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你是东西的所有者,百科馆和学校要从你这里拿东西的数据,自然要付你一部分钱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满宝想了想,没想通,干脆不想了,她问道:“可我怎么和您的学校联系?”
莫老师就扫了她一眼道:“我不是在这儿吗?”
他就是学校的员工,要找学校还不容易吗?
满宝:……
至于百科馆,更容易,她的系统不就是百科馆的?
满宝就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师生两个讨论了半个晚上,第二天满宝爬起来便从空间里拿出了三张药方,她将药方交给周立如,道:“去药铺抓药,拿回来我们试着做药膏。”
周立如看过药方,发现用的东西都不是很多,大多数药都还普通,便进屋去拿钱。
满宝吃完了早饭,悄悄打了一个哈欠后起身,“你先把药买回来处理了,我今天还要再去县衙看一天病人。”
周立如应下。
杨和书按照比例给她抽的病人,今天下午应该可以看完。
庄先生今天则带着白善几个去和夏州府学的博士及学生做交流,既然是来游学的,只要有条件,还是要就学习上交流交流的。
白善出门前见满宝急吼吼的出门,便打转马头和她道:“我这边完了就去找你,我们还要在夏州多留两天,不急。”
只打算留两天,后天就启程的庄先生停顿了一下,看了两个弟子一眼,没说话。
等上了车,他才问因为犯困不想骑马的白二郎,“你们昨天做了什么,又想多留两天了?”
白二郎打着哈欠道:“我们没做什么呀,哦,可能是他们想给善堂的几个孩子治一治脸上的麻子吧。”
庄先生点头,便问起善堂的情况来。
满宝急匆匆的赶到县衙,那里被通知到的病人已经在排队了。
她将所有人看了一遍,其实还是有人有用药的后遗症的。
只是病人太多,她根本不记得这个病人是不是自己的,更别说记住他们的用药。
要是病人是她的,她去翻脉案册子,说不定还能把人找出来,要不是,短时间内是找不到的。
而病人当时迷迷糊糊的,更不知道自己用了什么药。
不过她不记得病人,病人却是能记住给他治病的人的,“是一位姓卢的太医给我的看的病,当时卢太医说我的肝不好,其中有两味药不能用,而且要治病还得先保肝……”
他这么一说,满宝就大致能推断出他的药方来了。
她又摸了摸他的脉,便斟酌着给他开了两个方子,道:“先吃这一张药方,调理身体的,要吃上一个月,然后再吃这一张方子,也要吃一个月。”
她看了一眼对方,闻着对方身上若有若无的味道,道:“你以后不能再饮酒,也不要吃过于油腻和辛辣的东西。”
过后,她和赶来帮忙的白善道:“我仔细的看过病人的情况,他不仅肝有问题,胃也有问题,卢太医能在那种情况下还把人从天花中抢回来,也是本事。”
白善道:“不是留下了后遗症吗?”
“相比死亡来说,留下的后遗症根本不值一提,要是我来,留下的后遗症只会更大。”
满宝说这话时没有特意避开病人,因此这话还是流传了出去,传到那个病人及其家属耳中,他们心里好受了不少,“爹,以后您可不能再喝酒了,之前卢太医也叮嘱过吧?”
病人脸色通红的应了一声。
满宝只检查出了三个有服药后遗症的病人,两个都是因为身上有其他病症,因此不得不该用其他的药,因为是临时调整的药,有的君臣难以相宜,便有部分有毒性残留过重,所以才有了后遗症。
只有一个是因为本身对一些药物反应较大才留下了后遗症。
满宝都给他们开了药方调整。
此时距离天花用药已经过去二到五个月,时间也不短了。该出现的后遗症基本上都出现了。
满宝将这些都记录下来,可以和太医院禀报,看来这次天花病疫他们总结出来的几张药方都可用,尤其是其中三张,效果很不错。
满宝写到这里微顿,若是能再加以针灸,效果会更好的。
满宝干脆将可行的几套运针法也写了下去,然后装在信封里交给大吉,等他们离开夏州时可以交给驿站,一并带回京城去。
这些都是要总结的,后面都会用得着。
满宝写完,想起那药方,跑去找周立如。
周立如已经将药材处理完,此时刚放锅里熬上,但药膏不是那么好做的,这些药材种类不是很多,但一样一样的熬下去,等做好也得明天了。
对于做药膏,她还是挺熟练的,甚至比周满还要熟练,看到小姑过来,她立即从地上起来,“小姑,我把药都熬上了。”
满宝点头,她用三个炉子在熬药,满宝便去看剩下的药材,发现该炮制的她都炮制过了,现在正在切其中一味,她便坐下,也翻出一套药杵来,“我来磨粉吧。”
白善也找了过来,将袖子挽起来后帮忙。
等白二郎他们找过来时,三人已经把药材处理了一半,白二郎被迫对这件事有点儿熟悉,便也坐下帮忙。
殷或自己是认识不少药材,但对处理药材并不熟,不过没关系,这种事儿都可以学,最简单的就是切药材了。
于是等杨和书下衙找过来时,便看见六人占了院子的厨房,每一个人眼前都摆了药材正在处理,里面噗噗的冒出浓重的药味儿。
他说呢,怎么一到后院就全是药味儿,还以为家里又有人生病了呢。
第2139章
叮嘱
满宝药方上列的药量不少,周立如照着全买了,所以做出来的药膏……有点儿多。
不过,满宝本就是打算多给他们准备的。
她将做好的药膏分成一罐罐,然后贴好标记,和白善几个一起送去了善堂。
几个孩子身上都没别的毛病,就是麻子多。
他们年纪最大的也就九岁,可能正因为年纪小,所以天花时没忍住抓挠。
而当时,他们的家人也不可能像富贵人家那样时时看着。
满宝检查了一下他们脸上的痘痕,又摸了一下脉后就把药膏分给他们。
三种药膏,九个人,每三人用一种。
她道:“这三种药膏我都没用过,所以不确定药效如何,不过都有祛除痘痕的功效的,你们先用着,到时候我回来看看效果再调配一下。”
“中途不要换药膏,每一个人的药膏我都做足了一年的。”
满宝教他们怎么用。
他们不仅脸上有麻子,身上的痘痕也不少,但显然,他们现在还顾及不到身上,所以满宝只让他们擦脸和脖子。
“先擦擦看。”
白善则是找了善堂的管事,让他将这九个孩子按照男女分成两个房间,并道:“管好善堂里的人,别让人欺负了他们,他们的药只能他们用,我们一年后要看效果的。”
他若有所指的道:“现在他们是周太医的药人。”
本来只当这是他们善心的管事一听,立即不敢怠慢了。
既然是药人,后面周太医肯定要看药人服药的情况的。
见他上心了,白善这才去找和孩子们相谈甚欢的满宝几人,和他们一起回刺史府去。
昨日过后杨和书对善堂的事也有些上心了,知道崔氏已经在找人,真的打算给孩子们请先生,便笑着摇了摇头。
师爷见了便笑问,“大人不看好此事吗?”
“不,此事不仅利于夏州将来,对那些孩子也有极大的好处。”他道:“我本来也很忧心,夏州不缺土地,但这些孩子就算年满十四分了土地,他们也很难靠着土地谋生下去,更别说保住土地了。”
“我本来就想给他们另外找出路,或者是送到职田中跟随佃农学习几年,压他们到十六岁再分田地,到时候衙门可以一次性给足他们两年的酬劳,助他们购买粮种、农具,还有建造房屋,应该比十四岁就一无所有只分田地强,但……”
杨和书顿了顿后道:“孩子年龄不一,我能管的也只是任期上的这几年,最多六年,六年以后余下的孩子怎么办?”
新接手的官员未必会继续他的政策。
师爷想了想道:“大人是想趁机将此事做成善堂的惯例,列入夏州的规矩中?”
杨和书点头,“不错,白善出的这个主意很好,可以操作的空间也很大。”
他笑了笑后道:“只除了一点儿,费钱。”
师爷略一想,的确是费钱,现在夫人还没反应过来,只以为先生是他们自己府上出的就不贵,却不知道对于教学,先生的束脩从来不是占大头。
占大头的一直是教学的材料,先生用的材料,学生用的材料,还有善堂里这么多人的吃喝住,那才是最庞大的开销。
师爷:“白公子这是坑了夫人呀。”
杨和书笑道:“那小子以为我还和在罗江县一样呢,他哪里是坑夫人,是坑我呢。”
师爷就笑道:“但大人现在是真没钱,到最后不还是夫人出钱吗?所以……”
杨和书闻言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也是,最后还是坑了夫人。
杨侯爷有钱,很有钱,但自从他拿着杨氏在江南的经营送给皇帝后,杨侯爷就不再给他钱了。
杨和书想了想,问道:“派去江南的商队回来了吗?”
“没有,估计还要再等两月,此时正是江南收茶的关键时刻。”
杨和书就点头,“等他们回来,府上的银钱应该会宽裕一些。”
师爷心中就想叹息,大人什么时候为钱财忧心过?
不过用自己挣的钱总是要更理直气壮一些的。
“所以大人决定照着白公子的主意来了?”
“只是花钱多而已,利大于弊的事儿为什么不做?”在杨和书看来,能够用钱解决的事儿就不算什么难事儿。
先从公中出,想办法让他们自己盈利维持起来,如果不能,再自己出钱,强行为他们构建起盈利循环的结构来,事情也就能够一直进行下去,最后总会变成规矩。
白善似乎也知道自己坑了人,于是利用多留的两天时间拉着白二殷或几个洋洋洒洒写了好几个善堂的规划书,临走前青着眼圈将规划书交给崔氏。
崔氏收到这个东西时是懵的,没想到白善他们还做了这个。
白善看她这样的表情,对这位学嫂略有些愧疚,他道:“学嫂,这是我们写的,您看看,或许会游泳。”
崔氏只翻了两页就看住了,她问道:“你们竟写得如此详细。”
连怎样让孩子们选择学习的内容都写得一清二楚……
白善不好意思的道:“以前我们写过怎样建造太医署,善堂比太医署还要小,其实这有些借鉴太医署创办的经验,虽然一开始麻烦些,但只要第一年做得好,形成了规矩,后面就不麻烦了,只要照着规矩来就行。”
崔氏有生之年还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东西,她握得很紧,向白善几人点头道:“你们放心,我会认真看的。”
白善松了一口气。
其实这规划书不只是给崔氏看的,也是给杨和书看的。
善堂的事儿并没有崔氏想的那么小,只要选出几个人送过去当先生就行,真要做起来,里面的事情就太多了,前期是肯定需要杨和书的支持和帮助的。
果然,崔氏在看过规划书后,还是去书房找了杨和书。
杨和书看到规划书,笑了笑后道:“他们写的不错,只要稍改一改就能用了。”
“改哪些?”
杨和书就提笔将规划书中他认为不合适的划去,或者是添加上一些细节,或删去一些东西……
夫妻俩就坐在书桌前商量起来,第二天去给白善他们送行时,俩人眼底也有些泛青。
睡得还不错,精神更不错的满宝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就一脸忧愁的对他们道:“不要熬夜呀,早睡早起身体才能好,现在年轻不知道保养,将来老了……”
庄先生都听不下去了,轻咳一声后截住她的话,和杨和书道:“杨大人就送到这里吧,我看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这就启程。”
杨和书也不想听满宝的养生经,笑着颔首,送他们上车。
满宝不得不上车,但还是撩开帘子趴在窗户上和杨和书道:“杨学兄,你长得这么好看,一定要少熬夜呀,熬夜不仅会眼底发青,脸色还会暗黄,将来还会掉发秃头长胖……”
杨和书微笑着挥手,“你们一路保重。”
白善将满宝从窗户边拉开,往身后一怼便和杨和书挥手,“杨学兄再会。”
第2140章
出发
出了夏州城往北去,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官道两边的树木就慢慢减少,不知何时树木稀稀落落起来,后面是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原。
草原上偶尔有一丛一丛的树木,但目前为止没有看到绵延很宽大的树林。
这里满宝他们来过,正月那会儿,他们为了收录一头鹿,跑来草原假装过狩猎。
官道也变得狭窄起来,但草地很松软,马车还是走官道,但马匹却喜欢跑到边上的草地上。
满宝看见了,兴致勃勃的邀请白善,“我们一起去骑马吧。”
只想睡个回笼觉的白善迟疑了一下,还是下了马车,从旁边护卫们手里接过自己的盗骊,上马后和满宝点头。
满宝也兴奋的骑到赤骥上,打马就和白善跑到前面去了。
大吉见状,便打了马跟上,其他护卫没有跟着,依旧跟着车队慢慢走。
白二郎也困,因此他拒绝了刘焕和他拼车一起看书的提议,自己将车里的木椅往外一拉,再将放在里面的被子摊开铺上,从车肚子里掏出枕头来,放上去就睡。
虽然车摇摇晃晃的有些颠簸,但身体只要适应了这一摇一晃的动静,就会发现,在车上其实比家里更好睡。
白二郎就是一躺下没多少会儿就睡着了,还发出了鼾声。
在外头驾车的护卫摇了摇头,只是将马车驾得更加平稳起来。
殷或也困,他本来是不熬夜的,但白善他们要写的东西多,要查的东西也多,比如夏州城一直以来善堂是怎么运转的,每个月衙门会拨多少钱给善堂,怎么拨,逢年过节会多赞助些什么东西,以及善堂一月大概的花销是多少……
这些都要查。
好在杨和书宽和,他们要看什么资料和账本都可以,善堂的管事不敢有意见,所以他们才能不费力气的得到这些账本。
不然还得花费力气去打探,只会更耗费时间。
但就是这样,他们这两天也一直是熬夜状态,就是昨晚也没怎么睡好,所以他现在缺觉。
算起来还有些神奇,他竟然会缺觉。
殷或要睡觉,自然不可能是自己铺床叠被,所以他坐在了车门口的小凳子上,长寿帮他将正上方的椅子拉下来,变成一个木榻一样的,然后铺床,再放好枕头……
长寿道:“少爷,别的不说,白家对白公子也是真心疼,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竟然知道将椅子拉出来做成木榻,就是马车还是太短了,脚还是没伸直。”
殷或看了一眼道:“已经很不错了。”
这时候的马车内部虽然各不相同,但那多是挂饰和桌椅毛皮等软件的不同,构造却是差不多的。
大多是固定三条长椅,左右两边靠着车窗和车壁,不会再另外做木靠。
但正中的长椅却大多和家里的木榻一样,不仅坐的地方比较宽,后背也有木靠,再铺上毛皮,和一些装饰,坐车也就不难熬了。
而讲究一些的人家,在木靠之后会有已拍固定的架子,架子上有锁起来的抽屉,里面放着一些贴身方便之物。
白善他们的马车就有,顶上两格空着的大格子就是拿来放被子的,白日一般被子都是塞在里面,将木板一放下,木条一拉就固定住了,特别方便。
但白家的马车有一点儿不同,他们家背后的木靠会很高,木椅下有机关,将木条拉起来就可以把木椅拉出去,然后木靠下降变成一张很宽很长的木榻。
身量不是很高的,斜着就能平躺下去伸长脚,像殷或白善他们这样高的,就要微微缩一下脚,但躺着也会比一般的马车舒服。
殷或和白善他们走得近,知道他们家的马车一直是这样,在出门前,殷礼就花费了大价钱照着白家的马车做了一辆,不仅如此,因为殷或身上有爵位,可以用两马马车,所以车身还比其他人的要宽大,所以拉开来的木榻更长。
刘焕因为出来得急,送来的马车虽然是家里最好的,但还是比不上他们的,所以最近需要睡在马车上时,他都是跑来和殷或挤。
殷或倒也不介意,反正马车够宽,睡两个人也睡得下。
不过一个人自然是比较舒服的,殷或在长寿铺好床后便坐了上去,褪去鞋袜就斜着躺下,被子一概,睁着眼睛看着摇晃的车顶一会儿便也睡着了。
周立如则是和庄先生一辆车,此时正在给庄先生念书。
这是她的新工作,满宝见她翻来覆去的翻那几本医书,明明都已经背了下来,却还是不断的翻,但复习所得越来越少,她便让她看别的书换换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