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44章

    刑部侍郎居高临下的瞥了她一眼,想到今日朝会后大人回部里的表情,以及至今都被收押在宫里的益州王父子三个,他挥了挥手,让他们把检查过的东西送进去了。

    他蹙眉道:“给你们一刻钟的时间收拾,别在这牢房里留下太多的东西。”

    周立君连忙应下。

    等人一走,向昌立即奔着炕上的向家兄弟去,大吉则去找白善汇报今日家里收到的信息。

    周立君则拉着满宝哭,只是没敢哭大声,“小姑,你脸都出血了,还蹲了大狱,爷爷奶奶要是知道,他们一定要急死了的。”

    满宝挥手道:“放心吧,你们可别给家里去信,没几天我就能出去了,你们往家里送信,回头我出去了还得再雇人送一趟,多费钱?家里人知道了也白担心。”

    第1156章

    能干

    周立君抹着眼泪道:“五叔和六叔也是这么说的,他们说告诉家里也没用,成就是成,不成到时候我们只能扶棺回家了。”

    满宝:“……你们给我打好棺材了?”

    “那倒没有,不过五叔去看了,说是如果太凶险,风声一不对就买回来,说不定冲一冲就又好了。”

    满宝:“……好主意,记得冲喜的时候要拜天尊老爷。”

    周立君转着看了一下他们才收拾好的牢房,一脸的嫌弃,“这牢房可真够乱的,小姑,我给你收拾收拾吧。”

    说罢挽了袖子就动起来,顺便把在一旁说话不动弹的三人也叫过来,“大吉叔,这道帘子撑起来挂在这个墙角上,那位向大……哥,你来帮忙收一下桌上的残羹剩饭……”

    满宝见她一来就把他们规整好的药罐,木盆等都给挪了地方,立即张嘴要阻止,那可是她和白善好容易弄好的。

    结果她已经从背篓里拿出了好几根木条,刑部侍郎也抱着手臂站在一旁看,他就是想看看他们拿这木条来干什么。

    满宝一看就明白了,立即上前帮忙扶住,果然木条上都有缺口,一进,再塞个铆钉,木条便固定住了。

    很快,一个三层的三角木盆架子就弄好了。

    周立君手脚麻利的从大木桶里舀水将两个木盆都清洗了一遍,放在了最下层和中间一层,然后又从一个大背篓里拿出一个新的来放在最上面,然后和满宝道:“小姑,这个是你的,这第二个是白善少爷的,这底下的就给向家兄弟用吧。”

    满宝愣愣的点头。

    刑部侍郎和跑过来围观的差役们。

    周立君手脚特别麻利,她嫌弃的把那个用来煮粥的罐子也洗干净,然后和药罐收在小炉子边上,道:“小姑,这两个都拿来当药罐吧,你们烧水热东西用这个。”

    她从大吉的背篓里拿出一个开口瓮,直接放在了大炉子上,不大不小,正正好。

    见大吉他们把帘子都搭好了,便让他们把那大木桶移到这边的墙角来,而桌子上的残羹剩饭也收拾赶紧了,她就开始往外拿东西。

    先是一个大瓷碗,足有人的脑袋那么大,上面盖得严严实实的,她打开给满宝看,“小姑,这是六叔给你拉好的面条,你们晚食和明天的早食都吃这个,要吃多少就下多少,这个篮子里是已经洗好摘好的青菜,不是你说人每天都要吃青菜叶子的吗?”

    她把东西摆在桌子上放好,又拿出一个一样大小的大瓷碗,给她打开道:“这是臊子,用的是羊肉剁块,加了家里带来的干竹笋一块儿炖好的,油盐都给你调好了,您下了面,烫好青菜,往上浇一勺的臊子就行。”

    满宝和白善同时咽了一口口水。

    周立君给他们盖好,道:“这个是最简单的了,六叔说,给你们复杂的你们也不好,做好了给你们送进来,却又麻烦看守牢房的大人们,总不好每顿都送,所以我们送一次管你们吃一天的。”

    白善和满宝连连点头,觉得这个法子好。

    周立君又小心翼翼的从背篓里拿出一个大大的竹筒,道:“这是家里炖好的补身子的鸡汤……”

    向昌立即插嘴,“这是给病人的。”

    周立君横了他一眼道:“知道,不过我们特意多盛了点儿,小姑,你和白善少爷也喝一点儿。”

    除此外,她还给满宝和白善带了换洗的衣服,还让向昌给差役们塞钱多买了两只木桶。

    刑部侍郎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管,差役们赚这份钱赚的那是心花怒放。

    两个背篓都被掏干净了,周立君又去掏另一个背篓,从里面带出了六本书,她道:“我也不知道你们正在看什么书,这都是白诚少爷收拾的,说是你们正在看的,对了,这是你们的笔和墨,笔架不好拿来,我给你们拿了一个笔筒……”

    众人:……你们家怎么不干脆把家搬来?

    可这么多东西,周立君愣是收拾得整整齐齐,书和笔墨纸砚等都放在满宝睡觉的那一侧,炕沿边上,屋里并没有增加多少东西。

    最后周立君还拿出来一个香炉和一包香片,她道:“你们吃喝拉撒都在这屋里,一定臭的很,这是白夫人特意让我带来的,让你们在屋里燃着,要是不够了,我们回头来了再给你们拿。”

    这下是真的没有了。

    周立君她让大吉和向昌把收拾出来的杂物带走,最后东西一收,发现除了另一角里多了一个挂着帘子的独立空间外,这屋里竟然比先前还整洁宽敞了。

    满宝拉着周立君的手热泪盈眶,“立君,我都想把你留下来了。”

    周立君:“……小姑,这屋里要是再多我一个,那可就真挤了。”

    向朝目瞪口呆的看着,眼见着人要走了,总算是想起了他一直惦记的事,“药,药……”

    周立君就含着泪道:“药的事,大人们还不肯通融。”

    刑部侍郎没好气的道:“你们就知足吧,从昨天后半夜到现在,你们知道我给你们挡了多少波人吗?明天你们来能不能再见到人还不一定呢,魏大人没把手书拿来,药方和药材是不可能来去通畅的。”

    白善闻言抬头看了刑部侍郎一眼,然后对周立君点头道:“没事,你们回去吧,回去把这些事告诉先生和祖母,让他们不要担心。”

    周立君和大吉倒没什么犹豫的,转身便出去了,向昌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该说啥,一脸忧虑的走了。

    白善和满宝都恭敬的冲刑部侍郎一揖,以示谢意。

    刑部侍郎看了他们一眼,微微颔首后将牢门给锁了,然后带着人走了。

    等人一走,向朝就忍不住问,“没有药怎么办?”

    白善道:“会有的,你没听刑部侍郎说吗?昨晚后半夜到现在他给我们挡了很多波人,会在昨晚上来找我们的人不多,恐怕多是今天来的,到这会儿他都没放人进来,看来局势对我们很有利。”

    满宝点头,“等刘祖母去找魏大人催一催,拿到手书就好了,现在的药我们还够用两天的。”

    白善去翻周立君带来的书,被放在最上面的是他的《春秋》,他一翻开,书页立即散开,露出被夹在中间的厚厚的两封信。

    第1157章

    推测

    白善看了一下信封,上头都写着他和满宝的名字,他把那封一眼便看出是白二郎字迹的信递给满宝,自己盘腿坐在炕上拆开另一封。

    这是殷或给他们写的信,足足有五张纸,不过这和白二郎的比起来还是差远了,因为白二郎厚厚的一沓,一展开还是很厚,满宝数了数,足有十二张。

    她展信看起来,看了半天都没看完,见白善看完了另一封信沉思起来,便把白二郎的信放到一边,问道:“谁写的?”

    白善将信递给她道:“殷或写的,他说七月份时,因他三个姐姐在街上堵我们和派人去济世堂闹事的缘故,有御史弹劾他父亲,没两天他父亲便被派出去巡查了。”

    白善道:“他怀疑他父亲是去调兵了。”

    满宝瞪大了眼睛。

    因怕隔墙有耳,白善将声音压得很低,就是一旁的向朝都听不太清他们在说什么。

    但见他们拆了信后便在嘀嘀咕咕,知道他们是防着牢里的其他人,所以虽然心急知道,却也什么都没说。

    白善压低声音道:“他说以前他姐姐和姐夫们也闯过祸,虽然御史也弹劾,但多是算在我姐夫们的头上,便是父亲被骂,大不了上折自辩,拉扯上一二月事情多半会被不了了之,不是什么大事。”

    “但像七月份那样,皇帝直接让他父亲出去巡查的,是第一次。”白善小声道:“他昨天晚上让长寿悄悄的去找近段时间给家里送平安信的小厮家,打听出他父亲每隔一旬便给家里送信,从没间断过,一问,都是从幽州那边送来的。”

    满宝眨眨眼,小声问道:“他们要从幽州调兵?”

    白善摇头,他仔细的想了想道:“殷或说这恐怕是惑人视线的,我觉着也是,如果皇帝果真早早的派殷礼去调兵,那应该是从岷州或松州一带调兵,那里比幽州更方便。”

    白善沉吟片刻后道:“不过松州距离茂州过近,益州王既然连遂州都掌握其中了,松州应该也没放过,如果我是皇帝,该从岷州调兵,那样更安全。”

    满宝:“七月出去的,八月就应该到了,就算他们行军慢,九月初的时候也该到益州了。”

    白善小声道:“岷州兵马还要戒备吐蕃,他们肯定要安排妥当才走,而且行军需要粮草,皇帝想要避过兵部和户部也不容易,更何况,九月就是太后寿辰,我想皇帝原意还是想给太后过好寿辰的。”

    他道:“我们刚进京的时候他不是一点儿也不着急吗?是出了三皇子和太子相争的局面,他这才想祸水东引的。”

    白善道:“我猜,他原先应该是想定在十月,或十一月动手。”

    满宝略一想便也明白了,“那时候益州王应该要离京回益州了,却又没回去到,路上消息不通,他直接抄了益州王的后路,他一进益州城便撞在了手里,且殷礼在益州城里抓益州王,甚至是处决,太后鞭长莫及,阻力要小很多。”

    白善点头,小声道:“我们也会安全很多。而且,十月和十一月,吐蕃该下雪了,这两年两边的关系还不错,天寒地冻的,应该不会打仗,边关外紧内松迷惑上一两月问题不大。”

    满宝咬牙切齿,“全被太子和三皇子害了。”

    白善道:“其中固有益州王挑拨之故,但三皇子野心勃勃也是真的,听国子学里那些同窗的议论,这两年太子和三皇子没少发生争斗,明明是同母出,关系却一直不好。”

    满宝好奇:“那两年以前呢?”

    “以前关系还是不错的,太子虽严厉,但对几个兄弟姐妹都不错,可太子成亲多年却一直无子,连个女儿都没有,而两年前三皇子生下长子,本来他在成亲之后就该就藩的,但皇帝疼他,一直没让他去,开始太子也不觉得有什么,但……”

    白善抬眼看向满宝,小声道:“人心异变,你知道吗?”

    好歹读过好多史书,还看过不少科科给她找的野史话本,她当然知道了,她很快找到症结所在。

    “太子自卑,先自己乱了阵脚,三皇子野心太大,坑了自个的亲大哥和亲爹娘,把我们也给坑了,然后皇帝这也爱,那也爱,他当皇帝的,还想一碗水端平?”

    白善点头,“就是,他是皇帝,怎么能想着一碗水端平呢?难道想把这天下平分成几分给嫡子?”

    满宝咬牙切齿了一会儿,不过这是上位者的事儿了,虽然他们被波及了,但就算知道了也没办法。

    满宝看向白善,“所以怎么办?”

    “现在我们都在牢里了,就看殷礼现在的动作快不快了,若是快,不仅我们,就是他们两个应该也可以出牢过冬。”

    俩人看了一眼殷礼写来的信,拿到火炉那里烧了,这上头写的东西太多,且猜测的东西也太机密,可是不能往外泄露的。

    向朝看见连忙问,“这是谁的信,信上写什么了?”

    满宝又重新摸出白二郎的信来看,白善回道:“我们朋友的,说一些朝上的情况,他有帮忙的意思,我们怕漏出去给人知道了找他父兄的麻烦,所以给烧了。”

    满宝点头。

    白二郎信上写了很多东西,他本来是想亲自来的,结果家里拦着不给。

    堂祖母说他去了没用,向昌是要去看向家兄弟的情况,以安向氏的心,毕竟现在三家结盟,一家只能出一个。

    所以老周家也要去一个人,非得亲眼看到满宝安全才可以。

    而白家这边,堂祖母觉得大吉比白二郎更靠谱,且还能着重看一下牢里的环境,所以两次都把白二郎给压下了。

    甚至连信都不乐意给他传递,白二郎也不傻,直接给白善他们收拾书,然后把信给夹在里面了。

    白二郎表示,白善书房里的字他都给他收好了,满宝的那些花花草草他也会照顾好,济世堂那边也请了假,而他也不能再去上学了,连他大哥都不能去了,因为从今天早上开始便有陌生人在他们家门外徘徊不去。

    不过白二郎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打算和殷或一起,把他们学里玩得要好的同窗串联起来,到时候证据一确认,他们就去找孔祭酒,让他从牢里要人。

    第1158章

    醒来

    满宝去琢磨病例去了,她拿了一本医书,意识却是沉在系统里和莫老师聊天,向朝精神比昨天刚被杖刑时好多了,但也略微能动而已。

    煮东西这样的事还是落到了白善身上。

    或许是怕他们油盐不够,周立君还给他们带了两小罐的油盐,是真的只有两小罐,只有巴掌大小,是平时家里拿来装蜂蜜的。

    白善看了眼向朝,便在瓮里加了一勺水,等水一开就给他下了一把面,然后手忙脚乱的抓了一把青菜扔进去,发现水不太够,他便咕噜咕噜往里加了小半的鸡汤。

    煮了半响,他将第一次煮出来的面给向朝端去,“你吃吧。”

    向朝就看向桌子上的臊子。

    白善道:“你不能吃,竹笋和羊肉都是发物,我特意多给你加了一把青菜呢。”

    向朝:“……”

    煮过一次,白善略微有了点儿经验,他加了两勺水,想了想,又少放了一点儿面,等面看着似乎要熟了的时候才丢一把青菜进去。

    白善将还算成行的面条倒出来,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在上面加了一大勺的臊子,略微一拌,香气就出来了。

    满宝闻着香味,意识从系统内退出,正巧看见白善要下第三国面,她连忙叫道:“不是水开了才下面吗?”

    白善低头看了一眼瓮里的水,问道:“是吗?我刚才没开也下了,也煮熟了。”

    满宝看了一眼桌上的那碗面,当机立断,“这碗你吃吧,再下这碗要水开。”

    俩人就蹲在火炉前等着水开,一旁的向朝低头看着自己碗里糊成一团的面条,愤愤的吃了一口,他吃这样的面,他说什么了吗?

    还别说,水烧开后下的面要几乎是一根一根的分开了,比第二锅还要好,满宝也给自己加了好多臊子,然后俩人就招呼上向朝一起高兴的吃起来。

    吃完了满宝便去招惹昏迷中的向铭学,“你要是再不醒,连鸡汤都没有的喝了。”

    话音才落,向铭学的眼睫毛就颤了颤,一直关注的向朝立即叫道:“醒了,醒了!”

    白善也立即跑过来看,向铭学努力了好久,终于在三双眼睛的注视下慢慢张开了眼睛。

    他才睁开眼睛还有些迷糊,和三人大眼瞪小眼了半响,还是在满宝的一声“你还有哪儿不舒服”的声音中回过神来。

    向铭学本来是想淡漠的移开目光,结果才移到一半就对上了向朝关切的目光,他一顿,眼睛慢慢瞪大,他抬起手来一把抓住向朝,目眦欲裂,“你怎么在这儿?”

    “二公子,你终于醒了!”向朝抱着他的手哭。

    向铭学胸膛急剧起伏,白善生怕他给气死,连忙解释,“向二公子,这不是益州王府的地牢,这是刑部的天牢。”

    向铭学一愣,“天牢?我怎么到天牢来了?益州王把他受刺的案子交给了朝廷?”

    “当然没有了,”白善快速的给他解释一遍,“益州王被抓了,我和满宝告状,他去告御状,一起告益州王豢养私兵,意图造反。”

    向铭学愣了半天都没回过神来,他转头看向向朝,向朝连连点头,“白公子说的没错。”

    向铭学便收回了手,又闭上了眼睛,呼吸渐渐被放轻,似乎又睡着了一样。

    三人瞪大了眼睛,一起瞪着他的睡颜。

    半响,向铭学又睁开眼睛,对上的还是三个人的脸,他微微皱了皱眉,又重重的闭上眼睛,手还微微抬起掐了自己一把……

    白善总算是知道哪儿不对劲儿了,默默地道:“别掐了,不是做梦。”

    向铭学便睁开眼睛,向朝也回过神了,立即把他半边的被子掀开,让他看他后背的杖刑,“二公子,不是做梦,这就是真的,我们昨天告的御状,昨天晚上您被魏知大人从益州王府里搜出来送过来的,这会儿都过去一天了。”

    向铭学看向白善和周满的目光便凌厉起来,问道:“那你们是谁?”

    满宝仔细地看了看他的脸色,起身和白善道:“我去给他抓新的药,还有热鸡汤,你和他解释解释?”

    白善点头,其实也没什么可解释的,他只道:“我父亲是前蜀县县令,十二年前因发现益州王造反的证据被残害,除了我父亲,还有我师姐的父母,当时蜀县的县丞既一众衙役,八月,益州王把你们藏匿于马车中带到京城时满宝闻到了血腥味,查到了你们向氏,所以我们两家便结盟了。”

    一旁的向朝连连点头。

    向铭学很怀疑,“现在是几月?”

    “今日是九月十八,昨日是太后千秋。”

    向铭学就冷笑,“只一月多的时间你们就查到了我们向家,还谈拢了结盟?我在益州一带活动多年,从没听说过一户白氏的。”

    白善道:“我祖籍陇州,你应该听说过绵州白家吧?”

    向铭学眉头一动,抬起头来看向白善,半响后道:“白老爷有如此能量?”

    “他没有,但唐县令有,你们向氏是唐县令查到的,不信问你族人便是。”

    向朝连连点头,压低了声音道:“二公子,就是华阳县的唐县令查到了我们,差点把我们连锅端了,但他后来没抓我们,而是让我们去绵州找杨县令和白家,六爷和白家的老夫人一商量,两家便结成了同盟……“

    向铭学:……

    向朝想起当初的惊惧,此时眼圈还有点儿红,他抹了抹眼睛道:“当时实在是怕得很,二公子你没回来,六爷觉着还不如冒险一试,成了,好歹能把你救出来,不成,咱向家也不剩下几个人了,早晚都要到地下一聚……”

    向铭学这才不说话,再面对白善时就和善了许多,他歉然道:“白公子见谅,是我多疑了。”

    白善并不以为意,“是我,我也会怀疑的。”

    满宝把热好的鸡汤端过来了,道:“先吃点东西吧,白善,下面去,填一填肚子好喝药,人醒了就好,一会儿我们要再做一次详尽的问诊。”

    向铭学这才发现自己被包成了一团,而且一间牢房里为什么还有个女子?

    第1159章

    过堂

    朝廷的动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快,也还要大,满宝他们以为要过个两三天才能有人来提问他们,结果十九那天他们才吃过早食没多久,刑部侍郎便亲自来提他们出去过堂了。

    他看到向铭学除了脑袋外全被包起来的样子,沉默了一下后挥手,让人抬了块床板来把向家兄弟抬出去。

    正看着书的白善和满宝默默地看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