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他们藏有一些馕饼和馒头,虽然都不是完整的,且留有好几天了,但伴着这样的菜和肉吃还是很好吃的。尤其这菜还是热的。
周四郎把菜交给三儿,让他去分,他们惊喜的发现菜是热的,高兴得不得了。
周四郎拿回空盆,见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就挥了挥手道:“那我先走了,你们慢慢吃吧。”
大家热情的和周四郎告别,“四哥慢走。”
“四哥好走。”
周四郎走到巷子口,就见满宝他们正提着东西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他先往他们手上的篮子看了一眼,立即高兴的迎上去,“你们买好了?这么快!”
满宝点了点头,“今天上饭馆的人少,所以速度很快。”
她看了一眼周四郎手里的空盆,蹙眉问道:“四哥,你刚才拿菜……”
“哦,他们是我在外头认识的朋友,回去再跟你们说。”周四郎肚子有些饿了,特别殷勤的去提他们手里的篮子,疾走道:“走走走,先回去吃饭。”
满宝他们只买了菜,饭是自家的,大吉将饭从厨房里抬出来,周四郎这才解释,“那些菜丢了浪费,所以我给他们送去了。”
满宝问,“那怎么不一起送饭?”
“……饭只有这么点儿,才够我们吃。”
“我们可以再煮嘛,”白善宝道:“既要做善事,为何不尽善尽美些?”
周四郎挠了挠脑袋道:“我没想做善事啊,那不是东西丢了浪费吗?我们不吃菜,但饭要吃的呀。”
白二郎道:“你就是抠。”
周四郎不乐意了,“这不叫抠,你们要做的事我才看不上呢,咱家里又不是有金矿银矿,哪能特特煮了饭菜去送人?你今天给了,那明天给不给?”
大吉看了他们一眼,道:“快吃饭吧,早就过了午食的时间了,小心饿着肚子。”
满宝一边盛饭一边问,“四哥,他们为什么不回家?”
“因为没家了呗,”周四郎道:“谁有家会往外跑?三儿他们在外流浪都有两年多了,大部分是因为三年前的水患才流落出来的,还有的,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我没事问那么仔细干什么?”
满宝皱眉,“我记得我们罗江县就没这么多乞丐,这么多人,唐县令为什么不像杨县令那样分地给流民,以地安置呢?”
白善宝想了想道:“益州繁华,可能他没有这么多地了吧?”
“那他们家里原本的地呢?”满宝道:“他们既然之前有家,显然父母,甚至是祖父母都是有地的,哪怕沦落在外,家里的地总还会在的。衙门给提供一些种子,工具,多免几年的赋税,自然就安定下来了。”
满宝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杨和书就是这样安置流民的。
当年他上任后不久,就开始安排一些健壮的流民,到了秋收发现益州的粮价居高不下后就开始着手安排别的流民。
将还滞留在县内的流民打散了分到各个村子,或是直接找一块荒地安置他们,让他们自成一个村。
借他们一点粮食,再给他们一些种子和农具,做主以开荒荒地为理由免去他们第二年的赋税。
一些比较贫瘠或难开荒的荒地,他还会下役令,征役夫去帮忙开荒。
而今两年过去,不仅滞留在罗江县的流民被安排了下来,外县还有流民闻讯涌入,绝大部分被杨和书给安排好了。
所以这两年罗江县的人口增长非常迅速,除了自个县里生的,就是这些新加入的流民了。
人口,是一县县令的政绩考核之一,别的不说,杨和书光这一手就很优秀。
满宝和白善宝还知道,因为这事,杨和书还被邻近的两个县给告了,因为有争夺人口之嫌。
而杨和书和他们提到过,这些流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益州,不然,他们若祖辈在罗江县,他都不用这么费心,直接支援他们一些粮食和种子农具就行。
所以失地的流民和不失地的流民安置区别还是很大的。
第562章
考试
周四郎听了一会儿,表示听不明白,于是敲了敲碗道:“还是赶紧吃饭吧,知道了你们也管不着,这是当官儿的事。”
满宝便看着白善宝。
白善宝对上她的目光,扒了一口饭道:“当官之前得先考上府学。”
“没错,”满宝给他夹了一块肉,鼓励道:“多吃点儿,吃饱了去看书。”
白二郎从碗里抬头,“今儿不是放假吗?”
白善宝也盯着满宝,“我要看书,你得陪着,不然你们都玩儿,我看不进去。”
满宝表示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反正现在外面也不好玩儿。
白二郎听了,愤愤的把他觉着最好吃的红烧肉扒拉了一半进自己的碗里,他想念七里村了,想念七里村的小伙伴儿们?
只要是放假,他就可以去找他们玩儿,去村里玩儿,去河里玩儿,去山上玩儿,去芦苇丛里玩儿……
哪像现在,朋友只有两个,外面也没有好玩的地方,他们又总是看书。
周四郎却满意得不行,他最佩服幺妹的一点儿就是,她总能看得进书去,且总能自律。
他却是一看到字就头晕的。
周四郎吃饱,收拾了碗筷后道:“我出去走走,傍晚给你们带晚食回来,你们就不用出去买了。”
他道:“今晚外头路祭的人应该挺多的,你们年纪小,别往外头跑。”
满宝好奇的问,“四哥,我们要不要也买些香烛纸钱回来路祭?”
“我们家里都有人祭祀呢,你在这儿祭谁?”周四郎挥手道:“难道为了你的一捧纸钱,还得劳动老祖宗们从村里飞到这儿来?放心吧,有家里人在,老祖宗们的祭祀不会少的。”
想要凑一把热闹的白善宝和白二郎听了便也歇了心思。
清明过后五天便是府学的考试。
庄先生老早就带着白善宝将他的路引,推荐信等一并上交,拿到了考试的资格。
大晋的求学制度很宽松,府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于底下县学的推荐。
除了极个别特别优秀的县学学生外,其他县学学生得到了推荐后也都要参加考试才能入学。
当然,非县学的学生想要到府学上学,也是可以自荐考试的,但是,你得拿到官员或有名望的人的推荐信。
不然你就只能不停的找府学的学官自荐,先参加一个大考,争得那仅有的几个考试名额后才能参加府学考试。
所以大晋的书生别的不行,口才或诗是一定得做得好的,不然连考试名额都拿不到。
如果两者都不占,那就得祈祷老祖宗们够给力,给了他一个好家世,这样他们就算口才不行,自荐诗做得不好,也是可以拿到考试名额的。
不仅府学如此,国子监中的六学也是如此。
各地会像国子监中的六学推荐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到了京城,根据推荐的不同,有可以直接入学的,也有必须先经过考试的。
六学每年都会考试,不合格者会被除名,而品学兼优者可以直接出仕,也可以参加进士考试然后出仕。
当然,非六学的学生也是可以直接报名参加进士考试的,只不过国子监的六学代表了国家最高的教育机构,通过它教育的学生,通过率要更高。
所以,白家和庄先生给白善宝制定的仕途路径就是无比正规又大众的一条,先进入府学考试,做到最优秀的那一拨,拿到去六学的举荐信。
然后去京城参加考试,进入六学读书,学有所成后去考进士。
庄先生觉得,白善能在十四岁前考入府学就足够了,所以这一次考试他并不怎么紧张,也让白善不要太紧张。
庄先生笑道:“我们这一次就是试一试,今年考不中,明年和后年再来就是。”
白善宝紧张的点头。
满宝则鼓励他,“你一定可以的!”
白善宝就顺口问道:“那要是考不中呢?”
“那出来请我们吃一顿好吃的。”
白善宝一呆,问道:“不应该是你们请我吗?我没考中,那么伤心呢。”
“万一你为了吃我们这一顿饭不尽力怎么办?”满宝理直气壮的道:“再万一你心疼这一顿饭,超常发挥了怎么办?”
“一顿饭而已,我至于吗?”
满宝:“谁知道呢,反正你要是考不中,那就痛上加痛,你要是考中了,我们请你,那就是喜上加喜。”
一旁正等着排队的书生听到了,忍不住扭头看了满宝一眼,又去看了白善宝一眼,见他才十二三岁的样子,不由微微提起了一颗心。
现在的少年都这么厉害了吗?
这个年纪不应该是去考县学吗?
想是这样想,但其实场中和白善宝一样年纪的考生还真不少,足有十七八个。
少年们心里虽然也紧张,但也很自信,至少头颅是高昂的。
而年纪越大的考生越发沉稳,同时心里的忐忑也不少,他们发现今年参加府学考试的考生似乎有些多。
庄先生自然也发现了,他叹了一口气,越发觉得今年白善可能没机会了。
考生增多,名额却是一样的,考题的难度还增加了。
不过庄先生没做声,只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进去吧。”
白善宝便从大吉手里接过考篮,冲庄先生行了一礼后转身去排队。
满宝目送他走进考场,然后便左右看了看,问道:“先生,我们是回家,还是在这儿等?”
考试是考两天,到酉时就会开门放行,明天继续一大早的来排队进考场。
不过重要的题目都是今天考完的,明天要补的是限题诗。
庄先生想了想后道:“我先回家去了,你们随意吧,不过大吉得留这儿看着,万一里面有人叫,也有人在此支应。”
大吉应下。
满宝便想了想后道:“那我们也留下好了。”
白二郎左右转了转,指了一个茶馆道:“那有茶馆,我们去那儿等着。”
茶馆里等的人不少,楼上楼下都被占满了,于是店家把桌椅摆到了外面,满宝他们四个便占了一张桌子坐下,一边喝茶,一边等着考场打开。
第563章
题目
一直到坐下,白善宝都是有些紧张的,毕竟他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卷子发下来后,看了题目,他的心就慢慢安定了下来。
倒不是胸有成足,而是有了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反正已经坐下了,题目也看到了,又不能再出去翻书,此时再紧张也没用了。
白善宝静下心来,先将所有的题目都细细地看了一遍,这才倒了水研墨,一边磨,一边思考。
等他将墨水研磨好,他也已有了思绪,这才开始提笔写。
先生说过,卷面一定要整洁,他看了一下,虽然题目很难,但一天的时间,应该是足够的。
他打算上午全部拿来做题,待中午吃过了午食,休息一会儿后再检查誊抄。
也幸亏庄先生总罚他们抄书,他抄的速度挺快,而且准确度很高,不然这么多题目,他还真不敢打草稿,估计得写慢一点儿,然后争取一遍过。
若有错字,也是在卷中修改。
白善宝在里面奋战,外面的四人却在听各种人吹嘘自家的少爷孩子多厉害。
没办法,在外面好无聊,也只能听人说话,以及和人乱吹牛了。
满宝听了一下,又问了几句,然后信心重新起来,她悄悄的对大吉道:“善宝比他们厉害。”
大吉看了那几家一眼,默默地没说话。
参加府学考试的人这么多,碰巧问道的是最差的几家也是可能的。
而且,有才的人不应该都低调吗?
这么高调的吹嘘自家,显见也不怎么样了。
比如他们,他们只在心里觉得少爷厉害,从不会在外头这样吹牛。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太阳开始西落,学监的钟铛铛铛的响起来,本来有些昏昏欲睡的人瞬间精神起来,纷纷跑到学监门口去等候。
白二郎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冲到了最前面,大吉等人也立即赶上去,目光炯炯的盯着大门看。
学监的大门在大家的注视下缓缓打开,里面站着的考生立即往外走。
有面无表情的,也有垂头丧气的,更有喜笑颜开的……
而白善宝则是提着考篮冲着他们跑过来,叫道:“快回家,快回家,我要净手。”
众人:……
满宝都惊恐的问道:“学监里没有茅房?”
白善宝一言难尽道:“我去过一次就不想去了,赶紧回家。”
大吉便提过考篮,周四郎把马车赶了过来。
等上了马车满宝才问道:“考得怎么样?”
“还行吧,”白善宝想了想道:“挺难的,不过所有的问题我都答上了,还写得特别的满。”
白善宝心有余悸道:“尤其是最后两道题,我一道题一张大纸,因为要写的多,所以那两道题没打草稿,好在我检查过一遍,基本上错字都改过来了,只有两个而已。”
满宝道:“你前面写的太慢了吧?”
“有点儿难,”白善宝叹气道:“本来我以为能在一个时辰内写完那些题目,然后剩下一个时辰就写那两道大题,结果根本不行,好在我午食过后没休息,直接先誊抄前面的,不然后头我估计没时间检查那两道大题。”
“题目是什么?”
白善宝没来得及回答,他们便回到了家,他先跳下马车冲进家门,高声道:“一会儿告诉你。”
等白善宝洗了手回到书房时,庄先生也坐在了书房里。
他便提了笔在纸上写下那两道大题的题目。
白善宝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考试,但考试结束到现在也有好一会儿了,他已经琢磨出来。
这次考试的重点恐怕还是看后头的两道大题。
他道:“先生,后面的两道题目,一道是出自《诗经》中的‘生民’,还有一道则是问计流民安置。”
庄先生惊讶,“这么难?”
白善宝也点头,“是啊,好难的,前面的几道题也不容易,卷子才发下,我前后便有人说,这比往年的府学考试要难上两倍。”
庄先生沉默了一下后问道:“你还记得自己的答案吗?”
“不敢说全部记得,但大致却是知道的。”
庄先生便点头,道:“那你写下来,我改一改。”
白善宝:……那得好几个时辰吧?
庄先生也想起来他刚从考场里出来,道:“算了,你简单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回答的,尤其是这后两道题。你答上了吗?”
“这是自然的,”白善宝很自信的道:“《诗经》我是读熟了的,虽然‘生民’很难,但我也是背了下来,且理解的,它看似写的是后稷的一生,但其实写的是先祖,是万民,并不特指后稷一人。”
庄先生欣慰的点头,“看来我讲课你听进去了,生民说的是祭祀。”
巧的是,白二郎刚把《诗经》学完,因为‘生民’很难,属于《诗经》的后几篇,所以他记忆还挺深刻。
他呆愣愣的,忍不住小声问满宝,“生民写的不就是后稷的一生吗?怎么我听着似乎不是写后稷的一生了?”
满宝小声道:“周人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尊祖,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能以配天,所以写的是祭祀。”
白二郎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