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02章

    考中

    看到满宝,白大郎忍不住问,“怎么不回家休息?”

    白二郎一屁股坐在他哥旁边道:“回家是休息,在茶馆里吃吃喝喝也是休息,还不如在这儿呢,家里不好玩儿。”

    白善给满宝拿了一个茶杯倒茶,笑着解释道:“今天是最后一天,所以我们来看看,正好等着刘焕从里面出来。”

    其实在茶楼里等考生们出来的人很多,但这其中一半是看热闹的,还有一半则是打着别的主意来的,反而真心焦急等待的亲眷不多。

    大多数亲眷此时都蹲在贡院门口不远处呢,好似这样离考场近一点儿,里面的亲人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力量考中一样。

    满宝听着楼下的说书声和不断叫好的声音,心情好了许多。

    白善叫来伙计点了不少菜给她吃,等她吃饱,捧着一杯茶靠坐在窗边看着楼下迎来送往的客人时,贡院那边“铛”的一声巨响,白善也放下了手中的茶杯,道:“他们要出来了。”

    满宝立即道:“走,我们接他们去。”

    他们下楼才听到第二声锣响,等走到贡院门口,正好第三声响起,贡院大门被缓缓打开。

    里面的考生鱼贯而出。

    其中有不少他们的熟人,有卫晨、宋铮和季浩,还有不太熟悉的国子监同学云信玹、冯晨翔和张敬豪等人。

    他们一出来,家里的下人就呼啦啦的冲上去接人了。

    刘焕身边的人最多,因为他家在京城,不仅小厮来了,还来了一大堆下人,包括白善他们,一下就把刘焕给围住了。

    “考得怎么样?”

    “都答上了吗?”

    “题目难不难?”

    刘焕因为是和白大郎的舅兄成长恒一起进的考场,正好俩人的位置也离得不远,所以也就一起出来了。

    俩人一出来就被这几个问题砸得头晕,这么多考生在呢,成长恒不敢说大话,只能谦虚的道:“还好,答上了几题,不至于交白卷。”

    刘焕则是缓过神来后道:“我觉得我考得还不错,出的题目我都眼熟,也都回答上了,我觉着我考得不错。”

    成长恒:……

    一旁的考生们:……

    于是场面安静了一下后立即有人大声道:“今年的题目并不难,所考的帖经我都记得,也全都答上了。”

    “是吗,恭喜恭喜,可巧在下也答得不错,至少卷子是全都写满了。”

    “没考之前我还以为明经考试多难呢,没想到这么简单,比学院里先生们出的题目还简单呢。”

    刘焕听了,心中忐忑起来,悄声和白善道:“这么多人考得好,那我还能考中吗?”

    白善:“……已经考完了,多想无益,我们吃饭去。”

    刘焕忐忑,“要是没考中,我祖父会揍我的吧?”

    满宝安慰他,“不会的,之前不是已经说好,考完了庆祝你得爵位的事吗?”

    刘焕更忐忑了,“可明经考试是陛下开的金口,我考不中,我祖父一定会揍我的。”

    白善和白二郎就拉着他道:“所以你更要趁着还没放榜的这两天时间好好过了,不然错过了,可就真的是错过了。”

    刘焕:……

    满宝见他难过得都快要哭了,不由的欢快起来,安慰他道:“没事,没事,我们请你吃饭。”

    和小伙伴们闹腾了两天,满宝心情好了许多,到了第三天,明经放榜。

    几人跟着跑去看。

    白善道:“听说这次明经一共要取士二百八十人。”

    白二郎咋舌,“差不多是进士考的十倍了,我也想考明经了。”

    白善就道:“今年秋天你再试一次进士考,不中明年就考明经吧。不然你就只能等制科了。”

    白二郎道:“制科哪有常科好?大哥,秋天你要是还考不上,要不要和我一起考明经?”

    白大郎:……

    他算了一下自己的年龄,点头。

    白善却道:“大哥却没必要。”

    他道:“我听说去年大哥下场的名次不低,差一步就进去了,现在你在京城的名声也不差,今年不中,大可以再试几年,虽说明经和进士一样都是出仕,但进士科举出来的还是要比明经强上两分。”

    白二郎嘟囔,“不都是科举取士吗,也都是要一步一步往上走的,并不觉得有何太大的区别。”

    白善道:“头十年不显,但过了十年再要升迁时就看出区别了。”

    他道:“同一品级的县令,考核同为上等,但升迁时俩人之中却会先选进士科出身的,明经科留下,但若是来年又有相同条件的进士科与你相争呢?”

    白大郎也点头,“不错,学里的先生们也说,能考进士就考进士,考不上,或是心中实在不想考的,再去考明经或其他科。”

    白二郎琢磨了一下,不解,“你们怎么没让我坚持考进士?”

    白善道:“因为你没有读书的恒心。”

    他道:“大堂哥就是再读上十年书也能坚持,你行吗?”

    白二郎:他不行。

    白大郎:他行,然而并不是很高兴。

    刘焕也易地而处的想了想,砸吧了一下嘴巴道:“我也不行。”

    所以这次来参加考试的,也有许多是国子监的同学,他们都是自觉考不中进士,这才来明经科试一试的。

    明经科放榜,那来看榜的人比进士科还要多,还要热闹,大家人挤人,白善他们干脆就不去挤,而是进了茶楼,让小厮们去看。

    许久,寄语才头发散乱的跑回来,大叫道:“中了,中了,郎君你中了。”

    刘焕大喜,腾的一下站起来,冲出去拉住寄语,高兴的问,“多少名,多少名,有没有名列前茅……”

    “第一百二十名!”

    寄语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乐道:“少爷,您还是中游往上呢。”

    刘焕略微有些失望,白善他们几个已经上前恭喜他,“恭喜,恭喜,今天你可得请客。”

    连成长恒也跟着恭喜,然后更加的忐忑的等着。

    白二郎眼尖,在窗户边看到了他大哥的小厮,见他脸上一片喜色,心中就有了猜测,立即探出头问,“洗墨,你家舅老爷中了没有?”

    洗墨就抬头,看到二少爷就大声的喊道:“中了,中了,舅老爷考中了第八十七名。”

    房间里的成长恒也听到了,大喜。

    第2395章

    喜酒

    刘焕也大喜,就拉着成长恒的手道:“我们以后就是同科了!”

    白二郎听着这话总觉得怪怪的,那他要是明年去考明经,岂不是比刘焕晚一科?

    他们这是同学变前辈呀。

    白二郎就拿眼睛去瞥他。

    刘焕一无所觉,虽然名次不是很前,但他能考中就是很高兴的一件事。

    他拉住白善和白二郎,招呼他们,“等我家办喜酒,你们一定要上我家喝喜酒呀。”

    白善笑着颔首,道:“我们的帖子你得亲自写。”

    刘焕拍着胸脯道:“放心,国子监和崇文馆同窗们的帖子我都亲自写!”

    刘焕回去就亲自写帖子,不仅给崇文馆和国子监的同班同学都写了请帖,还给当初同行的聂参军,以及和他玩得比较好的几个士兵也写了帖子。

    毕竟,这场宴会可不仅仅是因为他考中明经,还因为他得封县男。

    没错,他爵位的庆祝宴会一直拖着呢。

    刘焕亲自给白善周满等人写帖子,周立如也单独得了一封。

    一封帖子一份礼,周立如收到帖子后自然不能和小姑算在一起,因此也要准备随礼。

    不过她现在也有钱,她爹娘不在京城,亲哥亲姐又不管她的钱,这一趟跟着小姑去西域分的战利品和赚的钱她都自己拿着呢。

    于是她从床底下拖出自己的箱子来,摸出一锭金子,想了想又放进去,摸出一锭银子,又换了一个比较小一些的思索起来,她该送什么礼呢?

    满宝进皇庄里去了,周立如只能去请教小姑父。

    白善大方的笑道:“你是晚辈,跟着我们去就行了,哪里用单独随礼?”

    白二郎也拿出长辈的派头,连连点头道:“对对,到时候我们给你准备一份就行了,你跟着叔叔们去不用……哎哟!”

    白善道:“乱叫什么,你怎么是她叔叔了?”

    “怎么就不能叫叔叔了,你是他姑父,叫我可不得叫叔叔吗?”

    周立如可不怂他,道:“二少爷,我小姑没让我叫你叔叔。”

    白二郎严肃的道:“我是你小姑的师弟,你不仅是你小姑的侄女,还是你小姑的徒弟,你不叫我师叔叫什么?”

    周立如一愣,但看着白二郎的脸实在是叫不出来,憋了半天只能憋出来一句,“我也跟着庄先生读书的……”

    “有胆量你管你小姑叫师姐去。”

    周立如转身就跑,“那也不叫你,你们不说就算了,我自己琢磨。”

    自己琢磨的周立如就是拿着钱去书铺里给刘焕选了一套还不错的文房四宝,还买了成套的笔架、笔洗等,反正是书桌上的东西她全给准备妥帖了,然后就等着吃喜酒。

    刘尚书也很高兴,一颗一直高高提着的心放下,刘焕能考中,总算是不负皇帝期望了。

    这一下也能堵住不少人的嘴巴,免得他们都以为刘焕得的这个爵位名不副实。

    其实他孙子还是有一点儿本事的。

    满宝已经收假住进皇庄里去,只能到日子请假出去吃酒。

    她一请假,那整个皇庄就只剩下卢太医在了,她走的那天,卢太医就站在院子门口那里拢着手看她。

    满宝讨好的冲他笑笑,然后转身就跑了。

    她先回家换了一套衣服,这才和白善他们一起去刘家吃酒席。

    刘家一片热闹。

    他们一家已经很久没有办过喜宴了,就是刘尚书和刘老夫人过寿,也很少大宴宾客,这次是这几年来最大的一场,因此亲朋好友,甚至远在晋阳一带的亲朋都亲自赶了来。

    刘尚书都惊讶了,他帖子没发那么远呀,但来者是客,他只能悄声和老夫人道:“赶紧让人去酒楼里定酒席,能定多少定多少,别丢了脸。”

    老夫人扯着满脸的笑容应下,等扶着老嬷嬷的手回到房间才皱眉,“怎么来了这么多亲朋?我们家发出去这么多帖子吗?”

    “老夫人,这是大好事儿啊,二少爷可还没定亲呢,正好趁着这时候……”

    老夫人挥挥手道:“你去看看那傻小子在干什么,这福气太大了,他撑不住的。”

    老嬷嬷便笑容微收,扶着她在椅子上坐下。

    老夫人喝了一口茶后道:“去把柳管事叫来,我和他定一下从外头叫的酒席,突然来了这么多客人,甭管他们是真恭喜,还是有别的打算,来者是客,我们总要把人招呼好了。”

    “是。”

    满宝他们这群和刘焕同建功立业的人坐在了大堂的前面几桌的一个角落里,不是特别中心的位置,但因为刘焕这个主人在此,的确是万众瞩目。

    聂参军这一趟西域之行,回来连跳,虽没有爵位,可得的却是实职,也高兴的很。

    一见到刘焕就哈哈大笑的拍着他的肩膀道:“刘公子也太客气了,还特意给我们送了那么好看的帖子,你吃酒说一声就是了,兄弟们不管在哪儿都会来的。”

    刘焕笑嘻嘻的道:“当然要给帖子的,给你们的帖子还是我亲手写的呢,上面的画都是我画的。”

    这可是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两件喜事,他觉得值得他如此付出。

    聂参军听了感动不已。

    隔壁桌听着的鲁越等人心中嫉妒不已,起哄的问道:“刘焕,那我们的帖子是不是你亲自画的?”

    刘焕不好意思的道:“你们的帖子是我亲自写的,上面的字迹你们不认识?”

    鲁越:“光字是你写的可不够,画是不是你画的?你去西域他们可才陪了你一年,我们这些同窗却在宫里陪了你两三年的。”

    白善打圆场,笑道:“你们可放过他吧,也放过自己的眼睛吧,你们要是想要他的画,回头让他过了礼部和吏部的考试后找了空给你们画上百张千张,到时候铺满你家屋子随便看。”

    赵六郎也对鲁越道:“你想要他画的帖子,我可不想,又不是白善画的,留着将来说不定还能卖几个钱,刘焕的画要留着烧火吗?”

    刘焕立即叫道:“你们这就过分了,虽然我画的不是很好,但上面的兰花还是很传神的嘛。”

    周立如道:“原来你画的是兰花,我还以为是稻穗呢,寓意你能吃苦耐劳,是良才美质……”

    白二郎笑喷,哈哈大笑起来,众人也跟着乐。

    第2396章

    灌酒

    话题就被大家混着扯开了,大家笑闹起来,不少人起哄着要灌刘焕酒。

    刘焕倒是豪爽,来者不拒,但白善几个却不敢让他这么喝,于是让聂参军他们帮一下忙,帮着刘焕挡一挡酒。

    刘老夫人将此景都看在眼里,她微微皱了皱眉,低声吩咐老嬷嬷,“去看看族里来了几个青年,让他们过来帮一下他们的堂弟表弟,少年人不知收敛,喝坏就不好了。”

    老嬷嬷笑着应下,亲自去找人。

    于是刘氏的青年族人很快找了来,呼啦啦的拥着刘焕道:“小弟还小,这杯我替他喝半杯,剩下半杯让他自己灌了以示尊敬。”

    “这杯酒让侄儿替叔叔喝了吧,他现在还小,等他以后成亲了您再使劲灌他。”

    白善几个看得目瞪口呆,连白大郎都惊住了,然后扭头去看白二郎和白善,他成亲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挡酒团?

    白二郎和白善一脸无辜的和白大郎对视。

    户部尚书家办酒宴,那排场肯定不能小了,来的人很多,有请来的,也有不请自来的。

    刘焕当然不能只留在他们这一桌,被刘尚书带着各个桌子都溜达了一圈,哪怕已经有族兄和侄子们帮忙,转了一圈回来他也双眼通红——醉了。

    满宝就送给他一张解酒的方子,“效果还可以,除了难喝点儿没别的毛病。”

    刘焕虽然醉了,但还没傻,收了方子后就塞进怀里,打算回头给他祖父用,他才不用呢。

    醉酒嘛,回去蒙头睡一觉就好了。

    不少客人都明里暗里盯着刘焕,毕竟他今天是主角,见他如此便叹气,“运气可真好呀。”

    “是啊,去年周满出京,多少人做了看笑话的的准备,想着西域那边能有什么好方子?就是有,你空口白牙的要,人家就能给你?”

    “谁知道他们运气这么好,竟然还真的找回了方子,一行就不算虚行,又碰到陛下西征,几个人竟然跟着西征大军走了一路。”

    “也是郭孝无能,听说当时他们都把龟兹王城打下来了,结果愣是因为轻敌松懈给丢城了。”

    “难怪陛下如此生气,人死了还夺了官职。”

    “最后不是又封回去了吗,陛下还亲自给他治丧,算是全了他的面子了。”

    “当年跟着陛下打出来的人,谁死了陛下不给他们治丧?就是曾经和陛下兵戎相争,最后打了好几场才投降的那几个陛下都没计较,何况他郭孝?”

    “要我说,刘焕能有今天也不全是运气,不还有家世在吗?”一人道:“他要不是刘尚书的孙子,他能得封县男?你看周满,还是使团主官呢,不仅找牛痘方子是首功,攻城也是首功,听说当时就是她和白善一起佯降进城,最后一起给阿史那将军开的城门。”

    “结果你们看,她也就往上升了一品,连半点爵位都没有。”

    “咦,她怎么也来了,不是说最近太医院正在皇庄那边做种痘的试验吗?”

    “萧太医也来了,太医院和太医署这两年花钱多,来走关系的吧,不然后头的钱不好拿呀。”

    “上次太医署上折要了好大一笔钱,打算拿去干什么?”

    “听说是几个地方太医署要准备夏疫的药材,需要京城这边的太医署拨款下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