”

    庄先生笑着颔首,“正是。”

    仆人便弯着腰侧身,连忙道:“先生快里面请,我们老爷一早就等着了。”

    庄先生带着三个弟子和大吉往里去,才进了院子,一个步履矫健的中年男子便迎面迎了出来,他看着比庄先生年轻上七八岁,看到庄先生便眼前一亮,“庄兄?”

    庄先生露出笑容,哈哈大笑着招呼,“仲成,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啊。”

    兰成快走几步,和庄先生相视一笑,亦是开怀不已,“是多年不见,我先写信与你,你总是不回我,我还以为……”

    还以为你死了呢。

    俩人曾同在府学读书,期间关系很好,多年不见,自有许多的话要说,寒暄了一阵后,庄先生才让三个弟子上前拜见兰成。

    兰成摸着胡子等他们拜下,笑着抬手道:“我和你们先生曾为同窗,一起学了四五年,你们可称我为一声师叔。”

    三人看了一眼庄先生后才重新拜下,叫了一声“师叔”。

    兰成满意的摸着胡子,这才发现站在最左边的满宝是个小娘子,他愣了一下,看向庄先生,“庄兄,这是你家孩子?”

    不然谁会收一个女娃娃做弟子?

    庄先生笑着摇头,介绍道:“她叫周满,是我的大弟子,她可是很聪慧的孩子。”

    满宝不好意思的冲兰成笑。

    兰成也只是愣了一下,然后便笑道:“你既这么说,那看来这孩子是很聪明了。对了,你说是哪个孩子要考府学?”

    庄先生便点了白善宝道:“这是我的二弟子,白善,你可考校一番,看他水平如何。”

    他笑道:“我多年不来府城,也不知府学现在的学生水平如何,只以当年我们入学时的水平来论,觉得这个孩子可以一试。”

    兰成觉着这少年的确年轻得过分了,但他也了解自己的这位同窗,他素来稳重不过,自不会说夸大之词。

    他说白善有这个能力,那多半是有的。

    于是,他也不客气,直接就考校了起来。

    要考府学,当然不是只读基本子集就可以了的,经史子集,甚至旁的杂书都不可少。

    虽然有些书不会考得很深入,却都会有涉及,所以量得多。

    可要保证小小年纪能读这么多书,那不仅得家境优渥,家里有足够的藏书可读,自己也得聪慧自律才行。

    他没想到白善还真都能答得上来,他不免就考得深了点儿。

    庄先生就指着满宝笑道:“来,你去帮一帮你师弟,让兰先生也看看你所学。”

    兰成看了庄先生一眼,笑了笑,也看向满宝。

    满宝便偷眼看了一下白善宝,见他额头冒汗,有些疲惫,便知道他被人考了半个时辰,已经累得不行了,便拱手行了一礼,替他回答起来。

    兰成是府学的老师,在府学里当了十多年的先生了,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见过,像白善和周满这样聪慧的学生当然也是见过的。

    可他们的年龄都没有他们小,而且周满还是个女娃娃。

    越考校,兰成就越忍不住叹息,这怎么就是个女孩儿呢?

    若是男孩儿,直接收为弟子,将来说不定能成一段佳话。

    兰成满意的停下了考校,目光便不由看向白二郎。

    第532章

    指点

    白二身子僵住了,庄先生则笑眯眯的介绍他,“这是我的三弟子,白诚。”

    兰成这才发现不对,他来回看着三个孩子,迟疑道:“他们的年纪……”

    虽然三人看着都很小,似乎年纪相仿,但满宝最矮,白善宝次之,最高的白二郎反而是三弟子……

    庄先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乐道:“按照入门时间来排嘛,且三个孩子也是商量过了。”

    兰成便不得不对满宝更加赞赏,能够在两个年纪比她大的男孩子中占据优势,以他们现在的年龄,不是打赢的,就是靠脑子。

    兰成看向一旁的随从,让他去把礼物拿上来。

    他收到拜帖时就知道庄先生要带三个弟子上门,因此见面礼也是准备了三份。

    只是不知其中一个女娃娃而已。

    不过都是学生,管他是谁呢,送的文房四宝都能用。

    三人很高兴的接了礼物,兰成这才说起府学考试的事。

    “这些年天下太平,除边关偶有冲突外,各地皆安居乐业,因此文风也渐盛。”兰成道:“这两年涌出来的才子不少,所以府学的考试也比往年要难些。”

    毕竟上学的名额就那么多,读书的人多了,厉害的人多了,竞争自然就大了。

    庄先生理解的点头。

    “以你这二弟子的能耐,或许可以一争,今年考不上也没什么,明年再来试一试也可。”

    庄先生便明白,他也觉得白善可以去争一争,但能不能考进去,还得看运气,显然今年参考的学生中厉害的不少。

    当然,兰成不止给出这点建议,他还给白善列了一份书单,道:“近日可以多看一看这些书。”

    整整有十五本。

    白二郎看得咋舌。

    先生们说的看书,可不是看过一遍而已,而是要记住,有可能还要背下来呢。

    白善恭敬的接过书单,应下了。

    满宝凑上去看了一眼,心中便有数了,“你看过三本了,那三本记住了吗?”

    “没有记诵,只看过一遍而已。”

    那是当课外书看的,谁会去背诵呀。

    白二郎也凑上去看,他一本也没看过,甚至有些书名是听都没听过,他问,“这些书你们有带来?”

    “没有,”白善宝道:“一本都没有,所以得去书铺买。”

    满宝道:“也不知道益州城的书铺大不大,书多不多。”

    白善宝:“总会比罗江县的大,也总比罗江县的多。”

    兰成见三个小的凑在一起说悄悄话,他便微微一笑,干脆请庄先生出去走一走,顺便说话。

    等三人说完悄悄话,这才发现两位先生走远了,他们只来得及看见俩人的背影。

    三人下意识的往前追了两步,想起不好打扰大人们说话,这才停下了脚步。

    满宝摸了摸脑袋,问道:“为什么先生和兰先生是同窗,年纪却差了这么多?”

    “不知道,”白二郎转了转眼珠子道:“会不会是先生没那么聪慧?”

    白善宝摇头,“先生读书晚吧?”

    三人在这里猜测,一起走的庄先生和兰成说的也是以前的事,“自当年绵州一别,我们已有十多年不见了吧?”

    “是啊,十二三年了。”

    “两年前黄先生也仙去了,在去前先生还提起你来。”

    庄先生一顿,面上有些伤心,“黄先生故去了?”

    “是,”兰成顿了顿后道:“先生说他对不起你良多。”

    庄先生沉默了一下,摇头道:“我从未怪过先生。”

    兰成便叹了一口气,“清明将至,你可要与我去拜祭一番?”

    “应该的,到时你约我。”

    “好,”兰成也不想继续这么伤感的话题,转开话题道:“你那三个弟子,白善若去府学读书,另外两个怎么办?”

    “他们随我一起读书,”庄先生笑道:“府学自然好,但有些东西府学的先生也不好教,所以白善若能考上,我会留在此处,他课余时候我会教他,其余时候则带另外两个弟子。”

    刚才兰先生也是考校过白诚的,白诚的学识的确远比不上白善和周满,但基础也很扎实,这样的学识,再学上三四年,便可以试着考一考府学了。

    兰成也是上过府学的,以前他上学的时候,家里也照旧供着一位先生,除了教家里其他子弟读书外,还会教他一些府学里不会教的东西。

    就相当于是他们家幕僚一样的存在。

    他知道,现在同窗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份活儿,不过,“那小娘子,就这么跟着你没问题吗?”

    庄先生笑道:“她兄长跟着我们一起来了。”

    兰成这才笑开,沉吟道:“倒没听说过罗江县有一周家。”

    “周家并不是大户,只是一普通农户而已。”

    兰成不信,“农户之家,也能送小娘子出来读书了吗?”

    庄先生并不多解释,只是道:“其母睿智,其家和睦。”

    兰成不在意的笑了笑,道:“我有个孙女,只是略比他们小几岁,你这女弟子若是闲暇,不如送来与我的孙女一起玩儿。”

    庄先生就摇头失笑道:“那估计有的等了,她可忙得很呢。”

    兰成不信,直到他去他们那小院做过几次客后才知道,这小姑娘是真的忙啊。

    他们当天在兰家吃了午食,下午便一起去找书铺。

    庄先生也想去逛一逛书铺,他曾在益州生活过好多年,对这城里的老书铺最了解不过,至于这些年开的新书铺,那就不明白了。

    不过他们在这里的时间长,并不着急。

    庄先生领着他们去记忆中的一个大书铺,然后丢下他们三个就自己去找书看了。

    这是一间上下两层的书铺,一排排的书架排列得特别整齐,靠着墙壁的那几排甚至还都是竹简。

    满宝看得惊叹不已,就奔着竹简而去,拿了一卷下来看,问道:“这是古籍吗?”

    庄先生正好走过,看了一眼道:“造的,为的就是蒙你们这样的孩子,你们现在没必要看竹简,还是先看纸质的书吧。”

    然后飘走了。

    话是这样说,三人还是对这竹简爱不释手,因为白善宝他们发现,这上面的内容他们的确没在其他书上看过。

    而白二郎却是想,一卷竹简刻的字并不多,看一卷竹简可比看一本书快多了,主要是,他们都是一本,听着好听呀。

    第533章

    惊喜

    庄先生主要找的是这些年出的文集,对这一墙壁的竹简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三个孩子却站在竹简那里不动了,各自翻找着自己喜欢的书籍。

    但能够用竹简留下来的书籍,或是他们再用竹简造出来的书,其内容都不会很逗趣。

    于是白二郎找了老半天,只找出两卷,他抱着竹简道:“我想好了,这几月我只要读下这两册书就好了。”

    白善宝和满宝都鄙视的看了他一眼。

    满宝向左找去,白善宝便向右找去。

    白善宝选出了好几册竹简,便有伙计送了一个篮子给他装竹简。

    满宝蹲在角落里老半天没动,白善宝便提着篮子走上去问,“你看什么呢?”

    满宝连忙冲他招手,给他看自己手里的竹简,道:“你看,《水经注》。”

    白善宝立即蹲下去,也拿过来看,看了半天后问,“并无书名,你怎么知道是《水经注》?”

    “《隋书》上不是写了《水经注》的目录?可惜你家里收藏的《隋书》也不全,我们看到的是残卷,这册竹简上写的是江水,我觉着就是《水经注》。”

    白善宝兴奋起来,压低了声音道:“我们再找找。”

    满宝点头,俩人就着这个位置开始发散走去,不一会儿满宝就又挑出两卷竹简来,微微兴奋的道:“这两卷皆是渭水。”

    白善宝也找出了两卷,“这是江水。”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