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白善领着她去书房,刘嬷嬷正守在门口,她看了俩人一眼,放他们进去了。屋里只有刘老夫人唐县令和老周头夫妇四人,看到俩人结伴进来,大家也都习以为常,没有说话。
唐县令继续回头看向老周头,笑道:“请周老爷过来是有些话要请教。”
他斟酌着道:“十二年前,若从益州城往罗江县来,经过你们七里村周近的路有几条?”
满宝和白善就在一旁瞪着眼看他,这好像是他们要问的问题吧?
满宝看向白善,眼神交流,你和他说了?
白善摇头,才没有呢,我一早上都没怎么和他说过话。
俩人视线一碰后便又转回头看向老周头。
第822章
路
老周头低头想了想,“好似有三条,除了官道,还有两条路可以到罗江县,但其中一条距离我们七里村可远着呢,另外一条就在官道边上,离官道不远,官道修好以后路好走了,那条路便没人走了,这些年早荒草丛生荒废了。”
“那十二年前,若你们要赶着车进罗江县城,会走哪一条路?”
老周头想了想道:“那会儿从我们七里村到罗江县的这条大路还没修,要赶车回来也有两条路,一条就是走近的这条,颠簸些,但快。还有一条就是走我说的荒废了的那条,那条路以前常有客商走,所以还算好走。”
一旁的钱氏沉默了一下后道:“我弟媳当时才从商州过来,旅途劳累,老二一向会心疼人,他可能会选择走那条好走一些的路。”
唐县令问,“那条路连着发现周银夫妻的那座山吗?”
老周头俩人一起点头。
唐县令就邀请满宝和白善,“一会儿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老周头立即道:“唐大人,那路不好走,要不让我家四小子跟你们一块儿去?他认得路。”
唐县令笑着颔首,“那是最好不过了。”
正说着话,刘嬷嬷端了两碗粥进来,白善招呼着她把粥放在他和满宝坐着的旁边桌子上。
刘老夫人一看就明白了,笑道:“一早上的便心神不宁,没吃饱是吗?那快到一旁的侧屋里去吃。”
又对刘嬷嬷道:“再去厨房拿些小菜和馒头来,少年人正长身体吃得多。”
唐县令就笑眯眯的看着满宝,他早上和白善一张桌子上吃的早食,他可不觉着白善没吃饱。
钱氏略一向也明白过来,他们出门的时候满宝都还没到大院用早食呢,不过当着外人的面她没说什么。
满宝看了眼唐县令,又看了眼爹娘,确定他们不会在他们下去吃早食时偷偷撇下他们溜走,便端了碗和白善去隔壁的屋子里吃早食。
白善不是很饿,所以没动,等她吃了半碗,便将自己碗里的肉粥拨一半给她,一边还小声问道:“竟跟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说我们能找到东西吗?”
满宝道:“试试看。”
刘嬷嬷又端了一笼小馒头和一碟咸菜过来。
满宝谢了一声便继续吃,白善看着也有些饿起来,吃完了碗里的粥便也跟着吃了两个小馒头。
刘嬷嬷看了忍不住抿嘴一笑,还劝道:“少爷和满小姐都多吃些,一会儿要去爬山,荒郊野外的可没有热乎的东西吃。”
满宝和白善一起点头,满宝还道:“往水囊里灌些热水,待到中午应该还温热着。”
刘嬷嬷笑着应“是”,给他们把出门的干粮和东西都准备好。
但这一次出门不仅大吉和周四郎会跟着,刘嬷嬷的儿子刘贵也会跟着,他谁都没带,一个人悄悄的立在了车旁。
唐县令要上车了才看到他,忍不住脚步一顿,问道:“这人是?”
刘老夫人解释道:“这是家仆,从四年前开始,他就一直带着人悄悄的在山上寻找,到现在也没能找到东西。他对山上很熟悉,就让他带着大人一起吧。”
唐县令这才点头。
他是在白家院内就上了车,除了白家的下人和老周头夫妇,没人看见过他。
出了门,白善和满宝才爬上车,不过他们也没进车厢,而是晃着腿坐在车辕上,有村民见了便问,“满宝,你们这是要干嘛去呀?”
满宝道:“出去走一走,去县城看一看。”
村里人也习以为常,只是好奇的问道:“二公子怎么不跟着一起去?”
白善想都不想就道:“他还没起呢。”
“哦哦,”村民们了解,笑道:“昨晚闹得太厉害起不来了吧?”
白善还真没说错,白二郎还没起呢,等他从床上爬起来去找小伙伴们玩儿,就发现他的两个小伙伴又不见了,一问是进县城里去了。
白二郎就很不高兴的转身去找他的其他小伙伴儿一起玩去了。
今天庙会还热闹着,一群少年最爱凑热闹,便鼓动白二还和他们一起去庙会。
白二郎犹豫道:“我爹不许我去了,说正日子去就行,今天没必要再去。”
“在家也是玩儿,出去玩儿也是玩儿,干嘛要分那么开?”一人道:“白善他们不也出门玩去了吗?”
“我还看到白善他们家的下人往大梨村去了,好像是要送什么东西给道和小道士,要不你爹问起来你就说是去替白善他们送东西的。”
白二郎被鼓动得心动,忍不住点头:“好。”
而此时,白善他们的马车刚驶到官道上,周四郎正站着车辕上看了老半天才看出那条路在哪儿,那里易家杂草丛生,基本上看不出原来是一条路。
大吉看了一眼那条“路”,又将马车从官道上扯下去,在小路附近找了块空地停下,然后卸下马车。
唐县令也从车上下来了,这附近只有他们在,他倒也不用隐藏。
他上前看了一下那条隐约还能看出曾经是条路的路,问道:“它直接和官道接在了一起?”
“没有,这是延伸出来的一段,如果是从益州城过来,走里面直直的那一条,可以直接到罗江县。”周四郎拿出镰刀开路,刘贵跟着帮忙。
唐县令一边跟着他们身后进去,一边好奇的问,“这路为何荒废了?”
“官道修好,又不收钱了,自然就没人走了。”周四郎歪着脑袋仔细的想了想,道:“好像我小时候会有官兵在官道上设路障收钱,那官道又破破烂烂的,大家自然不爱走,旁边有条小路,虽然小了点儿,但也能走一辆马车呢,迎面有车过来,再往旁边让一让就能通行,比走官道强,所以大家就都走这条路。”
“不记着是什么时候,大人们开始把设路障的官兵给撤了,又让我们服劳役修官道,这小路就没人再走了,八九年下来就变成这样了。”
唐县令点了点头,扭头问刘贵,“你们来这里查过吗?”
刘贵道:“走到过这里,但找不到什么东西。”
第823章
任务
他道:“大虎山很大,它并不只是一座山,我们并不知道周银夫妻是在哪儿遇害的,二吉说过,东西是用一个小包裹装着的,他们用油纸仔细的包了,就那么一点儿,山中野兽不少,又林茂草盛,很难找。”
周四郎还是今天才知道原来一直有人在大虎山里找东西,以一种看智障的目光看着刘贵道:“原来你知道大虎山大呀?”
刘贵看了周四郎一眼,默然不语。
白善自己都很惊奇,“刘贵哥,你原来不是来管着庄子的吗?”
刘贵微微弯腰笑道:“小的也管着庄子,只有避着人的时候才会上山寻找。”
一行人艰难的往前走了一段,就看到了一条很小很小的路,还有些人走的痕迹。
唐县令讶异的挑眉,周四郎道:“就是这条路,以前要比这儿大许多,现在都长了野草和荆棘了,也就那边的村民为了赶近道进县城才会挑着东西走这条路,但车是走不了了。”
唐县令点了点头,问道:“有几个村子的人会走这条路?”
周四郎想了想后道:“两个吧,更远一些的他们就不会进罗江县这边的县城了。”
有周四郎领着,唐县令对这条路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满宝和白善也都听着了。
唐县令看了眼他们,问道:“你们觉得白县令会走这一条路逃命吗?”
白善道:“唐大人不是已经认定是这条路了吗?”
唐县令便笑了笑,顺着路往大虎山的方向去。
大虎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主要山体是四座连在一起的山。
之所以叫大虎山是因为这四座山几乎连在一起,远远看着就像是一只趴着睡觉的老虎。
而最大的老虎屁股便是对着七里村,趴着显露出来的两只虎蹄山也向着七里村那边,虎头却是向着官道的方向。
这四座山,哪一座都不小,尤其是虎屁股的那一座,又大林子又密,还有村民说在上面见过狼。
不过在周银出事前,七里村的村民都爱去大虎山打柴、打猎,因为这座山够大。
而这一条偏出来的小路是一开始还是顺着大虎山的山脚绵延而去的,再往前走上小半个时辰左右,路便是从大虎山的脖子处穿过,与官道之间差着一座山的距离。
周四郎停下脚步道:“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前就是罗江县了,从这儿绕过去却能到我们回村的那条路上。”
唐县令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发现那里根本已经看不出路的样子来了。
他扭头静静地看着周四郎。
周四郎轻咳一声道:“大人,这个路口还是我找了一路才找到的呢,刚才已经来回看过了,就是这儿。”
满宝恍然大悟,“难怪四哥刚才你一直在这儿走来走去,原来是在找路口呀。”
“这条路过去只到我们七里村,我们村没人走这条路了,八九年下来,可不就成了这样?”周四郎看了一眼那些荆棘树,不是很想进去,问道:“唐县令,我们还要往里吗?要不我们往罗江县去?”
“我们是要找出周银当年走的路线,往罗江县去干嘛?”唐县令看着这个路口道:“不过,白县令若是一心往罗江县去,那必定走的是这条路,他和周银相遇,必定还在前面,那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你们说周银还会往前来走这条路吗?”
周四郎犹豫道:“应该不会吧,我小叔又不傻?”
满宝则道:“问二吉。”
唐县令赞许的颔首,“不错,是要问二吉,省力,还准确。不过这条路也得清理出来。”
他看向周四郎,然后目光一移,看向刘贵。
刘贵立即道:“大人放心,小的明日就带人来清理。”
唐县令点了点头,然后指着那片荆棘道:“走吧,我们往里走一走。”
周四郎瞪眼,“唐县令不等清理出来再走吗?”
唐县令道:“我明日就要回县衙了,后日就要回益州城,没那么多时间耗在这儿,所以今天还是看一眼,尤其是让白善看一眼。”
“为什么?”
正落在后面说悄悄话的白善和满宝也抬起头来看向他。
唐县令就笑道:“因为他要把这两条路画出来呀。”
满宝瞪眼,“你还能听到我们说话?”
“不能,这只能说明我们智者所见略同,”唐县令笑道:“到时候拿了图去问二吉,再使人来找就是了。”
周四郎忧虑道:“这么大的四座山找那么点东西能找到吗?”
唐县令想了想后道:“人都有习惯的行为,觉得安全的地方,周银以前有来过大虎山吗?”
周四郎精神一振,挠了挠脑袋道:“我年纪小,这得问我大哥和二哥,不过我小的时候常来山上打柴的,但也不敢深入。我三哥他们年轻的时候倒是常跟着村里的青年一起进山挖坑抓猎物,偶尔还能抓到兔子什么的。”
周四郎看了一眼满宝后道:“我小叔是村里出了名的顽皮和机灵,应该也常到山里来。”
“经常跟他上山的人都有哪些?”唐县令看向满宝和白善道:“我不好去你们村里问,你们问却要方便许多,问一问那些人,他们最常去的地方,最远去到的地方,平常在山上都在什么地方歇脚,有什么特别喜欢待的地方吗?”
满宝明白过来,“你怀疑我爹把东西藏在了他熟悉的地方?可那时候他离家已经好些年了,那才是刚回来的时候呢。”
唐县令笑道:“不管过去多少年,熟悉的地方总还会熟悉,也多几分信任,我看你父亲很有几分胆大心细,说不定真藏在了他走过的地方呢?”
满宝便和白善对视一眼,一起点头保证道:“您放心,这事交给我们。”
唐县令满意的点头。
然后示意周四郎和刘贵两个开路。
这条路上真的全都是杂树和有刺的荆棘,草也长得很肆意,行走非常的困难。
周四郎走得都有些气恼起来,唐县令却看着这片山和林子看得津津有味,还道:“干脆我们就这么走着回去吧。”
周四郎:……
大吉就去接刘贵手里的镰刀,道:“我来,你去把车从大路上赶到那边去等着吧。”
刘贵:……
第824章
难找
刘贵哪怕不甘愿,他也得听大吉的。
将镰刀交给大吉,刘贵走回去找马车。
大吉手起刀落,将一些扎人的荆条砍落,白善和满宝不知道打哪儿折了树枝来,将砍落的荆条勾着拉往一边,把路清理出来。
周四郎比大吉还利索,毕竟干惯了农活儿,跟着将一些扎人的高大野草砍掉,脚顺势一扫就能扫到一边。
唐县令站在白善和满宝身后津津有味的看着,问道:“你们干活儿还是挺利索的,怎么,干过?”
满宝点头,“我们有自己的小庄子,以前还会下地干活儿呢,这点事儿不算什么。”
唐县令看了眼他们越发娴熟的动作,点了点头道:“看出来了。”
因为路难走,所以他们走得很慢,肚子饿了便将长草踩一踩,坐在了草地上把干粮拿出来啃。
唐县令坐在树荫底下,抬头望了眼看不到顶的山顶道:“别说,这山还真大,真密,想要在这里头找出东西来……”
他摇了摇头。
满宝和白善当然也知道难,不然刘贵也不会找了四年都没找着。
他们一直快到夕阳落下才从这条满是荆棘杂树的路上走出去,刘贵早赶着车在路的另一头等着了。
看见他们从一堆草丛中出来便松了一口气,大虎山有多难走,没人比他更了解了,因为是要找东西,他们有时候一天也搜出百丈,遇上树木稀松,路好走的,或许能翻找出三四百丈。
唐县令有些狼狈的将落在头上的树叶,草屑等拍掉,回头看了一眼那条还是杂草丛生的路,摇了摇头后对白善和满宝道:“你们努力,可一定要问到周银在山上的活动习惯,不然,在那么大一座,不,是四座山上找一包这么大的东西,无异于大海捞针。”
满宝认为他说的不对,“海比这儿大,针也比我们要找东西小。”
唐县令敲了一下她的脑袋道:“待你把它找出来了再来与我说这点儿。”
他又抬头看了一眼大虎山,背着手叹气道:“时间太久远了,不然还可以搜查到一些痕迹,以此来增加判断。”
满宝和白善也抬头看着大虎山,齐齐的叹了一口气,是啊,都过去十二年了,一场雨冲刷下来什么都没有了。
满宝想到这儿一怔,扭头问周四郎,“四哥,我亲爹死以后是不是下雨了?”
“是啊,下雨了,正是夏初,雨最多的时候,小叔那天晚上没回来,我们还担心路上下雨不好走,我和他们之所以上大虎山,一是为了摸一下之前挖的陷阱,二就是找山上的野菌了。”
只有前一天下雨了,山上才会有野菌。
“我们把小叔抬回来没多久天又下雨了,也是因为这个,大哥才没能及时去县城里报官,然后官差就来我们村了。”
连唐县令都忍不住道:“这是天佑你们,也是佑我们。”
要不是下雨,东西恐怕当时就能被对方找出来。
毕竟山林再大,循着周银走过的痕迹总能找到他藏匿的东西,就算他清理过痕迹,但世间有不少高人,只要走过,就一定有痕迹。
一场雨下来,什么都没了。
于当时来说,对他们这边是很有好处的。
唐县令和满宝白善爬上了马车,从这里再到七里村就不远了,马车两刻钟就能到。
车子一到村口,大吉便勒住马,满宝和白善跳下马车,大吉把缰绳交给刘贵,也跟着俩人走。
周四郎当然是跟着自家妹妹回家了,于是车里车外就只剩下唐县令和刘贵了,而唐县令还不能开口说话。
一直回到白家的院子,他才从车里钻出来,问道:“大吉是你们家养的部曲?”
刘贵弯腰道:“家主不敢豢养部曲。”
唐县令笑了笑,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