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陛下,他们只是两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这样的大事不应该把他们牵扯进来。”魏知已隐隐有些后悔刚才提起他们那个了。皇帝就笑道:“怎么,你还怕朕吃了他们不成?放心吧,他们进了京城,朕自然会保护他们的安全的。”
魏知抿了抿嘴,那是在他们做引子前吧?
等他们做了引子,皇帝还能不能想起他们另说,就算想起,到时他们扯进这么大的事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他们的命,皇帝愿意为了保他们付出多大的代价?
但这些思虑魏知都不能说出口,权衡了一下,他只能低头应下。
因为他明面上的任务是巡视,暗地里的任务才是查探益州王的谋反证据,但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出发,他最多算是给人打个掩护。
所以魏知一点儿也不急,慢腾腾们的收拾好了东西后才带着一众手下出京,他打算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巡视过去,益州城排在中间。
而要进益州,可以先拐道巡视绵州,到时候可以去见一见刘老夫人和那两个孩子。
白善和满宝对此一无所知,他们现在依然站在春风中痛并快乐的背书呢。
大半本书,白善和满宝反复背诵,终于在被罚一个月后将所有文章都背了下来,通过检查,庄先生终于容许他们进书房上课了。
至于白二郎,他还差三篇课文,不过念在他是初犯,庄先生也法外开恩的让他跟着进去了。
白善和满宝都惊呆了,凑在一起小声道:“早知道是这样,前几天我们刚背下来的时候就应该让先生检查了。”
“就是,全是为了等你,我们才拖了四天的时间。”
“有本事你们拖到我把所有课本都背下来呀,你们今天让先生检查不还是想丢下我吗?哼,我一点儿也不感动。”
“那是因为你背得太慢了,就四篇那么短的文章,我们都给你讲完释义了,结果你死活背不下来。”
白二郎:“你们以为谁都是你们呀,文章过两遍就熟了,我……”
“咳咳,”庄先生总算是把他这段时间写的卷子给找了出来,一回头见他们这样肆无忌惮的叽叽喳喳,便忍不住重重咳了两声,他警告的扫了三人一眼,道:“既然你们都背下来了,那今儿我们就先做一套卷子,明儿再上课。”
一人一张量身定做的卷子,上面全是他们这段时间背诵的课文默写、释义以及制文的题目。
白二郎看得心底发虚,白善和满宝却是习以为常的拿起来扫了一眼题目,然后就放下试卷,一边思索着后面的制文,一边磨墨。
三人的卷子都不一样,就是敞开了给彼此看也没用。
当然,还是有用的,比如白善和满宝就能偶尔指点一下白二郎。
不过刚才白二郎刚将他们得罪,于是俩人决定无视他求助的目光,低头专注的看着自己的卷子。
白二郎就咬着笔头叹息一口气,皱着眉头思索起来,默写他还是能默出绝大部分来的,就是那释义……尤其是那制文……
白善和满宝只给他粗略的说过释义,他可没记多少,更别说制文了。
白善和满宝也觉得难,毕竟这本书都是他们自己读,自己翻的典籍解析出来的,先生可没讲过,所以制文还是很有难度的。
三人做一套卷子愣是在书房里坐了一下午,直到下人找来说要吃晚食了,庄先生才敲了敲桌子道:“满宝,将卷子都收上来。”
满宝放下咬着的笔,又磨蹭了一下给师弟们挤了挤时间,这才去收卷子。
庄先生手边按着卷子,摇着扇子问他们,“这一次吃足教训了吗?”
三人连连点头。
庄先生:“那以后还敢犯吗?”
三人连连摇头。
庄先生认真的看了他们一会儿,挥手道:“既如此,你们出去吧,对了,今日府上有客,你们不要过于活泼,要持重知礼些,知道吗?”
正要蹦起来欢呼的三人按捺住自己,连连点头。
第902章
诱惑
乖乖走出院子的三人组回头看了一眼,见先生不再盯着他们,这才扭头问站在一旁的大吉,“家里来什么客人了?”
大吉道:“是魏大人和杨县令来了。”
白善顿了一下,满宝直接扭头问,“魏大人是来办益州王的案子的吗?”
白二郎:“他是不是要被抓了?”
满宝也有些期盼,但理智还在,“那还来我们这儿干什么,不应该直接去抓人吗,万一跑了怎么办?所以不是来抓人的?”
白善道:“没那么快吧。”
“这还快呀,证据我们都整理出来一个月了,现在还不能抓人吗?”满宝也觉着他们的速度太慢了。
大吉看着单纯的三个小主子,默默地没有说话。
单纯的三个人高高兴兴的去隔壁找魏大人和杨县令。
他们跟魏大人不熟,但他们和杨县令熟啊。
魏大人是正好巡视到了罗江县,借口下乡巡查,和杨县令一起来了趟七里村。
他是特意来见刘老夫人的,话已经谈到了一半,侧头看见院子里走进来三个少年少女,齐齐被留在外面的随从拦住了,他顿了一下,眯着眼睛看去,认出了白善三个,忍不住笑道:“四年不见,三个孩子都长大了。”
刘老夫人笑道:“是啊,这一晃眼四年过去了。”
她扬声让刘嬷嬷把孩子们放进来。
白善三个进屋行礼,三人见魏大人时年纪都不小了,而且也没过去几年,所以还记得他。
魏大人笑着点头,问道:“你们刚是在和先生读书?”
三人应是。
魏大人便道:“那我考校考校你们功课如何?”
三人心中都有些无奈,觉得这些大人为什么见了读书的后生都喜欢考校人功课呢?也不管彼此熟不熟。
魏大人却不是询问,直接问完话便开始考校起来,重点是考校白善,当然,满宝和白二郎也没落下。
杨县令站在魏大人的侧后方,微微抬头对着三人微微摇了摇头,三人看见了,目光迷茫了一下,这是让他们表现得差一点儿?
犹豫间,白善便含糊着答岔了几题,满宝也表现得差了些,白二郎一看,放心了,干脆就有一说一,没有就直接说不懂了。
谁知道魏大人全程乐呵呵的,一脸赞许的摸着胡子道:“不错,不错,你们三个的功课都学得很扎实呀。”
白善、满宝和白二郎:……
魏大人看着他们笑问,“有没有想过去京城读书?”
白善心中一动,问道:“去京城的书院吗?可我们有先生了,先生教的不比书院里教的差。”
魏大人也是知道庄先生的,他沉吟片刻后道:“若是进国子学呢?”
白善道:“恐怕我等还考不进吧?”
魏大人就笑道:“我可以给你们举荐,可以直接进太学。”
白善就指了满宝问,“她也能进吗?”
魏大人:“这……周小娘子是个女娃,本朝可没有女子入学的先例。”
满宝还来不及说话,白善就已经道:“那我们也不去了。”
白二郎虽然心动不已,但看看白善,又看看满宝,还是强忍着没说话。
魏大人便笑了笑,看向刘老夫人,“刘老夫人,虽然罗江县不是益州王封地,但距离益州实在太近,快马一天便能来回,实没有京城安全。”
他劝道:“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他们又是太学的学生,轻易无人敢危及他们的性命。”
满宝和白善悄咪咪的抬头看向杨县令。
杨县令再次冲他们轻轻地摇了摇头。
相比于魏大人,他们自然是更相信杨县令的,于是低着头没说话。
刘老夫人是很心动,心动得手都攥紧了椅子,但半响后她还是压住了那股心动,对魏大人微微摇了摇头,“魏大人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是我年纪大了,不好舟车劳顿,人年纪一大就目光短浅起来,只想着子孙后辈平平安安就好,什么前程皆可以放到一边去,所以还是让三个孩子留在膝下跟着庄先生读书就好。”
魏大人知道,她这是不相信他,也不相信京城。
魏大人心中一叹,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又谈何让人相信呢?
魏大人起身笑道:“老夫人可以再考虑考虑,正好在下要在罗江县巡视两日,待去了益州城后还要转到他处走一走,大概要月余的时间,这段时间老夫人都可以考虑,若你们改变想法,随时可派人来找我。”
魏大人看了一眼白善和白二郎道:“这太学的名额可不常有,这也是在下觐上后得的。”
魏大人说完便看向杨县令,笑道:“杨县令,我们不如到乡野间看看,此时水稻都插下去了吧?”
“是,冬小麦刚收上来,”杨县令侧身笑着引魏大人往外走,“各家各户现在正晾晒小麦,大人应该还可以看到。”
刘老夫人让白善去送魏大人,白善连忙一手拉着一个小伙伴跟上去。
等人都走了,刘老夫人便呼出一口气来,从刘嬷嬷手上接过茶叹道:“真是可惜啊。”
“老夫人,老奴觉得魏大人也没说错,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少爷们去那儿说不定更安全呢,而且可以进太学呢,就是少爷两年后去考,也未必能考进太学。”
“天子脚下权贵也多,大街上随便一块石头砸下去,十个人里有九个是官儿,剩下的一个也能跟官儿搭上关系?我们寒门薄户的,在那里就如同案板上的肉,还不如留在罗江县,下,我们门户不小,上,有杨县令可依靠。”
“可罗江县离益州城也太近了。”
刘老夫人叹息,“是啊,太近了,可有什么办法呢?这天下有一个杨县令,一个唐县令,上哪儿再去找第三个?”
刘嬷嬷便不说话了。
将人送出门外,目送他们走远的白善也在和两个小伙伴咬耳朵,“所谓无功不受禄,魏大人这好处给的也太大了,连祖母都没敢接,一定是很烫手。”
满宝却留意到了魏大人说的“觐上”,问道:“是不是皇帝知道了我们的事所以把名额给你们的?可我亲爹也死了,怎么没给我好处?”
“所以一定不是因为我们亲爹死了才给的。”白善断言。
满宝便哼道:“那就是想让我们做事了,真是的,直接摆开来说清楚嘛,价钱不合适大家可以再谈,怎么说得这么模糊?”
第903章
不想挨打
“可魏大人想让我们做什么呢?”白二郎问。
白善道:“应该说是皇帝想让我们做什么才对。”太学的名额什么的一看就是问皇帝要的,难道魏知还会把自家仅有的名额都给他们?
三人凑在一起猜测也没猜出来,不过他们觉得肯定和益州王有关。
三人猜不出来,便决定回去问一下祖母,结果刘老夫人身体不舒服,已经回房休息去了。
白善都没进屋,站在院子外想了想后道:“祖母肯定心动了,当年我爹也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考进国子监的,还是国子监里的四门学。算了,我们还是别去问了,免得祖母又心疼。”
满宝:“那去问杨大人好了。”
杨县令正领着魏大人满村的溜达呢,三人就找了块还算高的高地蹲着,盯着远处的杨县令领着魏大人在田野中转来转去,满宝歪着头问:“你们说魏大人这样的算好官还是坏官?”
白善道:“谁知道呢?我觉得看人不能看表面,有时候就算看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也不足以判断他为人、为官的好坏,大人们都很复杂。”
满宝思考了一下,然后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
白二郎头都快要大了,“大人们复不复杂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们现在就很复杂。”
满宝就和白善一起叹气道:“不复杂不行呀,我们进屋以后他们都没说过益州王,显然案子还是没了断,还撺掇我们去京城,唉,大人们的心思更复杂,我们心里想什么也就说出来了,他们却不明白的说出来。”
白善若有所思道:“下次我们也把心思藏起来不让他们知道。”
两个小伙伴一起点头,然后继续蹲着看下面的两个大人,觉得腿有些累了,干脆一屁股坐在草地上,“他们什么时候说完话呀?”
“不知道,再等等吧。”白善随手扯了一根草玩着,“反正不会很久的,这会儿快要吃晚食了,我们家不吃,村子里的人家也要吃的吧,他们总不能在人家家里吃晚食。”
满宝和白二郎觉得有理,于是继续等着,谁知道魏知还真的转身去村里人家吃饭去了。
坐在高坡上的三个小伙伴都惊呆了,大吉提醒道:“少爷,堂少爷,满小姐,我们也该回去吃晚食了。”
满宝就蹦起来踮起脚尖努力的看了看,分辨了一下后道:“好像是去我家了,走,上我家吃饭去。”
满宝带头往下冲,白善和白二郎也哇哇的跟着冲下山坡,跟在满宝身后跑到老周家。
三丫正要出门去找小姑回来吃饭呢,一到门口就和小姑撞上了,“小姑,我们家来官儿了,大伯母正要杀鸡呢,爷爷在堂屋里和大官儿说话。”
满宝应下,正要进屋去看看,杨县令便从堂屋里出来了,他站在门口看了一眼三人,对他们微微颔首,然后走了出来。
满宝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魏大人的随从,又看一眼四处晃荡着散步的杨县令,晃着晃着就进了他们的小院。
满宝就一溜烟的冲进厨房,对正在砍鸡的钱氏道:“大嫂,善宝和白二郎也在这儿用晚食。”
钱氏就笑道:“好,刚才杨县令领着大官儿来我们就又煮了一锅,肯定够吃了的。”
满宝这才出了厨房,白善和白二郎已经和堂屋里的魏大人老周头等行礼问好过了,三人很自然的溜到小院,杨县令正背着手站在院里的一棵树旁,听见声音便笑着回头看向他们,“我记得去年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梨树呢,这是什么时候种的?”
“我四哥今年买了回来种下的,说家里小子太多了,他想要个闺女,所以种棵桃树来招闺女。”
杨县令迷茫,“为什么招闺女要种桃树?”
满宝一脸沉重的道:“因为我四哥觉着家里的男孩子太多了,种桃花,就算是招不来闺女,招媳妇也是好的。”
杨县令:……
白善将他们跑偏的话题扯回来,“杨大人,魏大人怎么来了?”
杨县令往外看了一眼,这才道:“你们没去问刘老夫人吗?”
“祖母身体不适,我们不好打扰。”
杨县令自然猜得出来刘老夫人为何身体不适,恐怕不是身体不适,而是心情不适吧?
他看了一眼三个还单纯看着他的少年少女,想了想后道:“魏大人是来查益州王的事的,要是拿到了证据……”
见三人眼睛大亮,杨县令顿了顿后才道:“拿到了现在益州王依旧贼心不死的证据,皇帝肯定要问罪的。”
三人异口同声的道:“那就问呀。”
杨县令忍不住弹了一下白善的脑瓜子,“能问自然要问的,但恐怕臣工的折子一上,还没在朝堂上拿出来宫里的人就先知道了。”
三人搞不明白这有什么关系,上折子本来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的呀。
“太后还在呢,窦大人也在中书省,折子恐怕还没拿到朝堂上就被截留了,所以,这案子要揭出来,声势就得大,且不能由上而下,须得由下而上,在宫中的人还不知道时先传遍朝廷,这样,皇帝不办也得办,朝廷不办也得办。”
满宝三个一愣一愣的,问道:“这是皇帝的意思,还是魏大人一伙人的意思?”
杨和书赞许的看了他们一眼,这关键点抓得很好嘛,他道:“我本以为是魏大人和老唐大人的意思,可现在看来,是陛下的意思。”
满宝三个懂了,“所以他们想让我们去告御状,做个引子?”
杨和书点头。
这样一来就是满宝和白善的事了,因为他们才是苦主,白二郎就是个连带的,他看着俩人道:“听着好厉害,好威风的样子。”
白善和满宝就瞥了他一眼道:“那你去?”
白善道:“要告御状得先过一顿杀威棒,到时候是打我还是打满宝?”
满宝点头道:“他们用的杖子可不是我们平常受罚被打的藤条,那是和腿一样粗的大木棍,一棒子下去,不见血,但内脏都有可能被敲碎的。”
想到他们的这副小身板,两个被木棒支配的人齐齐打了一个冷颤,白二郎都忍不住抖了抖。
杨和书:“……倒不至于真让你们过杀威棒,不过你们能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京城的危险之处不仅在于此。”
第904章
提醒
他顿了顿后道:“京城的水太深,里面猛兽又多,你们三个小羊羔一样的东西进去了,毫无防备,自己又没受过委屈,回头案子还没查清呢,自己倒先死了怎么办?”
之前唐知鹤过来,可是把三人因为一盆花在益州城里闹的事和他说了。
益州王府本来就是一把悬在他们头顶上的刀,他们不避着这把刀也就算了,还主动的迎上去想从刀口那里换出一口肉来。
结果肉没换着,还被刀拍了一下,他们没怕,反倒想办法拍了刀一顿,这样受不得委屈,进了京城,是翻了京城的天,还是把自己的小命搭上?
他这个世家之子在京城中都不得自在,更不要说他们三个了。
白善:“所以杨大人不建议我们进京?”
杨和书点头,“虽然罗江县距离益州城很近,但在此我能护住你们,说句不客气的话,就算益州王造反兵临城下了,那我也比你们更重要,到时候你们活命的几率也在我之上,我都不跑,你们何必千里迢迢的避到京城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