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满宝才跳下车,就见萧太医等人闲闲的站在门口,手还揣在袖子里,看到满宝便笑眯眯的恭喜一句,“听说白小郎君中了。”满宝惊讶,“你们怎么知道?”
她可是亲自去看榜的,这才知道没多少会儿呢。
萧太医就指了一旁的小厮乐呵呵的道:“他们一早去看的,一听完榜单就回来了,就算他们跑得快些,周太医也是乘着马车的,怎么这会儿才道?”
难怪他们挤进去看红榜时觉得人这么多呢,跑出来时也觉得路上跑来跑去的人太多了,原来都是他们这些人呀。
满宝拎着药箱进去,道:“路上人太多,堵车了。”
萧太医他们就乐呵呵的表示堵一点儿好,“今日过后,白小郎君总算是一鸣天下知了。”
又问道:“白家要不要摆几桌酒?到时候请客可不要忘了我等呀。”
满宝就沉思起来,“这件事儿的确重要,回去得问一问刘祖母。”
刘老夫人的确很高兴,高兴得在屋里转了三圈,又拉着儿媳妇去供着的先祖牌位那里拜了拜。
但兴奋过后她很快冷静下来,等白善回来后便将他叫来,又请了庄先生来,然后当着庄先生的面问白善,“你是怎么打算的?考中了进士,接下来还有礼部和吏部的考试,然后才是排队候官,你的名次不低,要是出仕,就算不外放也可在京中授官,从小做起。”
白善略一思索后道:“祖母,我年纪还小,此时出仕太早了,说真的,此次我的时务策做得并不好,我自己都糊涂着呢,不知道我被取中是真的卷子做得不错,还是因为之前的名声和行卷。”
要是后者,他会心虚,要是前者,他会心痛。
心痛于本届考生竟然这么差吗?
但不管是哪一种,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本事,他离出仕还有一段距离呢,就算可以通过礼部的考试,吏部那边也不容易。
他不想做凤尾,所以想要再学习几年。
“祖母,我想出门游学一阵。”
刘老夫人早已有心理准备,闻言叹息了一声,问道:“你想去哪儿游学?”
白善一时没说话,只是看向庄先生。
刘老夫人也看了一眼庄先生,然后道:“满宝还在太医院中,她也要和你们一起吗?”
白善点头。
“那她的官儿怎么办?先不说她现在的职田,就说陛下肯放人吗?”
辞官并不是你说辞就能辞的,你要是连着辞三次皇帝也不放行你怎么办?
挂印离去吗?
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皇帝到时候肯定要生气,以后满宝再想出仕肯定会有一些波折。
白善道:“这会儿已经入冬,就是出门游学也是明年的事了,明年再说。”
庄先生却道:“既然想要辞官游学,那就该从现在开始计划,就算不能正式辞官也该旁敲侧击一番,让人做好心理准备了。还有,你们想去高昌,一些路上的东西也得准备起来了。”
刘老夫人忍不住惊叫,“高昌?”
她嚯的扭头去看白善,瞪眼道:“你们要去高昌?”
白善硬着头皮点头,“祖母,我们想去看一下西域的风土人情。”
刘老夫人眉头紧皱,“中原,江南,甚至剑南道岭南一带都不错,大晋疆域辽阔,你们哪儿去不得,怎么就要去高昌?那里前几年才打过仗呢。”
白善道:“祖母,朝廷对草原和西域一带的控制不强,我们想去看看。将来我出仕,这些问题肯定都要考量的。”
“那也太危险了。”
白善笑道:“就是在中原也免不了有山匪,喝水都有可能会被噎住呢,哪儿不危险呢?您放心,到时候我们多带几个人,又有满宝这个神医在,不会有事儿的。”
庄先生也点头,摸着胡子笑道:“老夫人放心,连我这个老东西都能跟着去,他们几个小年轻肯定没问题的。”
刘老夫人:“……庄先生也要去?”
“自然,既然是弟子游学,我这个做先生的自然要带着。”而且西域呢,曾经他年轻的时候也想去来着,可惜拖家带口加上囊中羞涩,最后别说西域,他连草原都没去过。
看出庄先生正经表情下的兴奋,刘老夫人半响说不出话来。
但她心里的确是放松了一些的,有庄先生跟着,总是靠谱一些……的吧?
刘老夫人对此认命了,倒是忧心起别的来,“满宝辞官的话,今年他们怎么还种麦子了?”
白善道:“就算那职田不是她的了,佃农们也要过日子的,总不能因为她辞官就耽误他们一季的播种,何况今年的麦种并不用我们给,都是农户们自己留的种子了。”
就连鸡苗等也都能自给自足了,从年初的时候他们对莆村职田的投入就是一些农具和耕牛,种子之类的都是前一年留下的好种子了。
可惜他们算了一下,前两年支出太大,算上今年也才回本而已。
回本,意味着这三年他们都白干了。
嗯,也不算,佃农们日子好过了,他们收获了心理满足……如果这也算收获的话。
白善考中了进士,满宝也在暗搓搓的想着辞官的事儿了。
所以今日去给太子妃请平安脉的时候满宝就坐在椅子上啃一个烤芋头,小皇孙就坐在木榻上一边看着她一边吃宫女喂他的辅食。
第2054章
旁敲侧击
太子妃给他擦了擦嘴角边的口水,见他一边盯着满宝看一边吃得津津有味就忍不住好笑,“这孩子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自己一个人喂他吃蛋羹、肉羹总是不高兴,但看着人吃他就也吃得津津有味起来。”
满宝道:“吃多了觉着不好吃呗。”
她道:“孩子都这样,总是觉得别人的东西更好吃,娘娘,你家的芋头真好吃,是哪儿种的?”
“西山种的,那边的土不好,但种芋头特别好,殿下也很喜欢吃,所以庄子上送了许多来,不仅烤,煮着也很好吃,你要是喜欢,一会儿我让人给你收一袋,你出宫时可以带回去,就是在宫里也可以放在火炉边烤。”
满宝道:“天还没冷到那个份上,宫里没给发炭,我拿回家去吃吧。”
满宝见气氛正好,便斟酌着问太子妃,“娘娘,你说我和太子辞官,太子会答应吗?”
太子妃惊讶,“你怎么会想着辞官?”
她坐直了身体,蹙眉问道:“是宫里有人欺负你了?”
“不是,不是,”满宝连忙解释道:“是我想出去游学。”
太子妃:“……你还用游学?”
不怪她惊奇,在她看来,周满的医术已经算是很好的了,现在又在崇文馆中编撰医书,早已经是“师”一级的人,怎么还要游学呢?
满宝就道:“宫里的病人还是太少了,就是京中能接触到的病人也少,我想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
满宝并不隐瞒自己的心思,道:“京城中的大夫我大多都认识了,可以学的医术也都学了,不能学的,最近几年应该都学不到,所以我想到外面走一走,见识更多的病患和大夫,也见识见识外面我没见过的植物,其中说不定便有适合入药的药石。”
太子妃:“……京城的人算是最多的了吧,这里头的病人都不够你看的?”
满宝道:“我说的是病症,这世上是有地方病的,就是一个地方会有一些独特的病症,而且相同的病在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上是不一样的,用药也会不相同。”
“比如风寒,在京城治和在我们罗江县治用的药就不一样,春夏和秋冬用的药也不一样……”
太子妃听着她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大堆,总结出一句话就是,世界那么多的病症,她想出去看看。
太子妃私心里自然是不愿意的,但她觉得她不能拒绝,好歹相识了三四年,太子妃自觉还是了解她的。
这小姑娘吃软不吃硬,她要是硬气了,她说不定还坚定的要走了呢。
所以她只做出一副忧愁的模样,“可你一走,殿下这边怎么办?”
满宝道:“宫里还有萧太医他们呢,他们的医术比我还好呢,而且这一二年太子也不能生孩子不是?”
还守孝呢,就算那什么,他也不敢让侍妾们有孩子的,退一万步说,就算他想生孩子,他现在身体好了,满宝在这儿和不在这儿区别不大,现在身体基本靠养,只要不嗜酒,不熬夜耗费精血,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太子妃:“……可我和孩子用惯你了,别的太医我们用不习惯呀。”
满宝就趁机推荐她的学生刘三娘,“她现在是医助了,针灸之术学得不错了,诊脉开方的能力也不弱,我估摸着过个三两年就能定品太医了,娘娘身上要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可以叫她,大病的话,可以请萧太医和刘太医。”
她道:“就是我,宫中有重症和急症也是要请萧太医和刘太医一起参考的。”
最后太子妃没说服满宝,倒是差点儿被满宝说服了。
因为满宝说了,“我出去见识更多的病患,学更多的医术,回京后也是给大家看病,造福宫内外的人呀。”
人这一生这么长,尤其是她的儿子,现在才一岁多呢,谁知道将来会遇见什么病症呢?
总不能遇见的时候再让大夫去研究和学习吧?
所以有一个顶厉害的大夫先去学了许多本事回来,那将是对生命最大的保证了。
所以,太子妃竟然被她说动了一点儿。
于是晚上太子到她房里抱着儿子玩的时候她就提了一句这件事。
太子问:“她想去哪儿游学?”
太子妃怔了一下后道:“我忘了问她了。”
太子便不再问,决定第二天叫人到跟前来问,结果第二天是休沐日,周满一大早就出宫了。
吴公公派去的小内侍到崇文馆时人已经出宫去了。
太子:……
他沉默了一下后便挥挥手,“等她回来了再问吧。”
反正也不是什么急事。
吴公公应了下来。
满宝回到家,高兴的和白善白二郎等汇合,第一句就是,“家里设宴吗?”
白善道:“祖母想设来着,但她听说我们要出门游学就决定不办了,但要在酒楼里请几桌,让我们请些同窗好友,家里再请些亲戚来吃一顿就好了。”
满宝就道:“那我把太医署那几个西域来的学生也请来,大家再碰碰面如何?”
“好呀。”
于是三人回去拟名单。
太医署里收进去三个西域来的学生,满宝这两年都和他们学一些简单的西域官话,顺便了解一些西域的情况,所以这一次要请他们。
既然请了三个不是特别亲近的学生,那郑辜郑芍两个也要带着来,毕竟是自己的嫡亲徒弟不是?
殷或和刘焕一定要请的,大家关系好嘛,那崇文馆那边还要请封宗平和易子阳,这次易子阳也考中了,在第二十九名,崇文馆里只中了他和白善两个。
赵六郎不仅跟他们玩得好,现在还和他们有了点儿亲戚关系,所以也要请的。
白善写下名单时眉头紧皱,道:“这样一来,其他人就不好不请了。”
毕竟他们和赵六郎玩得好,单请赵六郎一人也不好呀。
白二郎道:“国子监那边,卫晨一定要请的,我就想着,从府学那边过来的同窗都请了,那季浩要不要请?”
如果连季浩都要请,那彭志儒和卢晓佛这几个也要请才对。
因为他们在国子监时和他们几个关系更好,而且他们和白善白二郎一样都是同一批恩荫进国子监的。
这才是真正的同学,以后出仕都论得着的关系的。
第2055章
双胎
白大郎在一旁哈哈大笑,乐道:“你们现在知道堂祖母为什么想着要在家里设宴了吧?人情往来哪里是那么简单的?而且你们同窗都请了,先生们要不要请?请了崇文馆的先生,要不要请国子学的先生?”
“甭管他们来不来,你们请不请是一个态度,”白大郎道:“一个不小心要得罪人的。”
白善就头疼起来,最后把名单给刘老夫人时头都要抬不起来了。
谁知道刘老夫人只看了一眼就提笔将上面的人名一个一个的划掉,道:“不用怕得罪人,这样的小事儿,你们只请亲近之人来是为了自在,一般人都能理解的。”
“连这些事情都要怪罪的,那就是小人了,既是小人,亲之远之都会生隙,所以没必要去在意。”
白善道:“可我们家是在酒楼设宴……”
“这是我考虑不周了,”刘老夫人道:“既然都是亲近的朋友,那就在家里吃顿便饭就好,到时候我们这些大人也不出面讨嫌,你们自己在花园里玩就行。”
白善连忙道:“这是喜事,怎能让祖母和先生们回避呢?”
刘老夫人就笑道:“本来我们要是和本家亲近,这样的喜事应该叫他们一起的,但我们关系不太好,平白只叫他们倒显得我们在炫耀似的,好在你先生一直与我们同住,是自家人,我们自家吃一顿好的也就算庆祝了,倒没必要为了请你先生而又请些外人作陪。”
白善一听明白了,低头应了一声是。
满宝听到这番安排,再去看名单上被划去的人名,“哇”了一声道:“刘祖母真厉害。”
白大郎也觉得堂祖母厉害,相比之下他有些畏手畏脚了,于是他决定改过。
他撸了袖子道:“这安排宴席的事儿交给我好了。”
白二郎:“……大哥,这就两桌了,还都是同窗好友,只要准备吃的就行,还需要怎么安排?”
国子监那边除了卫晨,其他人都不请了,崇文馆那边除了殷或刘焕和封宗平易子阳,也就多请了一个赵六郎,加上唐鹤夫妻两个,也就满宝的两个徒弟和三个西域学生了。
加上他们几人,连两桌都没凑够。
而且这不是自己人就是晚辈,都不用特别招呼好不好?
白大郎发现还真是,一时无言。
因为都是关系比较好的,所以都不用提前很久通知,当天他们随便拿了自己的门帖写好帖子让下人送去,第二天就可以开宴了。
老周头对此很满意,和钱氏道:“就是嘛,在家里吃多好,出去外面吃还花钱,你不知道,昨天我在饭桌上听刘老夫人说要拨出二十两银子去酒楼置办酒席时都惊住了,这会儿好了,自家里做着吃,一两银子搞定。”
还真是一两银子,大部分菜蔬都是自家庄子里产的,小钱氏还给他们做了几碗蒸肉和大丸子,就是另外买的鹿肉和羊肉贵些,但也不多,就两三斤这样,所以花销也不是特别大。
林林总总下来正好一千二百文出头,可不就是一两银子吗?
但这也是两桌很好的酒席了,加上花园里风景还不错,唐夫人一进门就去了外袍和满宝道:“你这儿可真舒服,我总算是能出来透气了。”
满宝的目光就落在了她的肚子上,惊奇道:“学嫂,你什么时候怀孕的?这得有……六个月了吧?”
“没有,”唐夫人利落的坐在椅子上笑道:“才五个多月呢,本来就要请你上门看一看的,但你最近都忙,约了你几次都没约到,其他的大夫都说好,我也就不麻烦你了。”
满宝不好意思的道:“我以为你约我出去玩的。”
不过她这段时间是很忙就是了。
唐夫人道:“本来挺着肚子不好出门做客的,但昨天我请了大夫,大夫说他听到了两个胎心,所以……”
满宝立即道:“我来看看。”
唐夫人也立即挽起袖子伸出手去。
她又不是第一次怀孕了,当时发现的时候周满在宫里,加上这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所以直接请了相熟的大夫把脉。
她身体好,连安胎药都不用喝,一直以来也养得挺好,满了三个月才开始告诉家里人的。
本来怀孕这样的事儿就是不能大肆宣扬的,以免惊到了孩子和送子娘娘,对孩子不好。
所以她一直往外说,也一直在家里养着,连出门都很少了。
本来一直都很正常,她甚至连孕吐都没有,就是嗜睡了一点儿,这一胎怀的真是无比的舒心。
结果上个月肚子就开始蹭蹭的变大,三两天就一个样儿,她还越吃越多。
她已经怀过一个,知道孕妇不能毫无节制的吃太多东西,身边也有嬷嬷提醒,结果就是忍不住,真的很饿。
这会儿她有点儿理解韩五娘了,真的是控制不住。
当时她和唐鹤就想请周满来着,结果她太忙了,约了她几次上门来玩儿她都没来,本来还想着这次她休沐直接明说上门看病了,结果白善就中了进士,还请了他们上门吃喜酒。
唐夫人和唐鹤一商量,干脆就挺着肚子上门了,而昨天他们也请了大夫来看一下,大夫说隐约听到了双脉,却不是很确定。
满宝认真地听了听,也觉得不是很确定。
她干脆换了一只手闭上眼睛再次认真的听,这才隐约听到了另一个胎心。
满宝睁开眼睛道:“是双脉,要不要请萧太医帮忙看看?”
唐夫人一愣,问道:“怎么说?是孩子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