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07章

    很久很久以后,话题总算扯到了这一次亲征上,满宝撑着脸在一旁听,丁点激情都没有了。

    这也是凉亭里的夫人们此时那么讨好太子妃的重要原因之一。

    皇帝亲征呢,太子监国,这一次过后,太子的地位只会更稳固,目前,她们已经看不到谁能和太子相争了。

    如果是几年前太子还没生孩子的时候,这些夫人对太子妃也只是面上的客气,不出错而已,甚至都不太敢和她坐在一起太久,生怕家里的丈夫,父兄之类的被打成太子党。

    现在就没多少顾虑了。

    在场的,和亲征有密切关系的,除了太子妃就是周满了。

    监国这种话题到底还是有点儿敏感的,所以大家虽然讨好太子妃,但还是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太久,于是目光就落在了周满身上。

    在场的也都不是陌生人,谁没找周满看过那么一两次病?

    于是大家拉着周满热情的问道:“听说这一次周大人要亲自跟随陛下亲征?”

    满宝道:“这是陛下和萧院正的意思。”

    大家就叹气,安慰她道:“周大人,你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你伴随陛下左右,应该是安全的,别担心。”

    深知内情的太子妃等人:……她才不担心呢,分明是她自己请令去的。

    “不怪你们担心周大人,才舅母他们在娘娘面前也很担心舅舅呢,”长豫道:“因为这事儿,舅母还非得出十万钱,说就当是给东征军的将士们祈福,其实哪里是给东征军祈福,分明是给舅舅祈福。”

    明达笑道:“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母后如此英明理智,不也因为忧心父皇,所以让我们连夜进宫祈祷吗?”

    凉亭的夫人们连忙问道:“怎么祈福?”

    “是请了老子神仙,还是佛陀?”

    “这种应该要拜关公吧?不管是道家还是佛家,他都不管打仗的吧?”

    满宝:“祈福的时候哪里还管得了这个,自然是七十二路神仙,有一路拜一路了。”

    夫人们:“……说的也有理。”

    就有夫人迟疑的提议道:“不然我们也凑一些钱为东征军做场法事?”

    这样才不掉队嘛,不然赵国公夫人做了,皇后也做了,她们不做显得多另类?

    满宝:……

    连明达都惊住了,这怎么和做法事扯上关系了?

    满宝忍不住道:“你们还真要去拜神仙啊?”

    夫人们:“不是周大人说的有一路神仙就拜一路神仙吗?”

    “那你们不如拜我吧,”满宝坐直了身体,还整理了一下官袍,盘腿坐在坐席上,面色肃穆的道:“拜神仙,你们不知道他们是否保佑了东征军,是否满足了你们的愿望,但拜我,你们一定知道我尽力救治保护东征军了,活了几个人都有数可查,怎样?”

    夫人们一愣,然后扑哧一声笑出来,坐在周满上首的一位夫人直接伸手捏了捏她的脸,笑道:“周大人,要不是知道你为人,我都要以为你是在索贿了。”

    满宝:我就是在索贿呀,别以为呀,是真的,向我砸来更多的钱吧。

    太子妃就笑道:“我倒觉得周大人说的不错,拜神仙不如拜她,不过想白拿我们的钱可不行。”

    她笑道:“我们的钱须得都用在东征军上才行,这才是功德呢,这样,本宫便向你捐些香火钱,但这些香火钱你可得买了药材,布匹等能治伤救人的东西,回头都记下,看看我这笔钱救了几个人,累积了多少功德。”

    她摸着肚子笑了笑,道:“只当是给这孩子祈福的,回头把记她的名字。”

    满宝问:“您还给她取名字了?”

    太子妃:“取了,回头我悄悄告诉你。”

    其他人一听,便也思索起来,一位家里不缺钱的夫人最先道:“既如此,我也拜一拜,给我家小子捐一笔功德,也不求多少,只希望他来年能长进些,老实读书就好。”

    第2675章

    盯着

    明达和长豫目瞪口呆,她们一开始不是这么商量的呀。

    这都可以?

    还真就可以,几十两她们还是拿得出来的,都不必跟家中的丈夫商量,夫人们自己就可以拿主意。

    不过上护国寺捐香油钱和玄都观做法事,一次最多也就二十两。

    不少人比照着这个标准再往上提一点儿就行了。

    比赵国公夫人她们捐的少很多,但她们人多呀,积少成多之下……

    满宝不由坐直了身子,探头去看女官记的数,心脏蹦蹦跳。

    但这还没完呢。

    时间差不多了,有宫女来请太子妃和众人入席。

    大家纷纷起身往大殿去。

    大殿正中空了一块地,四周则摆满了矮桌和矮席,双人同坐,身后有次席,一般是给家眷准备的。

    满宝进了大殿才想起来,她把她的两个家眷都给弄丢了,于是不由四处张望起来。

    明达和她道:“直接入席吧,他们来了,自有宫人领过来。”

    满宝一想也是,于是去找自己的位置。

    她是四品编撰,地位中上,直接略过前面几排往后看,都不用她去找,立即有内侍上前躬身引了她去就坐。

    满宝撩起官袍盘腿坐下,呼出了一口气,察觉到左手侧坐了一个人,便扭头看去。

    刘尚书坐下,看到是周满,想了想,干脆起身往上坐了一个位置,看到夫人被宫女引过来,立即招手,指了他刚才坐的位置道:“夫人快坐。”

    刘尚书夫人对他笑了笑,一转眼看到周满,眼睛微亮,立即上前笑道:“是亲家姑姑呀,刚才在大殿中不好说话,听说亲家姑姑带立如来了?”

    满宝应了一声,“刚才和刘焕碰上了,也不知去哪儿玩了。”

    “孩子嘛,总是调皮些。”刘尚书夫人笑。

    她在刘尚书的下首坐下,正好就和周满邻座了。

    满宝正觉得奇怪,刚才刘尚书怎么想着坐下首呢?一抬头就看到了宿国公一屁股坐在了他的另一边。

    满宝瞬间收回目光,听说刘尚书和宿国公的关系很不好,曾经有一次朝上发生斗殴,宿国公踢人的时候,靴子飞了出去直接砸在了刘尚书的脸上。

    那事让刘尚书被人取笑了好几年。

    满宝能听说这事,就是因为一直到现在这事都还是个笑话,偶尔大朝会上争吵太过激烈,有朝臣忍不住互相人身攻击时,只要对象有刘尚书,刘尚书就要被人隐晦的取笑一次。

    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宿国公显然也知道这一点儿,其实这事儿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想了想,他扭头看向另一边,不打算和刘尚书目光交汇。

    刘尚书:……

    气炸了,然而又必须要保持住笑脸。

    满宝收回目光,白善他们正好进来,她便冲他们招了招手。

    白善领着人上前,问她,“总也找不到你,你去花园了?”

    满宝点头:“我和明达她们玩儿呢,你们怎么不去花园里找我?”

    那里面都是女眷,他们才不去呢。

    白善目光一扫,指了一个位置和殷或道:“殷大人在那边。”

    殷或便冲他们点了点头,上去找他爹。

    白善和左右的同僚们行了一礼,然后就坐在周满的下首,周立如坐在他们身后的坐席上。

    刘焕也喜滋滋的坐在他祖父母的身后,凑过去悄悄和她说话,“宫里这次安排的位置好,我还以为我们要隔几桌呢。”

    刘尚书夫人笑盈盈的看着他们,周立如脸微红,先和刘尚书和夫人行了礼后才坐下。

    刘尚书夫人特别高兴,还拉着周立如说了一会儿话。

    唐大人和夫人上前来,在白善的下首坐下。

    看到他,周满几个都惊呆了,齐齐扭头看着他。

    唐大人坐下后偏头对上他们的目光,微微眯眼,问道:“怎么了?”

    满宝问:“唐学兄,你怎么坐这儿?”

    她指了斜对面道:“你怎么不和老唐大人坐一起?”

    唐大人骄傲的抬着下巴道:“我自己便有坐席,为何要坐次席。”

    也是哦,他现在是京兆少尹,四品官员,自己就有资格参加宫宴,为什么要依附老爹进来?

    就是……

    满宝看着斜对面的老唐大人,他一人坐了一半,另一半空着,看着有些可怜。

    唐大人也看了看斜对面,疑惑,“奇怪,往年都是殷大人和我父亲坐一起的,殷大人呢?”

    白善道:“殷大人今年有家眷,在上面。”

    唐大人就看见殷或竟然破天荒的参加了宫宴,连带着很少进宫来的殷老夫人都来了。

    唐夫人微微挑眉,扭头和周满道:“说起来殷或的身体的确好了许多,头先去西域,那么远的地方他都能平安回来,这次有你跟着去东征问题也不大吧?”

    满宝道:“殷或又不去。”

    “殷或不去,但殷大人去啊,而且此次东征,陛下可是带了不少朝中重臣前去,每一个都宝贵得很。”

    特别是他的顶头上司殷大人,目前唐大人在他手底下做得很开心,暂时没有换顶头上司的打算。

    而殷礼掌握京兆府治安和政治,以及禁军,一般来说,除非换皇帝,或者是自己作死犯下不可饶恕的大罪,不然他这个职业也差不多是终身的。

    唐大人和满宝道:“你多多保护我们殷大人。”

    毕竟战场上刀剑无眼。

    满宝点头,“我会的。”如果有机会的话。

    趁着皇帝没来,官员们交流了一些政治看法,夫人们也交流了小道消息,于是“拜周满,捐军资,得功德”的传言就以极快的速度在这个大晋最尊贵的宫宴上流传开来。

    满宝就觉得一直有人在看她,且不断的在聚焦视线。

    满宝端起茶杯掩饰的喝了一口茶,问科科,“是不是有人在说我坏话?”

    科科:“……宿主要花积分听一听吗?”

    “不能免费吗?”

    科科:“不能。”

    “哦,那就不是说坏话了,至少对我没有太大的伤害。”不然要是危急性命,不用积分科科也是会主动播报的。

    科科:……

    白善也察觉到了,小声问她,“你刚才在花园里和人吵架打架了?”

    不然为什么这么多夫人一直在悄悄盯着他们看?

    第2676章

    良种

    她是那样的人吗?

    满宝一字一顿的道:“我们明明是相谈甚欢!”

    正说话,皇帝和皇后到了,殿内所有人都起身站好,等帝后出来后行礼问好。

    皇帝笑着摆手道:“众卿平身吧。值此佳节,朕与众卿同乐,也与众民同乐。”

    中秋宫宴也不是年年都办的,之前是太后的孝期,皇帝连除夕宫宴都没办,自然也不会去办中秋宫宴。

    后来则是各种事情忙碌,出了孝期后皇帝也很少办宫宴。碰上今年还有各藩国来送礼,这一次宫宴算得上最大的一次了。

    皇帝笑着让众人起身坐下,发表了一通佳节祝福之后便道:“请各藩国的使臣上来吧。”

    各藩国的使臣早在各个偏殿里等着了,隔着一堵堵高高的围墙,他们隐约听到武德殿传来的声音,但听得并不真确。

    来此的许多使臣不是第一次过来,所以对流程还算熟悉,知道此时皇帝还没出来,他们听到的声音多半是那些提前进来的大臣和官眷们的嬉笑声。

    等听到那边三呼万岁的声音,他们便知道宫宴正式开始了,然后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以及他们带来的礼物。

    果然,不一会儿就有内侍过来请他们过去,皇帝要召见他们。

    这一次皇帝最看重的是吐蕃来的使臣。

    这两年大晋和吐蕃的关系还不错,大的冲突没有,小的嘛,那种小打小闹基本可以看做是地方民众的冲突,还不值得拿到朝堂上来议论。

    算起来,现在吐蕃的王还是皇帝的便宜女婿呢。

    嫁到吐蕃去的公主是皇帝从宗室里选出来的小姑娘,加封了公主后送去的,他们之间有岳父和女婿的名分。

    皇帝希望他们两国的关系能够一直这样和睦下去,尤其是现在他要对高句丽用兵之时,他可不喜欢出征之后,吐蕃对他来一个东西夹击,那就太糟心了。

    至于其他藩属国,皇帝只是保持态度不变,你若老实,我便和颜悦色;你若顽皮,我就忍不住举起手中的棍棒。

    好在,目前除了高句丽,还有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到来的新罗和百济外,其他藩属国还算老实。

    皇帝在宫宴上略过了高句丽,将各藩属国都赏赐了一番,尤其是吐蕃,皇帝特意提起他的便宜女儿,让吐蕃王好好的待他的公主,并赏赐下大量的绸缎和瓷器。

    吐蕃的使者立即道:“公主希望能得天可汗再赏赐些良种,种在宫殿附近,或许能食用到家乡的食物。”

    当年公主和亲时就带去了不少良种,不过这是好事,若能让吐蕃多一些中原之物,将来吐蕃对中原的归属和感情只会更深,因此皇帝慷慨的应下了。

    直接让司农寺的少卿给吐蕃的使团准备一些良种,什么谷种,麦种,豆种,有的都给他们包一点儿,用作种子嘛,不需要太多,一小袋也就足够了,主要是种类要多。

    满宝一听是要种子,她立即想起自己还在试验种植的稻种,好几年了,大哥和大头种的那十几亩试验田总是不能稳定下来,即便有一季特别丰收,留了种子到第二年后还是七零八落的。

    她不止一次的和D博士讨论过,D博士认为是两地的环境相差太大,而她手上的原始谷种类还是太少了。

    她先看了白善一眼,正巧他也正看着她,显然也想到了莆村里那总是状况百出的试验田。

    满宝便坐直了身子开口道:“陛下,臣听闻吐蕃高寒,上面也有许多不同与我们的良种,不知吐蕃使者能否也给我们一些?”

    吐蕃使者一听,以为这个女子是不愿意给,又见她穿的官袍,有些不太高兴了,“天可汗都没说不给,你是何人,竟然离间公主和天可汗的父女之情?”

    满宝一听便知道他误会了,连忙要解释,白善伸手按住她的手,抬头和吐蕃使者笑道:“使者误会了,周大人是真的觉得吐蕃物博,良种难得,又是美物,所以才想求一二良种,并没有什么其他意思。”

    吐蕃使者生气的道:“那你说我们吐蕃有什么良种?”

    就是因为他们东西少才求良种的好不好,来前大王和公主都嘱咐过了,其他的赏赐,比如金银珠宝瓷器等奢侈之物可以不求,但一定要多求一些良种。

    听说这些年大晋得了一麦种,亩产不错,比公主以前带进吐蕃的要好很多,他们就想要那东西。

    白善道:“谷种,麦种都可。”

    吐蕃使臣听他这么说,更不高兴了,直接和皇帝告状道:“天可汗,您看您的官员是不是在特意为难我们,谁不知道我们吐蕃苦寒不好长庄稼,我们三亩地长出来的谷子都没有你们一亩地的多,怎么能算良种呢?”

    他道:“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所以才和天可汗求的,天可汗要是不愿意,那就直接和我们说,我们不要便是。”

    皇帝微微蹙眉,虽然白善和周满这话有些不妥,但他们到底是他的臣子,这吐蕃使臣如此胡搅蛮缠也太不给他和大晋面子了。

    白善笑道:“使臣太过自谦了,吐蕃的良种亩产或许没有我们的高,但只要是种子就一定有长处,比如吐蕃高寒,干旱,那你们的种子就是比我们重要的耐寒,耐旱,这就是它的优越之处,只要有优越之处,又怎么会不是良种呢?”

    满宝连连点头,见白善不再拦着她,还悄悄的给她使了一个眼色,手指轻轻地点了点她的手背,她突然福至心灵,这才和皇帝道:“陛下,臣的大哥和大侄子在臣的职田庄子里划了十多亩的地做试验田,便是试着种植各地的稻种,想要找出一条最好的种子来,几年了,状况百出,一直找不出更好的种子,臣就想,或许是种子的种类太少了,或许可以试一下高原上的种子。”

    她看了一眼吐蕃的使臣,笑道:“也是使臣求良种的时候臣才想起来,或许将高原上的粮种和其他地区的种子种在一起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2677章

    我也想当官

    使臣微愣,皇帝则是微微坐直,目光从司农寺少卿的脸上滑过,不动声色的笑道:“周卿还是如此突发奇想,这又有何难呢?是吧,使臣?”

    使臣连忙回神,连忙应是,表示他们回国后一定叫人送来吐蕃的良种。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