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他就说嘛,他一直跟在他们身边,就没听他们说起过。白善瞥了他一眼道:“这叫心有灵犀懂不懂?”
白二郎:……
唐鹤见了哈哈大笑起来,杨和书也不由失笑出声,连殷或都抿嘴一笑,气氛顿时一松,唐鹤放得更开了,直接靠在矮榻上问,“到时候送你们定亲礼,你们想要什么?”
白善问,“我们要明年开春后才回京,到时候唐学长还在京城吗?”
唐鹤点头道:“我进了刑部,暂时不会外放了。”
又指了杨和书道:“不过他却不一定了。”
殷或抬头看了一眼,轻声问道:“杨学长不是进了户部吗?”
杨和书浅笑道:“我资历浅,想要再外放几年,所以进户部只是暂时的,待外面有合适的位置,我就外放出去。”
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京城就这么大,人太多,水太深,难有作为,还是出去治理百姓更好玩点儿。”
唐鹤正喝茶,闻言惊诧的抬头,“你才多大,怎么就想这些了?”
白善理所当然的道:“再过几年我也要参加科举了的,自然要早早考虑。”
唐鹤啧啧摇头,扭头问白二郎,“你呢?”
白二郎一脸茫然的看着他,“我?”
唐鹤心里这才平衡,就是嘛,这样才是正常的。
唐鹤目光落在殷或身上,笑问,“三四年后殷学弟想去做什么?”
殷或道:“养身体,若是可以,我想去京城外面看看。”
入仕为官什么的他是不想了,他不能耗神,身体也不允许,能够出京城走一走他就很开心了。
唐鹤微微点头,这个想法也不错,还算有计划的。
唐夫人她们从偏院过来了,把暖炉交给下人,笑问,“你们刚才笑什么呢,大老远就听到你们的笑声了。”
大家的目光就齐刷刷的落在了满宝身上,然后唐鹤笑眯眯的道:“没什么,夫人快来坐。”
唐夫人一脸的不相信,瞥着唐鹤不说话。
唐鹤就看向杨和书,杨和书便微微一笑道:“是真的没什么,嫂夫人请坐,夫人也请坐。”
唐鹤说的话没人信,但杨和书一说唐夫人和崔氏一下就信了,然后都笑眯眯的落座,满宝也在白善身边的矮榻上坐下,一脸好奇的看着他们。
第1303章
提醒
一样的话不同的人说有不一样的效果,唐鹤也不是第一次见识了,因此很看得开。
他还殷勤的将下人烤好的鹿肉先分给夫人,唐夫人对此很满意。
唐府的梅树并不多,只有六株而已,但开得很好,昨晚又下了一场大雪,白雪映红梅,尤其好看。
满宝和白善和他们吃了点儿鹿肉,说了一会儿话,就对着园子里的红梅跃跃欲试起来。
唐鹤一挥手,他们便拉上白二郎和殷或一起跑去剪梅花去了。
唐府的下人拿了剪刀跟在后面,几人跑到梅树底下,这才闻到淡淡的香气,殷或道:“红梅的香淡雅,果然更好闻。”
白善在几棵树间转了转,挑中了一枝,指了给满宝看:“你看这一枝,好看吧?”
满宝探头去看了好一会儿,点头。
白善便笑开了,从下人手里取过剪刀,自己踮起脚尖去剪。
白二郎也找到了一枝自己觉得特别好看的,还邀请小伙伴们一起来看。
杨和书起身站在轩内看着他们,微微侧头挥了挥手,敞轩里的下人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计悄悄的退了下去,远远的站开去。
他道:“你刚才也听到了,他们要回乡去,得年后才回来,太子的针灸得停到她回来,如此,你还去大理寺吗?”
唐鹤将手中的茶一饮而尽,也起身走到他身边往外看,叹气道:“我倒是想留在刑部,但这不是我一人能做主的。”
刑部主要管的是地方上的大案要案,以他的资历,进刑部主要就是负责地方上各种案子的复核,或是偶尔出差办个疑案、要案什么的。
像皇宫和京城里的案子,多半是刑部侍郎往上和大理寺的人才会管。
可进了大理寺就不一样了,大理寺主要查的就是官员和皇室的案子,虽然唐鹤自己是不太怕的,可内心深处其实也不太想掺和进去。
杨和书也不建议他掺和,他面色冷凝,道:“再想想办法吧,任书没下就还有余地。”
唐鹤看向他,“你觉得你能出京外放?”
杨和书沉默不说话。
他们身后的唐夫人和杨夫人在静静地喝茶,好似没听到他们说的这些话一样。
唐鹤就叹息道:“我听说,杨世伯也想你留在户部。”
杨和书皱眉,“不行,我不能留在户部。”
他爹杨侯爷以前在户部干过八年,在里面有很多故旧,虽然他进去会升迁很快。
但他这么年轻,没必要升迁那么快,他此时并不需要留在户部,他自有自己的打算和步骤。
他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去看远处的四个少年,问道:“这三个,你能看顾?”
唐鹤转开视线去看白善他们,微笑道:“放心吧,他们在京城里没有根基,这是坏处,却也是好处,三个人,两个人都是功臣之后,益州王之事,别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陛下却是心中有数的,他们只要不害人,不会有事的。”
杨和书微微点头,“一会儿还是提醒一下吧,夺嫡之事,他们最好别参与,满宝要给太子看病,就只看病就好。”
唐鹤深以为然。
俩人看着又渐渐暗沉下来的天空,估摸着又要下雪了,忍不住在心里感叹了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坐在后面的唐夫人和杨夫人对视一眼,也跟着微微皱了皱眉头,回京以后,耗的心神的确比在地方上的多多了。
满宝他们一人剪了一枝梅花回来,唐鹤看了,毫不客气的在四枝间挑了挑,然后挑出一枝来转送给唐夫人,笑道:“夫人,我们带回去插瓶,放在屋中如何?”
他挑的这一枝正好是满宝剪的,见她瞪眼,唐鹤就理直气壮的道:“我家统共就六棵树,你们剪了四枝,我再去剪,那还成梅树吗?”
然后他扭头和杨和书道:“你也挑一枝回去?”
杨和书就挑中了白善手里的拿的那枝,同样接过去给杨夫人,“回去插瓶放在书房好了。”
白善:……
唐鹤就拍掌笑道:“这下好了,一家一枝,刚好合适。”
白善:“……想让我们帮忙剪枝您倒是早说呀,我们肯定给你们选更好看的。”
谁不知道谁啊,唐鹤可不觉得他们刚才客气了,摇头笑道:“这样就很好。”
白善和满宝扭头去看白二郎手里的梅花,再去看殷或手里的,于是暗戳戳的鼓动殷或和他们换。
殷或倒是没什么意见,但白二郎很不喜欢他们质疑他的审美,于是坚决不换,认为他剪的梅花才是全场最好看的。
他道:“我要拿回去插瓶,也放在书房里,就放在我桌子后面的架子上!”
他强调了一下梅花的摆放位置,然后再投给殷或的梅花一个鄙夷的眼神,认为他的是远远比不上他的的。
殷或笑着点头对他的认知表示认可,然后对白善和满宝道:“他不愿意换。”
白善和满宝拗不过他,只能叹息的认下了。
科科在满宝脑海中安慰她,“这样你回去修剪枝条来收录会更顺理成章的。”
满宝觉得这话没错,于是没那么心塞了。
知道了殷或不算是外人,接下来唐鹤和杨和书与白善他们说话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直接提醒他们:“只与同窗来往就行,你们走以后,京城恐怕不太平。”
白善道:“我们既然不在,那太不太平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唐鹤笑道:“看着似乎是没关系,但有些事做出来了要看到效果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焉知过年期间的不太平不会延续到开春你们回来以后?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最好小心些。”
杨和书道:“有些厉害的人做事喜欢埋线千里,现在的太平未必就是真的。”
他的目光略过白善直接落在满宝身上,“其实最让人担心的反而不是白善,而是你。”
他道:“白善背后有国子监,孔祭酒在朝中虽不太理事,但也绝对不会让学里的学生白受冤屈,可你背后却只有一个济世堂。”
满宝想了想道:“我背后还有皇后和太子呢。”
杨和书摇头,意味深长的道:“你背后不能有太子,但可以有皇后。”
满宝懵懂,“皇后和太子不是一伙儿的吗?”
杨和书:“……你得换个词儿,算了,反正你就记着,太子是太子,皇后是皇后。”
别说满宝了,连白善都糊涂了。
第1304章
解惑
听不懂怎么办呢?
四人不约而同的将疑问压在了心底,一个决定回去问他爹,三个决定回去问他们先生。
当然了,殷或问他父亲不会将前情和盘托出,他只是在去给父亲请安时直接抛出疑问,“父亲,皇后和太子有何区别?”
这话问得没头没尾,且很有歧义,但殷礼就是一下听明白了他想要问的话,他抬头看了眼儿子,思考片刻后道:“娘娘为国母,一心为公,她几同于陛下,太子是太子。”
殷或听明白了,他有些疑惑,“陛下不怕外戚吗?”
殷礼笑了笑道:“娘娘有私心才是外戚。”
而皇后没有,她显然一直很清醒,最妙的是皇帝与她感情很好,也信任她,所以可以是夫妻一体。
夫妻可以一体,父子却未必同心,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前几年还好些,虽偶有争执,但皇帝对太子大体还是赞赏居多;太子对皇帝也孺慕……
可这几年来,父子俩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随着三皇子长大,皇帝越来越疼宠三皇子,而太子脾气越来越暴烈,不仅和皇帝,和朝臣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作为皇帝近臣,哪怕殷礼是纯臣,说他不担忧是不可能的,尤其他还在京兆尹这样重要的位置上。
京城的治安可是他管着的,本朝才两代,当今是怎么登基的他又不是不知道……
殷或的这一问显然勾动了他的忧虑,他叹息了一声,忍不住揉了揉额头问道:“你怎么想起问这样的事来?”
殷或摇头,没有告诉他杨和书他们说的话。
殷礼也不追问,只道:“这种事你别掺和,在学里好好读书就好。”
殷或应下了。
殷礼还给殷或解释了一句,庄先生直接连解释都没有,三个孩子请教,他直接告诉满宝,“你只要记住你只是个大夫而已,皇后是你的病人,太子也是你的病人。”
他的手在他们跟前划了一圈,道:“这京城里的权贵世家里的女眷都是你的病人,你出诊,他们付钱,这几年内莫论私情就行。”
庄先生顿了顿后道:“在此基础人与人为善,其他的,随缘吧。”
庄先生这么说,满宝便决定听他的,一切随缘。
不过仔细一想,她好似一直是一切随缘。
白善也不再追问,不过却把问题放在了心里,偶尔闲了会想了一下,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琢磨出答案来。
不过三人在外面做事时的确比之前更谨慎了些,就是满宝进宫教刘医女他们试针时对作为试验对象的内监和宫女也更加和善,偶尔还会在药箱里放上一些需要的药材送给急需的一些人。
比如吴公公的徒弟的同乡,一个姓陈的公公,他就比较惨,来前,册子上说的是他摔了一觉,但满宝伸手一摸,发现他浑身高热,显然是染了风寒,整张脸都没有血色了。
听他说是因为摔跤后腿脚不便,他又不敢请假,冒着寒气去打扫,结果腰上和腿上的伤还没好,又感染了风寒。
他要是再治不好,就要被丢到防疫所里去等死了。
满宝可怜他,便从药箱里取了两副药给他,又给他扎针退热。
而像他一样不得不吃药,却又吃不着药的内监宫女还有许多,满宝也就能挑最紧要的一两个帮,其余的,只能他们自己想办法了。
不过他们都想得很开就是了,觉得能扎针已经比原先的好很多了。
而只要满宝进宫,吴公公必要做领头人带她去那个偏院,也必要做第一个诊脉的人。
别说,一旬下来,他脸色好了许多,连脊背都没那么弯了。太子见了微微一笑,对他道:“看来这针灸还真有好处,你们只针灸不吃药便有这许多好处了。”
吴公公立即躬身歌颂这都是太子仁慈,皇后仁慈。
太子便道:“我们东宫也就这么点儿人,哪儿够他们试针的?既然不会扎坏人,又果真可以培养刘医女和萧医女的针灸,那就从别的宫殿也甄选些宫人过来吧,反正周小大夫这段时间天天都要进宫的。”
吴公公顿了顿后低声应下。
当然,太子也不屑于偷偷的做,他在傍晚去看望皇后时正巧碰到皇帝在那儿,便顺嘴提了一句,道:“儿臣听周小大夫提起过,说外头的大夫学医慢就是因为没有病人愿意给新手扎,有的大夫专门学针灸也都要学上四五年才能上手,而现在刘医女她们才学了一段时间已经可以找准穴位自己扎针了。”
“母后,您不是想多培养一些医女吗,那不如多用些宫人,反正也不会扎坏人,他们也能得了好处,两相便宜。”
这话是和皇后说的,但也是说给皇帝听的。
皇后看了一眼儿子后便点头道:“回头我会让人去安排的,既然治所安排在了东宫,那就暂且放在那里吧,也不用挪位置了,周小大夫进宫给你扎针也方便。”
皇帝没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只是好笑的看向皇后,“都过去一旬多了,你那女太医院还办?”
皇后当着儿子的面不好瞪他,只是道:“陛下把银子准备好吧。”
皇帝很大方的挥手道:“放心,今年皇庄的收成不错,朕的私库充盈。”
主要是,他今年没嫁女儿,儿子也没娶媳妇,更没有修建别宫,虽然太后寿辰去了一些,但查抄益州王府时他也收入了一些,所以两边抵消,私库的钱还挺多。
皇帝觉得他的钱挺多的了,结果才过了不到两旬,白善他们终于把对太医署的规划写出来了,因为白善和白二郎要考试,满宝便负责誊抄。
她特意做了一本厚厚的折子来抄录,拉出来能有两张书桌那么长。
写完以后先交给庄先生看,庄先生花费三天,终于临睡前看完,然后赞赏了他们一句,还激动的原地转了两圈。
不过他还是冷静了下来,决定明天再和他们详说,没办法,他这三天来常熬夜,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此时时间也不早了,三个孩子等在一旁脑袋早一点一点的了,因为他激动的赞赏他们才清醒过来。
于是他压下满腹的话,对三人轻声道:“好了,为师都看完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你们刚考完,一定累得很,先去休息吧。”
第1305章
阴差阳错
白善三人的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那么此时听到了先生的赞赏,他们还是努力撑着才没让眼皮耷拉下来。
他问道:“所以先生,您也觉得我们此法通是吗?”
当然是不通的,不过三人这一个多月来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于是先照往常一样赞赏了他们,“写得不错,能够参照国子监写出这样的折子来,你们这个年纪很厉害,很敢想了。”
见他们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庄先生挥手道:“行了,这些事儿明天再说,你们先去睡吧。”
于是三人便半闭着眼睛摸回房里睡了。
他们倒是睡得香,庄先生却睡不着,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他们写出来的折子的折子。
他当然知道他们在学习议表的写法,还学了疏议,似乎是想怎样把女太医院办好,参照国子监的这个建议还是他提的,可他没想到他们能想得这么详细,这么周全。
虽然这个疏议很大的概率不会被人采纳,不,是绝对不会被采纳,但由一可思十,从这折子上就可以看出三个孩子的能力了。
庄先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他们的成长大大超过了他的预期。
庄先生想着这些,思绪翻滚大半个晚上都没睡着,直到鸡鸣了才迷迷糊糊地睡过去。
第二天一早,刚考完年末考的白善和白二郎赖了一下床,满宝却是要打着哈欠起来去医馆的。
今天她不休沐!
满宝坐在桌子边都快吃完早食了白善和白二郎才上桌,她道:“我今天就要去和郑大掌柜说回乡的事了,家里行李也在收拾了,你们还需要买什么吗,等我从宫里出来可以顺带给你们带。”
白善摇头,表示要买的礼物前段时间陆续都买完了,并没有什么需要添置的东西,只是问道:“你今天要进宫给皇后和太子扎针?”
满宝点头,“是呀,明天就走了,今天是最后一次进宫,顺便与他们道别。”
白善就指了书房问,“那我们的折子你什么时候给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