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55章

    古大夫看着她笑,“小娘子便是那位制出了三七止血散的小大夫?”

    一旁的郑大掌柜轻咳一声,古大夫顿了顿后略过这个话题,躬身与满宝回礼,笑道:“我听老纪提起过,小娘子天赋极高,又有奇书在手,只是年岁小经验不够而已,假以时日,成就必远在我等之上。这请教就不敢当,以后互相交流便是。”

    古大夫带头做了示范,一旁的陶大夫和于大夫连忙跟上,就连小郑掌柜都笑眯眯的过来和满宝行了一礼。

    见大家其乐融融的,郑大掌柜很满意,笑道:“好了,既然已经见过,大家便回去各司其职吧,别让病人们等急了。”

    三位大夫便回了自己的诊房,小郑掌柜也回到了自己的柜台后头。

    大堂里候着的病人好奇的看着满宝,显然是第一次看见女大夫,还是个年纪这么小的女大夫。

    但听郑大掌柜和各位大夫的意思,这位女大夫的医术貌似还不错。

    刚拿了药还没来得及走的老太太犹豫了一下,还是凑上来问道:“小娘子啊,你也是大夫呀?”

    满宝笑着点头。

    “那,那你会不会看红疹呀?”

    “红疹?是怎样的红疹?是成片的,还是一颗一颗的?”

    “既有成片的,也有一颗一颗的,哎呀,等我明天带她来给你看看如何?”

    满宝点头,“好呀,那你明天带来吧。”

    老太太高兴的拍掌,“那我明天一早就来,你可要等我呀。”

    满宝点头,表示一定等。

    等她高兴的走了,满宝就好奇的看向郑大掌柜,郑大掌柜带着她往后走,等避开了前面的病人才笑着道:“这位老太太有个孙女,今年才十三,就快要说亲了,可身上莫名的长了许多红疹,可惜那红疹是长在胸腹之间,所以大夫们只能听描述,并没有看过。”

    他道:“大夫们判断是体内有湿毒之气,一直在开药,但吃了半个多月了,她的病反反复复一直不见好,反而皮肤还有溃烂之势,听老太太描述,那成片的红疹黏连在一块儿,衣服只是轻轻擦过就刺痛不已,还有黄液渗出。”

    “大夫们都没看过病体吗?”

    郑大掌柜摇头,“她年纪或小些,或再大上二三十都不要紧,偏偏正是豆蔻之年,就算大夫们敢看,她家里人也不会答应的。”

    满宝点头表示明白,“那我明儿早些过来等着。”

    郑大掌柜笑着颔首,带她去逛后院,“这后头是药房,还有大夫们吃饭休息的地方,我回头使人将这个小房间收拾出来,给你放张小床在里面休息。”

    后院还是挺大的,其中有两间挺大的可供人休息的房间,一间是郑家父子的,一间则是三位大夫共有的。

    据郑大掌柜说,药铺每天都还要留一位大夫值夜,诊治晚上来敲门的急病,有时候甚至需要出诊。

    所以除了大夫,伙计也要预留一个,就连郑大掌柜和小郑掌柜都要值夜班的。

    当然了,挂单的满宝不需要,她是来学习的,也是来交流学识的,还是和在益州城的一样,每日只来济世堂半天,除非遇上急诊,不然她是不会久留的。

    毕竟庄先生那里的功课也不少。

    郑大掌柜带着满宝把重要的药房逛了一遍,又说了一下京城济世堂的规矩及习惯,一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郑大掌柜请满宝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然后才把人送到门口。

    满宝坐上马车,笑容满面的和郑大掌柜挥手告别,大吉见他们话别了,这才驾着马车离开。

    走到半路,大吉忍不住道:“满小姐,三七止血散的事怎么从未听您说起过?”

    满宝道:“三七止血散的药方是我给他们的,但我和纪大夫老郑掌柜研究过后发现,药膏比药散的功效要好很多,于是我们改了药方,制成了药膏。说起来,这里头的功劳纪大夫的最大,老郑掌柜次之,我最多是提供了一个三七和框子罢了。”

    满宝知道大吉想说什么,她道:“药膏的药方我也有,甚至季家手里都有一份,将来我要是想做这药膏生意,直接拿来便可以做。但让我越过济世堂把这药膏卖给别的药铺是不可能的。”

    在满宝看来,这是最基本的为人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就比如季家手里有药方,但他不会做这门生意,也不会把方子透露给别的药铺,最多是自己用,或是制成成品送给亲朋。

    或是将方子记录在书中流传下去。

    世家为何存书颇多,各种隐秘方子无数?

    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但他们也都没有宣扬得全天下都知道,也并没有每一项都拿出来使用,秘方之所以成为秘方,首先就得隐秘起来。

    其实满宝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样,她更喜欢像济世堂一样,有了好东西就要做出来广而告之,使天下人都受惠。

    只是因为这其中还有济世堂的利益,不然满宝是不介意将三七止血散和止血膏的方子广而告之的。

    反正这东西是救人的东西,又不是害人的东西。

    大吉半响说不出话来,他有时候真的很看不明白满小姐,有时候她与周老爷很像,似乎很抠门,但有时候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的,很多钱说给人就给人,很多东西,买下来都不带眨眼的;有些利益,舍掉了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比如明知道这药方可以换来大利益,却又可以吃亏放手不要。

    济世堂现在做的止血散和止血膏的生意就不知道能带来多少利益呢。

    第925章

    惋惜

    满宝撩开窗帘兴致勃勃的看着外面的热闹,她一直在药铺里打转,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利益?

    但利不是那么好得的,三七如今只在西南一带有,多为野生,你要买,就得派人去西南。

    那一带多瘴气,别说老周家,就是其他看着根基不浅的药铺恐怕都很难派出大量的人去西南一带收三七。

    而收购以后还得一路押运回来,更别说制成成品后的销售。

    止血膏用处很广,但世间最能让人想到止血的还是刀兵之事,那么这药便涉及军备了。

    也就济世堂根基深厚才能最后把这门生意做下来,老周家,别说做了,沾一点边儿都有可能被拎到前面被当做案板捅成了筛子。

    而现在,距离药方面世大半年了,满宝和老周家过的是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显然,济世堂把所有的利益都拿了,也把所有的灾祸都挡了。

    仅这一点儿,满宝便能安心的与他们继续交流医术。

    而且,还有一点儿满宝谁都没告诉,这药材,这方子可不是她凭空想出来的,而是莫老师告诉他的。

    莫老师都没与她要什么东西呢。

    他说,这是历史留下来的隗宝,他们后人也在受益。

    医学和别的学科不一样,这是救人的学科,他不是商人,只是医生和老师。前者医治生命,后者授人予渔,所以他没必要去在意太多利益上的事。

    人的心里只能装这么多东西,你在意的东西广了,这两样就会在心里变浅,学识也会变少,莫老师希望满宝也如此。

    他一直觉得满宝学的东西过多,应该专注于医学,不要浪费了自己的天赋。

    庄先生也和满宝说过,她学的东西不必过多,只需与他读读书,知道世间的道理,又学好医术就好。

    若只是一位老师如此说,满宝心里或有些不服气,但两位老师都这么说,满宝就知道,她应该听他们的,所以她从不会计较太多。

    用庄先生的话说,这世上的事不是非黑即白,真要一一的计较清楚,恐怕余生都要活在计较之中了,那也太无趣,太浪费时间了些。

    所以满宝觉得,有些事需要计较,但世间很多事其实是不用一一计较的。

    大吉不太明白这些,但他见满小姐心中有数,并不是被济世堂蒙骗,只是自己不想计较便放心了。

    回到他们租住的常青巷里,庄先生师徒三个才结束了上午的课程,正在等着吃午饭。

    看到满宝回来便关切的问道:“怎么样,京城的济世堂好说话吗?”

    “好说话,”满宝高兴的道:“郑大掌柜特别和气,就是太客气了,还要给我开坐堂的工钱呢。”

    正喝茶的庄先生差点把茶喷出来,他问道:“你答应了?”

    满宝惋惜的摇头,“我哪好意思要,只去坐堂半天,还得和大夫们学习本事,不交钱也就算了,再拿钱像什么样儿呢?”

    庄先生把茶水咽下去,放下茶杯问,“给你多少的坐堂费?”

    “一个月五两。”

    周立君惊讶的抬头,“这么多?”

    满宝点头,“是呢,当大夫可真赚钱。”

    庄先生问:“口上答应给你的钱?”

    “不是,要签合约的,除了钱,每季还有衣裳鞋袜拿呢,他们济世堂的待遇真好。”满宝道:“我想好了,以后等我学出师了,我就去济世堂里坐堂。在药铺里坐堂,赚的比家里种地还要多呢。”

    周立君连连点头,过不了几年,新麦种他们也不能卖了,整个剑南道慢慢的都会换成新麦种,人家自家就能留种子,到那时,他们家一年种地赚的钱还真没有小姑坐堂赚的多。

    果然,有一门手艺就是好,可惜她背不来药材,也学不来医术,不然她就跟小姑学了。

    庄先生看姑侄两个都一脸惋惜心动的模样,憋住了笑容问,“合约上除了这些还写了什么?”

    “我没往下看了。”她可是以很强的意志力才忍住的,“看久了多不好意思呀,万一他误会我心动了怎么办?”

    白善道:“你本来就心动了。”

    “但不好让他知道呀。”

    庄先生摇了摇头,笑道:“你应该继续看下去的,傻丫头,好处可不是白拿的,你拿了济世堂的坐堂费,那你以后就是济世堂的大夫了,将来出诊的诊费你能拿多少?”

    “这还是细枝末节,最主要的是,合约从来都是会规定年限的,你可能十年二十年都要留在济世堂内坐堂,但你年纪还小,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无必要那么早定下。”庄先生还真怕这孩子不好意思,又心动的情况下把合约给签了。

    满宝张大了嘴巴,“那我岂不是要一直留在京城?我还得回家看我爹娘呢。”

    白善立即道:“那肯定没时间了,你这相当于卖身给人当长工了。”

    他道:“这位郑大掌柜不实诚,你还去吗?”

    “去呀,为什么不去?”满宝道:“我是要跟他学,不,是交流医术的,这种事不必放在心上啦,反正我现在知道了,我不会签合约的。”

    庄先生点了点头,“不错,你进京可不仅是来长见识的,也是来学知识的,郑家出了好几位御医,这一代也有一个,你在里面学习,就算遇不着人,有了疑难问题也可以通过人向上请教,仅这一点儿你就比很多大夫便利许多。”

    “先生,你还打听过济世堂呀?”

    庄先生看了她一眼后笑道:“你还真当先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你们读圣贤书吗?”

    既然他答应了刘老夫人和白老爷带他们进京,自然要做好准备了。

    说着话,容姨在厨房里喊了一声,“饭菜都好了,可以吃饭了。”

    周立君立即起身到厨房里去端饭菜,满宝和白善白二郎也去帮把手。

    容姨一边将盛着饭的锅端出来,一边道:“少爷,家里人多,我一个人恐忙不过来,要不再请两个帮工吧?”

    现在他们家里可不止有主子,还有下人呢。

    白二郎带了两个下人来京,他们白家更是一串的人,加上她一共有六个,再算上隔壁的大堂少爷和小厮……

    每天要做那么多人的饭很累的。

    周立君立即道:“我们都可以帮忙的。”

    容姨就笑道:“哪能让周小娘子做这些,还是请两个帮工吧,你们呀,外头的事有的忙呢。”

    第926章

    杨家来人

    满宝点头,“不错,请两个帮工吧,就请当地的,我们也好与这里的人熟悉熟悉。”

    白善点头,招来刘贵道:“你去招人吧。”

    刘贵应下。

    大家把饭菜摆在院子里,刘贵他们自己去前院吃。

    满宝就坐在边上,白二郎看向她,“你不吃吗?”

    满宝摇头,“才郑大掌柜请我吃过了。”

    白二郎便点头道:“看出来了,他对你的确很看重。”

    他很好奇的看着满宝,“你不就给了他们几个方子吗,他们怎么这么看重你?”

    满宝道:“我可不止是给他们方子而已,我们一直在交流医术的,凡是我知道的,只要问及我都会告诉他们的。”

    所以满宝也是很理直气壮的在济世堂里学医术的,因为他们是互相交流教导呀。

    庄先生轻轻地敲了敲碗,“快吃饭吧,吃完了去休息一会儿,下午我们上新课。”

    白二郎脸有点儿苦,“先生,上午才上了新课呢,怎么下午还上。”

    “下午上算学。”

    白二郎眨眨眼,“您不是说主要算学可以暂且放一边吗?”

    庄先生便叹息道:“那是白善,你不行。”

    他指着白善道:“他已经把该学的算学都学会了,考国子监够用了,你行吗?”

    白二郎便低下脑袋。

    庄先生语重心长的道:“虽说你们得了恩旨,不管怎么考都不会落榜,但考得好点儿便能选择去的学院,所以你还是得努力一番。”

    满宝连连点头,“你至少得进四门学吧?”

    白二郎不是很有信心,“刘贵都说了,这次应招的学子就我们几个最小,他们比我们年长,读书的时间肯定比我们长。”

    庄先生忍不住训他,“还没考呢,你自己先没了信心,谁说年纪长,读书的时间就长的?白善不就比你还小吗,他却比你还早半年开蒙呢。谁又说读书的时间长就比你更有学识?满宝读书比你晚,这两年读书的时间也不比你多,不还是比你更有学识吗?”

    白二郎悲愤道:“先生,您这到底是鼓励我,还是打击我?”

    “是劝诫你,由此可知,他们比你年长未必就比你厉害,比你读书的时间长,学识未必就比你高。”庄先生道:“你这是不相信自己,还是不相信为师?”

    满宝和白善连连点头,“就是呀,我们先生比他们的先生厉害,你就算是笨,学的也比他们快,比他们会的更多。”

    白二郎运了运气后道:“我不笨!”

    白善点头,赞同道:“所以你还怕啥?四十八个人而已,你只要考过一半的人都能进四门学了,你要是能考过三分之二又一个人,那就能进太学了。”

    “太学呢,比你大哥的学院还更高一级。”

    白二郎眼中迸射出亮光来,狠狠地夹了一块红烧肉,又恶狠狠的咬了一口吃下去,狠点头道:“你们说的没错!”

    白二郎扭头和白善道:“到时候我和你一块儿念太学。”

    白善摇头,“不,我要念国子学,太学你自己去吧。”

    白二郎张大了嘴巴。

    满宝扭头和白善道:“要不明天中午不回来吃饭了,替你跑一趟书铺,翻找一下这两年国子学考试的卷子。”

    “书铺会有吗?”

    “没有我就和大吉走一趟国子监,我想总会有学生留存有,到时候出钱买就是了。”

    庄先生道:“还有两日就考试了。”

    “没事,你们在家读书,能找到,一天半也够我们看的了,找不到,只当是运气平常呗。”

    白二郎连忙道:“你运气一向好的,要不一会儿你去拜一下天尊老爷,下午就去吧。”

    “我下午要上课。”

    “那傍晚去。”说罢眼巴巴的看着庄先生。

    庄先生就知道这个小弟子还是没有信心,便是为了安他的心,庄先生也只能点头,和满宝道:“下午上完课你就去看看吧,正好国子监也要下学。”

    满宝应下,然后冲白二郎和白善伸手。

    白二郎一头雾水,“干嘛?”

    白善已经低头从腰上将荷包解下来,从里面找出一块银子来放在她的手心,然后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这才回过味儿来,他在伸手摸了摸,没摸出钱来,就不在意的挥手道:“先欠着,回头再给你。”

    “好。”满宝把白善的钱收好了,打着哈欠起身,“先生,我先去午睡了。”

    “去吧。”

    下午三人才坐到书桌前,大门便被人踩着点儿似的敲响了,刘贵连忙进来禀报,“庄先生,少爷,堂少爷,满小姐,杨家来人了。”

    屋里的四人对视一眼,庄先生便起身道:“请到大堂坐下用茶吧。”

    杨家来的是一个大管事,还有一个管事嬷嬷。

    来人不仅来了,还给众人带来了见面礼。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