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57章

    等她又昏昏沉沉起来以后,唐县令又问道:“出院子的时候,药箱是在谁手里?”

    第1728章

    针

    “我的……”徐雨垂着头,头发遮住了她的表情,她声音几乎没什么起伏的道:“我和汪雨回院子时就看见梁山提着周太医的药箱了,我当时就伸手接过来了。”

    “是吗,可是你一开始说的是,出了院子以后你才从梁山手上接过了药箱。”

    徐雨道:“奴婢没有,奴婢没这么说过。”

    唐县令笑了笑,合上之前吴公公他们记录的册子,挥了挥手道:“我问完话了,公公将她送回牢房吧。”

    吴公公一听,便好奇的凑上去问,“怎么,大人有头绪了?”

    唐县令笑道:“虽不十分肯定,却也有八分准了。徐雨,你知道什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吗?你到底辜负了周太医为你求的情,不过,太子才有了添丁之喜,你若是肯招供出幕后之人,说不得倒有一线生机。”

    徐雨轻声道:“奴婢冤枉。”

    唐县令笑了笑道:“京兆府要查的事儿,目前还没有查不出来的,你忘了恭王此时为何会被软禁在宫中了吗?你想要死扛到底保护一些人,也要看你是否真的能护住他们。”

    “天子之怒非一般之怒,徐雨,这宫里死人,实在是太过平常了。”

    徐雨低垂着头不再说话。

    唐县令挥了挥手,吴公公便让人把她拖下去了。

    吴公公等她走远了便问,“唐大人,这就不用刑了?”

    唐县令道:“都打成了这样还不开口,再打下去也没意义了,不过是凭白多添一条命罢了。”

    吴公公冷冷的道:“这样的人本就死不足惜。”

    唐县令道:“是死不足惜,但死人也要有意义才是,死在用刑上,她是白死,死在刑场上才是罪有应得。”

    他的目的是为了查明真相,又不是为了杀人。

    吴公公却是想把东宫里的探子全都拔干净,尤其是那些对太子、太子妃和小皇孙不利的探子,更应该杀一儆百。

    可惜太子说了留她一命,唐县令也不赞同再用刑,吴公公只能惋惜的退下。

    俩人走出有些阴暗的慎刑司,唐县令掏出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帕子叠好了塞袖子里。

    吴公公忍不住问道:“唐大人接下来打算怎么查?”

    “查一查崇文馆里和徐雨走得近的人,再查一查她的家人,我还要去一趟太医院……”唐县令笑道:“还请吴公公转告太子殿下,下官一定会尽心查案的。”

    吴公公笑了笑道:“唐大人做事儿,殿下自然是信得过的。”

    唐大人笑了笑,先转身去了一趟太医院,见周满不在,便好奇的问道:“周太医一般不在太医院里办公吗?”

    郑太医便解释道:“周太医主要职责是修书,所以多数时候待在崇文馆里。”

    其实在大朝会大战王绩等人前,他们这些太医也经常在崇文馆办差的,那边不仅书多,查找资料方便,笔墨纸也很多,随便他们取用。

    别以为只是简单的笔墨纸,这些零碎的东西加起来也很贵的,尤其他们最近做资料多,写书也多,用纸特别大。

    不过他们现在都搬过来了,虽然心里惋惜,但当着萧院正的面没人敢说出口。

    唐县令点了点头,问道:“殿下把周太医用的针袋送到太医院里来了吧,查出上面的毒了吗?”

    “这事儿得问刘太医,这是刘太医负责的。”

    唐县令便转身去找刘太医,最后在一个小房间里看到了刘太医,他和万太医正凑在一起,手中捏着一根针小心的在火烛上煅烧,一股药味儿散发出来,刘太医靠近了些闻,轻声道:“闻到了吗,这是麝香吧?”

    “是麝香,”万太医蹙眉,“这可真够狠的,竟然敢用麝香泡针。”

    刘太医将烧红的针浸泡在一小碟水中,等它完全冷下来以后将那一小碟水放到中间。

    两个加起来有百岁的老人便趴在桌子上各用一个指头沾了点儿水放在舌头上品了品,俩人几乎要把水给喝光了才慢慢琢磨出点儿味儿来,“还有当归和三棱。”

    万太医补充道:“还有生南星。”

    唐县令没有立即上前,就站在门口看着。

    俩人将分辨出来的药名写在纸上,头疼的道:“找了两日才找出六味药,我看肯定不止这一点儿。”

    刘太医很光棍的道:“剩下的可不好找,什么法子都用过了,只能问泡药的人了,不过就这些药材也足够了,都是活血化瘀,利水通泻的药材,给一个足月的孕妇用这样的药,不仅产妇危急,孩子就算是生下来恐怕也没用了。”

    新生儿本来就极易夭折,用了这样药物的孩子,很大概率活不过洗三,就算真活下来了,恐怕不是个傻子,就是殷或那样的身子。

    这法子太阴毒了。

    刘太医和万太医都比较擅长儿科和妇人的疾病,因此都有些生气。

    唐县令见他们半响不说话,这才进屋去。

    刘太医和万太医连忙起身行礼,然后将写下来的药方给他看,表示剩下的药他们分辨不出来了,唐县令要还想往更深处查,那就只能另请高明了。

    当然,太医院里对这类药最熟悉的两位太医都查不出来,找其他人估计更查不出了,不过对于唐县令来说,有这六味药也差不多了。

    唐县令问:“依两位太医看,这针是在宫里泡的,还是在宫外泡的?”

    刘太医和万太医对视一眼后道:“就算是浸泡,这药也得先熬过,要熬药就会有药味儿,按说,他们不敢在宫里熬这样的药的。”

    万太医道:“可要是在外头准备好,只往宫里送针也不太对。这针并不是浸泡过就有效的,想要扎针时药气入骨,那这针起码要浸泡三天以上,还要更换药物。”

    “除此外,针晾干以后要在十二个时辰内用上,要不然,过了十二个时辰,这药气就淡了,效果也会减弱。”他道:“这针送到我们手上时,仔细的一闻还有药味儿,炙烤过后药味儿更浓,而今天我们换了一根针再炙烤,药味儿就要淡一些了。”

    唐县令明白过来了,“所以这针从晾干到出现在周太医的针袋里应该不超过六个时辰。”

    第1729章

    查

    刘太医道:“应该更短,因为太子妃是第一胎,就算发动了,离生产也还有需要一段不少的时间,为了确保这针效果更好,他们肯定要缩短这个这个时间的。”

    “但奇怪的是,就算是我们太医,也是算不准太子妃到底什么时间发动的。”刘太医道:“我们只能大致算出一个番外,反正前后一旬左右的时间吧,我记得那天周太医去看过太子妃后还来了一趟太医院,萧院正就问过太子妃的产期,当时周太医说的也是,可能就这三五日之内。”

    “当天傍晚太子妃就觉得自己要生产,是突然去叫的周太医,那些人是怎么赶得这么巧,手上正好有刚好晾干的毒针替换进去?”

    唐县令眯了眯眼睛,问道:“这宫里就没有一个地方熬了药却不会让人生疑的地方?”

    “没有。”刘太医暗暗绷紧了脊背,戒备的道:“宫里头用药,除了已经调制好的药丸子,不然其他的药都要从太医院出,而像麝香这一类药物,宫里要用都非常严谨,别说这一两月,就是这一年内都没人用过。”

    万太医也道:“宫里有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有几位皇子和公主,防疫一向严格,若有宫人或嫔妃熬煮药材,我们不会不知道的,宫里所有的药材都要从我们太医院出的。”

    唐县令笑道:“我自然是信得过两位太医的,但我还是想看一下太医院这段时间的出药记录。”

    刘太医和万太医对视一眼,应了一声后道:“唐大人可以开一份手书,我们给院正批准过后就给你。”

    万太医问,“您要多长时间的记录?”

    唐县令想了想后道:“两个月内的吧。”

    刘太医应了一声,记了下来。

    唐县令在忙着这些的时候,殷礼派给他的副手已经把崇文馆里的内侍和宫女都叫到了观景楼中。

    没办法,这会儿那儿最宽敞,也没有人。

    他一到地方,下属便上前禀报道:“大人,我们时间不是很多,宫门落锁前我们得出去。”

    唐县令问:“去请杨大人了吗?”

    “请了,杨大人正在里面问话呢。”

    唐县令就满脸是笑的进去。

    里面内侍和宫女分成两边站,杨和书正拿着笔和纸在问话,其实很容易,就是问谁和徐雨关系比较好,平日走得比较近。

    因为崇文馆里所有人都在这里了,杨和书道:“你们不主动说,这屋里还有许多其他的人呢,这样的事儿由别人来说就不太好了。”

    此话一出,众人便心中惴惴,于是不敢隐瞒,纷纷表示他们和徐雨关系都还不错,平日里看不出什么来。

    当然,这是大家在一起时问到的,除此之外,他们还会一个一个的叫到旁边问话。

    唐县令一进来,杨大人便将手里写好的名单拍在他怀里,道:“这是与她有交集的人,其他的,则是不在一个区域工作,所以不熟,他们对徐雨的印象一般。”

    唐县令看了一眼名单上的圈圈,惊讶,“这么多人?”

    杨大人道:“我之前暗中查过她一次,那一次没看出什么不对来,但这一次直接找人问才知道,她竟是跟所有认识的人关系都不错。”

    唐县令蹙眉,“这样的人,怎么会十八了还只是在崇文馆里打杂?”

    “其实比打杂好多了,”杨大人知道他对宫里不熟,瞥了他一眼道:“别看她现在宫里只是被指派到崇文馆伺候人,其实她再往上一步就是有品级的女官了。”

    在他来前,杨大人已经查问过了,他道:“满宝是太子特意招进来给太子妃准备的,所以当时示下要照顾好人,吴公公和掖庭宫那边打过招呼后,掖庭宫那边就精挑细选了三个人给东宫挑选。”

    杨和书道:“徐雨就是其中一个,最后还是吴公公亲自选定了徐雨。”

    唐县令挑眉,问道:“为什么?”

    “我问过吴公公,吴公公说,因为徐雨的条件最合适,身家清白,人又细心周到,岁数也合适,她素来不争不抢,另外两个与她比起来,性格要更强势一些。”杨和书道:“满宝年纪小,性格单纯,东宫那边应该是怕招来一个性格强势的会薄待她,或是会影响到她。”

    唐县令明白了,所以,这人还是东宫精挑细选出来的,她要是没问题还罢,真有问题,背后的人琢磨得可真够深的。

    唐县令弹了弹手中的纸,笑道:“既然如此,那就一个一个的查吧。”

    于是,俩人便一人照着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一个的提进屋里问话,紧赶慢赶,总算是在天黑宫门落锁前将所有人都问完。

    唐县令将所有记录都收拾好了交给下属带出宫,然后约上杨和书出宫去。

    杨和书瞥了他一眼,都快落锁了,便是他不约,俩人也都得出宫,这还有什么好约的?

    唐县令一边揉着脖子一边往外走,叹气道:“明儿还得去太医院调出药记录,这次大雪长安县塌了五间房屋,还有不少房屋有损坏,陛下和赵国公邳国公还望县衙丢了一堆粮食,所以我还得抽空核定灾情,唉,等这事儿过去,我一定要让周满也给我扎几针。”

    杨和书便问:“殷大人就什么都不管?”

    “他等我查出眉目来再管,如今都是跑腿儿的活儿,他才不干呢。”唐县令想到了什么,笑起来:“今儿我进宫时看见隔壁的老郭也正好来领旨,听到殷大人把东宫的这案子交给我来办,他脸都青了。”

    杨和书便笑着摇头,“你这时候和他比什么?”

    唐县令就叹气,“这不是苦中作乐吗?他以为我乐意来管这种事儿啊。”

    他沉默了一下后道:“这一次徐雨埋得如此之深,主要是,幕后之人算得如此之准,恐怕能量还在恭王之上,你说这宫里,出了陛下、皇后和太子,还有谁的势力且在恭王之上的?”

    杨和书没说话。

    但俩人心里也都有了猜测。

    第1730章

    看重

    所以唐县令才越发忧愁,“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他到底有什么可羡慕的?”

    说的是郭县令嫉妒他领了宫里的案子。

    杨和书道:“殷大人是你们的顶头上司,两次宫里的大案殷大人都是调的你,可见他对你有多器重,郭县令已经在万年县的任上四年,再有两年就两期了。”

    杨和书很冷静的道:“京城的郭县,就算重要,一人任上十年也顶天了,久了,别说挡了下面人的路,就是陛下都看烦了。”

    长安县和万年县与其他的县不一样,两县县令上面没有刺史、节度使一类的上司,只有京兆尹,而京兆尹之外就是皇帝了。

    整个大晋,他们只听这俩人的命令,而且每次大朝会他们也是要上朝的。

    硬气一点儿的县令,尤其是长安县县令,不仅可以管着皇亲国戚,还能管皇帝呢。

    在宫里,他们是君臣,但出了皇宫,那县令才是父母官,皇帝再大,那也是子民了。

    所以为了稳定,两县的县令连任的时间也比外面那些县长些。

    基本上一两任就结束任期的,要么是太平庸,担不起担子;要么就是太厉害,立功太多,以至于不把人调走放到更关键的位置上皇帝都不甘心。

    不过郭县令显然不属于这两者,但唐县令嘛……

    杨和书瞥眼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后笑道:“他这是怕你比他更早一步进入京兆府。”

    唐县令道:“我想去刑部,不想去京兆府。”

    出了宫,唐县令呼出一口气,从候在宫外的仆从手里拉过马,上马后看向杨和书,“晚上和我熬个夜?”

    杨和书摇头拒绝了,“家里孩子不太听话,这两天晚上都爱哭,所以我得回去。”

    唐县令笑了笑,“怎么,现在就避嫌了?”

    杨和书警告的看了他一眼后道:“本来今日我就不该去观景楼那里帮你问话的。”

    “知道,知道,”唐县令笑道:“我这不是怕时间拖久了,人家把痕迹都扫除了吗?别人我信不过,你我还是信得过的。”

    杨和书也上马,扯了扯绳子,让马上前两步后道:“你去查吧,我先回去了。”

    唐县令也不能勉强,只能带着文件和明理跑回家去。

    一回到家,他才和夫人打了一个招呼便跑到书房里干活儿去了,连晚饭都吃的肉饼。

    这个省时省力,一手就能拿着啃,另一只手和眼睛都可以继续工作。

    在观景楼询问时唐县令就感觉到不对了,再统一看这些口供时,他才发现是哪儿不对。

    被圈出来的人似乎都和徐雨关系不错,但往深里一问却知道他们对徐雨的事儿知道的不多,除了知道她在京城有一个姑姑,每个月放归日都会来看她以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而他们自认为和徐雨玩得比较好的那些人,并不是他们和徐雨玩得好,而是他们彼此间玩得好,只是他们以为徐雨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所以才有那种错觉。

    唐县令忙了半夜,在纸上将这些人的名字分成一排排的写下后发现的这个规律。

    他头疼的捂着脑袋,现在先不论徐雨背后的人如何,只是徐雨就很厉害了。

    唐县令看着纸上不同箭头下的人沉思起来,所以这些人里还有没有与她一样伪装的人呢?

    唐县令又拿起一旁的口供看了一遍,半响后带着些迟疑的圈了几个名字。

    唐夫人都睡一觉起来了,发现书房还亮着灯,就忍不住起身披了衣服过去看他。

    她伸手摸了摸他的茶杯,见里面的茶水早冷了,便扭头去看明理,明理早趴在榻上睡得天昏地暗了。

    她暗暗瞪了一眼睡着的明理,自己转身去提了炉子上的茶壶上来给他倒水。

    唐县令听到倒水声头也不回的道:“我不喝水了,你自歇去吧,一会儿就要准备出门了。”

    唐夫人就伸手拧了一下他耳朵,“你也知道一会儿就要准备出门了?”

    唐大人这才发现是唐夫人,立即放下手中的资料讨好的握她的手,“夫人怎么过来了?”

    “你听,是不是鸡打鸣了?”

    唐大人一听,还真是。

    唐夫人便又拧了一下他肩膀,道:“我不管你有多忙的事儿,觉总是要睡的吧,满宝说了,熬夜不仅脱发老得快,还会死得快,你要不想我守寡,赶紧给我回去睡觉去。”

    唐大人被拉着,没奈何,只能将资料收起来锁到柜子里和她一起回屋去。

    但躺到床上他也睡不着,满脑子想的还是案子的事儿。

    唐夫人迷迷糊糊都快要睡着了,翻了个一个身睁开眼无意识的看了一眼发现他还睁着眼睛,她便忍不住睁开才闭上的眼睛,靠在他身边问,“到底怎么了,最近不就下了一场雪吗,虽大了些,但毕竟是初雪,你用得着这么愁?”

    她道:“实在不行,明儿我让人去设粥棚,多熬些粥。”

    “别,你还是先留着吧,京城下雪的日子还多着呢,以后再设粥棚,现在陛下和赵国公邳国公还望县衙里扔了粮食呢,我都懒得煮,回头核对了名单,直接分好发下去,让人拿回家去自己煮。”

    “不是雪的事儿,那是什么事儿?”

    “昨天,不,是前天了,前天晚上东宫死了两个内侍。”

    这事儿显然还没怎么传到外面来,所以唐夫人还不知道,她道:“太子妃不是才生下小皇孙吗?”

    “就是因为生小皇孙,东宫内侍去接周满时,有人把周满药箱里的针袋换了。”

    唐夫人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唐大人道:“周满提早发现了,所以没有用那包针,事后查出来,针上浸泡了活血化瘀,利水通泻的药物。”

    唐夫人震惊过后一脸怀疑的看着唐大人,翻身起来看他,“你和我说这些干什么?”

    这种要命的案子,他一般都会瞒着她的。

    唐县令目光幽深的看着她道:“我和长博今天查了一天,发现这一次幕后之人藏得比恭王还要深,查到最后可能会不了了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