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他道:“陛下如此不是爱她,而是害她呀!请陛下收回圣旨。”皇帝本来也不是很乐意直接封周满五品官的,因为现在封了五品,之后她编好了书,太医署再有功,他还怎么封?
总不能真让她当个二三品的大官儿吧?
不过魏知这么和他说话他就不开心了,于是道:“这是皇后的建议,要不爱卿去规劝一下皇后?”
魏知:……
第1493章
心痛
魏知气得不轻,要不是皇后贤德,还救了他两次,他一定忍不住跟皇帝仔细谈一谈秦宣太后和吕后。
但为了皇后,他强忍下了,然后心里更堵了。
皇帝看见他脸都要憋青了,瞬间神清气爽起来,吃晚食时还多吃了两碗饭,然后成功撑着了,吃完饭便和皇后去花园里散步消食。
皇后笑问,“陛下什么事这么开心?”
皇帝当然不能告诉她,因此笑了笑后道:“没什么,就是突然胃口大开而已。”
皇后也不追问,笑道:“那下次见到周满和她要些山楂丸,她上次给明达送了一瓶,我吃着倒比太医院做的还要甜些,怪好吃的。”
皇帝欣然同意。
但出了宫的魏知却是越想越不服气,于是对着他媳妇说了半宿的话,魏夫人没办法,第二天便递了帖子进宫,委婉的劝诫皇后。
皇后微微一愣,这才知道昨天前殿发生的事。
她想了想,笑道:“夫人回去让魏大人放心,周满功高,并不是一蹴而至,不说她治好了我和太子,仅他们上的太医署疏议就足可以让皇帝破格录取了。”
魏夫人微微弯腰笑道:“话是这样说,但周小大夫毕竟年纪还小,一跃成了五品官,升迁过快不免惹人非议。”
皇后则摇头笑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她意味深长的道:“总要封得高一点儿,后头才有的降,不然后面一降便出宫去了,太医署的事又有谁能做呢?”
魏夫人一愣,出宫后将这番话原封不动的告诉魏知,好奇的问道:“我没有见过这位周小大夫,怎么,她很……顽皮吗?”
魏知也思考起来了,半响后摇头道:“顽皮倒不至于,还是很听话乖巧的一个孩子的,就是……”
魏知仔细的想了想,暗道:就是胆子有些大,不仅敢想还敢做,且又有智,十来岁的少年人的确很容易做错事,皇后想要以高位护她也就正常了。
魏知这才放下心来,见杨和书都已经把崇文馆收拾出来,开始让众人入驻,便也撒开手不管了。
满宝不知道她这官儿是打算封给她败的,她拿了皇帝的折子去工部领回来她的官服、官帽和官印,当天晚上就穿了官服和大家吃晚食,惹得大家不住的看她。
就是这么不巧,白大郎正好坐在她对面。
看着对面穿着官服炫耀的满宝,白大郎已经千疮百孔得不想说话,天知道前几天他在四门学里上课时,才一下课,隔壁班一个上了骑射课回来的同学便跑来告诉他,“白直,太学的白诚是你亲弟弟?”
白大郎第一感觉就是他弟弟闯祸了,于是立即紧张的点头,问道:“怎么了?”
对方一脸羡慕和复杂的和他道:“你弟弟入选崇文馆了,不日就要进崇文馆里给太子伴读。”
白大郎当时都懵了一下,回过神来跑去太学里找他弟弟,这才确定了这事。
白大郎已经习以为常了,虽然到现在他也不知道白二郎到底是怎么入选崇文馆的。
但是,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搁两年前谁能想到白二能进太学读书呢?
要知道他可是连益州府学都考不进去的。
白大郎抬头看看白善,又正了正脑袋看向对面的周满,打量了一下双方的年龄后泄气了,算了,年龄相差太大,他不想跟在他们屁股后面玩儿。
吃过饭,白大郎就拍了拍白二郎的肩膀道:“二郎啊,你以后就好好的跟你师姐师兄们玩吧。”
白二郎拍掉他的手,问道:“大哥,你怎么了?”
白大郎:“我有点儿惆怅,结果你还不给我拍你的肩膀。”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把肩膀送上去,“那你再拍一拍?不过力气小点儿,刚才你拍得好疼。”
白大郎就看了一下他的肩膀,摇头道:“算了,不拍了,心中这会儿不仅惆怅,还堵得慌了,你去收拾进宫的东西吧。”
“满宝问过吴公公了,我们进宫有许多东西不能带,除了几套衣裳鞋袜,最多只能带些书和笔记,我们想把绿耳带进去,还得慢慢和禁军申请,还得交钱呢。”
白二郎和他大哥说着这些麻烦事,道:“绿耳它们进宫每月得上交两吊钱,要是**饲料还得再价钱,比放在家里养贵多了。”
白大郎:……
白大郎没好气的道:“宫里不是有马吗,你们干嘛非得带它们?”
“那也不是我们的,我们每天回家不论多忙都要亲自去喂它们吃一点儿豆子的,这会儿它们跟我们可亲密了,”白二郎道:“我们问过大吉,养马就得这么养,这样它们才跟我们亲近,才能听我们的话。”
白大郎便道:“你们也不缺这么点儿钱,交呗。”
他道:“正好,你们进宫食宿都不花钱,连国子监的束脩都免了,多好。就当是它们吃了你们花用的不就好了?”
白二郎道:“我们本来上国子监也不花钱呀。”
白大郎心塞了一下,差点儿忘了,白善和白二郎进国子监是因为白启恩荫进去的,朝廷优待忠烈之后,不仅免了他们的束脩,每个月还有一些补贴呢。
不像他,十年寒窗苦读,考进四门学后还得交钱读书。
白大郎再次抬手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是不是满宝不舍得出那点儿钱?”
白二郎道:“对呀,不仅她不愿意出,我和白善也不太愿意出的,不过没办法,要想和绿耳它们玩儿,就必须得出钱。”
“那你们就再纠结纠结,走吧,我去给你看看你收拾的东西,可别把不该带进宫里的东西带进宫。”
白二郎自信满满,“我就带了衣服鞋袜和一些书。”
然后白大郎就从他的书箱里翻出了好几本话本,他抬头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有些凝滞,问道:“话本也是禁品吗?”
白大郎直接把这些话本给没收了,道:“没事多读书,少看些话本,对了,你写的向公子的话本怎么办?”
“没事,我们每旬也休沐的,到时候出宫时再带出来给书铺就行。”
白大郎却突然发现了自己最心塞的地方,他再也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弟弟的稿子了。
白大郎心痛到无以复加,抱着那几本话本起身,一脸的深沉,“以后这院里就我一个人住了,显得好空荡。”
“没事,”白二郎随口安慰道:“大哥,每隔八天我们就回来住两天的,你平时要是害怕,那就搬去和立学他们住。”
白大郎:……
第1494章
入学一
满宝一回屋就把官服扒了,和正给她收拾东西的周立君和周立如道:“这官服可真热,还是穿平常的衣服好。”
周立君:“可我看您穿得很开心呀。”
“开心过就热了,”现在天气越来越热,现在还是傍晚,要是中午时候更热了,满宝抖了抖道:“也不知道皇宫里要不要求一定穿官服,希望不吧。”
周立君已经把她所有的书都放到书箱里去了,还有她的那些笔记、惯用的笔墨纸砚等。
周立如也把放衣服的箱子合起来了,“小姑,都给你收拾好了。”
满宝就满意了,她并不在意带进宫里多少东西,因为只要她想,她可以把这屋里的东西都带进去。
满宝喜滋滋的想着,不过听吴公公说,宫里的东西都还是不错的,毕竟被列入名单的就没有穷人,从小锦衣玉食过惯了的,满宝自觉比他们能吃苦多了,所以她是打心里觉得自己不用带太多东西进去。
已经有不少人家也在准备收拾东西进宫了,只不过他们都有家人和下人代劳,并不用亲力亲为。
殷或也在收拾东西。
他从床头柜里取出两本书递给长寿,让他收进箱子里,翻到一旁桌子上折起来的书卷,他便顿了一下。
这是白二郎写的传记,书铺每印出一册,他便买一册,哪怕已经看过原稿,他也收回来放在床头,夜里烦闷了便拿出来看一看。
长寿收好了箱笼,回头看见少爷手上的书便问,“少爷,这本书要装进去吗?”
殷或想了想后把书递给他,“收起来吧。”
皇宫到底不比外面,父亲肯松口让他进宫已是难得,这种有可能踩线的东西还是别带进去了。
殷礼本不答应殷或进宫的,哪怕他的名字是皇帝钦点的,但一来,他不知道这是皇帝的真心,还是假意试探;
或者,如今是真心,焉知将来不会成假意?
殷礼一直是皇帝的心腹,当年一起跟随在皇帝身边的人,有功成名就退隐朝堂的了,也有继续在朝中效率的,还有像侯集这样因为行差踏错殒命了的……
但不管是谁,如今能站在皇帝身边,能得他交付后背的也只他一个而已。
所以殷礼不想拿这种事试探皇帝。
除此外就是因为殷或的身体了,别看他现在看着和常人差不多了,但他知道,他不能冷一点儿,也不能热一点儿,饮食要有度,多吃或少吃一些都不行,依旧需要隔三差五的吃药……
皇宫到底不比家里,因为殷或的身体状况不是秘密,国子学也一直优待他,他要是病了,基本上和学里说一声就能请假在家。
又有周满扎针开药调理,这半年来才小病了两场。
但进了皇宫,他还能有这些优待吗?
所以殷礼拒绝了皇帝,但殷或很心动,虽然他嘴上不说,但殷礼知道他是想去的。
而皇帝又提了一次,那一次殷礼便迟疑了一下,皇帝见状,立即表示殷或若进了崇文馆,他会让宫人多照顾一些他的。
皇帝笑道:“何况周满就在崇文馆内,爱卿忧心什么呢?”
殷礼不是很理解,“陛下何以如此看重犬子?”
皇帝略微有些不自在,但还是轻咳一声解释道:“从前你我二人同病相怜,孩子都极不听话,但我见你年后便开怀了不少,上次你还说想把幼女留在家中招赘,显然是想通了,我想我家大郎和你家七郎有些相像,或许他们在一处,你家七郎能开解开解他呢?”
殷礼:……
皇帝见他沉默,还非常友好的拉着他的手道:“殷卿,朕知道你担心什么,但朕信得过你,也信得过你家七郎。”
皇帝很有些自傲,挺了胸膛笑道:“难道朕还怕自己的儿子造自己的反吗?”
此时的皇帝年富力强,并不担忧太子强壮,只忧心他不够冷静自持。
但殷礼心想,你总有年老之时,恐怕到时候就不会这么想了。
但想到此时皇帝的年纪和他儿子的身体状况,恐怕殷或还会走到皇帝之前,所以他又怕什么呢?
还不如称了孩子的意。
于是殷礼纠结了一下便答应了下来。
皇帝一听,高兴了,当即就吩咐古忠要把殷或照顾好,到时候让太子去与他们读书,让他们两个接触接触,也让殷或开解一下太子。
殷礼并没有告诉殷或此事,在他看来,他儿子的不听话和太子的不听话还是很不一样的。
殷或不听话主要是折腾自己,很少会主动去折腾别人;但太子不一样,太子是自己过得不自在了,也要让旁人不自在。
所以这怎么开导?
还是顺其自然吧,免得还让他儿子有心理负担,周满可是说过的,殷或不能伤神,伤神很容易伤害身体。
殷或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不过他还是比别人更小心几分,连白二郎写的话本都不敢带进去。
白善可是一口气往箱笼里塞了不少他喜欢的杂书,其中有好些都是满宝拿来的杂书,其中有不少好看的。
他或许也知道这些书不太好拿进宫,于是提前准备了一些厚书皮,然后拿着笔一字一顿的在上面写了《论语》《左传》……
然后将这些书皮包在书封上,再放在书桌上仔细的压一晚上,第二天早上醒来,这些书封便压平了,然后他就把书放在最下面,垒了好几本,确认粗粗看去没什么问题了才合上箱子。
五月初一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吉和刘贵几个赶了马车送他们去皇宫。
庄先生和刘老夫人等也忍不住去送他们。
说来也是稀奇,他们去国子学里上学刘老夫人都没来得及送他们,没想到去崇文馆倒是赶上送了。
刘老夫人如此看重,惹得白大郎和周五郎也特意空了一天时间送他们。
满宝他们不坐马车,直接骑着自己的马走,当然,是走在马车边上,反倒像是他们护着马车去皇宫了。
进皇城的时候正好碰见刘家的马车,刘焕撩起帘子,趴在窗口那里和他们说话,“你们还真带着自己的马进宫呀?”
白善问他,“不是说好要一起带的吗,你怎么不带?”
刘焕唉声叹气,“我祖父不许,说我进宫是读书的,又不是专门学骑射,宫里的马就够我用了,不许我带。”
第1495章
入学二
刘焕说完看着三人座下的神驹,羡慕得不行。
他自觉在家里就够受宠的了,毕竟他是幼孙嘛,可现在看白善三人,他觉得他在家还不够受宠。
一行人到了宫门口,已经有不少人在等着了,四家的马车排在了后面。
满宝看到了殷家的马车,干脆打马上前跳下马来去敲马车窗。
殷或撩开窗帘,看到她便微微一笑,“你们也来了?”
殷或下车来,几个比较熟的伙伴便凑在了一起,封宗平和易子阳也慢悠悠的到了。
来的人越来越多,进宫的速度却很慢,因此他们的圈子慢慢热闹起来。
几人都很友爱,主动让年纪大的同学先进宫,他们继续站在马车边上顶着太阳等着。
主要是他们年纪小,也没什么资历品级,这一点儿争也争不过,还不如识趣一点儿呢。
赵六郎,也就是太子的表弟,赵国公的小儿子直接插队到最前面去了。
他也被选进崇文馆了,直到这会儿他都不太能理解,他都娶媳妇了,本来在国子学里读得好好的,都打算今年大考试着去考一考了,怎么就被选到崇文馆里读书来了?
他并不太想来,因为他四哥曾经就是太子的伴读,现在他四哥都到军中效力了,他还跑来做伴读,情分没多少,还打乱了他原先的计划。
但他姑父把他放到名单里,他爹也让他来,他便是不想也没办法。
赵六郎唉声叹气,一路和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拱拱手,到了前面后就让人开了箱笼检查入宫。
排队等候进宫的人,有和赵六郎一样是被塞进去的,也有心知肚明,已经明确投靠到东宫门下的人。
他们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他们进宫就是给太子办事,给他巩固地位的。
至于读书,都二十来岁的人了,还读的什么书啊?
众人隐晦的往后看了一眼落在后面的那八九个少年郎,他们才是读书的。
因为这些人是要长久的留在宫内的,就算宫廷内也各有门禁,侍卫们还是仔细的查了查,还真查出了不少违禁物品。
不是特别严重,但也不能带进去。
侍卫们要么没收,要么交给跟来的那些下人,让他们再原样带回去。
轮到满宝他们上前时,已经是半个多时辰后了,想也知道他们查得多仔细了。
白善的目光不由落在了自己的箱子里,他的书应该不会有事吧?
他们这几个人带的东西都很守规矩,可能是因为他们年纪小,第一次进宫长住,还很有些忐忑。
带进宫的东西不是衣裳鞋袜就是书,轮到白善的时候,侍卫们发现他带的书尤其多,于是翻了翻,发现都是《论语》《春秋》一类的正经书,便不由抬头看了一眼白善。
带正经书的人不少,但带了这么大一箱子书的却只有白善一个,于是检查的两个侍卫忍不住好奇的盯着他看。
白善一脸的严肃,见他们看来还冲他们点了点头。
满宝好奇的凑上来看,“怎么了?”
白善扭头与她笑道:“没事,在检查书了。”
侍卫们不熟悉白善,但对满宝熟呀,看了一眼手中的牌子,知道了白善的身份,但还是问道:“周小大夫,这是您未婚夫?”
满宝点头,也看了一眼他箱笼里的书,“你怎么带了这么多书?”
说着,她正好眼尖的看到一个侍卫翻起了底下的一本书,满宝看到那熟悉的封面,忍不住顿了顿,然后面无异色的问两个侍卫,“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