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古忠立即道:“这两日天热,陛下苦夏,因此瓜果都放冰盆里冰过的。”满宝便看向案桌下的两个冰盆,这才发觉屋里的确比外面要阴凉许多,不过这会儿已经是傍晚,而她一路从偏殿走廊下过来,也不是很热,所以没多大感受。
满宝盯着那两盆快化成水的冰问,“殿里就放了两盆冰吗?”
古忠看了一眼皇帝,然后才小声道:“之前还有两盆。”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周满的目光下,古忠有些许心虚,他解释道:“之前殿里有很多大人,天儿又热,所以就多添了两盆冰。”
满宝便肯定的道:“陛下是不是出过大殿?”
依旧是古忠回答,“未时和刘大人李大人们出去了一趟,不到三刻钟便回来了。”
满宝便问皇帝,“进来的时候是不是觉得特凉爽?”
皇帝:……
他认真的看了看满宝,确定她不是在讽刺他,而是在询问,便点了点头。
大热天的进有冰盆的大殿,可不特凉爽吗?
满宝便道:“冷热交替,您就是受寒了,陛下,我给您拔去一些寒气,再开些药吃?”
皇帝这会儿觉得自己神清气爽,身体倍儿强壮,肚子也没有疼痛的感觉,所以一点儿也不想吃药。
不过扎针的确是挺舒服的,虽然那针看着老长,但只要不看它,被扎的时候是不会觉得疼痛的,反而酸酸胀胀的,过后还挺舒服。
于是他迟疑了一下便点头。
满宝道:“这屋里太凉爽了,我们去偏殿吧。”
满宝给皇帝扎了针,然后给他开药方,“现在吃一副药,晚上临睡前再吃一副就差不多了。”
皇帝穿好衣服,一边穿鞋子一边好奇的看着她,“你真是来给朕送药包的?”
满宝连连点头,是真的,怎么你们都不相信我呢?
她想了想,还是一脸真诚的和皇帝道:“陛下,我是特意来谢谢您的,还有,上次的事儿我很抱歉,但那是规矩,给您开方子就是得入案,我也没想到魏大人会因为这事儿骂您。”
皇帝立即问道:“你也觉得魏知很无理取闹是吗?”
满宝迟疑了一下,没点头,但也没摇头。
但这对皇帝来说就是一个莫大的鼓励了呀,他干脆拉着满宝说起魏知的坏话来,“魏知那人,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朕在他眼里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人了,多吃些甜瓜都要说,午睡时多小憩了一会儿就要猜测朕晚上寻欢,如此窥视朕的行踪生活,别说朕是皇帝,就是一般人都不能忍吧?”
满宝便道:“陛下您又不是一般人。”
她道:“我先生说过,要做非常事,便做非常人;要想有大成就,便要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陛下既然想做圣君,自然就要忍常人所不能忍。”
满宝一边收药箱一边道:“魏大人这是把您当圣君看呢,自然是以圣君来要求您,您应该开心才是。”
皇帝觉得自己不应该开心,但别说,他还真有些开心。
满宝将药方交给了古忠,再次小声道:“陛下,这一次我还是得入案。”
皇帝:……
古忠接过药方,把脑袋低得更低了。
毕竟刚收了周满的彩虹屁,皇帝这会儿也不好翻脸,于是挥挥手让她滚了。
满宝拎着药箱就跑了。
回去后去了一趟太医院将这脉案入档。
萧院正已经见怪不怪,毕竟是第二次见了不是?
他看了一下皇帝的脉案,觉得还可以,不过依旧打算第二天派刘太医过去复诊一下。
他收了医案,问满宝,“你手上的那部医书修得怎么样了?”
“内容你们不是都通过了吗,我已经开始写了,大概要写上两月左右。”
因为是在宫里,虽然看着忙,但能挤出来的时间也不少,所以他们的效率还是挺高的。
萧院正点了点头,见她要走,便忍不住轻咳一声,叫住她道:“周小大人,你写给刘医女的那本医册我看过了,我觉得其中有些便可用,不过我想亲自验证一下其中几套针法的效果。”
满宝点头,“试吧,不解的地方可以问我。”
萧院正见她没理解他的意思,便更明白的道:“我想去东宫的偏殿看一下你那三个学生的扎针,我听说这两日你都没去偏殿了。”
满宝道:“他们最近用的针法都扎熟了,要是有不确定的地方他们会留着病症给我,让人将病案送与我,所以我这两日没去。”
其实是她和明达他们玩得太忘我了,偏殿的三个弟子可以自学,她便不去费那个心了。
萧院正便道:“我也过去看看?”
满宝笑道:“去吧,您顺便帮我盯一下我的弟子,他们要是有不懂的地方,您可得教他们。”
萧院正点头,但总觉得哪儿怪怪的,一直到满宝提着药箱离开了他才勉强想起来,他是去偷学,哦不,是学习的,怎么变成替她教她几个弟子了?
萧院正摇了摇头,叹息一声,继续留下值班。
说起来他也比较倒霉,两次周满给皇帝看病入案都遇上他值班。
萧院正想着,明天一早刘太医只要来上班,他就让他去大明宫给皇帝复诊,再顺便和郑太医商量一下调班的事儿,这样下次他就不用这个时间值班了。
他想,总能给周满岔开吧?
结果第二天刘太医还没进宫呢,便有内侍急匆匆的从大明宫那边过来道:“萧院正,陛下召见。”
萧院正立即从小床上惊醒,连忙穿鞋问道:“陛下怎么了?”
“陛下发热了,大明宫那边的卢太医和方太医已经去了,只是发热是大事,所以卢太医让过来请您。”
第1543章
虚惊
萧院正立刻转身去取了好几瓶药,这才急匆匆的与内侍走,这会儿天都还是黑的,不过宫廷也已经开始运作起来了。
他知道,再过不久皇帝就该起床吃早食准备上早朝了,很显然,皇帝凌晨才被发现发烧,也不知道是刚烧,还是已经烧了一段时间了。
“陛下歇在谁宫中?”
内侍低声道:“在中宫。”
萧院正松了一口气,又加快了些速度。
一行人小跑着上了船,到了大明宫后又小跑着去了正殿后面的寝宫。
这个时代,甭管是因为什么发热的,反正发热是大事儿,因此不仅惊动了住在另一处宫殿里的太后,连在前面值班的老唐大人都被惊动了。
萧院正连忙去给皇帝问诊。
皇帝只是发热,又不是昏迷,他这会儿就很清醒的坐在床上,看到萧院正都来了,不由有些脸黑。
他看上去精神还不错,一边擦鼻涕一边道:“不是什么大事,吃上两副药就好了,怎么折腾了这么多人来?”
萧院正是皇后让人去叫的,她道:“来都来了,还是让萧院正看看吧。”
皇帝只能伸手给萧院正把脉。
萧院正摸过脉,又摸了一下皇帝的体温,虽热,却还不至于高热,于是松了一口气。
皇帝这种状况他一眼就看出来是受寒了。
于是道:“陛下是受凉了,臣给陛下开个方子先试一试。”
萧院正和两位太医商量了一下后开药方,开着开着觉得不太对,昨天周满不是给皇帝看过,那脉象看着不重呀,按说两剂药下去,又扎了针,体内的寒气该消了才是。
他写着药方的手一顿,忍不住去问古忠,“陛下昨日是不是又多吃了冰过的甜瓜?或是夜里踢被子了?”
别看这儿白天那么热,晚上还是有些凉的,尤其这里近山,夜里风一吹,还带着些寒气呢。
所以夜里还是要盖被子的。
要不然,皇帝他们也不会住到这里来避暑,比起宫城,大明宫这边简直算得上是凉爽。
古忠不知道晚上皇帝有没有踢被子,但是他知道,“陛下没有喝周小大人开的药。”
萧院正:……
古忠小声的解释道:“陛下没觉着难受,昨日既没流鼻涕,也不发热,那药汁苦哈哈的,所以……”
萧院正不说话了,开始拉着两位同僚继续开药方。
他们商量出了一个药方,然后便去抓药熬药。
老唐大人正在侧屋里等着,因为凌晨被惊醒,这会儿正有些昏昏欲睡,听到动静立即醒过来,问道:“怎么样了,可严重吗?”
古忠来回话,“萧院正已经开了药了,应当是不大要紧的。”
毕竟,这会儿皇帝除了发热,流些鼻涕外并没有别的症状,头不晕,身不乏,这会儿还想着吃早饭呢。
老唐大人一听皇帝的精神这么好,便道:“那让人去东宫通知太子殿下吧。”
古忠应下,派了人出去。
皇帝生病了,太子当然得来侍疾,等太子来了,还得去通知依旧被关在屋里反省的恭王。
其实恭王离他们更近,也在这大明宫中,不过住在了后头建到一半的宫殿里。
他现在还在闭门思过,抄写经文,本来帝后移宫大明宫避暑,朝臣是反对带他的。
但皇帝觉得宫城太热了,而恭王又胖,把他一个人丢在那里太可怜,万一中暑了怎么办?
于是非得带他,当然,理由也很正当,他要亲自盯着恭王悔过,知道他每日都诚心的抄写经文认错才行。
皇后也想带,太子也没反对。
他觉得要是不让他爹娘带过去,把老三关在太极宫这边思过,他爹回头还得各种担心,肯定会往这边送冰盆,送各种东西。
这不是浪费钱吗?
还不如把人带到大明宫去,那边有座建到一半的宫殿,别看里面收拾得还算干净,里头的东西肯定比不上太极宫这边齐全,把人往里面一塞,除了凉快点儿,也没其他的好处了。
嗯,听说大明宫里的蚊虫还多,尤其是老三住的那半座宫殿,靠近山,夜里蚊虫看见灯光就跟看见什么似的,哈哈哈哈……
太子一点儿也不担心恭王离帝后比较近,因为他媳妇,还有媳妇肚子里的儿子也在那边,最主要的是,皇后在呢。
不过,再怎么放心,听说他爹发热了,太子还是急匆匆的披了衣服起身,鞋子都没穿好便往大明宫赶。
他路上问了一下内侍,想要知道他爹什么情况。
内侍哪敢说这些?
只说自己不在殿内伺候,不过萧院正和太医院的两位太医都在,老唐大人也在。
太子便问,“萧院正没有再叫太医院的其他太医去吗?老唐大人有没有叫三高官官进宫?”
内侍小声道:“奴才没听说。”
那就是没叫了。
太子一下放下心来,那看来他爹没什么事儿。
太子这会儿也不希望皇帝有事,他这会儿还没儿子呢,怎么也得等太子妃平安生下孩子来才好。
而且,头上悬着的闸刀移开了,太子便有了孝顺之心,也开始担心起他爹来。
太子有些忧愁的到了大明宫,结果一到正殿,却看到皇帝和皇后正坐在一起吃早饭呢。
皇帝已经吃完了一碗面,此时正在啃包子,看到太子头发散乱,便随手一指一个内侍,“给太子收拾收拾,披头散发的算怎么回事?”
太子看了一眼他爹的脸色,觉得比他还要红润,完全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于是转身收拾去了。
一家三口,不,是加上后面赶来的恭王、明达和长豫三人,一共是一家六口一起吃了个早饭。
然后恭王就希望回去闭门思过了,皇帝则带着太子去处理政务。
虽然生病了,但貌似表现得不是很严重,皇帝头不晕身不乏,他感觉出了喉咙有点儿不舒服,鼻涕有点儿多外就没什么毛病了。
因此也不好旷工,便只能继续上朝去了。
不过这会儿皇帝身体欠安的事儿已经传出去了,该知道的大臣都知道了。
第1544章
忍让
或许是考虑到皇帝的身体状况,今天讨论的政事都还算平和,就连魏知都难得冲皇帝路出笑容。
皇帝见状,得寸进尺的让太子代劳了大部分事物,自己则悄悄去看了一下廊下养着的鹦鹉,教它说了半个时辰的话儿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他做这事的时候并没有瞒着魏知。
魏知知道以后默默的忍了,皇帝颇为开心,然后就乐极生悲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皇帝觉得喉咙更疼了,吃了一块肉,竟然觉得吞咽困难,而且头还昏沉沉起来了。
皇后看着不太对,连忙伸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发现竟比早上的还要热,连忙让人去请萧院正。
萧院正也没想到陛下吃着药病情竟然都加重了,连忙给他下药降温。
皇帝下午就不能再处理政务了,太子过来晃了一圈,见他爹蹙着眉头睡觉,他只能默默地回前殿去替他工作。
满宝对这些全都不知道,别看大臣们消息灵通,那是宫里的人想让他们知道消息,他们才那么快知道的。
而皇后不想让明达和长豫担心,因此没让宫人们告诉她们皇帝再发高热的事儿。
早上他们分开的时候皇后就不让她们再去正殿了,她道:“明达身子本就弱,长豫年纪也不大,别过了病气,这两日你们就跟着先生读书,和你们嫂子做伴儿,等你们父皇病好了再过来请安。”
因为早上吃早食时皇帝精神特别好,还和她们说了笑话儿,所以俩人没觉得这是大病,转过头就忘了这事,全记着做药膏了。
太子妃的身份更不好提了。
于是正殿那边在熬药担忧时,侧殿这边正欢快的熬着药膏呢。
满宝将蜂蜜和羊油分别加到两份药膏中,再一冰就成了。
她们将药膏取出来,揭开,满宝都挑了一点儿擦在手背上,很高兴的和三人道:“我觉得做对了,别说,这药香味儿也挺好闻的,下次可以试着往里加些香气浓的花汁,说不定还会带花香呢。”
明达道:“这个好,你不是很喜欢花园里的那些花花草草吗?我挖着觉得青草的味儿也不错,或许还能加草汁?”
长豫想了一下,立即打了一个抖,拒绝道:“那岂不是绿油油的了,擦出来的脸还能看吗?我不要。”
太子妃也表示了拒绝。
因为有皇后的叮嘱,这一次她们润胭脂做的便多了一些,相当于上次的两份。
满宝看了后道:“我要再挖三罐。”
明达和长豫这两天也从母后那里抠了一些往脸上擦,都也觉得自己变好看了,于是道:“我也要一份儿。”
满宝从自己的药箱里取出六个小木罐子,而明达她们则拿出了自己的瓷罐子,一起摆在满宝的木罐子旁边,等着她挖。
满宝先给她们挖上,填满了瓷罐子后道:“少用点儿,小心长痘。”
明达和长豫喜滋滋的应下了,道:“下次我们还熬。”
她们觉得做这个挺有趣的。
一旁的宫女们身上带着烟火气的想,可不有趣儿吗?
公主们只是顺手捣一捣药材,添一点儿木柴,大部分时候活儿都是她们干的,炉子也是她们看的。
满宝也觉得很有趣,主要是,这次做药膏,完全不像是跟着郑大掌柜做的药膏,还需要自己不错眼的盯着,她只要做些关键的步骤就好,还不是很费时。
太子妃不知道这会儿就能出药膏,因此没经验,这会儿正让人回去取瓷罐,一回头就见满宝正往自己的木罐子里挖药膏,她见了忍不住问,“你怎么要这么多?”
满宝道:“这是给我二嫂和三嫂的,这是给我六哥的,这个则是给刘祖母和郑姨的,还有这一份我打算自己擦擦看。”
太子妃总算知道她为什么那么有闲心教明达和长豫熬药膏了。
宫女很快取来了瓷罐,太子妃把瓷罐递给满宝。
满宝给她挖了一份润胭脂,大罐子里瞬间只剩下五分之一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