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白善道:“我们今天有骑术课。”白二郎自得道:“我们还约好了下学后去郊外踏青跑马。”
满宝看着白善的目光中就不由带上了幽怨。
白善笑问,“你要去吗?”
满宝:“去!”
一旁的周立如道:“我也想去。”
满宝:“你下午不是还要认药材吗?”
周立如伤心不已。
满宝语重心长的拍着她的肩膀道:“好好学习,等你学出师了,就可以想上班就上班,想去踏青就去踏青了。”
白善闻言看了她一眼,转身骑上马,心想:这话也就骗小孩儿吧,她好歹一旬还有两天休息的时候,他可没见丁大夫他们休息过。
周立如也没留意到这一点儿,一想到等她学好了医术,不仅可以挣钱,还能想玩就玩,立即高兴起来,点头道:“好吧。”
姑侄两个坐上了马车,和白善一起离开家。
周四郎一大早便和三子他们一起将所有的茶叶放进库房里,每一种都挑拨了一些出来,打算给阿六敦验货。
等他从库房里出来,满宝他们已经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去了。
三子他们一边拿了扫把出来扫地,一边惊叹道:“四哥,你家新租的这房子看着好大呀,我们这么多人俩人就能一个房间。”
周四郎自己都没逛过呢,但也知道刘老夫人规定的,家丁只能在前院,只有丫头能往后面去。
所以他叮嘱道:“你们别往后面去,刘老夫人她们住后面,小心冲撞了女眷。”
三子道:“四哥你就放心吧,我们知道。”
周四郎这才往后面逛了逛,发现这个宅子是真的很大。后面甚至还有两个院子是空着的。
他转了一圈出来,若有所思,结果周五郎和周六郎几个已经去饭馆了,家里一个知情的人都没有,他想问也没处问去。
厨房给方氏煮了一点儿肉粥,吃过后便吃药。
郑氏带了两个丫头过来看她们,一是要带她们熟悉熟悉家里,二则是帮她们看一下孩子。
周四郎把家里准备的东西卸下来,“白夫人,这是白老爷和白太太给你们准备的东西。”
除了白家托他们带的东西外,还有钱氏准备的各种干菜,腌菜和腌竹笋。
春天的笋子又脆又嫩,七里村山上有很多的竹子,钱氏让周大郎几人掰了不少竹笋下来,直接腌了两大坛子给满宝捎带上。
周四郎直接将车上的各种坛子搬下来,郑氏在一旁看着,想到她偶尔吃到的钱氏的腌竹笋炒羊肉的臊子,也咽了咽口水。
周四郎抱下一个大缸,对陆氏道:“弟妹,回头让老五找些好看的小坛子回来,我也不知道我们家搬了新家,回头让他把缸里的腌菜分一些给邻里送去。”
周四郎还有些惋惜呢,“这是特意给满宝带的,她就喜欢吃腌菜拌稀饭,这一会儿给邻里送去,估计得到明年才能再吃到大嫂做的腌菜了。”
郑氏立即道:“我们家就三个邻居,不多。”
顿了顿后道:“再往远处去一些,隔壁街和我们家临近的,也才七家。”
周四郎笑道:“这送礼至少得把一条街都送上才行,不然短了谁家,以后怕是不好相处。”
郑氏道:“这一条街下去就四家。”
周四郎:……
陆氏好奇的道:“京城的街这么短啊。”
周四郎:不,是我们家太大了。
周五郎将采买的东西送回饭馆,然后就带着周立君去找阿六敦,带着他们回家去了。
阿六敦几个看到周四郎,立即高兴的上前互相拍肩膀,拥抱问好。
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待在京城,一边打工,一边到处找他们需要的东西。
他们琢磨了很久,发现最好还是买盐。
中原贩往草原的盐是有定数的,很少,而草原的盐比京城的盐贵好多倍,而且还不好买,所以他们决定买盐回家去。
这样他们就不用在草原上买盐,可以省好多钱。
可惜朝廷的规定太多了,每个人每次买的盐都有量的限制,不过不要紧,周四郎还没回京城,所以他们时间特别多。
所以最近他们都是到处打工做苦力,然后回租的院子时顺手去盐铺里买够限量的盐巴,封在坛子里打算带回草原。
经过他们每天的努力,现在他们已经买了两大坛子的盐巴了。
几个胡人特别高兴,却不知道他们早被京兆府给盯上了。
他们前脚进了周宅,后脚殷礼就知道了。
本来这种小事不该报到他这里来的,但周宅是在崇远坊里,里头住的周满也有些身份,最主要的是,周满和京兆尹家的公子也算有些交情,于是就报到了殷礼这里来。
基本上,京城里碰上难搞的人或难搞的案子都会报到京兆尹这里来,毕竟一般人压不住那些人。
殷礼只看了一眼便道:“把案子交到长安县去,让长安县的县令去查。”
殷礼想到了什么,笑道:“以后,凡是长安县辖下的案子,不论难易都先交到长安县,县令处理不来,自会自己上报到我这儿来的。”
手下一听,迟疑问,“郭县令能弹压住那些人吗?”
京中的贵人可不少,有些纨绔公子没事儿就喜欢打架玩儿。
殷礼畅快的舒出一口气,笑道:“昨天晚上陛下已经开口将唐鹤从刑部里调到长安县了,今天一早诏书应该下来了,唐鹤和周满熟,让他去问就行。”
手下一听,立即恭喜道:“有了唐大人帮忙,大人也可休息一二了。”
京城两个县都归京兆府管,外加整个京城的安保,殷礼时不时的还要去练兵,可忙得不行。
殷礼也点了点头,也觉得自己可以放松了很多。
可惜杨和书一心扎在了户部,想要往外历练,不然放到万年县去,他必定可以轻松更多。
第1475章
受欢迎
唐鹤刚到长安县衙,椅子还没坐热呢就有新案子递到跟前来了。
他惊讶不已,“京城的案子这么密集?”
一大早的至于吗?
满宝正在济世堂里看病,她让刘医女和郑辜坐在一起,等他们都看过病人开方以后她才看。
一个病人离开,满宝便拿着俩人开的方子点评起来。
现在郑辜比之前强了不少,至少十个方子她会用上两个方子了。
没有病人的空隙,满宝便会照着她写的医册按顺序教他们,再偶尔检查一下他们的背诵,再布置下作业就差不多到午时了。
满宝去后院蹲着看郑大掌柜教周立如。
周立如现在还在认药材,反复的辨认,但已经开始背诵一些药性了,不过还不熟悉而已。
满宝蹲在一旁,偶尔在她凝滞住的时候指点一下她。
郑大掌柜做好了今日份的药膏,一抬头见她还在,便问道:“你下午有出诊?”
“没有,”满宝道:“我听说今天厨房做了粉蒸肉,我要吃了午食再走。”
郑大掌柜:“……住崇远坊的人还缺粉蒸肉吃?”
连郑辜都忍不住从医书里抬起头来,“爹,你这话听着可真酸。”
“去,一边儿去。”
他们这儿说着话,他们铺子的围墙上便搭上了一座梯子,隔壁保和医馆的掌柜露出头来,看到满宝就笑眯眯的道:“周小大夫,还未祝你乔迁新居呢。”
满宝笑眯了眼,“石掌柜您客气,您这是……”
“哦,请教您一套针法,上次您跟我交换的那本医册,上面写着脾胃虚寒,若是幼儿针法要酌情变化,可上面没写有,所以……”
满宝想了想后想起来了,“那个呀,得从阳明经开始……”
郑大掌柜暗暗瞪了石掌柜一眼,石掌柜趁着满宝不注意时回瞪了一眼,再扭头去看满宝时则是一脸的笑容。
唐大人到济世堂时,满宝已经从济世堂到隔壁保和医馆去了,还带上了郑辜。
因为很不巧,郑辜正好学到这个,而小儿病症最为难学,还难得有个病人给试验,哦不,是观摩,自然要好好的把握了。
石掌柜虽然很不想让郑辜上门,奈何他是周满的徒弟,而周满还是济世堂的大夫。
也就是周满年纪小,济世堂对她宽容,虽然只是挂单,却不拘着她去别的药铺看病,要是别的大夫,既然已经选择在这个药铺挂单,那就不能再和别的药铺有勾连。
暗里管不着,明面上却是要注意的。
但不仅隔壁的保和医馆常和满宝来往,就是对面的百草堂的大夫都偶尔会到济世堂门口来凑热闹,隔着一道门和满宝探讨一下医术。
以前和另两个药铺的大夫是当面不相识状态的丁大夫等人也会跑去凑热闹,于是大家就习惯了时不时的凑在一起探讨医术。
郑大掌柜面上总是淡然,似乎很不喜欢他们去,但也从不阻止他们。
郑辜悄悄的和他们说了,其实他爹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不过家族里的人担心大夫们泄露些药方,或趁机与外人勾结,所以对此事很反感,这个态度不过是做出来让族里的人看的。
济世堂是整个郑氏的,而郑大掌柜他们是二房,现在因为郑太医在宫中,所以势力比较大,但也不是一言堂。
所以丁大夫他们都很克制,虽然常聚在一起探讨医术,但都是各自蹲在各家的门前,你说一句,我喊一声,从不上对家的门儿。
除了满宝。
她是比较自由的,不论去哪家药铺都不太有心理负担。
郑辜还是第一次到隔壁保和医馆呢,一进门便忍不住张望起来,一脸的好奇。
感觉怪怪的,总觉得他是来刺探军情一样的心虚。
满宝已经直奔病人去了。
石掌柜已经下了梯子从后院跑到前堂来了,直接让她看小病人,“这孩子才六岁,话都说不利索,你看他的脸色?”
满宝摸了摸脉,又看了看他的舌苔,这才问他的父母一些问题,然后让郑辜来看看。
郑辜迟疑道:“我看着倒像是痢疾。”
石掌柜就道:“他先前看的大夫也断为痢疾,开错了方子,所以一直不好,这孩子吃多了苦药,现在脾胃越发虚弱,已经不太能喝下药了,所以我才想先用针灸调理。”
郑辜便看向满宝。
满宝点头,“的确是脾胃虚寒,虽然他身上有些症状和下痢有些像,但不是。”
她也没有现在就与他解释,毕竟一旁病人的父母正焦急的等着呢。
满宝摸了摸他的肚子,然后对持针的保和医馆宁大夫道:“先针后灸,可用艾草来暖脾胃。”
立即有人去取了艾条来。
满宝道:“先走中脘吧……”
手上闲着的大夫都凑上来观摩。
满宝并不亲自上手,这也是规矩,不是急症,这是谁的病人,谁就自己来,她最多在一旁指点儿一下。
唐大人换了便服进济世堂,才开了口找满宝,伙计看了一下唐大人,见他面色红润,不像是要看病的,便笑问:“郎君是要请病人出诊?”
“不是,朋友来访。”
伙计确定不是会被隔壁医馆抢走的病人以后就笑着指了旁边的保和医馆道:“周小大夫在隔壁保和医馆里呢,您一进去就能见到。”
唐大人一怔,问道:“怎么,她换医馆了?”
“那倒没有,我们周小大夫一直是我们药铺的,她这是过去指点呢,”他自豪却又小声的道:“隔壁医馆的大夫经常来请教我们周小大夫。”
唐大人心中好笑,脸上却板着脸点头认同道:“不错,周小大夫毕竟是小神医,医术那是没的说的。”
他转到隔壁的保和医馆。
孩子身上扎了针,忍不住哼哼起来。
满宝就摸了摸他的脸笑问:“又不疼,你哼什么?”
她想了想后道:“既然吃不下药,那试一试药膳?”
石掌柜立即把笔墨递给她,笑道:“那周小大夫留个方子?”
满宝便给他写了一个,然后被石掌柜高高兴兴的送了出去。
唐大人抬了抬手,结果人家根本看不见,满宝被送到门口,她两步就回到了济世堂。
郑辜和她讨论起这个病症,“您怎么辨下痢和脾胃虚寒的?”
第1476章
私访
这两个病症并不难区分,只是这个孩子的脉象不显,且大便溏薄,这才让人误会是下痢。
满宝正和他讲如何辨这个病症,一抬头看到唐大人,便和他点了点头,和郑辜说完以后才转身去和唐大人行礼,“唐学兄,您怎么来了?”
唐大人笑问:“你可以走了吗?我们路上说。”
满宝便转身回去拿药箱,和周立如说了一声后便跟着唐大人出门,离开前她还惋惜的看了一眼后厨,她的鼻尖已经闻到了粉蒸肉的香味儿。
满宝将药箱放到车上,看了一眼唐大人的马,便问道:“唐学兄,我们去哪儿?”
“去你家。”唐大人将马交给长随,直接和她一起上了大吉的马车,道:“我们车上说说话。”
满宝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很是好奇,“去我家做什么?”
她还以为他要请她吃饭呢。
唐大人笑问,“你四哥回来了?”
满宝点头。
“听说他在和胡商做茶叶生意?”
满宝点头,疑惑,“怎么了?”
“你知道那些胡商的来历吗?”唐大人问,“我听说他们从正月开始就一直在买盐。”
满宝道:“他们买的是盐,又不是铁,怕啥?”
唐大人就敲了一下她的脑袋后笑道:“别闹,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盐和铁一样重要。”
满宝想了想后道:“我四哥只和他们做茶叶的生意,盐的事您得自己去问他们。”
唐大人点头,“我这就去问。”
满宝:……
合着是搭她的顺风车呢。
唐大人道:“我穿着便服,等到了你家,你可别说漏了我的身份。”
他道:“我今日第一天上衙,才知道京兆府的人一直盯着他们呢。”
满宝好奇的问,“你们刑部还管这事?这不该长安县和万年县管吗?”
唐大人就叹息,“不巧,鄙人正是长安县县令。”
满宝怔了一下后琢磨出味儿来,道:“调任了?”
唐大人就叹气。
长安县的县令可不好做呀。
到了周宅,满宝将药箱交给大吉,直接就领着唐大人去找她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