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35章

    因为有多,满宝便和崔氏一人一碗。

    崔氏本来胃口一般,毕竟身上还有点儿痛,尤其是麻木过去以后,睡了一觉起来,那种痛就更加明显了。

    可看着满宝吃得那么香,她便也觉得这鸽子粥不错,于是便多吃了两口,再多吃两口,然后就把一碗粥全吃光了。

    崔嬷嬷看着很高兴,将两个碗收下去,便问道:“夫人要看小少爷吗?”

    崔氏立即道:“快抱上来我看看。”

    小少爷还没醒,他依旧攥着拳头睡着,腿被绑着,但也像个圈圈一样曲着。

    唐夫人跟着探头看,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后道:“眉眼看着像你。”

    满宝便跟着一起凑上去看,看了半天没看出来到底哪里像崔氏了。

    她对于这些大人只看一眼孩子就看得出像谁的本事特别好奇,“唐夫人,您到底是怎么看的?”

    唐夫人看了她一眼后道:“见的人多了就看出来了,你看不出这孩子鼻子眼睛都像她吗?”

    满宝看了眼孩子,又看一眼崔氏,再看一眼孩子,再抬头看一眼崔氏,然后老实的摇头,“看不出来。”

    唐夫人老神在在的道:“没事儿,等你见过的人多了就看出来了。”

    “我见过的人也不少了的,”满宝算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见过的人,越发肯定,“说不得我见过的比您还多呢,不过这都不是最要紧的,我最好奇的是,孩子眼睛还没张开呢,您是怎么看出来眉眼都像杨夫人的?”

    杨夫人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唐夫人忍了忍,没忍住,抬手敲了一下满宝。

    满宝又不傻,便知道唐夫人是恼羞成怒了,看来她也没看出来孩子和崔氏哪里像,估计转身见到杨和书,她就会改口说孩子和杨和书相像了。

    哼,果然,大人的嘴骗人的鬼,从小到大好多人都是这么骗她的,一看她就说她跟她爹很像……

    老周头在莆村连着打了两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问道:“是不是满宝想我了?”

    旁边站着的三个儿子都没吭声。

    老周头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举目四望,满意的看着已经被种了不少的麦地,很是欣慰,“就是肥还没沤好,老大,你回头记上,一定要记得在十月前让他们上一次肥,不然麦子过了冬后要长得不好了。”

    周大郎应下。

    周四郎收回了目光,道:“爹,我和唐县令都说好了,这九十九牛等县衙的人看过就能入编号。”

    老周头皱眉,“怎么少了一头?”

    周四郎道:“白善要一头,不让入编号,我想着自家人不用太拘泥规矩,所以就应下了。”

    第1667章

    用脑子

    老周头有些好奇,“白善要牛来干什么?”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瞪大眼,“这孩子不会想着拿牛去吃吧?”

    周四郎还没说话,老周头已经叫道:“这可太暴殄天物了。”

    周四郎道:“他说是送人,有个同窗想要,只是在外头买的都有编号,去处衙门那里都有留档。”

    朝廷现在对耕牛的管制还是挺严格的,周四郎的牛是从草原上带回来的,没编上号前,他拿来干什么都可以,编上号了,那就是耕牛了。

    老周头对于白善送礼竟然送一头牛的奢侈行为表达了一下不满,然后就问道:“人家会回礼吗?”

    周四郎哪儿知道?

    不过为了不让他爹放心,他毫不犹豫的点头,“肯定会的。”

    老周头这才放心。

    已经被预定了要收礼的满宝并没有要给白善准备礼物的意思,她见崔氏的情况稳定下来后便要收拾东西回家去。

    杨和书就留下她道:“唐知鹤午时要过来,你不如留下一起用饭。”

    满宝想到她也许久不见唐大人了,于是点头应下。

    唐知鹤还真跑过来用午饭了,崔氏还不能出产房,因此饭厅里只有他们四人和伺候的下人。

    唐知鹤笑问满宝,“听说你自己掌了职田,怎么样,户部给你分的地还好吧?”

    满宝点头,“很好,比我们七里村的地可平坦肥多了,关中平原居多,就是比我们川蜀好。”

    她想了想后道:“除了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外没别的太大毛病了。”

    唐知鹤:……

    他扭头和杨和书道:“还挺挑剔。”

    杨和书笑了笑,问满宝:“你找到佃农了吗?”

    满宝点头,“基本上是以前的佃农租种的。”

    杨和书微微挑眉,问道:“你是怎么收租的,他们竟然愿意续租你的职田?”

    唐鹤对这些事儿不熟,闻言还有些奇怪的抬头,“怎么,雍州佃农很难请吗?”

    杨和书瞥了他一眼,显然这位县令是不知道职田里的猫腻的,他没说什么,看向满宝。

    满宝将口中的菜咽了下去才道:“我只收四成的租子,麦种我全供,稻种我供一半,其他的种子他们自己负责,除此外,我还打算给他们二十头牛。”

    唐县令还没说话,唐夫人已经道:“才四成的租子,你给这么多东西,一年下来还能赚多少?”

    满宝笑道:“头一两年或许赚得少些,等后面就多了?”

    唐夫人挑眉问,“怎么,你后面要涨租?”

    满宝摇头,“学嫂,最珍贵的并不止是职田,还有他们的人力,有些收益这一时半会的看不到,日子久了就看到了。”

    杨和书便想起他们在七里村的那个小庄子,作为那个小庄子各种意义上的常客来说,他可是能大约算出他们的收益的。

    杨和书问她,“你给出的条件这么好,是不是也对他们有要求?”

    满宝点头,“我让他们全听我们的,只要是有关于庄子里的一切事物,都是四六分成。”

    唐夫人不觉得这算条件,“佃户本不就是要听主人家的吗?”

    满宝想了想后道:“心甘情愿的听和不心甘情愿的听是不一样的。”

    三人一时不解。

    满宝就举了一个例子,“庄先生以前给我拿了一本《易经》读,我对坐着读了一上午也没看下两页来,看完了还不进脑子;但我自己看话本就不一样,一上午我能看下半本来,眼睛都不带眨的,我还能全都记住了呢。”

    三人:……

    满宝道:“这就是心甘情愿和不心甘情愿的区别。”

    唐夫人憋了半天问道:“种地又不似读书,还需要用脑子。”

    这话杨和书也不太赞同,道:“种地也不全是靠蛮力的。”

    满宝则更直接,“谁说种地不用脑子的?种地不用脑子,就说明他们心不甘情不愿,所以种出来的粮食都不及别人的好。”

    满宝道:“我家有几块田和别人家的紧靠在一起,前后左右,地力都差不多的,但每年不论是种的麦子还是种的水稻,收成都要比别人家的好一点儿,就是因为我三哥特别会种地。”

    她道:“这就和做菜一个道理,一样的食材,我大嫂做出来是一个味儿,我二嫂做出来又是一个味儿。所以并不只是读书才这样,我觉着这世上的事儿大体都这样,都分用了脑子和没用脑子。他们心甘情愿的给我劳作,收获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哪怕我只占了四成,总量多了,我也就分得多了,他们也分得多,双赢岂不比我单赢要好吗?”

    唐夫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杨和书则在心里思考起来,和满宝道:“你先坐着,看看两年后你们的亩产怎么样。”

    满宝点头。

    唐县令则是更直接的问她,“说吧,想求我们什么事儿?”

    满宝就嘿嘿一笑,“还是唐学兄了解我。”

    她正色道:“我想买些种蛋给他们孵小鸡养着,只是立君找了找,发现京城的种蛋很不好买。”

    不是不好买,而是大量的不好买。

    满宝可是预计给他们一家养二十只小鸡的,这么大量的种蛋一时根本买不着。

    满宝就和唐县令道:“唐学兄,你能不能帮我找一找?”

    唐大人没想到她是这个要求,一时惊呆了,“我一县县令上哪儿去给你们找鸡蛋去?”

    满宝道:“你是县令啊,不应该很好找吗?”

    “谁告诉你县令好找鸡蛋的?”

    满宝直接扭头看向杨和书。

    杨和书吃饱了,他喝了一口茶涑口,半响才擦了擦嘴角道:“这事交给我吧,你想要多少个?”

    满宝:“两千?”

    杨和书只是皱了皱眉便点头,“回头你让人送钱过来就行。”

    满宝便从荷包倒出一小块银子给他道:“喏,三两,不用找了。”

    杨和书:……

    他这才想起,别看两千个鸡蛋听着挺多,还真不怎么贵,三文钱两个,三两要是兑换成铜钱还能剩一些呢。

    杨和书接过银子道:“不占你的便宜,回头我会让人把剩下的钱给你送去的。”

    唐鹤好奇得不行,“你一个户部的官员上哪儿买鸡蛋去?你在罗江县当县令时还给他们买过鸡蛋?”

    杨和书道:“我不仅给他们买过,还帮他们卖过呢。”

    要不怎么说他是常客呢?

    第1668章

    速度

    唐鹤没想到他还兼职干这个,惊讶得不得了。

    满宝一边看着唐县令一边摇头,叹息道:“唐学兄,您太不敬业了,您好歹是一县父母官,这么重要的事儿怎么能不管吗?”

    “给你买鸡蛋很重要吗?”

    “这是农事您知不知道,农为本,怎么会不重要呢?”

    长安县比华阳县还要难管,唐大人每天都忙得要头秃,朝里的事儿,看着跟他这个小县令没多大关系,毕竟他参不上政,但是,每一件事又都跟他有些关系。

    比如这个官员去了春风楼,御史把人给弹劾了,吏部说不定就要拉上御史台搞一次官员风评大检查,这京城里的各种欢场说不定就要巡查巡查。

    不巧,京城大半属于长安县,欢场这种繁华之地多半在他治下,所以你看他忙不忙?

    忙完了他还得提防着不让对面的万年县看笑话。

    所以他为什么要去管两千个鸡蛋的事儿?

    唐县令突然想起了什么,道:“而且你那职田不在长安县范围内吧,那不是雍州的吗?”

    满宝眨眨眼,倒打一耙,“唐学兄,你得有兼爱之心知道吗?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县县令,但将来肯定要做一府一州一道,甚至全国的,咳咳,不对,是宰相,所以你现在不能只看着一县的百姓,你得想长远些,爱得广泛些。”

    唐县令道:“歪理还挺多,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白了你就是想走后门,有本事你去找雍州的刺史给你找鸡蛋去?”

    一旁的唐夫人忍不住扫了他一眼,淡淡的问道:“走三两银子的后门吗?”

    唐县令一噎,好像还真不能这么说,显得他的劳力很廉价似的。

    杨和书打断他们没有意义的争吵,道:“行了,这事儿我都接了,你们再吵,我让你们自己接手去。”

    唐鹤和满宝立即闭嘴不说话了。

    满宝吃饱喝足,留下两张药方,一张是给崔氏的,一张则是给迎月的,然后就告辞了。

    杨和书也不多留她,让万田将人送出去。

    满宝一走唐县令就忍不住问杨和书,“你还真能一下买到两千颗种蛋?”

    杨和书道:“也并不怎么难。”

    他道:“户部那里有路子可以买到。”

    唐县令一头雾水,“户部怎么会管这样的事?”

    杨和书就瞥了他一眼道:“西内苑里养着这么多禁军呢,每个月都要从户部里拨款过去,他们的采买有路子买到鸡蛋,还有皇宫中的采买,各家的庄子初,户部多少都有联系,两千个蛋,即便是种蛋,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周立君他们在外面难买,是因为集市上都是散卖的鸡蛋,基本上都是农户家里养的鸡,并没有多少。

    她一下要两千个,还要求必须是种蛋,自然难,可对杨和书来说,这还真不怎么难。

    吩咐下去,不过三四天便有人挑着八筐鸡蛋到了侧门。

    一筐里装了两百五十个鸡蛋,为怕磕着碰着,送过来的人还多添了几个呢。

    万田亲自出来接着,低头看了看,他也看不出好坏来,但见个头不小,便觉得不错,他问道:“都是种蛋吗?”

    “是种蛋,按照大人吩咐的,母鸡多,公鸡少,小的们都检查过了的。”

    万田便拿出一块银子来,道:“我们要是孵不出小鸡来,或是孵出来的公鸡多于母鸡,我们可不轻饶的。”

    “您放心,大人亲自吩咐的,借我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糊弄的,不信您找个懂行的照一照,都不用孵出来就看出这全是好种蛋了。”

    万田便满意了,将银子给他。

    管事摸出一把小秤来称银子,见正好是三两,便从怀里摸出三串铜钱来还回去,笑道:“万爷,因怕手下的人手脚重,所以小的还往每个箩筐里多装了两个鸡蛋,以免碰坏了不够数,这是给您找的零,您看看。”

    万田便知道今日银子兑铜钱是一比一千一。

    他接了过去,直接又给了他一串钱,道:“你们为大人着想,我们大人自然也不会亏待了你们,辛苦你们跑这一趟了,这一串钱是我们大人赏你们的,拿去花用吧。”

    农户双手接过,笑得见牙不见眼,连连鞠躬着道谢。

    等他走了,万田这才叫过人,将车赶过来,把箩筐放在了车上运到周家去。

    正巧,老周头他们今天从莆村回京城里来准备周六郎的婚礼,看到他们送来的鸡蛋愣了好一会儿,然后老周头就一边让人将箩筐卸下来,一边推辞道:“怎么能让杨大人破费呢?而且就算老六办喜事,那也是用不了这么多鸡蛋的。”

    万田愣了一下后道:“周老爷,这鸡蛋是满小姐托我们大人买的,您不知道吗?”

    老周头一愣,然后问道:“满宝买这么多鸡蛋干什么?”

    万田自然是知道的,但见老周头好似什么都不知道的震惊模样,话在嘴巴里转了一圈还是没说出来。

    他憨笑道:“小的也不知道,就知道这是满小姐要买的种蛋,对了,这是剩下的钱,大人让我退回来给满小姐。”

    把钱塞给老周头,万田甩手就跑了,“周老爷,种蛋我送过来了,这就先走了。”

    说完带着下人们撒丫子就跑了。

    周老爷听他特意强调了一下“种蛋”,哪儿还不明白,这是满宝打算买了来孵小鸡呢。

    养鸡其实也挺好的,平时不仅有蛋吃,逢年过节还可以杀只鸡什么的。

    但看着排成两排的箩筐,很显然,这么多鸡蛋是不可能他们自己全孵化了自己养的,那给谁养就再明白不过了。

    老周头低头看了眼手里的两串钱,左右看了看,见没人发现,立即往怀里揣,这才开始掐着腰念叨起来:“大手大脚的,这么大手大脚的怎么了得?”

    一边念叨一边高声喊道,“老大,老四,老五——”

    周四郎和周五郎不知跑哪儿去了,只有周大郎应了一声,老周头便喊道:“过来把箩筐搬回去,让你媳妇仔细挑选一下看是不是种蛋,回头想办法孵了。”

    等周大郎从院子里出来时,老周头已经快走到他住的院子里了,周大郎往甬道里看了一眼,只看得到他模糊的背影了。

    周大郎这才去看院子里摆的箩筐,有些奇怪,爹怎么就把鸡蛋丢在这儿走了?

    第1669章

    给你算账

    老周头偷偷摸摸的回了房间,钱氏正在靠窗的榻上纳鞋底,这是给几个儿子的,他们常要出门,鞋底厚些对脚好,也耐穿。

    因为中间有屏风隔着,她并没有看到探头探脑的老周头,但她听到了动静,便扬声问了一句,“他们把新房布置好了?”

    老周头吓了一跳,差点栽倒,他“啊”了一声,应道:“都安排得差不多了。”

    他站着等了一会儿,见老妻没有再说话的意思,就转身悄悄的进了内室。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