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扎针的时候皇帝是趴着,他问道:“有吗?”古忠笑着颔首。
皇帝想了想后哼道:“难怪会主动请缨来给朕请脉呢,既然她不说,那我们就当不知道。”
不过心里多少有点儿好奇,周满能有什么事找他?
没两天,皇帝就隐约猜出来了,因为他们一家难得齐聚一起吃饭。
皇帝抱着小皇孙逗了一下,看着他坐在榻上小心翼翼的挪动着屁股,便笑着和皇后坐在一旁看。
太子便在此时问皇帝,“父皇给明达选定驸马了?”
明达和长豫坐在屏风后的小房子里看太子妃带来的两套衣裳,是她娘家的绣娘做的,她觉得挺好看,所以拿来送给两个小姑子。
皇帝还能隐约听到太子妃说,“略改一改腰上和肩上的尺寸就能用了,这一套素雅的适合明达。”
皇帝叹气道:“哪儿那么容易?朕给王敏和卢辉去了信,让他们让族里的年轻弟子进京来看一看。”
太子好奇,“他们答应了?”
皇帝很郁闷,“王敏没拒绝,但卢辉没答应,说近日忙,没空进京。”
而除了王家和卢家,皇帝还和朝中一些玩得比较好的大臣说了一下,想要看一下他们家里没定亲的年轻子弟。
第1956章
侧击
只是:……
皇帝心情不算好,现在京中的大臣,家里有适龄青年的,之前在给长豫说亲时他就已经扒拉了一遍,最后精挑细选了魏知的儿子魏玉。
剩下的,他在给长豫挑选时都看不上,更不要说现在给明达挑选了。
所以只剩下一些封疆大吏。
但那些官员常年带着家眷在外面,对于他们家的子侄辈,皇帝更是只听过没见过,有的甚至听都没听说过。
要说有多放心是不可能的。
所以最近皇帝正让殷礼查一下各地节度使家眷,结果现在德才兼备的子弟没听说几个,才查了三个节度使便有两个的子侄没少干些偷鸡摸狗,仗势欺人的坏事儿。
上次他之所以和老唐大人产生不愉快,也是因为对一官宦子弟的处理上意见不合。
老唐大人认为皇帝对人处罚过度,破坏了法度,所以让皇帝改过来。
当下,皇帝对朝中官员的子弟都不抱多少希望了,反而更想从世家的储备人才里挑选一个做驸马。
所以他最近给好几个世家族长去了信,皇帝叹息道:“可惜杨长博早娶,不然他倒是挺合适的。”
太子:……
怎么不仅他妹妹,现在连他爹都盯上杨和书了?
皇帝心里很惋惜,他自觉整个世家子弟中,能配得上他们明达的也就德才美貌兼具的杨和书了。
皇帝听太子问起明达的亲事,便顺嘴一问,“怎么,你那里有合适的人选?”
太子皱了皱眉,他并没有看上白诚的,哪怕太子妃替他说了好话,他依旧觉得白诚的家世和才华远远够不上明达。
但听了一下他爹最近找的人选,选中的好几家世家子弟还被委婉的拒绝了,他一下就想起了自己娶亲时候的事。
太子不愉道:“父皇不是发过誓不和世家结亲了吗?”
皇帝一怔,耍赖道:“朕说过吗?”
太子便道:“父皇不记得了,儿臣却还记得,那些世家大族的族长及后宅夫人们怕是也还记得,您这样将明达嫁出去,岂不是让她被人笑话吗?”
皇帝脸色便一冷,“谁敢?”
他哼了一声道:“而且你也并不是没有姐妹嫁进世家的。”
太子直言道:“二姐和三妹是最不常回宫的,日子过得虽比别的姐妹风光些,却少了许多自在。”
一直当隐形人一样哄着榻上孙子的皇后总算开口道:“明达体弱,我不愿她嫁入世家,世家人情复杂,太过耗神了。”
本来皇帝还有许多的话想说,皇后一张口,他便沉默了下来。
太子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决定站在他娘这边,于是道:“要我说,不如就在京城里挑选一个,人品相貌过得去的,明达不讨厌的就可以了。以后就在京城里依附皇家,谁也不能欺负了她去。”
太子一开口,皇帝瞬间跟个刺猬一样道:“不行!”
他道:“朕的明达,不说配个绝世第一,最起码家世才华,还有人品相貌都不能差了,不然也太委屈她了。”
太子虽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他觉得与其配世家受气,还不如挑个合自己心意的呢。
他可忘不了当年他说亲的时候被几个世家大族挑来捡去,哼,明明他和父皇姿态已经放得够低,提起崔氏女的时候,不仅崔氏多有不屑,那几家和崔氏结姻的人家也在旁帮忙挑拣。
卢氏甚至在他挑中崔氏女后紧跟着上门说亲,说什么一家有女百家求,崔氏对着他推拒,转身却应了卢氏,却又与他提起另一崔氏女郎来。
言语间还多有怠慢,颇看不起他们陇西李氏。
也是因为这个,皇帝和太子才一气之下放弃了崔氏女,转而挑了苏氏做太子妃,皇帝甚至放出话去,绝不与崔氏做亲。
其实他的原话是绝不与世家大族做亲。
之后,皇帝憋了好些年,先是修改了氏族志,将崔氏从一等世家降到了三等,还减少了从清河一带选材的人数。
所以,崔氏的子弟要想入仕,靠推举得到的名额少之又少,只能考学参加科举。
本来,当今登基以后就在减少每年各地推举的名额了,清河一带再减少,那可能三两年才分到一个名额。
要不怎么现在朝中崔氏的官员少得可怜呢?
虽然似乎报仇了,但太子想到当年他被挑拣时的事胸口就堵了一口气,而明达比他体弱,又是女孩儿。
她要嫁到世家里面被人冷嘲热讽几句,她日子过得该多憋屈?
太子这么一想,更不愿意了,“反正,父皇你要是不能在朝中大臣的子弟中选一个,那就选一个普通的,世家还是算了吧。”
皇帝听这语气就有些忍不住想要发火,皇后在一旁看着就把孩子塞在太子怀里,赶了他道:“鹰奴想他母亲了,你抱他去看看。”
太子不甘不愿的抱着孩子去找太子妃。
鹰奴到了父亲怀里,一下就兴奋起来,不仅在他怀里蹦了两下,还拿手去拍太子的脸,啊啊的叫着。
太子捉住他的手道:“等回去再飞。”
屏风另一边的太子妃似乎听到了儿子的笑声,立即跑出来接他,还念叨太子,“您可别把他抛上天了,周满都说了这样对孩子不好,一惊一吓的,晚上魂不安。”
太子哼哼道:“孤的儿子哪有这么胆小?”
皇后对父子俩的倔脾气已经没话了,她拍了拍皇帝的手,疲惫的靠在迎枕上。
皇帝立即收起对太子的怒火,坐在皇后身边握着她的手问,“这是累了?”
皇后就叹气道:“近来宫中的事情太多了。”
皇后几乎不在皇帝面前抱怨宫务多,他闻言不由一愣,然后更加心疼起来,握着她的手问,“要不要挑选几个女官来帮你?”
“到底不能代我做决定,”皇后问道:“你给各世家大族的族长写信,是看中了他们族中的嫡出子弟?”
皇帝理所当然的道:“自然是嫡出的,我们的明达也是嫡公主呢,庶支岂能配得上?”
皇后就笑问,“不会还有宗子吧?”
皇帝便道:“只有两个而已,其他的不是年纪配不上,就是已有了婚约,其中一个是……”
皇后一声叹息打断了皇帝的话,她道:“宗妇可不比我这个皇后轻松多少,陛下舍得让明达如此操劳吗?”
皇帝就皱着眉头思索起来。
第1957章
寻找
皇后见皇帝拢紧眉头,便看向屏风那边,皇帝便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他眼神比不上年轻时候的了,却依然可以看见他们凑在一起逗弄鹰奴而投映在屏风上的影子。
皇后道:“前两日她又请了太医开药。”
皇帝便皱眉,“怎么没人与我禀报?是气疾又犯了?”
“不是气疾,大约是夜里出汗给吸了,有些风热,所以叫了周满开药,”皇后道:“今年并不是很热,宫里这么多孩子都没生病,就是鹰奴看着都比她健壮,我实在不放心她嫁入大家之中。”
她道:“这孩子本就心细多思,再去那样的人家,耗神太过……”
皇帝的心一下就凉了,知道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做的努力都是白用功了。
他责怪的看了一眼皇后,“梓童怎么不早说?”还害他在卢辉等几人前丢了面子。
皇后就反握住他的手歉然道:“是我的错,也是我没有想到陛下这么急,这段时日实在是太忙了。”
皇帝便看着皇后眉间的疲态叹气,本来就不多的气瞬间全消了,“母后病重,你既要侍疾,还要处理宫务,是很忙……”
“可是明达的亲事也该提上日程了,本来我觉着就是……等上两三年也没什么的,不是你说的,女孩儿晚些成亲更好吗?”
皇后点头。
“可母后说的也对,好男儿就这么多,明达可以等两三年,他们却不会等,所以我想着还是挑好的先定下,晚上两三年再出嫁就是。”
皇后想了想,干脆拉起皇帝去内室说话。
皇后道:“你这几天动静不小,我忙,没发觉,倒是明达先看出来了。”
皇帝便自豪的道:“她素来心细又聪慧。”
皇后道:“她身边的人打趣她想要个什么样的驸马。”
皇帝便好奇的问,“她是怎么说的?”
皇后便无限叹息道:“她说,她是公主,自然是听父皇的,得看父皇是要合谋,笼络还是为她将来剩下的不多的日子。”
皇帝一震,有些伤心道:“明达怎会如此想?”
皇后见他眼睛都红了,整个人就跟受委屈的孩子一样,又好气又好笑,“你伤什么心?明达并没有怨恨你的意思,她心里清楚得很,她是公主,享了你和大晋给她的荣华富贵和安稳,就应该为皇室,为大晋做些贡献。那孩子心里通透着呢,她能拿出来的也就一姻缘而已。”
皇帝立即道:“朕不用她去合谋,也不用她去笼络!”
皇帝顿了顿后道:“等吃了饭朕让萧院正来给她请平安脉,什么剩下的不多的日子,那都是以前她生病时太医们乱说的,岂能当真?”
皇后便叹气,“你我都知道那不是假的,她已经在鬼门关里走了两次了,将来……”
“将来必会健健康康,”皇帝拒绝接受明达寿命短暂的假设,他道:“周满不是隔三差五的去给她请脉吗?让她把针扎上,殷礼那儿子,从小在鬼门关里走了几次了,都还说他活不过这两年呢,结果他现在不也好好的活着?”
皇后便垂下眼眸道:“但周满也不能时时跟着她。”
“怎么不能?”皇帝直接道:“以后朕把周满赏给她。”
皇后:……
她忍了忍,没忍住,直接捏着拳头给了皇帝肩膀一下,抬杠一样的皇帝这才冷静了一些。
皇后恼道:“我与你说正事呢,周满又不是宫女一类的,是你说赏就可以赏的。”
皇帝忍不住嘀咕道:“王府都还有长史呢,朕给明达赐一个长史有何不可?”
皇后幽幽的道:“长史是可以辞官的,周满若是不想当官了辞官怎么办?”
皇帝就笑道:“她不会不当官的,她要是不当,多给她赐一些田就是了。”
皇后:……
皇后竟一时没想出反对的话来。
不过话题进行到这里也算有了明显的成果,皇帝内心深处已经打消了和世家结姻的打算,开始在京城扒拉起家世简单,又浑厚,且兼具文采武功,人品相貌还要不差的青少年来。
他翻找了一下记忆,发现一个都没找着,目前能勉强和这些条件搭上边儿的一个还是叫白善,偏还定亲了。
不过,就算是没定亲,皇帝也看不上他。
虽然家世勉强还可以,文采武功也有,人品相貌也不错,但他家里寡母和寡祖母当家,明达若是嫁过去,怕是不好独居一府。
那不还是跟嫁进那些大家一样吗?
不妥不妥。
而且女人事儿都多,三个女人事儿就更多了。
皇帝觉得他明天还得让殷礼去查一下国子监里未婚的男青年们的情况。
也只能在国子监里找了,毕竟全国上下大部分杰出的弟子都会奔着国子监来。
也就那些世家大族会将一些杰出弟子留着自己教导。
不过他也已经把他们都排除了,所以不焦心。
不焦心是不可能的,太后病体更重了些,萧院正一连两天都没有笑脸了,皇帝也是。
殷礼速度挺快的,因为他就没费怎么费力气,直接找的孔祭酒,请他将国子监里现在十四岁往上,二十岁以下的未婚男青年列一个单子给他。
孔祭酒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和拉媒扯上关系,不过还是让博士们将各自班里的未婚学生报了上来。
殷礼上午问的,下午就拿到了,然后就开始拿着名单去国子监里坐镇,先找出他们年中的考试成绩单,只要在十二名以外的直接排除。
一个班就二十个学生左右,都排出十二名以外,那还有考虑的需要吗?
殷礼直接刷刷的在名单上划红杠,这一下就把名单上的大部分人都刷下去了。
然后看家世,籍贯太远,家世特别不好的划掉。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拿着剩下的名单上国子监,开始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走过去,点了名让人站起来给他看,长得不好看的直接划掉,剩下的看脸的时候随口问几句,比如定亲了没有,家里有几口人……
人口太多的划掉,定亲了的更不用说,也直接划掉。
殷礼只费半天功夫就走完了,下午就把剩下的名单整理了一下上交给皇帝,留下国子监里一群懵逼的少年和青年们。
第1958章
名单
皇帝翻了一下名单,心情很不好,“就这几个人?好多名字朕都没听说过。”
皇帝翻到最后看到一个勉强熟悉的名字,“季浩?这不是季相的孙子吗?”
“是,”殷礼道:“臣本将他排除了的,但后来想想,国子监里剩余的人不多,他,家世还是可以的。”
皇帝迟疑了一下,虽然很不满意季浩,但还是留着他了,然后看了一下他在国子监里的排名,有些嫌弃,“排名这么靠后?”
殷礼道:“他是恩荫进去的。”
皇帝更嫌弃了,加上他曾经有与人争锋从马上摔下来的前科,皇帝便思索着在他的名字后划了半个圆,这就不是很满意的意思。
但殷礼垂下眼眸一看,见皇帝统共就划了三个半圆,其他的全划去了,显然都不满意。
季浩能留下还是因为他的家世,而不是他本身。
皇帝叹气,“我记得以前国子监里有个叫易子阳的,他也定亲了?”
“易子阳是易达之孙,被选入了崇文馆,不过臣隐约听人说起过,他已经定亲,而且他的岁数……”
和明达公主差的也有点儿大。
“倒是封尚书的孙子还未定亲。”
皇帝直接否定了,“他不行,都及冠了也没定亲,朕听封卿说他心性没定。”
给长豫选驸马的时候皇帝都没看上他,更不用说现在了。
不过,“将崇文馆和弘文馆里的未婚适龄学子也列入吧,特别是弘文馆里的生徒,你仔细的查一查。”
殷礼:……
弘文馆里多是皇族子弟,只有少数几个是高官子弟,年纪多半都及冠了,这个年纪还没成亲和定亲的人很少。
恭王在就藩前就一直在弘文馆里任职,算是弘文馆的实际掌权人,也是因为这个国子监的学生对恭王的感官很不错。
让弘文馆的崇文馆的学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