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满宝看过,点头道:“难怪我们剑南道的学子上京考学录取的人数总是比不上这几州,原来是因为他们一开始训练的题目就比我们难这么多呀。”白二郎眼睛酸疼,趴在车窗边摇头晃脑的道:“这就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咦,满宝,我看到你义堂伯了。”
满宝便也凑到窗户那里看,正好看到夏义赶着一辆装满东西的牛车从另一条路出来,她立即将白二郎往车里拽,将窗帘放了下来,小声道:“别让他看见我们。”
白二郎取笑她,“你还怕见他?”
“你懂什么?我这叫知礼折让,不然大街上撞见,他面上过不去闹起来,他固然丢脸,难道我就得脸了吗?”
白善颔首,道:“这叫体面,你也学着些,以后能给人体面就给人体面,争口舌之快除了一时的快意外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坏处却是一大堆。”
满宝连连点头。
白二郎道:“现在你们两个都能当先生了。”
满宝就伸手一拍他的肩膀,笑道:“谁让你是我们的师弟呢,可不就得教着你些?”
等马车走过那个路口,确定夏义不会回头看到他们以后,满宝他们才将窗帘又卷了起来。
白善往后看了一眼后收回目光,和满宝道:“只怕他心中怨恨难消。”
满宝道:“这两天我大哥和五哥他们去松花巷里打听了一些往年的事儿,而且夏伯公也提过当年的事儿,就算没有我收回宅子这一遭,他和我家的关系也不会好的。”
满宝道:“他受了我祖父母的宅子,也没见他清明时去祭扫过我祖父母,既如此,得不得罪他又有什么要紧呢?”
白善便也点了点头,认同了她的话,不过却道:“可也不能让他一直记着你,我让大吉去打听了,看看夏族长打算让谁把手上的田让给夏义,当年那半块田一共分给了几家,到时候我们去了红田村也就知彼知己了。”
白二郎道:“你又要行挑拨离间之事了?”
白善道:“什么挑拨离间,这叫离间计,你能不能用个好听点儿的名字?”
“不都一样吗?”
“自然不一样了,一个是听着就跟长舌妇似的,而一个却是用兵之计,哪儿一样了?”
大吉在车外道:“少爷,满小姐,堂少爷,酒楼到了。”
三人纷纷惊叫起来,再顾不上吵架了,“我还没看完呢。”
满宝:“我才开始看试卷。”
而白二郎是除了自己抄的试卷外,白善和满宝收集的信息都还没来得及看。
三人互相责备起来,“都怪你!”
“明明是你开的头……”
“要不是你递话头,我会开头吗?”
满宝已经烦躁的跳下车,冲俩人吼道:“别吵了,再吵我就让先生把你俩逐出师门,都怪你们!一路上东拉西扯尽不干正事儿。”
白善和白二郎不服气,“明明是你……”
楼上的庄先生听到三个弟子的声音,有些头疼的推开包厢的窗户,居高临下的看着在酒楼门口吵架的三人道:“既到了,还不快上来?”
三人立即敛手乖巧的进去,上楼,然后行礼问安。
庄先生和好几个大人坐在一起,有两个满宝他们这两天都没见过,便不由悄悄看了一眼。
庄先生为他们介绍,“这位是商州刺史鲁大人,这位是商州长史甄大人,还不快来见礼?”
满宝便带着两个师弟上前行礼,鲁大人和甄大人受了白善和白二郎的礼,却和周满回了半礼,然后笑道:“周大人快请坐。”
满宝悄悄看了一眼先生,决定今天还是乖一点儿好,于是婉拒了鲁大人的好意。
鲁大人见她还这么怕她先生,不由一笑,问道:“周大人回来商州可还习惯吗?”
这个“回”字用得甚妙,庄先生和白善周满一听就知道鲁大人一直在关注着她回乡的事儿呢。
满宝笑着道:“回来的时候总觉得这儿有些熟悉,特别是吃商州的冷淘面和酸汤水饺时,就跟梦里回来过一样。”
鲁大人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和一旁陪坐的庄先生及府学博士们道:“可见周大人天生就是我们商州人,除了这两样,我们商州的大烩菜也好吃,一会儿我请周大人品尝品尝。”
满宝便笑着谢过。
第1929章
交换地址
鲁大人见周满念生恩,愿意认商州这个故乡,一颗心彻底放下,和周满心情愉快的谈论起来。
走了以后,他忍不住扭头和甄大人道:“如此机敏体贴,难怪上至陛下娘娘,下至太子众臣都喜欢她。”
甄大人笑着点头,便问道:“大人,那红田村夏氏那边……”
“周满这几日参加文会只说自己是回乡省亲,提起夏氏也没有怨忿之言,既如此,我们就不必插手管了。”鲁大人顿了顿后问道:“那个谁谁谁,就占着她老宅的族人搬走了?”
“搬走了,昨日开始搬的,东西再多,明日也应该完了。”
鲁大人便满意的点了点头,“他们能够平和的解决最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家族内务我们这些外人是最不好插手的。”
甄大人道:“谁说不是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偏还都有理,我们怎么判呢?”而不管怎么判都会落人埋怨,有时候他们自认公正,说不得双方还都埋怨他们呢。
两位大人凑在一起说了几句悄悄话,然后便要上车离开。
在上车前,鲁大人回头看了眼将他们送到门外,已经回到酒楼里被簇拥起来的庄先生师徒四个,不由点头道:“果然是后生可畏呀。”
甄大人心有戚戚焉的点头,刚才听白善他们和楼下的文人论文,连陪坐的博士学官都下场了,他都能接住七八,可见其能力。
而他今年才十六岁左右而已,这么年轻,由此可见他的前程。
而周满虽是女子,但也不遑多让,难怪不仅可以当太医,还能在崇文馆中任编撰,其之所能,并不只在于医道上。
而被围在中间的周满三人觉得今天又是疲累的一天,他们面前摆了纸笔,与人论文的时候,有不懂的便要询问出处,记下后还要简短的总结一下他们的观点,等回去再找书琢磨。
等走的时候,这次文会和诗会就算结束了。
有十几个学生和文人挤上来问白善和白二郎要地址,回头他们可以写信交流。
其实他们还想问周满的地址的,但因为她是女子,一时有些犹豫,但听说他们三人是住在一起的,大家便觉得知道了白善二人的地址,那便也知道了周满的地址。
于是缠着白善要地址。
白善便给他们了,他也想和他们搞好关系,回头看能不能从他们手上借一些没看过的书。
他自以为自己看过的书够多了,但来了这一趟才知道,就算是崇文馆,里面的藏书也是不够用的,更别说他还没看去多少藏书呢。
白善不仅热情的将自己的地址给他们,还热情的记下了他们的地址,一回到客栈就在名单上画圈圈,满宝在一旁指点:“这位文公子手上有一本《尧舜录》我没见过和听说过。”
白善一边圈圈一边问:“你怎么知道的?”
“他自己说的,他说《尧舜录》后有一段黄帝百谷载记,我想借来着,只是不熟,不太好开口。”书可是很珍贵的财产,除了他们三个会彼此开放自己的书籍外,和其他人借书都要小心些,要么关系特别好的才会开口试探一二;要么就是拿出同等重要的书来交换借阅,不然一般是借不到的。
满宝道:“先记下,回头我们书信来往熟了,我们可以拿书和他交换借阅。”
白善就画了个圈圈,将交换了名字地址的人的信息记录好,白善就丢下笔,往后靠在椅子上长出一口气道:“明天是不是要去红田村了?先生去吗?我们没几天假期了吧,想回家了。”
白二郎早想回去了,他是想来游玩的,不是学习的,结果出门游学,要学的东西竟比在崇文馆里还要多。
他是何苦来哉?
白二郎看向满宝。
满宝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道:“快了,快了,明天一早我们出发,我们车马快,巳时左右应该就到了,只要夏氏肯配合,一天应该能办完。”
“那两块地你打算怎么办?”
满宝嘿嘿一笑道:“族长先租种的那块,直接给族里办族学,敦促他们尽快把族学开起来,不过今年两块地的租子我却是要的,回头去地里看看,等夏收和秋收,我让我大哥和五哥来收租子。”
白善扬眉,满宝便道:“顺便看一看宅子和族学办得怎么样了。”
“你干嘛非得让他们办族学?以后养出来人才来了与你做对?”
白善就瞥了他一眼,问道:“你读书多少年了?”
白二郎就掏出手指头来数,白善就道:“别数了,不算你进学前堂伯给你的启蒙,有十一年了吧?”
白二郎立即道:“不对,是十二年!”
白善懒得和他纠结这一两年,道:“行,十二年,你什么时候能考官?再过三年,还是五年?”
白二郎又掐着手指算了算,纠结道:“三年应该也可以,就不是很有把握,而且你们不是还计划着去高昌游学吗?五年吧,不那么紧张。”
白善和满宝就扑哧一声笑出来。
白善干脆盘腿坐在了椅子上,道:“那就一共十七年了,这还是我们书多,先生也好,这才能如此顺风顺水,换他们,少则十七年,多则一辈子,怕什么?”
满宝道:“十七年以后说不定我都不当官了,而且我又没有害他们,什么仇值得他们记上十七年?”
白二郎看了看她,又看了看白善,迟疑道:“你们这么好?竟给夏氏出这么好一条大计?”
白善憋住笑点头,“可不是,我们人美心善。”
满宝连连点头,还冲白二郎眨大眼睛。
白二郎信俩人才有鬼,暴躁道:“快说,这其中还有什么奥妙?”
白善摇头道:“我们脾气是越来越好,你怎么却是越来越差?”
满宝道:“最近脾气见长呀。”
白二郎瞪着他们看,连着熬夜三天高强度的学习,换谁都会暴躁的。
白善这才不再逗他,笑着解释道:“夏氏不是那么富裕的,他们要办族学,一开始不显,过个三年五年,只怕会有些供应不上,到时候他们精力自然会转移,省得来找满宝的麻烦。”
第1930章
红田村
满宝道:“我问过了,夏五郎和夏七郎都不是夏族长家的孩子,夏七郎还是夏族长的侄孙,夏五郎和他却隔了好几房,但他依旧很是支持夏五郎读书,平时没少帮衬,也让族里各家帮衬,显然,他们是想让夏五郎和夏七郎先考学和考官,将来再拉拔族里。”
其实这是很多小乡绅家族常用的策略,只要一个家族出来一个官儿,那就能带着整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往上拔一层。
看满宝就知道了,周二郎写信回来说,她当官的消息传回七里村后,村里自己去买鞭炮回来放了一天,族里又买了许多回来放了一天,最后周二郎没办法,只能也多买了一点儿回来放鞭炮。
而去年冬天服劳役,县里决定是修建七里村到县城的那条路,直接拓宽了后填土垒实,听说现在都和管道差不多一样大了,不会再颠簸不说,还能并行两辆马车了。
就连那条翻山的小路都简单的修理了一下。
这就是当官可以带给村庄和家族的隐形好处了。
更不要说劝课农桑时增加的种子和农具资助了,连缴纳赋税时,县衙勘定也不是那么苛刻了。
以前一斤麻总要多出二两才给过,现在多出二两来,衙役们还会主动拿出一两还回来……
这就是典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咳咳……
满宝道:“但我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显然,夏氏的一些族老也是这么想的,那天我提议开族学,他们不就很赞同吗?”
白二郎问:“你要拖垮他们家族?”
“胡说,”满宝横了他一眼,义正言辞的道:“我是那样的人吗?我虽然姓周,但我的身体里也流着夏氏的血,我会害夏氏吗?孩子们读书识字,就算不考官,也是会有其他好处的,别的不说,读书后总会比别人更识礼,也更容易找工作和赚钱吧?”
白二郎道:“他们的目的可不是让他们去做账房或做些文书赚钱,而是要成为官宦之族的,你这样几乎断了他们考官之路。”
满宝摇头,“不对,等这一代赚了钱出来,下一代有钱了,大可以再培养嘛,为什么非得现在举全族之力供养这一二人?”
白善打断俩人的争论,“行了,最后选的什么也是人家族里的决定,我们就是一个提议,你们怎么还争论上了?搞得好像你们可以做决定似的。”
白二郎和满宝就不吵了,不过白二郎依旧点评了一句,道:“你们可真奸诈。”
满宝收下不反驳。
白善也没反驳,他们就是想让夏氏在这一二十年里没空找他们的麻烦,而一二十年后夏氏的人估计也不会找他们麻烦了。
抱着这样的目的,第二天他们启程去红田村时还特意打扮了一下,穿上了他们带来的最好的衣裳,挂上了最好的配饰,将头发梳得整齐滑顺的上车去。
老周头也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裳,打定主意输人不输阵。
红田村是个大村,比七里村大太多了,而夏氏是红田村里人最多的家族,当然,除了夏氏外还有好几个姓氏,也不是特别小。
而这么大的村子,要是孩子上学就要走上三公里到镇上去读,似乎不是特别远,但束脩高,花销也高,所以村里真正供得起的孩子也没几家。
不过夏氏依旧是能送孩子去上学最多的家族。
满宝他们的马车进入红田村时引起了地里忙活的村民们的注意,主要是他们的马好,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于是早听了消息的人家立即扛了锄头回去看热闹。
一边往回走一边还高声议论着,“听说是周银和欣娘的闺女找回来了,怕不是要和夏家打起来。”
“看这样子,周银是发达了吧,他怎么没回来?”
“听夏家的人说早死了,他闺女是他兄嫂帮着养的,要发达也是他闺女发达。”
“周银是谁?”
“你不知道他,他是夏衍的上门女婿。”
很多年轻人连夏衍是谁都不知道,不过管他呢,先瞧着热闹,一会儿就知道了。
马车往村里去了一些,夏族长亲自来接周满他们,见这么多村民围着看热闹,脸上的笑容就有些勉强。
好在下车来的满宝很给他面子,笑盈盈的上前和他见礼。
夏族长就松了一口气,然后侧身请老周头和钱氏往里去,道:“亲家里面请吧,族里的老人都在家里等着了。”
村里人见他们竟然没吵起来额,而是和和睦睦的,颇有些无趣,有知道一些内情的就疑惑道:“奇怪,不是说周银的闺女回来不仅把夏义住着的宅子收了,还把以前的田也都收了吗,怎么他们没吵起来?”
“是啊,夏族长脾气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大家还想跟着去夏族长家看热闹,同村异姓是冤家,尤其这种你家族比较大,但我家族也不比你小多少的同村,总会有些摩擦的。
夏氏的青年们不想被他们看了笑话去,于是先一步占领了夏族长家的墙头和门外,外姓人根本就挤不进去。
满宝他们进了夏族长家的院子,一抬头,见墙头门口都是人,不由顿了一下。
夏族长大概也知道他们的意图,虽然尴尬,却没有驱赶他们,被同族人看笑话,总比被外姓人看笑话强吧?
所以他尴尬的对周满笑了笑,然后道:“孩子们调皮,亲家和大娘子别见怪。”
满宝一点儿也不见怪,因为她见得多了,七里村的人也喜欢扒她家墙头。
就是没这么多而已。
因为人太多,屋里坐不下,所以他们是在院子里坐下了。
夏族长还让身后跟着的夏五郎和夏七郎来见周满,“上次匆忙,大娘子都没见过五郎和七郎吧?他们两个是你哥哥。”
虽然她不姓夏,但依然是孙女,绝对不能是外孙女,这是夏族长最后的倔强了。
满宝和夏五郎夏七郎见礼,然后左右看了看问:“义堂伯呢?”
夏族长没想到她哪壶不开提哪壶,抽了抽嘴角道:“他去县城接他媳妇去了。”
满宝这才想起来,对,昨天夏义把东西搬完,还把钥匙给丢在大街上了,于是县衙就把他媳妇给放了,通知他第二天去接人。
昨天周大郎和周五郎都没去捡钥匙,检查过宅子后直接让人把锁给换了,这会儿那宅子已经是她的了。
第1931章
讨租子
因为很多事情之前都商量好了,这次周满过来,一是代表着她回族了;二也是见一见夏氏的人;三才是签订契约,做好各种安排。
但一二她到时就算实现了,在庄先生和请来的里长的见证下,老周头和夏族长共同签了契约,保证周满成亲后的第二个孩子随夏姓……
等签完了这个,满宝这才和夏族长道:“族长,我想去看一看南坝和东岭那两块地。”
那是她可以收回来的两块地。
一个族老有些紧张的问道:“南坝那块地大娘子不是说了给族里办族学的吗?”
满宝笑着点头,“是呀,族里已经决定要办族学了吗?”
夏族长的脸色不太好看,其他族老却连连点头笑道:“是啊,族里商议了一下,觉得孩子们还是应该多读书,已经商量好要办族学了。”
满宝赞许的点头,“这才是百年大计呀,我就是去看看祖父给我留的地什么样儿,捐还是要捐的。”
族老们一听,不再拦着,让年轻人们给他们带路,当然,腿脚好的几个族老也跟着去瞧瞧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