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35章

    每一年取士的数额都是不同的,取多少进士是吏部根据现有的数据和去年到今年的官场变化计算出来的。

    比如益州王一系被清算后第一次开科和第二次开科取用的进士就比往年多,因为官场损耗了就得填补。

    白善在御前行走,没少听大人们和皇帝谈论这些事,内幕消息知道的多,不过他也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说起进士考,他也就只有这一点儿鼓励而已。

    白大郎和白二郎心领神会,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只是心里都很激动,取士多了,他们的机会就更大了,特别是白二郎,他的心有点儿虚,他是知道自己的,他比他大哥还差着好远呢。

    周立君也和他们同桌,见他们都聊完了,她便说起自己的话题来,“小姑,我在东坊里看中了一间铺子,想买下来。”

    满宝一怔,问道:“那里铺子很贵吧?”

    周立君点头,“我谈了许久,但还需要八千六百七十两,少一两都不行了。”

    白善几个也都吓了一跳,问道:“什么铺子这么贵呀?”

    “主要是在东坊里,那一条街卖的都是绸缎和胭脂水粉,京城有名的银楼也都在那里,所以很贵。”

    满宝问:“买来做什么?”

    第2486章

    算账

    周立君目中生辉,道:“卖家里做的药膏,润白霜和祛痘的那些霜。”

    她道:“小姑先吃饭吧,吃完了饭我给你算一笔账。”

    满宝不由问:“我们家里现在有这么多钱吗?”

    “公中没有,”周立君道:“现在家里公中的钱大部分在四叔手上。”

    但周四郎现在草原上,对了,向铭学也跟着周四郎去草原上了,才去了一个月呢,现在估计还在草原上收各种货物呢。

    他至少得九月底才能回来。

    所以周立君想要各家拿出钱来,这事儿小姑要是同意,那就成功了一半。

    满宝问:“公中现在有多少钱?”

    周立君:“三百多两。”

    不少了,毕竟前段时间周四郎上京城来时就把账本拿出来将去年秋后到今夏赚的钱都拿出来分了,现在公中的钱还是这几个月卖药膏,以及饭馆经营应该归到公中的钱。

    满宝想到今年她分到的钱,以及她带回来的那些宝石香料换的钱,顿时大气起来,“行,买吧。”

    满宝给周四郎的那些宝石香料,周四郎连辛苦费都没留,基本上卖出去多少钱就给她带回来多少钱。

    先在京城卖,后来一路南下,去益州赚了一圈,将手上的东西全都出手,赚的钱可不少。

    加上周满今年从公中分的钱,更多了。

    不过周立君怎么想着买铺子呢?

    要知道他们现在外面租了一个专门做药膏和各种霜膏的院子,老客户都是直接上门购买,有时候还带着新客户呢,他们赚的并不少。

    吃过饭,周立君就捧了一杯茶和周满在院子里说话,“本来五婶她们做的有限,京城里能买得起这些润白霜和祛痘膏的也就这些人,所以我想着用不着买铺子,但这段时间因为种牛痘,来和我们买淡印药膏的人多了许多,甚至还有外头的药商特意找上门来,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铺子,还得是一个好铺子。”

    满宝琢磨起来,“可我们就只有这几种霜膏,会不会太少了?”

    周立君道:“我以前也觉得少,但现在不觉得了,这两年用我们润白霜的人可不少,不仅娘子用,一些郎君也用呢,特别是祛痘膏,销量很好,所以我想着能做好这几样也很不错,而且以小姑现在的能力和年纪,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方子的。”

    满宝觉得有道理,于是点头,“行吧,我要出多少银子?”

    周立君道:“我算过了,这些方子都是小姑你给的,因此你拿一成的银子,其他各房,我单算一房,那除去您这一房就是七房,一家分担一成三的成本认领一成的份额。”

    满宝一怔,“一房一成?”

    周立君点头,“不错,一房一成,那一共是八成,剩下的两成算公中的,每年分红都要留下一成经营铺子,剩下的一成给爷奶。”

    也就是说,他们七房负责分担公中的那份。

    满宝想了想,没反对,“其他房会答应吗?”

    周立君就笑道:“只要小姑你答应,那其他房就会答应。”

    大伯和大伯母是不用说了,他们肯定跟着小姑,她娘不用管,她可以说服她爹,三叔会听爷奶的,四叔五叔六叔和小姑最要好,也不会反对。

    周立君笑道:“到时候我立好规矩,四婶和五婶可以去铺子后面做管事,专门管着熬制药膏的事,每个月就拿工钱。”

    这样大家也都没闲着,照样能算钱。

    满宝问:“你预计一开始投入的成本是多少?”

    周立君迟疑了一下便道:“一万两。”

    满宝这么壕的人都忍不住咋舌,实在是太贵了。

    “我倒是没什么,其他房会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来吗?”

    她觉得这就差不多掏空各房的家底了。

    虽然这几年周四郎赚了不少钱,一年一趟刨除所有的成本后大概能赚个大几百或者一千多两,满宝记得账本上记录的,前年算是赚得最多的,一下赚了两千八百两,但那时候是周四郎冒险买了珍珠,但后来他就不再做这个生意了。

    一来是怕做得太大要改商籍;

    二来,进珍珠的确要更危险的。

    然后这么多钱是分成好多份的,毕竟大家都有份子在其中。

    不过,这份钱依旧很多,至少是老周家以前全家攒上七八年才能攒下来的钱。

    所以连老周头都忍不住感叹,“难怪有本事的人都想着去经商,而不是种地。”

    但经商,尤其是像周四郎这样的走商也的确是辛苦,看周四郎的面向就看出来了,他这几年老得可比周五郎周六郎快多了,风吹日晒之下,还差一点点就不是满宝那个最俊的哥哥了。

    满宝出一千两没压力,因为她来钱的途径多,但其他房,出个一千三百两困难呀。

    尤其是大哥和三哥。

    晚上,满宝就悄悄的溜过去找她大嫂。

    周大郎看到她来,便起身去外室,将内室交给她们姑嫂说话。

    满宝就悄悄问小钱氏,“大嫂,你和大哥攒了多少钱呀?”

    小钱氏问她,“你缺钱花?”

    满宝摇头,小声的将立君要买铺子的事儿说了,然后小声道:“立君私底下算过了,买下铺子后大概一年后就能把买铺子的钱赚回来了。”

    小钱氏咋舌,“这么赚钱呀?”

    满宝矜持道:“主要是正赶上种痘,好多人都因为淡印的药膏知道了祛痘膏和润白霜这些霜膏,有些郎君比女子还要爱买,现在生意好做了很多,立君私底下算过,现在的销量起码比之前涨了一倍。”

    所以他们还得请人。

    小钱氏就往外看了一眼,然后小声问:“那我们大房要出多少银子?”

    “您先说您有多少。”

    小钱氏道:“八百多两吧。”

    满宝一怔,问道:“怎么这么少?”

    小钱氏就笑道:“你忘了,大头才刚成亲没多久呢,当时我们就在京郊给他买了二十亩地做聘礼,加上其他的东西,陆陆续续就花了不少,三头现在也不小了,最近我们正在给他说亲呢。”

    小钱氏说到这里叹气,“京城和我们村不一样,现在我们家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在村里娶个媳妇只要五六两,加上酒席,顶天了七八两就够用了,看现在,最少也得百两才可以。”

    第2487章

    开会

    小钱氏道:“三头不算,他以后未必会定居京城,但大头这里,他媳妇是太医,以后还是要在京城买个房子比较好。”

    而京城的房子太贵了,他们家起码得攒上许多年才能买到。

    小钱氏再次问道:“买个铺子要多少钱啊?要不要两千两?”

    现在他们家的饭馆当时买的时候就差不多是这个价钱。

    满宝就道:“不止这个价,算上所有的成本大约是一万两吧。”

    小钱氏就张大了嘴巴,这哪里是买铺子,简直是要买金山呀。

    满宝安抚她道:“赚的也很多,我相信立君的目光。

    小钱氏也相信,可他们家没这么多钱呀。

    她小声道:“可以少买些吗?要是出八百两能买多少份额?”

    满宝就笑道:“大嫂,这个份额可遇不可求,我看过立君算的账,若账目真如她所算的,那我们第一年就能把投进去的成本赚回来,往后铺子便是除去做药膏的成本便是净赚了。”

    小钱氏不太相信,“我们家做的药膏我知道,偶尔我也去帮把手呢,我听立君说过,一瓶润白霜也就赚个两三百文,你一天得卖出多少瓶,一年才赚足一万两?”

    满宝道:“立君和四哥都找了走商,只要我们的铺子能开张,他们立即能拿了钱上来求货。”

    这也是周立君要求一万两成本的原因,除去买铺子所需的八千六百七十两,剩下的装修和架子之类的东西耗费并不多,她看过立君算的单子,她用在装修上的钱只十八两,剩下的全部拿来购买原材料。

    而大规模的制造药膏白霜,为的就是卖给来进货的客商,也就是说,他们家的这个铺子不仅仅是为了零售,还能批发给那些走商,就跟那些布庄一样。

    周立君显然不是临时起意,她计划很久了,她和周四郎不一样,周四郎是属于说干就干的人,她不一样,从有这个念头到提出来,她准备了整整三年。

    在怀揣着润白霜走门串户的给各个夫人小姐推荐时,她就想买个铺子或者租个铺子了,但因为当时买的人少,一罐润白霜对方可以用上三两月,而有的人用的不勤,一罐用一年的也有。

    所以她不敢冒险做。

    她一直等着,在此期间,她有空就和认识的客商推荐他们家的润白霜和各种药膏药霜,还拉着周四郎一起,在俩人的推荐下,再加上周满的名声,现在外面已经有不少人知道周记的药霜和药膏了。

    再加上此次种牛痘产生的淡印膏,周立君就知道她的机会来了,同时,他们家的机会也来了。

    她要开一个铺子,一个专门售卖这些药膏和药霜的铺子。

    只要能赚钱,而且还能让侄女一展抱负,满宝自然是不会反对的,她对此很有信心。

    她悄悄和小钱氏道:“这个药膏和药霜是不愁销路的,立君和四哥为此都运筹两年了,您要是不买足额那就太亏了。”

    她道:“您信不信,您要是前脚说您的钱不够,四哥后脚就把您漏下的那点份额抢购过去了。”

    小钱氏就道:“我不给他,我给你。满宝,你不是有钱吗?到时候你出钱来买。”

    满宝就笑道:“不用,我借钱给你和大哥,等到时候你们赚了钱再还我。”

    小钱氏要说话,满宝就小声道:“我算过,如果大哥大嫂你们的钱不够,那三哥的钱肯定也不够,到时候你们缺的那部分我都给你们补上。”

    小钱氏就不说话了。

    满宝低声道:“您和大哥是长房,在这一点儿上就不能比别人少了,不然现在哥哥们关系还好,看着不显,等将来就要低一头了,你和大哥还怎么管弟弟妹妹们?”

    小钱氏叹息道:“你三哥老实,家里的地现在都是他管着呢,按说,该我和你大哥留在家里的……”

    满宝就笑道:“所以呀,三哥的那份钱我也补上,到时候等你们赚了钱再还我。”

    至于其他几房,钱肯定是够数的。

    因为个人赚的钱都只交公中四成,像周二郎、周四郎、周五郎和周六郎夫妻,他们都有各自的本事,因此每年赚的不少,剩下的才是分的公中的钱。

    相比之下,同是老实人出身的周大郎和周三郎,他们基本都在田地上打转,而田地都是属于公中的,所以他们自己赚上的私房就很少。

    老周头和钱氏也知道大房和三房在分钱时是吃亏了的,因此私下偶尔会偷偷的补贴一些,只是他们还有个闺女没出嫁,所以补贴的也有限。

    就是偶尔塞几块碎银子,或是让周四郎回乡时多带点儿肉回去就是了。

    满宝摸出了大哥大嫂的私房,对三哥的家底也就有了个大概的预估。嗯,三哥比大哥还不会赚钱呢。

    主要是大哥有大嫂,大嫂去饭馆做的蒸肉等也是拿钱的,一来二去就攒了点儿私房。

    三哥就真的是几乎没有私房收入了。

    满宝心中定下主意后就召集家里人开了个会,当然,远在七里村的周二郎和周三郎,以及在草原上的周四郎未能与会。

    但他们都有各自的儿子作为代表。

    周立威是没什么意见啦,周立固更不会有,爹娘走前叮嘱过,让他照顾好弟弟,剩下的听奶奶和小姑的话。

    大家都被一万两给镇住了。

    周立君就抱了个算盘给他们算账,并将她目前已经谈好的渠道拿出来给他们看,意思是只要做出来就有人买。

    老周头最先提出疑问,“既然找好了销路,我们直接作出药膏来卖给他们就是,何必要花八千多两买个铺子呢?”

    方氏她们也疑惑这点,这个周五郎他们都知道,和老周头道:“爹,你要是没个铺子,这种摸脸上的东西,外面的客商是不敢大量买的。”

    周立重点头,更详细的解释道:“现在我们家这些药膏最多还是卖给京城的人,这些人一开始就是小姑的病人,是因为信任小姑才买的,后来觉得好用一个推荐一个,这才有了现在的销量,但若是没有铺子,外面不认识的人是不敢买的。”

    一开始,周立君可是跟在满宝屁股后面进出那些高门大户,一瓶一瓶的推销出去的。

    第2488章

    同意

    周立君道:“现在我和四叔找的那些商人,他们之前都是用过我们东西药膏和药霜,知道我们的东西好,可若是我们没个铺子或者登记在朝廷那儿的作坊,他们也是不敢大规模买的。”

    “我想着,既然要做,那就要做好了,”她道:“我们的药膏和药霜都不便宜,面对的本就是资产微丰的人家,既如此,这铺子就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内城东坊那边有专门卖胭脂水粉和绸缎的街道,那里还有银楼和书铺,可以说,全大晋最赚钱的铺子就在那里了,我挑中的这一间铺子其实不算贵,我问过更贵的铺子,可能需要两千万钱才能买下。”

    老周头就觉得心脏剧跳,问道:“两千万钱是多少钱?”

    满宝道:“就是两万两。”

    周立君点头道:“因为我说我们有白银,才说下来这个铺子的,要是给的铜钱,低于九百万钱他们不卖。”

    白银还是少,黄金更少,前者还能流通,后者是根本不在民间流通,只存在于特别大宗的交易之中。

    白银比较便利运输,所以走商特别喜欢,这也是铜钱兑换白银总是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而且白银还能做首饰,更少了。

    其实周家的铜钱也不少,只不过更多的是白银,这还是多亏了周立君,她一直让周四郎,只要有机会能以低价换到白银,那就换。

    做生意时,能用白银结算就绝对不要铜钱。

    加上她常在京城,总是能留意到银楼、当铺和官府这些地方的白银兑换价,只要银价稍低,她就会拿家里的铜钱去换白银。

    不仅好储存,现在需要白银时,她就能快速的拿出来。

    当然,经过她的手分到各家去的最多的也是白银。

    老周头算数不是很好,本来就觉得八千多两的铺子贵了,现在换算成九百万钱的铺子,他觉得更贵了,于是没说话。

    钱氏就看向他们,“你们各房是什么意思?”

    周立君先道:“小姑已经答应,她会认下一成的份额,我的意思是,其他各房也都认一成,只不过除了小姑外,包括我在内,一成的份额要出一成三的钱,算是把公中的那两成给分摊下去了。方子是小姑的,她不用出这个钱。”

    这个大家没意见,周立威举手问,“只能一房一房的认,我能不能独个人认?”

    “不能,”周立君严肃的道:“就算其他房不打算要,那也要平均分到各房,有房头不愿意要的,那就再分,只能一房一房的分。”

    周立威琢磨了一下,反对他亲姐姐,“那你怎么能一个人认购,你也是我们二房的。”

    周立重轻咳一声,“你要跟二妹打架呀?”

    周立君道:“我出嫁了。”

    “那大姑……”

    周立君道:“家里的生意起码有一半是我管着的,我不可能白管着,光要工钱我也不服气,我要认购的权利的。”

    满宝连连点头,就是就是,白给你们干活儿呀。

    周立威颔首,“好吧。”

    钱氏一直不说话,等他们说完了便看向她在场的儿子和儿媳们,问道:“你们是什么意思?”

    方氏沉吟片刻后道:“孩子他爹走前说过,要是家里要买铺子,我们跟就行了。”

    周五郎和周六郎也没意见,他们从小时候带着满宝和周立君他们姐弟玩的时候就知道了。

    家里最聪明的就是满宝,然后是四哥和立君,四哥不说了,他最滑头,立君却是算账的一把手,比四哥还要稳重,跟着她走至少很难亏本就是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