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满宝一溜烟跑出去,先看到了姐夫,“姐夫,我大姐要生了。”关辛脚有些发软,“怎,怎么这么快?”
满宝见他整个人都木木呆呆的,就知道他跟她四哥一样是个没出息的,便越过他直接跑去厨房叫稳婆。
稳婆快步进去看了一下,然后恭喜道:“是要生了,没想到这孩子还是个急性子,倒省了当娘的受罪,来,你先躺下,我再去准备些东西。”
钱氏立即道:“我去吧,您看着她,摸摸她的胎位正不正。”
稳婆来前都打听过了,周喜的娘生了八个孩子,没一个难产,孩子还全给养活了,稳婆觉得女儿肖母,周喜这胎应该也会顺利。
知道钱氏有经验,她也放心的让她帮把手。
钱氏便要出去准备剪刀红布等东西,见满宝探头探脑的在一旁看,她便伸手将人揪出去帮忙了。
等把剪刀煮过,将干净的红布准备好要拿进屋里,见满宝还要跟着,钱氏就点着她的额头道:“老实在外面等着,你一个小姑娘进产房像什么话?”
满宝不甘,“娘,我是大夫呢,今儿不进大姐的产房,以后也会进别人的产房的,还不如让我进去帮把手呢。”
钱氏不乐意,“你以后就算当大夫,也不要轻易进产房,你还没成婚了,这种事见得多了对你不好?”
满宝问:“为什么?”
钱氏就瞥了她一眼道:“娘怕你以后不想生孩子。”
说罢将门关上,把满宝关在外面了。
满宝挠了挠脑袋,一脸郁闷的坐到关辛的身边。
关辛不断抹着额头上的汗,见满宝坐过来就问,“满宝,你大姐没事吧?”
“应该没事吧,我摸过,胎位挺正的。”
关辛半松了一口气。
不一会儿屋里传来声音,有稳婆指导的声音,也有周喜压低了声音的痛呼声,小钱氏烧好了水端过来,看到满宝和关辛坐在院子里眼巴巴的看着,她有些看不惯,就对关辛道:“姑爷,我进屋里帮忙,你去厨房里再烧一锅水吧,满宝,帮着你姐夫把水端过来给我。”
把两个人都使唤了起来。
关辛连忙点头,跑进厨房里烧水,满宝也接了木盆去换水。
不过她依然进不去产房,只能把水送到房门外,再接过脏水倒掉。
满宝是做过统计的,心里算着时间,估摸着她大姐应该可以生下孩子了,但屋里还是原来的声音,并没有传出要生的迹象,她觉得有些不对,走到窗边敲了窗问道:“娘,怎么还没生呀?”
钱氏还没回答,稳婆先道:“催什么,孩子头太大了出不来,宫口还没全开……”
钱氏到底生过不少孩子,且还给村里不少产妇帮过手,还是很有经验的,她看着觉得不好,“这羊水……再生不下来要没羊水了,孩子会憋住的。”
稳婆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儿,所以她才有些急,但她不敢表露出来给周喜看到,只一个劲儿的给她鼓劲儿,“你存一口气,一会儿跟着我用力,你用的力不对,孩子有点儿大,不好出来。”
周喜没想到生孩子这么痛,整张脸都白了,想到陈氏生三寿时的九死一生,她心一紧,稳婆便惊呼起来,“你怎么还往回缩了……别怕,别怕,这不是有我们吗,你娘也在呢,你想想,你娘生了八个孩子一点事儿也没有,你是你娘的闺女一定也可以的,来,先放松,跟着我呼吸……”
周喜跟着试了几次还是不行,稳婆也对钱氏微微摇头,低声道:“不行啊,这孩子太紧张了。”
周喜忍不住哭出声来,叫道:“娘,娘……”
钱氏忍不住拍了她一下,“你怕什么,谁生孩子不是这么过来的,你看你大嫂,底下几个弟妹,不都平平安安的吗?”
周喜略微放松了一些,跟着深呼吸起来,但还是找不到感觉,钱氏只能咬咬牙,对小钱氏道:“让满宝进来看看。”
满宝像个小牛犊一样冲进去,一进门就忍不住碎碎念,“我都说了让我进来吧,娘生怕我害怕,我连开腹都看过了,怕啥呀?”
“你闭嘴,你大姐就是去看你周虎嫂子生孩子才吓成这样的,”钱氏说到这儿一顿,放缓了语气道:“喜啊,你别怕,你看我们村里这么多人生孩子,有几个像周虎家的那样?所以生孩子也没什么可怕的……”
满宝已经给周喜把了脉,还摸了摸肚子,和一脸懵逼的稳婆交流了一下,知道她是孩子太大了,而羊水都快流光了。
满宝心内电转,权衡了一下后道:“催产吧。”
稳婆道:“我这倒是有个催产的方子,但那方子太猛,恐对孩子不好,对你大姐也不好,我看还是可以搏一搏的,实在不行,我用手压一压,总比吃药强。”
满宝却道:“不吃药,我扎针催产,挤压母体对孩子和母体伤害都太大。”
小钱氏连忙把背篓给她拿过来,满宝将她的针袋拿出来,对不断出汗,脸色发白的周喜嘿嘿一乐道:“大姐,你看我准备齐全吧。”
本来还紧张不已的周喜一下就被她逗乐,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她哭笑不得的看着她道:“你个没心没肺的……”
满宝就握着她的手道:“大姐,你别怕,我看过很多的病人,肚子破了一个大口子的,腿上破了一个大口子血流如注的,他们不都没事吗?”
周喜点点头。
满宝已经伸手解开她的衣裳,找准了穴位给她扎上去,一边还和她解释,“这套行针是我和三个老大夫商量过后制定的,是目前最好的一套催产针法,一会儿你就放下心来,稳婆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脑子里别想太多东西,就感受下身就行……”
稳婆察觉到周喜放松了下来,连连点头道:“对,对,就是这样,来,先跟我调一下呼吸……”
第911章
产子
满宝的针落下后没多久周喜便有了感觉,她紧紧地盯着稳婆的嘴巴,跟着她一吸,憋住气后再用力,只觉着疼到失去了知觉……
她下意识的拽住身边的东西,紧紧地一攥,满宝的小手被她抓住,只觉得手都快要断了,她另一只手便握成拳头塞在嘴巴里……
稳婆惊喜的叫道,“看见头了,看见头了,来,我们再来憋一口气,等孩子肩膀出来就好了……”
满宝想去看一看,却被钱氏牢牢的按住,她觉得小闺女比大闺女还不省心,生孩子这种事是她一个小姑娘能看的吗?
满宝就只能听见稳婆不停的叫,再见她大姐一脸痛苦扭曲的吸气,再用力,满宝看着心都揪了起来……
“出来了,出来了……”稳婆接住孩子,先将脐带剪了,然后将孩子嘴鼻里堵着的东西清理掉,再轻轻地拍了一下孩子的屁股,孩子便嘹亮的哭出声来。
稳婆高兴起来,先抱给累得虚脱的周喜看了一眼,道:“是个大胖小子,恭喜娘子了。”
周喜只抬起眼看了一眼,稳婆便抱到一边去清洗了,小钱氏帮忙,手脚麻利的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襁褓。
稳婆这才把孩子洗干净交给小钱氏回头,满宝已经将针拔出来了,正给周喜把脉。
她便笑着上前,一边打理周喜,一边和钱氏夸道:“老太太家里有这么个小娘子可真是福气,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医术?可真好。”
钱氏就笑道:“跟益州城济世堂的纪大夫学的,她还小呢,将来有的学了。”
稳婆羡慕不已,“可真好,这世间女大夫可不多。”
满宝迟疑道:“我总觉得大姐的脉有些虚浮,出血是不是太多了?”
稳婆便看了一眼,道:“是有点儿多,不过还算正常,主要是你这外甥养得太大了。”
说到这里稳婆还有些抱怨,“四月上的时候我就说过,吃饱就行,不要吃得太多太好,孩子大了不好生的。”
钱氏便看了周喜一眼,这话她也是叮嘱过的,甚至满宝都说过。
周喜脸微红,小声道:“我就是觉着饿,所以晚上总要多吃一碗面才睡得下。”
然后关辛又心疼周喜,给她煮面的时候忍不住多打两个鸡蛋,或者买了肉回来炖着,晚上再给她吃一次宵夜。
钱氏忍不住扶额,但见她脸色苍白的躺在床上,便不好说她,只能和稳婆告了一声罪。
满宝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默默地又把针掏了出来,她想了想,给周喜行了一套针,“没事,大姐你休息一会儿,我给你炖个药吃。”
众人:……
小钱氏已经把孩子抱出去给关辛和周大郎看了。
周大郎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乐道:“这就是我大外甥了。”
关辛手软脚软,在襁褓边比划了一下还是没敢抱,他冲小钱氏憨笑道:“大嫂,我,我手重,万一把孩子抱坏了怎么办,您抱吧,您抱吧。喜怎么样了,我能进去看看她吗?”
小钱氏就往里看了一眼后道:“孩子太大了,喜生的有点儿困难,娘和稳婆在照顾她呢,你等会儿吧。”
关辛就有些站不住了,忍不住走了两步后探头往里看,问道:“要不要把大夫请来?”
小钱氏就道:“满宝在呢,等一会儿看看满宝怎么说。”
小钱氏当然知道周喜没事,但生孩子这么大的事凭什么轻描淡写的过去?
产后有恶露,但出血太多就不正常了,钱氏太知道这事的重要性了,她这一身的病除了累的、饿的,便是因为生孩子生的。
月子没调理好,受罪一辈子。
以前不论是虚不虚,出不出血,基本上靠自己硬熬着,熬过去了就好了,除非一下出很多的血,眼看着人要不行了才会请大夫。
她受过的罪自然不希望自个的闺女再受一次,所以钱氏在想过后便带着满宝在这里住下,打算照顾周喜做月子,把这产后打理好。
对于小闺女的医术,钱氏虽然嘴上说很相信,但心底还是有些拿不准,所以将周喜打理干净后,她就出来对关辛道:“你去济世堂请个大夫来看一看吧,要是没事就让满宝开方。”
要是有事,让个老大夫治也更稳妥。
关辛连忙应下,小跑着去请大夫了。
济世堂坐堂的大夫和满宝也挺熟,来了以后互相打了一个招呼,他给周喜把了把脉后又问了些情况便道:“出血是有些多,我给开些药吧。”
说完又顿了一下,看向满宝,“满宝啊,你是不是给你大姐扎过止血针呀?”
满宝点头。
“那方子呢?”
满宝便立即把写好的方子给他看,大夫看了看后递给她,起身和钱氏笑道:“这个不用我看了,满宝开的方子就很好,我也开不出比她更好的方子了。”
钱氏就松了一口气。
大夫转身则和满宝讨论起产后调理的话题来。
满宝最近做的就是这个课题,聊起来头头是道,奈何经验几乎没有,大夫一听就听出来了,但她便是照本宣科也很厉害了呀。
于是大夫一边指点些他能指点的,一边则从满宝这里知道些他不知道的方子和针法。
等俩人交流完,大夫便忍不住叹道:“难怪你一回来纪大夫便两天一封信的往我们铺子里送,你实是学医的天才呀。”
他也是从小学医的,但就没有在十二岁时学到这些。
那会儿他刚背完药材在药铺里做抓药的伙计呢,偶尔背一些药方,学做一些膏药,能被大夫领着去摸一下脉就高兴得不行了。
可没想到满宝能学得这么快,这会儿已经能独立开方了,且开出来的方子一点儿也不比他差,大夫现在不仅有些羡慕,还有些嫉妒了。
果然,人与人就是不能比的。
大夫叹气着走了,呆在院子里的关辛看见差点给吓瘫,他僵硬的扭头去看大舅哥,抖着手指问道:“这,这是什么意思?”
送大夫出来的小钱氏听到,横了他一眼道:“没什么意思,出血有点儿多,满宝就能治,接下来得吃药了,姑爷也真是的,早前就说要克制些饮食,不要吃太多,你怎么还一天五顿的喂她?”
关辛羞愧的低下头。
“行了,这是满宝开的方子,还得劳烦姑爷去抓药,回头熬了给她送进去,”又对周大郎道:“你先回去吧,我和娘满宝先留下照顾一下喜,后天满宝要回去上课了,你再来接她。”
周大郎应下。
第912章
不勉强
周喜的情况并不复杂,和大夫谈过后,满宝心中更有数了,晚上药一煎一熬,再给她行了一套针,她睡了一觉精神便好了很多。
满宝的大外甥也开始哇哇哭着找奶喝了。
小钱氏给周喜做了下奶的鲫鱼豆腐汤,关辛总算是可以进屋看妻子了。
孩子就放在周喜的床头,夫妻俩盯着才吃饱的孩子看个不停,心里喜欢得不行。
周喜就不用说了,这个孩子得来不易,此刻她满心满眼里都是他,只觉得之前受的所有苦都不算什么了。
关辛也很喜欢自个儿子,怎么看怎么觉得好看,毕竟邻里跟他年纪相仿的,儿子都能满地跑着玩了。
不过再喜欢关辛也不敢伸手抱他,才出生的孩子太软了,他也就蹲在床前看,悄悄的用指腹摸一摸他的小脸而已。
满宝正在和钱氏低声抱怨,“娘,外甥也好丑啊,我觉着比五头六头七头都丑。”
钱氏也觉得外孙的眉眼没有自家的孙子好看,但她还是拍了一下满宝,低声斥道:“别瞎说,孩子都是会变的,长着长着就变好看了。”
满宝嘀咕了一句,“不像大姐呀。”
钱氏就笑道:“谁养的像谁,你等着看吧,将来他会慢慢变的。”
她往屋里看了一眼,这才小声问满宝,“你大姐真没事了?”
“没事,我以后每十天请一天假过来给她扎针,换几个药方,后头吃些药膳就好了。”
钱氏就松了一口气,“一个孩子还是太单薄了,多生几个才好,以后彼此间也有个照应。”
满宝:“……娘,大姐才生了孩子呢,你这会儿就想着第二胎了,那是不是生了第二胎你又想第三胎?”
“更多一些才好,不过你姐年纪不轻了,生多了对身体不好,三个应该也够了,以后兄弟间互相扶持,这家才能长长久久的。”
满宝挠了挠脑袋,决定不就此事发表意见,因为去过益州城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后,满宝知道了,并不是兄弟多就好的。
若是不和睦,兄弟越多只会越乱,家也败得更快。
第三天周大郎便来接满宝回去,钱氏想到家里现在正在收豆子,而豆子收完稻子也可以收割了,她便让小钱氏也一块儿回去。
“家里总得有人管着,你公爹是个暴脾气,家里没人压着,不知道怎么发火儿呢,你回去把家里管起来,他要是闹脾气你就找满宝。”钱氏道:“这儿有我一个人就够了,反正我每日也不用做什么,就抱抱孩子,给她做些吃的,轻省得很。”
小钱氏想了想,应下了。
钱氏已经很多年不伺候人做月子了,毕竟她家里儿媳妇多,这个儿媳妇生了,指使另外几个帮把手就行了。
所以一开始还感觉有些不凑手,但没两天下来就找回了感觉,把女婿家里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还跟邻里搞好了关系。
关辛老家不在这里,本来还忧愁周喜做月子的事,想着是不是花钱请个人来帮忙,这会儿见岳母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且周喜也开心,他便乐得将那份钱省下了,然后全买了肉回来炖给他媳妇吃。
钱氏一边煮红鸡蛋,一边念叨周喜,“我说那天你家里怎么来这么多人,原来是他往外放话,等孩子生了,每家两个红鸡蛋,两个粽子,还要雇人回来照顾你……”
“就算他大方,那也该做了再说,哪有隔着一两个月就往外嚷的?到那天他要是拿不出来,邻里不觉得是应当,只会觉着他小气。”钱氏道:“他拿出来了,经过这一二个月的议论人家也不觉着他大方,反倒是觉着他应当应份了,你瞧那天你院子里都闹成什么样了?”
周喜道:“他乐昏了头才这样的,我刚怀上,他就琢磨着给孩子说亲了,现在都不知道把孩子许了多少个人家了,幸亏这是个男孩,要是个女孩,将来有的闹了。”
钱氏:“……你也说说他,邻里不是这么处的。”
“是,娘,我都记住了。”
钱氏这才转而问起她的身子,“这两日感觉怎么样了?明儿满宝就过来了,要是可以就把药停了,这是药三分毒,总吃药也不好。”
“我觉得好多了,恶露也快尽了,应当不用吃药了。”
钱氏点头。
“娘,怎么满宝现在的功课这么紧了?我记着以前她每旬都能休息两日,现在十天来一次竟然只能请假。”
钱氏便叹了一口气,往外看了一眼,确认家里只有母女二人后便道:“庄先生这是为了他们好,满宝回来悄悄和我说,她和白善恐怕得去一趟京城,我这心啊,总也不安宁。”
“他们两个孩子家去京城干什么?”老周家并没有告诉周喜周银的事,因为她已经是出嫁女了,这样的机密事自然不能过她的耳,她知道了,那让她告不告诉关辛呢?
钱氏想了想道:“读书吧。”
周喜就笑道:“满宝越来越厉害了,读书都读到京城去了。娘你就放心吧,满宝机灵着呢,不说咱村,您就满县城的看一看,谁有我们家满宝机灵的?而且你看她什么时候受过委屈?”
“就是因为没受过委屈我才担心,”钱氏道:“懂得弯腰的人才能过得长久,不懂得弯腰的,不是活得短就是活得辛苦,她过得太顺了,京城那么大呢,我就怕她去了一下受了大委屈承受不住。”
但去不去京城这件事钱氏做不了主,就连正主满宝都做不了主。
魏知已经巡视完了剑南道,才回到京城不久,他能搜集到的东西很有限,多是考察民生。因此他基本上只汇报民生的信息。
皇帝也没想他能收集到什么重要的证据,因为派他下去本来就是为了吸引益州王的视线的,东西,他早几天前就拿到了。
所以他心情很不好。
一连几天的小朝会他气压都很低,一见到魏知,他便问,“你可知益州王的兵马养在哪儿?”
“臣不知。”
“哼,养在了家山坳里,但朕着人算过,人数和他们买的粮食数量不对,也就是说除了家山坳,他还有兵马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皇帝问,“你这次回来怎么没带白启的后人回来?”
魏知便道:“陛下,白启之母白老夫人哀求,说她只此一孙了,只愿他平安长大,不求功名利禄,所以……”
皇帝皱了皱眉,半响后摇头道:“罢了,朕总不能勉强。”
第9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