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只有见多识广的殷或和刘焕一脸淡然,认为这不是常识吗?满宝咽了咽口水,不可置信的问:“还,还能这么做?”
太子道:“当然可以,不仅孤的门人会那么做,那些官员和世家豪门自己、亲属和下人都会这么做。”
说是自家的东西,自家的行李,城门官和户部还怎么收税?
就算是最较真的人也不可能一直盯着人家的东西。
贵重的东西大多都会运回宅子里,再慢慢寻找机会出手,或是送人,或是与人以物易物,户部根本就管不到这些。
满宝惊呆了,小时候遥远的记忆就被她不小心翻出来了,“我想起来了,当年傅二姐姐随傅县令离开我们罗江县时就带了不老少的特产,我似乎听谁提了一嘴,说是傅县令不好空车回京,所以打算带些特产进京,就是送不出去,还能卖了赚些路费。”
太子点头,不过心里觉得这位姓傅的县令也忒小家子气了,想的竟然是赚路费。
白善喃喃:“难怪当时我们课业交上去以后先生只说我们心好,只是想的不够周全,也不够通情达理,让我们再想呢……”
太子就笑道:“那你们就继续再想一想吧。”
不过他觉得很难有所改进就是了,钱嘛,谁不喜欢呢?
白善也道:“利益最是动人心,一本书上有说,利益可以勾动人心内的贪欲,只要利益足够大,别说践踏道德,践踏律法他们也都敢,哪怕为此付出生命。”
满宝弱弱的道:“我不敢,我怕死。”
再多的钱财也得有命去花,满宝扭头和白善道:“你以后可不要贪赃枉法,我不想被抄家,其实钱只要够花就行了。”
白善点头,“你放心,除非是被冤枉,不然我不会让你随我被抄家的。”
众人:……
太子牙酸了一下,懒得再理会他们天真的语言和想法,直接起身道:“玩到天黑就散了吧,你们年纪还这么小,少想这些事儿。”
说罢转身走了。
大家连忙起身行礼送他,等太子走没影了,大家才回头去看桌子上空落落的两个碗,满宝叹息。
长豫叹的比她还要大,她才吃了一块,一块儿啊!
太子直接回去找太子妃吃饭。
太子妃果然在等太子,正是吃晚食的时候,太子既然回来了,又没有说让她先吃,她自然是要等他的。
见到他,太子妃就笑问,“殿下今日怎么想起来吃蒸肉了?”
第1839章
劝说
太子胃口极好的拿过一碗米饭,夹了一块蒸肉给她,笑道:“你尝尝。”
太子妃看了眼肥瘦相间的蒸肉,有些不太想吃。
她最近正在准备瘦身呢,奶娘和身边的嬷嬷都说了要少吃肉。
不过这蒸肉闻着是挺香的。
太子妃顿了顿,不好拦着太子的好意,只能夹起来吃了。
太子妃犹豫的时候,太子已经拌着米饭吃了好几块蒸肉,再夹一筷子旁边放着的小菜和其他菜蔬,很是爽口。
太子妃没想到这蒸肉如此细腻,而且入口即化,她吃了一块,纠结了一下还是伸手去夹了一块,然后忍不住问,“这道菜是谁做的?大厨房那边新添了厨子吗?”
“没有,”太子边吃边道:“这是周满家人做的。”
太子妃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这多半是周满拿到宫里来待客的。
太子妃:“……殿下才去亭子里就把人家的蒸肉拿回来了?”
太子道:“给他们留了两碗呢。”
太子妃一听,这才放心,然后嗔怪道:“殿下要是想吃让厨房里的人做就是了,何必跟他们几个孩子抢食?”
太子不说话,心里却冷哼,宫里的厨子要是能做出来,他犯得着去吃周满的吗?
太子妃不是很往心里去,虽然这蒸肉的确好吃,但作为减肥人士,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都不太能吃肉,所以这好吃的东西最好还是不见为好。
亭子那边,太子一走,几人便放松的坐在亭子里唉声叹气,今天想做的两件事都没做成。
事情没讨论出来已是在他们的预计之中,目前虽大受打击,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可是好吃的也没吃尽兴就让人很受打击了。
长豫最依依不舍,所以问满宝,“下次聚餐是什么时候?”
满宝惋惜的摇头,“皇宫还是你家呢,你都不知道,更别说我了。”
长豫就瘪嘴,委屈得不行,“也不知道三哥什么时候能解禁?”
满宝精神一振,问道:“恭王要解禁了?”
长豫摇头,“上次皇祖母提了一句,母后说皇祖母生病,三哥作为孙子本就该留宫侍疾的,所以又把三哥留了下来,连三嫂和侄儿都留在了宫中,不过三嫂和侄儿还好,三哥平时还是不能随意进出宫殿。”
所以还是在禁足中。
满宝就松了一口气,然后就好奇,“我怎么从没在太后哪里见过恭王?”
“没见过才是对的,”明达笑道:“三哥不想见你,特意避开你呢。”
满宝一头雾水,“为什么?”
明达沉默了一下才小声道:“上次除夕宫宴三哥在你面前丢脸,他有些不自在,所以不想见你。”
满宝怀疑的看着明达,“恭王会这么知廉耻?”
明达和长豫都不说话了。
实际情况是,恭王在丢脸之后很生气,迁怒周满,就悄悄的和皇帝告状,认为是周满给他瘦身让他的肠胃坏了,所以他才吃了一些肉就吐成这样。
他要求皇帝严惩周满。
皇帝当时也有点儿担心,第二天就叫了值守的卢太医去看诊,确定他的肠胃没什么大问题,就是突然吃太多的东西,肠胃不适,有些凝滞而已,和周满一样给他开了健胃消食的药丸子——尊贵牌山楂丸!
确定恭王就是吃太多,身体并没有不适,相反,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比之一年前要好许多。
皇帝听和周满关系平平的卢太医都这么说,便温声告诫了恭王一声,让他不要胡乱揣测人。
但父子俩说这些话时没有特意的避开宫人,恭王现在身边伺候的人几乎都是皇后派过去的。
于是皇后转身就知道了。
她对此很生气,于是就在大年初一见过各命妇后将恭王叫到身边训了一顿。
当时明达和长豫等人就在侧殿,因此不小心听到了一点儿。
明达觉得三哥避开周满不见,一是因为实在羞恼,二也是不好意思吧。
当然,这种有可能会使两者关系再度恶化的内情她是不会告诉满宝的。
满宝也没有追根究底,只是很好奇的问了一句,“恭王是不是也参股做生意了?”
明达敏锐的问道:“你想干什么?”
满宝道:“我就是突然想起一件事,若是我们将来想出了可以实施的方法,是不是得从皇亲国戚开始?”
她道:“皇亲国戚里还有谁比恭王更合适呢?”
她掰着手指头数道:“他是当今天子的儿子,而且是最受宠的一个儿子,要是他都服从新制定的政策了,我想,其他人更没有反对的资本了吧?”
明达:“你这么论,那太子哥哥才是最合适做例子的吧?他可是国本,是下一任君王。”
长豫:“……明达,那是我们哥哥。”
又扭头对满宝道:“满宝,我们是你朋友,太子哥哥也是你朋友,你能不能别什么都想着让我们身先士卒?”
满宝安抚她道:“达者为天下先嘛,新的政策方针若是对万民有益,作为第一人,你们是会流芳千古的。”
明达也点头,和长豫道:“你看她还是官儿呢,家里也有人做些小生意,不也秉着为民着想在做事吗?这个天下还是我们李氏的天下呢,我们怎能只想到自己,而不想到天下的百姓呢?”
满宝连连点头,“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你生不带来,死也带不走,你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的,让它千百年记住你的唯有你对万民和未来的功绩。”
长豫:……她没想那么多呀,她就想赚点儿小钱,买点儿好吃好玩的东西啊。
一旁的四个少年静悄悄的挤在了一起,看着周满和明达一左一右的劝诫长豫。
听了半天刘焕有些许同情她,小声道:“死是会有陪葬的,所以钱财还是能带走的。”
长豫总算有了声援,立即点头,“对。”
满宝听了一怔,精神一振,看了白善一眼后扭头和长豫道:“你别听他胡说,人死了就算还有灵魂意识,那也是去的阴间,陪葬的东西你可带不走阳间。”
她压低了声音很神秘的道:“你知道曹操吗?”
长豫:……她是不爱读书,但又不是没读过书,怎么会不知道曹操?
第1840章
吓唬
满宝神神秘秘的道:“那你知道曹操军中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吗?”
长豫被她渲染的也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小声问道:“这是官职?倒是第一次听说。”
满宝就点点头,小声道:“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
长豫愣愣的摇头,明达都好奇的看过来。
“他们就是专门掘人坟墓,从里面偷出陪葬之物的。”满宝道:“乱世时,连军队尚且如此,更别说江湖上的盗贼了,你们没有陪葬之物还好,陪葬这么多东西,肯定会被第一个盯上。”
长豫听得毛骨悚然,忍不住高声叫道:“我看他们谁敢,我,我,本宫肯定会有守陵人的。”
满宝就问:“那你看前朝皇室还有几座陵墓有守陵人?”
长豫一怔,明达道:“好似只有两座陵墓还有人看守。”
满宝点头,“还是朝廷给派的人呢,哪一天朝廷要是不想派人了,那就真的是连个守陵人都没有了。”
长豫呆呆的道:“我大晋必会千秋万代……”
连白善都忍不住开口道:“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可为此努力,但想要它成为现实,比登天还要难。”
满宝点头,在未来,人可登天,却依旧没有一个王朝可以千秋万代,可不是比登天还难吗?
白二郎道:“讨论这种不实际的事儿没意义,你还不如想些能够实现的呢。比如我们三个早就想好了,等我们死以后,带上几本自己写的手册往墓里一带就好了。”
满宝和白善连连点头,道:“掘墓的多是冲着金银珠宝和瓷器去的,我们可以带点儿自己写的东西,既不费钱,又不占地方,真的能带去阴间,也可以做一个纪念。”
还想带自己的日用品,各种喜欢的摆件,首饰,以及衣物的长豫:……
她咽了咽口水,依旧不太能接受他们的假设,小声道:“我觉得我应该不会……”
满宝心里是有些惋惜的,因为她在百科馆内看的那本异志录显然不能拿出来给他们看。
她那会儿小,白二郎和白善很喜欢看志怪,罗江县书铺里新增加的志怪基本上他们都要买一册。
满宝蹭着看了好几本,可惜罗江县的新书少,有时候半年都未必能添上一本新的,所以她就从百科馆里找来看。
当时科科给她推荐了一本比较符合他们这个世界的一本异志录,里面专门记载的是江湖人盗墓的奇异遭遇——很恐怖。
三人看的时候倒是津津有味,看完以后一讨论都不想自己的墓将来被挖,因此都想着死后绝对不陪送值钱的东西。
对了,那本书呢?
满宝仔细的回忆了一下,看向白二郎。
白二郎立即低下头去,白善也看了白二郎一眼,没说话。
殷或看在眼里,从东宫离开回到崇文馆就忍不住避开刘焕问三人,“你们难道还碰见过盗墓之人吗?”
三人一起摇头,“现在还没碰到过,我们见识哪有那么厉害?”
殷或就怀疑的看着他们,“那你们才打什么眉眼官司?”
三人不说话了。
殷或便幽幽道:“我知道了,你们手上肯定有关于盗墓的东西,很机密吗?不能告诉我?”
白二郎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却又不敢,因此悄咪咪的去看白善和周满。
白善和周满都迟疑了一下,对视一眼才微微的点头,白二郎就一把拉住殷或道:“我跟你说,这盗墓里也有好多学问的,我们看的一本异志录上记了好多小故事,说的是两个门派的人专门盗墓,彼此有恩怨……”
白二郎兴致勃勃的将故事大概说了一遍,还有些意犹未尽,主要是说他们的爱恨情仇。
殷或却对他们下墓后遇到的鬼怪很感兴趣,问道:“这样的书你们哪来的?”
时间太久远了,白二郎都快不记得了,他挠了挠脑袋道:“这样怪的书应该是满宝买到的吧。”
白善道:“我们在罗江县时买的,不仅书铺,外面也有许多的旧书,有时候会碰见一些很奇怪很好看的书。”
他们的确很喜欢在罗江县的书铺里淘换书,白二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点头。
殷或问:“能借给我看吗?”
满宝和白善就一起扭头去看白二郎,“书是不是在你那儿?”
满宝道:“我才想起来,我的确丢了好几本书,是不是都是你拿的?”
白二郎喊冤,“我才拿了两本,剩下的可不是我拿的,别忘了,先生也收缴过好几本书的。”
说完又不服气的道:“我也有好多东西在你那儿呢,那什么什么图,不就是你收的吗?我上次在你房间里看到的。还有,你怎么只说我不说白善?”
白二郎道:“你的书他藏起来的最多。”
白善:“……胡说,我那是借,不是藏。”
“那你倒是还呀。”
三人一起长大,彼此都拿过对方的书和东西,这些东西根本扯不清楚。
殷或见他们三个就要吵起来,连忙拦住,将话题扯回来,“书在哪儿?”
“当然是在家里了,这样的书怎么可能带进宫里来呢?”
也是,这样的事儿提起来都有些大逆不道,更别说看书了。
不过殷或还是很感兴趣的,“等休沐,我和你们回家去取。”
三人一起点头,应了下来,还叮嘱道:“你看了可别告诉别人。”
满宝道:“我好多书都被先生发现了,只有这一本不敢让先生看见,我们每次看都是悄悄的在外面看的,不敢带进课室。”
殷或点头,“你们放心,我会很小心的。”
书可以悄咪咪的,然而他们在东宫亭子里说的话却不是秘密,不仅太子能知道他们从头到尾说了什么,皇帝也知道了。
对于周满他们最后吓唬他两个宝贝女儿的事他只哼了一声,然后在心中暗道:他必能让大晋千秋万代。
又想起他们前头议论的事儿,皇帝敲了敲桌子,问还留在他这里处理公务的魏知,“周满一家有人经商,那为何不改户籍?”
魏知自从接手季相的工作后留在宫里的时间就更多了,他略一思索便道:“她家大半的人依旧是以耕地为主,而且他家没分家,定籍还是以周金的身份来定。”
周金这个户主的收入基本上都来自于土地,自然就还是良籍。
第1841章
生气
皇帝微微颔首,问道:“白善几人提的建议你认为如何?”
便是魏知也忍不住谨慎起来,沉吟半响后道:“只怕不易。”
皇帝也叹息起来,“是啊,只怕不易,还是等江南那边的事儿定了再说吧。”
魏知认同,走得太急难免摔跤,这事牵涉到太多人,自然要更小心些。
君臣俩人默契的略过这个话题,等魏知一走,皇帝便对古忠道:“告诫今日伺候他们的宫人,他们在亭子里说的话不许外传,”
古忠连忙应下,顿了顿后小声提醒,“陛下,听他们的意思,他们想不出来还要写折子请教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