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比如古大夫喜欢喝茶,他屋里就一定要有一套茶具,还得有个小炉子给他日常泡茶喝。所以他只愣了一下便点头应下了。
满宝满意了,这才把自己的背篓放下,将她的脉枕、布巾、针袋等拿出来。
她左右看了看后道:“我还得要个烧水的炉子。”
小郑掌柜表示没问题,见她没其他要求后便退了出去,叫来一个伙计,不一会儿就把炉子给送进来了,顺便还点了炭烧水。
等满宝把东西规整好,其他三位大夫也到了,满宝出去和大家见过礼,才要请教一些日常病人们就进了药铺,开始挤着要排队看病了。
古大夫便微微笑了笑,和满宝点点头道:“那周小大夫先忙,我们也忙去了。”
满宝便点头,观察了一下大堂的病人后便进屋里去。
撩开帘子进来的病人看到满宝坐在诊桌后面,正面带微笑的看着他,他犹豫了一下,转身道:“大夫,我走错了。”
正想招手让他坐下的满宝笑容僵硬了一下,等人出去后就耸了耸肩,叹息一声,嘀咕道:“又要重新开始了……”
在益州城的时候一开始也是如此,病人们一看是她看病便有些不情愿,还是因为她看过后,纪大夫又坐在她的旁边又看一遍,大家这才情愿。
后来她坐在堂前惯了,来看病的病人也习惯了,等轮到她独立看诊时大家习以为常,没有表现出抗拒。
而自重阳义诊后,主动来找她的病人增多,满宝这才算是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夫,靠自己本事的那种。
现在看来,到了京城,因为她的年纪和性别的原因,又要重新开始了。
满宝很快调整好心态,微笑着等下一个病人进来,然后她就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病人撩开帘子进来,看到她后又僵笑一声表示走错了,最后退出去……
满宝手肘靠着桌子,两只手捧着脸看着门口,看着一个人进来,再退出去,再一个人进来,再一个人退出去……
帘子再度撩开,一个老太太拉着一个面色通红的少女进屋里来。
看到她们,满宝眼睛一亮,放下手坐直了,笑眯眯的招手道:“老太太,您来了,快请坐。”
老太太不好意思的道:“小大夫,不是我看病,是我孙女看。”
“我知道,这儿还有一张凳子,您可以坐着等。”
老太太就觉得满宝特别贴心,果然女大夫和男大夫就是不一样。
她拉着孙女上前,讨好的笑道:“这就是我孙女,她今年十三,您给看看她身上长的东西是什么……”
满宝这才仔细的看向少女,年纪和她差不多,正满面通红的站着,但刚才一直死死低着的头微微抬高了些,正悄悄的看着满宝。
对上满宝的目光,她触电般的又低了下去。
似乎是看到满宝看着和她差不多一样大,她又大着胆子抬起头来看向满宝。
满宝对她笑了笑,与她招手道:“你过来我看看。”
少女踌躇不前,被老太太一把拉到前面,按倒在凳子上,还把她的手拿起来放在诊桌上,“您看,您看。”
满宝便轻轻地将她的手接过,放在了脉枕上,这才微微侧头诊脉,她听了一会儿脉,抬头打量她的脸色,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珠儿。”
满宝问,“姓什么呢?”
少女看了一下祖母后才低声道:“窦,窦珠儿。”
满宝赞道:“好名字,你今年多大啦……”
满宝从她最近吃的东西问到了她何时发病,发病时做了什么,吃了什么都问了一遍。
在脑子里一一记下后,满宝打开一个本子写了窦珠儿的基本情况,然后拉着她起身,“走,我们去帘后,我看看你身上长的东西。”
窦珠儿和满宝说了有近一刻钟的话,也熟了些,虽然依旧脸色通红,却没有一开始那么抗拒。
她看了一眼,见祖母微微点头后便跟着满宝一起进帘子后,老太太则守在诊桌边,偶尔会有病人撩开帘子探头进来看,她便抬头瞪去,道:“我还在看病呢,等着。”
病人便只能缩回去。
满宝帮着窦珠儿解开衣服,就发现她的胸前,腰腹上都有红疹,她仔细的看了看,发现腰腹上的红疹连成一片,似乎是因为被衣服摩擦,也可能是腰腹上的肉折叠,所以有两道褶子,褶子里的肉都快糜烂了,渗出一些液体,只看着满宝都觉得又痒又疼。
满宝净了手,用干净的布条点了点那些疹子,问道:“痒吗?”
“偶尔很痒,但大多时候是没感觉的。”
“什么时候会痒?”
“晚上的时候,或者安静下来的时候。”
“除了长疹子的地方,你还会觉得哪里痒?”
“我有时候觉得后背,脸上也都痒,但奶奶说不能抓,要是抓的话,我就毁容了,还会越来越严重。”
满宝微微点头,“你奶奶说的对,是不能抓。”
满宝将她全身都检查了一遍,这才问道:“你发病那天和前一天真的没吃什么特别的东西吗?”
窦珠儿想了想,摇头,“没有,之前看病的时候大夫也问过,因此我记得,那天就吃的和平常一样的。”
“那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比如你去了不一样的地方,碰了不一样的东西。”见她愣愣的,满宝便笑道:“你别怕,你这病应该是过敏,虽说你体内也有燥热之气,但这大片大片的疹子,应该不是湿疹,所以你仔细想想,那天,或者前一天你去过什么特别的地方,或碰到过什么特别的东西吗?”
满宝道:“你运气好,过敏只是长疹子,若是呼吸道发炎,那可能是要人命的,但这么久了,你的疹子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可见你一直在接触过敏源,所以才会反反复复,你仔细的想想,从那天开始,你有接触过什么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第935章
坐诊二
窦珠儿认真的思考起来,满宝起身道:“你先想着,我去给你拿些药膏。”
满宝回到诊桌,对焦急的老太太点了点头笑道:“没事,我给您开个方子,这里头有个药膏,回去后早晚擦一次,再吃些药看看。”
满宝将药方开出来,又写了一个药名在另一张纸上,“您将这纸交给小郑掌柜,让他使人送一盒药膏来给我。”
满宝决定先给窦珠儿擦一次试试看,她又拿了一块白色的布条进去,擦完药后用布条给她缠上,“怎么样,想到了吗?”
窦珠儿纠结道:“实在想不出来,我那天也没干什么,吃了早食便去找朋友玩去了,然后我们上河岸边玩,看到好多蒜,就往家里挖了一些,我娘说那不是蒜,是野草,要扔掉,我看着怪可惜的,正好家里有个空的烂盆,我就给种在盆里了,然后中午和家里人吃的一样的东西,下午跟我娘一起出门给人送货去了,回来后就再没出过门,也和往常一样。”
满宝素来对植物敏感,微微坐直了身体道:“长得像蒜的野草?”
她仔细的想了想,没能想出是什么东西,便问道:“那天你只这一件事不是照常的事吗?”
窦珠儿点头,“对。”
满宝便道:“那你让你家里人把东西挪开,别放在家里了,你也不要再靠近它。”
满宝顿了顿还是忍不住好奇,“你家远吗?要不你搬来给我看看?”
窦珠儿连连点头,“我家在外城,但就在坊外而已,离得很近。”
满宝给她上好了药,笑道:“我给你也开了一罐药膏,你拿回去早晚擦一次,尽量少摩擦疹子,两天后你再来看看,若有减弱的痕迹,我再给你扎针,用不着几日东西就下去了。”
窦珠儿红着脸点头,不好意思的问,“是不是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我是大夫嘛,本就该我做的。”
窦珠儿就悄悄松了一口气,小声问,“你这么小就做了大夫?”
满宝笑着点头,“老师们教得好。”
将窦珠儿送出去,窦老太太也取药回来了,她看了窦珠儿一眼,见她脸色还好,便拉着她笑着和满宝道谢告辞。
满宝又将刚才对窦珠儿的话说了一遍,道:“得把她过敏的东西找到,不然便是此时用药将疹子去掉了,过后它还是会长的。”
“是啊,是啊,之前吃其他大夫的药也下去了的,但没过几日又重新长出来,而且还越长越多……”
窦老太太觉得满宝说到了点子上,决定回去就把那盆花给送来,她道:“那花上个月还开花了呢,长得特别漂亮,这孩子喜欢,近前去嗅了又嗅,会不会是因为那花有毒?”
满宝道:“花不一定有毒,不然你们怎么没事呢?有可能是它对特定的人有毒。”
老太太愣愣的问道:“啥叫对特定的人有毒?难道它还能专对珠儿用毒?”
“人和人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不能吃鸡蛋,吃了身上也会长疹子;有的人不能吃柿子,吃了会拉肚子;这就是过敏,而有的过敏更奇怪,比如春天柳絮纷飞,有的人被粘到就会觉得呼吸难受,有的人则是不能闻花香……”满宝道:“我看她的疹子一大片一大片的,就像是过敏长起的疹子。”
老太太有听没有懂,但她却听明白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她孙女这一身的毛病有可能是家里那盆野花造成的。
老太太先是转身点了一下窦珠儿的脑袋,念叨道:“早和你说过不要从外头乱捡东西回家,你就是不听,现在遭罪了吧?”
她对满宝道:“周小大夫你放心,我这就回家把那盆野花搬来给你看看。”
满宝才点了点头,老太太就风风火火的拉着窦珠儿走了。
病人一走,诊房里一下就安静了下来,满宝唉声叹气的回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才坐下,帘子就被掀开,一个中年人扶着一个老头儿进来,看到坐在诊桌后面的满宝愣了一下。
满宝也抬头看着他们,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眼后笑问,“是看病吗?来这儿坐下吧。”
犹豫着是不是要退出去的父子俩顿了一下,然后便走了进来。
中年人将父亲搀扶着坐到凳子上,有些拘谨的看着满宝道:“您给看看。”
满宝示意他将手放上来,问道:“怎么了?”
“咳嗽,”中年人抢先回答道:“没日没夜的咳……”
说着话,老人家又咳了起来,满宝看了一眼他,等他咳完了这一趟才问,“什么时候开始咳的?”
“就这几天……”
满宝皱了皱眉,和中年人道:“你出去外面等着吧,我问你父亲就好。”
中年人踌躇着没动,迟疑道:“我爹老糊涂了,您有什么话还是问我吧,问他是说不清楚的。”
满宝一脸严肃的道:“老糊涂也是一种病,为了诊断清楚还是得请病人亲自回答问题,所以你不要插嘴。”
中年人目瞪口呆,半响才道:“我,我们不治老糊涂的病,就治咳嗽而已。”
满宝便挥手道:“知道了,不给你们开这样的药就是了,但我还是得确定一下病情,你先到外面等着。”
中年人犹豫了一下,见满宝瞪着眼睛看他,便只能转身出去。
等他走了,满宝再看向老年人的目光便轻柔了许多,她问道:“您咳嗽多长时间了?”
“有一个来月了。”
“吃过药吗?”
老人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后点头道:“吃过两三天药,但不见好。”
“一点儿都不见效?”
老人想了想后不好意思道:“吃了药后是好了一些,我估摸着病快好了,所以就不再吃了,谁知没两天就又咳嗽起来了。”
满宝问,“咳起来严重吗?什么时候咳的多?”
“晚上,有时候要咳一晚上的,怎么也睡不着,家里人也睡不着。”
满宝把着脉,皱了皱眉后问道:“肚子疼吗?”
“啊?”
满宝便起身走到他身边,伸出三根手指按了按他的肋下,他忍不住痛呼一声,然后又咳嗽起来。
第936章
坐诊三
满宝见了便心中有数了,她问道:“您家住哪儿的?”
“住的城外。”
满宝咦了一声,问道:“城外到这儿不是挺远的吗?”
老人家便道:“我们家给人打柴送柴,今天来得早,便顺便来看一看大夫。”
满宝点点头,道:“那你们进城很不容易吧,我给你多开几副药?”
老人迟疑着没说话。
满宝解释道:“你这病拖太久了,须得三个药方换着来才能治好,不过我现在最多只能给你开两个药方,一个药方两副药,一副药吃两天,早晚各一次。等吃完了这四副药你再来,我看看效果,给你换一副方子。”
说罢,满宝想了想,提笔写下药方。
老人看见,张开的嘴便闭上了。
满宝将药方递给他,道:“老人家,您这病可不能再拖了,最好一次性治好了,不然只好一会儿便停药,它便会反复,伤了根子,以后再想治就难了。”
老人接了药方出去,他儿子看见接过去,蹙眉问:“怎么两张药方?”
老人张了张嘴道:“大夫给的。”
中年人看不明白,只能拿着去给小郑掌柜看,小郑掌柜看了一眼,抬头扫了俩人一眼后道:“稍等一下。”
他拿了算盘出来打,不一会儿道:“一共是八十四文。”
“这么贵……”
小郑掌柜道:“这可是四副药,一副药吃两天,八天以后你们再来看一看。”
“我们不要那么多药,”中年人立即道:“捡两天的就行。”
小郑掌柜摇头,“这是大夫开的药,我只按方抓药,而且这是两张药方,一张药方也才两副药,先吃好了一副再吃另一副……”
中年人就扯过药方道:“我去和大夫说一说。”
说罢拿着药方回去找满宝,满宝已经接待了新的病人,是一个胳膊上被刀割了一刀口子的人,才到的药铺,因为是外伤,还在噗噗的冒血,属于急症,其他大夫都还有客人,便往她这里塞了。
虽然送病人来的人看见满宝时充满怀疑,但见她拿起剪刀就把人衣服给剪了,家属们便只能闭上了嘴巴。
满宝将衣服剪开,看了一眼伤口后,“口子有点儿大,一会儿我清洗后把它缝上吧。”
吩咐送他们进来的伙计去打热水过来。
见满宝面不改色的翻着伤口看,家属们微微不适的扭过头去,病人更是惨白着脸,“大夫,我的手不会有事吧?”
满宝检查过后安慰道:“没事,没伤着骨头,手不会断,不过这伤口有点儿大,处理后要注意清洁,凡是东西都不能吃,不然伤口发炎了,手会不会被锯掉我不知道,命有可能没了。”
满宝拿着白布给他清洗伤口,顺便把伤口附近的污垢也给擦了,看了眼他黑乎乎的手指,她很是担忧,“你回去以后可一定要注意清洁呀……”
正说着话,中年人拿着药方挤进来,见屋里这么多人,他首先弱了气势。
满宝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叮嘱完手下的病人后一边穿了针给他缝上伤口,一边问他,“还有什么事吗?”
“大夫,您怎么给开了两张药方?我们只抓一张药方可以吗?”
“你父亲的病很重了,时间很宝贵,你们家不是在城外吗?开一张药方,今天回去熬一副,大后天又一副,为了不断药,你得提前一天进城,而且重新排队开方是要诊费的,”满宝道:“你父亲病得久了,这咳嗽反复起来是有可能变成痨病的,趁现在还能治就赶紧治了,知道你们年轻人忙,要不我把第三副药方也给你们开了?”
中年人立即道:“不用,不用,那我们先抓这两副方子看看。”
中年人对屋子里的其他人憨笑了一声,微微躬身行礼后退出去。
一个家属道:“这是不想给自个老爹治病吧?”
满宝抬头笑道:“没有的事,他儿子挺孝顺的,不然也不会带父亲到内城来看病。”
家属们一想也是,略过了这事,开始操心起他的手臂来,看见满宝动作娴熟的给他缝针,但却歪歪扭扭的不好看,忍不住道:“小大夫,我这缝的都比你好看。”
满宝自信的道:“不可能,这缝人跟缝衣裳是不一样的……”
她这门手艺可是得到过范太医认可的,是自见识过范太医缝季浩后,她日日夜夜在拟人病人身上操作出来的。
虽然她现在还只能缝皮肉,内脏还有点儿没把握,但现在病人也只需要她缝皮肉不是?
满宝完美的收针,欣赏了一下她的杰作后微微点头,这才给他上药。
伤者觉得她有点儿可怕。
满宝正给他上药,郑大掌柜撩开帘子进来,“周小大夫呀,有外伤病人……”
一进来他就看到了满宝正在上药,自然也也看到了那缝起来的伤口,他顿了一下后笑道:“不愧是跟着范太医学过,周小大夫这缝合做得可真好。”
这是割了多少只兔子或猪腿才练出来的手法呀?
满宝没说自己这手不仅跟范太医学过,还跟莫老师学过。
不过莫老师言语间是很看不上缝合术的,相比于他说的外科,他更喜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