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96章

    周六郎:……

    他冲周四郎伸手,“那你把钱给我。”

    周四郎就拍了一下他的手道:“我现在上哪儿给你找钱?等我带了茶叶来京城再说,你们的也是,都先记下,等我再回京城卖了茶叶再说。”

    周立君忍不住和满宝道:“小姑,你不觉得四叔现在做生意都是空手套白狼吗?”

    满宝点头,太奸诈了!

    周四郎不承认,他可是以很公道的价格收购了秃发部的皮毛的。

    秃发部的人也没觉得自己亏了,因为他们在坊市摆摊的那几天不仅仅是卖东西而已,也打听过那些客商手里的茶叶和盐巴。

    盐巴很贵,茶叶也很贵,以那些人给的皮毛价钱,他们根本买不了多少。

    周四郎手上没有盐,但有茶叶,而且他给的茶叶价格比那些客商开的价格要少很多。

    虽然要等很长的一段时间,可对于草原人来说,冬天的时间是很不值钱的,他们回去也是窝在毡子里过冬,没什么事儿可做。

    虽然在京城等需要租房子,但他们也能做点儿别的工挣钱,新认识的好朋友周四郎就很热情,还帮他们找了几份工作。

    比如去车马行里租了空的车子套上马,然后去各个热闹的地方拉客人,挣的钱还不少呢。

    也是因为这样,阿六敦很不高兴伙伴说的周四郎笨的话,觉得这话要是让周四郎听到了,他可能会觉得他们不够朋友坑骗了他。

    周四郎和他们计划着回家的日子,也要计划一下和阿六敦他们培养感情,他道:“我看到了,草原上的好东西也不少,特别是他们有一种石头,特别的好看,据说一块色彩好的宝石能换好多车的粮食呢。”

    满宝想了想后道:“我知道,宝石有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各种颜色的宝石,我见太子妃她们戴过好多的。”

    周四郎就道:“等你以后长大了,四哥也给你买一块。”

    满宝道:“我现在就长大了。”

    周四郎:“等四哥挣了钱就给你买。”

    满宝记下了。

    白善去二柳巷里把祖母和母亲接过来一块儿吃团圆饭,没办法,平时大家都忙,也就今天正巧碰上周四郎回来了,周五郎他们也关了店铺休息一天……

    白大郎也从隔壁过来,因为人多,直接就摆了两张桌子。

    席间,刘老夫人也提到了回家的话题,她道:“我的意思是,善宝他们考完年末考后不必留下等成绩,直接就请假启程,我们先到陇州,等我们祭告先祖和他父亲再一起启程。”

    周四郎目光一闪,问道:“刘老夫人打算在陇州停留多久?”

    刘老夫人想了想后道:“三四日吧。”

    周四郎点头,笑道:“也好,听说陇州比益州可冷多了。”

    刘老夫人含笑着点头,显然也从白善那里知道他在贩卖皮毛的事,笑道:“虽然我们这一支离开陇州多年,但还是有些亲朋故旧的,他们或许有些门路,到时候四郎要卖皮毛可以让刘贵领着走一走。”

    何止是有些亲朋故旧而已,白家的老宅,还有陇州的一些田地刘老夫人可还留着呢,而且中间刘老夫人也带白善回过两次陇州祭祖。

    毕竟,白启葬在陇州,先祖也都葬在陇州。

    要不是当年白氏本家的几支太过分,刘老夫人也不会带着白善离开陇州,跑去绵州投奔白老爷。

    周四郎得了刘老夫人的肯定,得意的冲满宝扬了扬眉,心里更有底气了。

    满宝悄声和白善道:“我感觉我四哥要是有尾巴,那尾巴一定要翘到屋顶上了。”

    白善忍不住乐眯了眼。

    刘老夫人见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说悄悄话,忍不住笑了笑,扭头和庄先生道:“到时候还劳烦庄先生给子启写张祭表。”

    庄先生应下。

    第1298章

    深浅

    满宝要回乡过年的事没两天太子便也知道了,所以在她进宫给太子扎针的时候,他就没忍住问她,“你回乡过年,那孤的病怎么办?”

    满宝道:“我给您开药,针灸让刘医女来就行了。”

    “不行,”太子对刘医女的医术不是很信任,沉着脸道:“孤就要你来。”

    满宝就叹息,看来她遇到了传说中难缠的病人。

    满宝一边给他扎针一边道:“我从今天开始就手把手的教刘医女针灸,您就放心好了,学上一个月她肯定掌握了的。”

    太子就冷笑,“会不会不是你和她说了算的,孤千金之躯,岂是随便什么人能治的?”

    太子妃见气氛有些冷凝,连忙打圆场,“周小大夫,不知道一月后太子的病要多久扎一次针?”

    满宝闷闷不乐的道:“半个月扎一次就好了。”

    她道:“我回乡也就一个月,就缺两次,你让刘医女扎怎么了?”

    太子妃就笑道:“周小大夫,不说殿下,就是我也不放心的,倒不是信不过刘医女,只是这针灸之术玄奥,就是萧院正也说有许多不通之处,太子怎能随便找个人就许她扎针呢?”

    满宝就斟酌道:“那您等我回来再继续?”

    太子就瞥了她一眼道:“你是说让孤等你?”你哪来那么大的脸?

    满宝听懂了他的潜台词,便看向太子妃,眼中充满了控诉。

    太子妃心中好笑,连忙剧中调和起来。

    在满宝表示中断针灸对太子的身体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太子妃又一再劝说太子,人家小姑娘家离家日久肯定想家,且今年她父亲还洗刷了冤屈,肯定是要回去祭祖吧啦吧啦……

    太子总算是松口答应了,只是脸色依旧很臭,且不同意由刘医女来代她扎针。

    等周满走了,太子才坐到椅子上端起茶喝了一口,冷哼一声道:“说她聪明,却又愚笨,竟敢把一个才学了针灸没多久的医女往孤身边送,她不知道出了事,她是首罪吗?”

    太子妃站在窗前看吴公公把满宝领走远了,回身笑道:“殿下,她今年才十三,又从小生活在乡下,单纯些是正常的。”

    刘医女可以给皇后扎针,那是因为不会有人害皇后,也没人敢害她,她身后不仅有皇帝、太子、三皇子和嫡出的公主们,还有赵国公府。

    可太子不一样,连赵国公府里都一分两派,有站他这边的,也有站三皇子那边的。

    他看病已经近两个月了,这两个月从东宫里清理出去的人不知多少,有夹带毒药的,还有引诱他饮酒作乐的……

    期间,太子也的确没忍住诱惑吃喝过,只是每次喝完都要后悔一下,然后就把给他送酒倒酒的人拖出去了……

    甚至,周满药箱里的东西都被人悄悄的换过三次,只是每次周满都能把东西挑出来,自己却又不太往心里去。

    太子都不知道是该夸她艺高人胆大,还是傻大胆了。

    不过,如果要换扎针的人,太子宁愿不扎这个针,毕竟,不是谁都能有周满的本事,能够分辨出针包里的针被调换过,还泡过毒药的。

    跟着吴公公往外走的满宝已经把这事丢在脑后了,她跟着吴公公到了东宫的一个侧院里。

    这边离东宫的大门很近,属于外围了,一处小宫殿的侧院里此时垂首站了不少内监和宫女。

    吴公公领着满宝进去时,刘医女、萧医女和小芍已经在里面了。

    看到满宝进来,立即上前行礼。

    刘医女轻声道:“周小大夫,按照您的吩咐,我们把这一间大房一分为二,左边给内监们使用,右边给宫女们使用,中间放着大屏风隔着。”

    “每一边都放了四张木榻,中间都用帘子隔着了。”

    满宝点头。

    萧医女则指了那大屋旁边的小屋道:“这是问诊的地方。”

    满宝进去看了一圈,见地方还整洁,满意的点了点头后道:“那就开始吧。”

    吴公公立即笑问,“周小大夫,除了这些东西还需要什么?”

    满宝道:“就是需要热水,还有煮针的器皿,若是针不够用,用过的针是要煮过才能用的。”

    吴公公表示没问题,这侧院里就有个小厨房是可以烧水的,人都是现成的,来这儿看病,哦,不,是做试针的内监宫女都可以干活儿。

    既然万事准备好,满宝便进了小屋开始了。

    吴公公最先跟进去,满宝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看了眼外面道:“让他们一个一个的进来吧。”

    吴公公便坐在了凳子上笑道:“周小大夫,不如先让看看我的脉?”

    满宝福至心灵,反应过来后点头,“好呀,吴公公请坐。”

    刘医女和萧医女对视一眼,皆找了理由退出去,小芍也跟在后面退出去了,屋里只有满宝和吴公公。

    满宝也没拦住他们,认真的给吴公公看脉。

    一摸他的脉,满宝便开始了看病模式,问道:“公公今年多大了?”

    吴公公笑眯眯的道:“老了,已经三十二了。”

    满宝看了一下他的脸,沉默了一下后问道:“您觉得身上哪儿不舒服吗?”

    吴公公这样的年纪,又是内监,身上怎么可能会没病?只是急症没有而已,但身上疼痛的地方却不少。

    满宝将他的脉案记下,顺手给他开了张药方,道:“您先去隔壁等着,一会儿我过去给您扎针。”

    吴公公便笑着看向她桌子上的脉案,问道:“周小大夫,这脉案可否给咱家拿着?”

    满宝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脉案给了他,她知道,宫里的人忌讳和规矩总是要多些。

    吴公公很高兴的接过脉案,看了一眼后便折起来放进怀里,然后看向满宝开的药方。

    药方当然也是要给吴公公的。

    吴公公收了药方却也没出去,而是退到一边,出去让外面排队的宫人进来看诊。

    满宝就开始教三人看诊,就和以前纪大夫教她的一样,他们先看过,记下他们认为正确的脉案,然后满宝再看,然后两相对比后教导他们。

    这样的速度会很慢,给真正的病人看诊是不能够看完一个就讨论的,但因为这些宫人是来试针的,所以是可以的。

    如此一来,速度就要慢很多,可教导的效果却是非常的好。

    第1299章

    记性好

    看完三个内监,又看四个宫女,满宝便把他们带到隔壁的大房间里,除了吴公公是她单独扎针完,其他人都是躺到床上由刘医女他们试针。

    刘医女和萧医女在宫里基本只服侍女眷,其实,后宫里除了皇帝和太子外,也只有女眷给她们服侍了。

    所以内监脱了衣服躺在她们眼前,她们一下就羞红了脸。

    但是满宝没让她们出去,而是将内监确诊的脉案拿过来看,问刘医女,“你认为要行什么针法?”

    要扎什么穴道,怎么扎,扎多深,扎多久,病情不一,这些也都是不一样的。

    刘医女磕磕绊绊的点了几个穴位,萧医女思考了一下没有补充的,小芍跟在满宝身边学习的时间更长,勉强补上了一个注意要点儿。

    满宝点了点头,就告诉他们正确的针法,然后目光在几人身上扫过后定在了小芍身上,让小芍先来行针。

    刘医女和萧医女松了一口气,退后一步让小芍上前。

    小芍也是第一次在病人身上扎针,他平时都是在自己腿上练针,或是在他们家人身上练的……

    所以一时之间还有点儿紧张。

    满宝让他先把穴位找到,她看了一眼,确认无误后就让他扎,一边扎一边还要背出此穴位的名称,应该扎的深度和时间长短……

    内监就趴在榻上静静地听着,满宝在点他背上的穴位时发现他脊背绷得很紧,就轻声安慰道:“没事,你是湿气入体,所以关节会痛,扎一段时间会好转很多……”

    内监小心翼翼的看了眼隔壁,那里隔了一道帘子,里头躺的是吴公公。

    虽然觉得不应该,但他还是小声问道:“周小神医,我这病需要吃药吗?”

    满宝沉吟了一下,她已经从刘医女那里知道宫里的内监宫女是不能随便吃药的,所以道:“不必吃药,以后每隔五天你来扎一次针看看,扎上几次也就差不多了。”

    内监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有的人的病是不必要吃药的,但有的人却是不得不吃药,也只有单靠针灸起不了效果时,满宝才会提议吃药。

    满宝带着三人看完这边的内监,看了一下时间后去捻了捻吴公公身上的针,便带着刘医女和萧医女到隔壁去看宫女。

    她记性极好,谁身上的针要捻了,谁身上的时辰到了,她全都记得一清二楚。

    只对着一两个病人时,刘医女他们还能跟上她,但人数一多,别说行针的针法了,就是脉案他们都会搞混。

    更何况这些内监宫女身上的病痛还极为相似,大体上行针的穴位都差不多,却总有一些细小的差别。

    比如说这边要先走足三里,那边要先走上巨虚,一不小心就给扎反了。

    满宝看病都是一趟一趟的,一次性诊脉八人,扎针八人,扎完了该捻针捻针,到时间拔针,有时候屋里还躺着人呢,他们就要跟着出去诊脉了。

    旁边就放着记录时间的滴漏,扎完这个的时辰要记下,到时间了要去捻针,到时间又要去拔针……

    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做大夫,针法什么的不是最要紧的,记性好才是最要紧的。

    因为不是一个病人呀,他们要一次性记八个病人,天知道周小大夫是怎么记住这些的?

    反正第一次正式上手的刘医女三人很是手忙脚乱。

    满宝指点完萧医女,看着她把针扎下去后便看了一眼屋角的滴漏,扭头对着隔着一道帘子的刘医女问,“那边的一床是不是要拔针了?”

    刘医女就有些手忙脚乱,满宝就道:“慌什么,你先捻着这边,我去给他拔针。”

    又看了一眼萧医女找的穴位,点了点头,过去了……

    吴公公早已经穿好了衣服,除了宫女这边的隔间外,他都跟着满宝满屋子的转悠,看着她是怎么教人找穴位扎针,捻针和拔针的……

    他回去后告诉太子,“奴才看着,周小大夫小小年纪能有如此医术一点儿也不奇怪,刘医女厉害点儿,一次能看三个病人,萧医女手不太熟,但好在聪慧,一次也能看两个病人,那药童愚笨点儿,胜在老实肯学,也能看两个病人,可周小大夫对着八人都能游刃有余,还能间歇教他们东西。”

    一句话,记性那是好得不得了!

    宫里专门训练过这方面的宫人可能都比不上周小大夫。

    太子问:“那里头有没有多出来的东西?”

    吴公公低头道:“如今还没有异常。”

    太子便冷笑一声道:“除了东宫之外,后宫的,有找上你想要过来看一看的也全都安排过来吧。”

    吴公公低声应下。

    他扎针也快两个月了,两个月,正是当初周满说的绝对不许的期限,所以这段时间,鬼魅魍魉应该都要冒出来了吧?

    满宝对这一切一无所知,她从东宫里出来的时候,刘医女三人脸色苍白,神情疲惫,脑子昏沉沉的,差点连路都走不了了。

    满宝看了他们一眼后道:“回去以后你们自己订一本空白的册子用来记录医案,每一例医案下都空一些,你们要是记不住时间就记在本子上,多看几次就记住了……”

    又道:“你们晚上回去最好把今天的医案全都背下来,包括用的针法什么的。”

    她幽幽叹了一口气,他们的记性太差了。

    第二天郑大掌柜听到了满宝的抱怨,忍不住乐道:“不是他们记性差,而是你记性太好了。”

    趁着小芍在前面忙,郑大掌柜直言不讳的道:“小芍天资一般是真的,可刘医女我是暗暗考校过的,她的记性可不差,比我们带的几个徒弟还要强一点儿,就是可惜了……”

    满宝一边吃午饭一边问,“可惜什么?”

    “可惜她是女子,错过了学医最好的时候,”一旁的丁大夫吃完了,把碗筷一放,擦了擦嘴巴后道:“她今年十七了吧?记性已经比不上前两年了,她要是早两年遇见你,应该学得更快。”

    满宝不赞同,“十七岁的记性也很好的,他们就是懒散惯了,所以才记不得,他们要是天天需要背很多东西,记性也会越来越好的。”

    丁大夫不免好奇,“你在益州学的时候需要背很多东西吗?”

    满宝叹气,“是啊,庄先生布置的课业,当天在济世堂里看到的医案,还有回去学习医案翻找书本记下的东西……”

    明里暗里她可是有三个老师的。

    第1300章

    勤奋

    满宝觉得,她之所以比白善和白二郎矮,就是因为她需要记的东西比他们两个多。

    当然,关于这一点儿白善是不认同的,因为他要记的东西也不少。

    尤其是上了国子学以后,他们的课程增加了很多,有些课连庄先生都教不了,只能与国子学里面的博士们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