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就是他们也不敢说能做得更好了。所有大夫都认识了满宝,满宝也从周立君那里听说过这些大夫,但正式见面介绍彼此还是第一次。
纪大夫带着她一个医棚一个医棚的找过去,偶尔遇上正在看病的病人,还就着那个病人开展一下会诊。
只是因为受寒头晕来看病的病人看着围着他转悠的一二三四个大夫,吓得不轻,生怕自己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但听他们说的话又不像。
几位大夫闲得蛋疼的逮着一个普通风寒病人论出了三四个药方,然后在稍显激烈的争辩过后,医棚的主人——许大夫从四个药方里挑出一个来给病人,道:“去抓药吧,要是药方上的药不够了,回来找我,我给你另一张。”
病人:……
好了,最后一个病人也被他们看光了,众大夫也不回自己的医棚,直接在许大夫的医棚前拢着手或站或蹲在医棚前晒太阳。
满宝也找了块宝地蹲着,纪大夫没找到好位置,干脆踢了踢她道:“年纪轻轻的,蹲什么蹲,起来站着。”
满宝只能把位置让给他。
一行人忧伤的看着蔚蓝的天空,抱怨道:“你说这些人也是,看病都扎在一起,忙的时候那是连上茅厕的时间都没有,这一下看完了,又闲得要发霉了,他们怎么就不知道错开着来看病?”
“这是义诊啊,又不是自个出钱来看病,还能挑选时间的,你就知足吧,明儿再来大半天,这事就算了了,这三天可真是把我累坏了,回去我要休息三天。”
“我也要休息几天,话说上次这么累的时候还是水患那会儿吧?”
这话一出,大家便安静了下来,想起,这也是益州水患的后续,便幽幽地一叹。
纪大夫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看着那些人,谁能想到三年前他们也是家庭美满,安居乐业之家呢?”
“这算是好事了吧?听说唐县令那边的房子都建得差不多了。”
“这么快?”
“不算快了,就石头混着泥草砖头砌成的房子,这么多流民都被招募过去干活儿,一队人三五天就能做好一栋房子。”
“听说唐县令打算要建成十个村子,一个村一百多号人,全围着那些荒地建的,为了不占耕地,选的那些地都不太好,要清理有些困难。”
“总比没房子住的好……”
正说着,一阵喧哗声从远处传来,大夫们一起扭头看去,就见五六个人抬着一块床板飞奔而来,叫道:“大夫救命啊,大夫救命啊——”
纪大夫一下从地上蹦了起来,叫道:“活儿来了——”
因为起得太急,他还眼晕了一下,差点摔倒,被满宝一把伸手扶住了。
第707章
合作
大夫们都聚在许大夫这里,病人便直接被抬了过来,满宝资质浅,被挤在了最外围,她各自又矮,垫高了脚尖也看不出是什么情况,只看到抬来的木床上一片暗红。
她连忙扯住一人,问道:“怎么伤的?”
“他爬上屋顶铺茅草,也不知道怎么一脚没站稳,从上面摔了下来,拽翻了一根木头,那木头就砸他身上了……”
十来个大夫挤在医棚里,许大夫很快把大多数人都给轰了出去,只留下四五个医术比较高的老大夫。
大家有条不紊的动作起来,很快,便有仆人听从吩咐不断的端了热水进去,又端出一盆血水。
一张张药方往外递,站在医棚外看热闹的大夫正好没事干,越过那些药童拿了药方就去药房那里那要,还顺带看了一眼药方,“这是止血的,这是补气的,这补气方子上的药这两天用了不少,恐怕药房那边会缺药吧?”
“这是救命的药,我药箱里随身带着一些,你先去药房里拿一份,我直接这里给他熬上。”另一个大夫也扫了一眼药方,当机立断的道。
每个大夫药箱里都有带些药材,多是自己最常遇见的紧急病情的药,其中以止血、补气和退烧的药材最多。
“满宝,进来!”
正看热闹的满宝立即精神一振,对周立君微微颔首,便快步进医棚。
床上躺着的人的衣服已经被剪得四分五裂了,明面上看伤在头上,许大夫贡献了自己药箱里的止血药粉,纪大夫已经把伤口缝起来敷了止血药,虽有些效果,但此时才包上的白色布巾还是被染红了。
所以纪大夫叫她进来止血。
如今益州城上下的大夫都知道她有一手好止血针法,无人能比。
满宝摸了摸他的脉,皱了皱眉,还是先拿针给他止了头上的血。
见出血的确便小了,许大夫立即解开头巾清洗一遍伤口,又上了一遍药。
纪大夫见满宝眉头紧皱,目光落在病人的腹部,便道:“你也觉得他腹内有积血是不是?”
许大夫吓了一跳,抬头问:“什么?腹内有积血?那怎么办?”
棚内的大夫看向病人的肚子,上面只有一些刮痕,连个出血的伤口都没有,更别说能看到腹内的情况了。
而他们总不能把人的肚子给剖了吧?
纪大夫按了按病人的肚子,又伸手扣了扣,听到声音后示意另一个大夫来听。
另一位大夫看过后道:“放血吧,让他们快熬制止血药。”
又看向满宝,“不知这腹内出血可能用针灸止住?”
满宝想了想道:“肉眼看不到,我不敢保证。”
那大夫沉吟片刻后道:“我耳朵还算可以,我来给你听一听,虽没有十分准,四五分还是有的。”
纪大夫对满宝微微颔首,满宝便知这是他谦虚的说法了,说是四五分,恐怕有七八分的把握。
满宝道:“只要知道是何处出血,那我止血的把握就更大一些。”
于是俩人开始合作起来。
等满宝把针都扎下了,纪大夫便拿了一把小剪刀,小心的在他的左腹上开了一个小口子,许大夫取出一支芦苇递给纪大夫,纪大夫小心的插入,不一会儿,便有血液流出,绵绵不绝。
有大夫仔细的看了一下流出来的血,见里面还有些碎肉,便用夹子夹起来看。
众人相视一眼,皆有些沉重。
这是伤到脾脏了。
等芦苇流出来的血小了,尽了,纪大夫这才稍稍固定一下芦苇,并没有立刻取出来。
大家小心的翻看着病人身上的伤,很快止血药便熬好了。
许大夫给他灌下去,纪大夫摸着他的脉许久,虽没有好转多少,却也没有恶化。
这就算好事了。
而芦苇管也没再流出血来,这就意味着血是止住了。
大家松了一口气。
纪大夫这才把芦苇管拔了,将给的那个小口子缝合上。
许大夫夸赞道:“还是纪大夫经验丰富,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纪大夫笑道:“还是常大夫这扣音辨症用得好,不然我就是知道他腹中出血,也不知是何处出血。”
常大夫就笑道:“那也是周小娘子的止血针好,不然,我纵能查出哪儿出血,也止不住血啊。”
一直看着各大夫治伤的满宝突然被点到,愣了一下道:“那也是各位大夫诊得好,又调停得当,不然我就是想止血,我也不知该怎么下针啊。”
四个老大夫和一个小大夫对视一眼,都笑眯了眼,满意的颔首。
满宝很喜欢这个氛围,嗯,反正互夸就是了。
纪大夫看了还在昏迷的人一眼,道:“行了,就让他留在这里吧,满宝,你这止血针能扎多久?”
“每半个时辰更换一次穴位,不过扎久了也不好。”
纪大夫点头,“止血药会慢慢起效的,你每隔半个时辰过来看一次,等到天黑前再说。”
常大夫也点头:“人现在昏迷着,情况如何还是得醒了才知道,他脑袋上的伤也不轻。”
“是啊,”纪大夫道:“现在看着,腹部的伤算缓了,最要紧的还是头上的。”
这脑袋上的东西,反正纪大夫琢磨了一辈子也没琢磨清楚。
有的人被拍了一板砖,出血了转过身去照样活蹦乱跳的,而有的人,只是被人一勺子敲在脑袋上,最多就起个包,却可能咯嘣一下死了。
而纪大夫有机会看过人肚子里的东西,胸膛里东西,也看过腿,看过手里面的骨头和血肉,但这脑袋,他至今没见过。
满宝也没见过。
她剖过拟人模特的肚子,胸和手脚,但好似从没想过剖拟人模特的脑袋。
满宝纠结起来,她回去以后要不要剖来看一看?
还在犹豫间,唐县令赶来了,他今天在另一个流民村监工,听到隔壁村子有人从屋上摔下来了便立即来看。
纪大夫等人立刻迎出去见礼,唐县令往里看了一眼,确认人还没死后便松了一口气,让大夫们尽力救治。
满宝见他声音都哑了,便道:“唐大人,我那儿有给先生泡来润嗓的茶,你要不要喝一些?”
唐县令是因为这几天话说的多,还都是喊的,所以哑了,问道:“是什么茶?”
“药茶。”
第708章
结束
一旁的纪大夫听了,有些吃味,“我嗓子也哑了,怎么没见你孝敬孝敬我?”
满宝眨眨眼,想说,你自个不就是大夫吗?
但见他不是很开心,满宝便转了转眼珠子道:“本要煮好才给您送过去的,您要茶包,回头我让我二侄女给您送一包去。”
纪大夫一听,高兴起来了,矜持的摸着胡子笑道:“行吧,你煮好了再给我送来。”
唐县令看了他一眼,笑着和满宝去她的医棚里喝茶。
说是药茶,还真是药茶,唐县令看了一眼那有些褐色的茶水,咽了咽口水,等温度差不多了才闷头喝下。
他嫌弃的皱眉,温度:“这药茶真有效?”
“偶尔看到的一个方子,应该有吧。”反正她又不喝,良药苦口嘛。
唐县令也发现了,见她把茶倒进两个竹筒里交给周立君,让她分别送去给庄先生和纪大夫,便问道:“你怎么不喝?”
满宝道:“我喉咙不痛。”
唐县令看了她半响,伸手拎起煮茶的壶给她倒了一碗,劝道:“还是喝一些吧,现在是秋天,天气干燥,喝些茶润嗓。”
满宝拒绝,这茶看着一点儿也不好喝,她才不要喝呢。
不过非要喝的话……
满宝左右转了转,把她的背篓拎过来,翻了翻,翻出一个小罐子来。
她打开罐子,唐县令就闻到了蜜香味儿。
唐县令:……
他就这么看着满宝舀了一勺蜂蜜放进自己的茶里,搅匀了才喝。
他揉了揉额,问道:“这么小气?”
满宝理直气壮的道:“我一时没想起来,要不是你非要我喝,我都没记起我带着蜜呢。”
唐县令很好奇,“你来给人看病的,为什么要带着蜜呢?”
满宝轻咳一声道:“哄孩子用的,有些孩子扎针会哭,吃药也会哭,正好我四哥下乡的时候得了一些蜜回来,我就带来了。”
主要是现在秋燥,蜜的功效挺多的,又能哄孩子,满宝就带来了。
不过这三天下来,一个来找她看病的孩子也没有,基本上都去找年纪看着特别大的大夫去了。
比如纪大夫。
偶尔有排了她这医棚的孩子,大人上来看到她的年纪,便抱着孩子换医棚去了。
唐县令忍不住哈哈一笑,看着满宝笑道:“等你名满益州,或是再长个二三十年,到时候有的是人求你看孩子的病症。”
“不过,”他顿了顿,看了看她的脸后笑道:“你的缺点在于年纪,但长处也在年纪,你这么小,将来有无数的可能在等着你。”
满宝奇怪的看了唐县令一眼,问道:“唐大人,您怎么突然多愁善感起来了?”
唐县令就叹息,道:“就是突然觉着自己年纪大了,有些感慨罢了。”
满宝仔细看了看唐县令,这才发现他有些憔悴,可能这两天没刮胡子,脸上显得疲惫又老态。
满宝便也重重的叹息一声,然后提笔写了一个方子道:“唐大人,既然知道自己年纪不小了,那就好好的保养吧,这是我知道的一个保养方子,还是不错的,你试试看。”
唐县令看了眼塞到手里的药方,沉默了半响才道:“谢谢?”
满宝笑眯了眼,“不用谢。”
到了下午,昏迷的病人醒了过来,只是叫着头疼,头晕,眼前发昏,但手脚都能动弹,大夫们检查过后认为他已经没太大的危险,只是脑中可能有淤血,需要散瘀消肿。
但这些药许大夫和纪大夫就能开出很合适的药方。
唐县令一直在医棚外等候,确认人没事后便让病人的家属把人带回去了。
但因为对方是为了修建房屋摔下来的,所以所耗费的药材会由县衙出,包括后续看诊,唐县令也指定了由济世堂来负责。
不仅如此,唐县令会多给他们一份赈济粮,保证他在养伤的时候不会饿死。
唐县令承诺了这个,病人一家就欢天喜地的抬着病人回去了。
今天是第四天,来的病人就不是很多了,因此满宝他们早早的敲钟回家,等到第五天,来看病的病人就更少了,药房里的药也只剩下一些残渣了,大部分药材都没了。
而这也是没有病人的根本原因。
来看了病,免费的药也没有了。
那还不如不看呢。
满宝他们零零散散的看了几个病人,开了药方,再看着他们从药房那里失落的离开,或者回家去硬熬,或者拿着药方进城找药铺买药。
当然,可能选择前者的更多。
满宝的桌子又搬到了医棚外面,她就坐在椅子上撑着下巴看这一片空荡荡的野地,在前天的时候,这里还站满了人。
高氏和几个还想要扎针的妇人依旧来找满宝复诊,满宝给她们扎了针后便又闲了下来。
她见高氏的症状之前好了许多,但今天又有恶化的趋势,便道:“还是拿着药方去药铺买些药吧,不然你前头的药差不多白吃了。”
高氏垂下眼眸问,“周大夫,我还得吃多久的药?”
“再吃十天吧。”
高氏便低着头没说话。
满宝见了叹息,想了想,还是提笔另外写下另一张药方,道:“我给你换一下药,效果没有之前的好,但胜在便宜,你去济世堂抓,一副药也就十文钱左右。”
高氏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接过了。
满宝觉得她和自己的母亲很像,她娘以前也是为了家里一直咬牙硬撑着,以至于年纪一上来,整个身子都垮了。
她不希望高氏也这样,因此道:“不论你换不换药,明日你都要去一趟济世堂扎针,这个是不要钱的。”
不吃药,扎针好歹也是有点儿效果的。
高氏也不知道听没听进去,反正她拿着药方走了。
满宝一看,都这会儿了,一个病人都没有,而已经有大夫叫人打扫医棚,决定回家去了。
满宝想了想,便起身看向药房的方向,正好白善拎了书篮过来,看到她还呆着,就问道:“药房都没药了,还不收东西回家吗?”
满宝看了一眼纪大夫的医棚,见他也开始收东西了,便点头道:“好吧。”
白善帮着她把煮好擦干的针都插进针袋里,问道:“你想不想出去吃晚食?”
满宝想也不想便点头,“想呀。”
白善便笑眯了眼,道:“那我们今天便吃去吃晚食吧,累了四五日了,也该犒劳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