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明达:……满宝和明达去见皇后,先给她请了平安脉,然后说起恭王来,“不知恭王殿下今年进宫过年吗?”
皇后笑道:“天气冷了不好出门,去年他在京中过的,今年就不来了。”
皇帝终于接受了恭王和太子关系不好的现实,所以他出征辽东前也怕他们兄弟发生什么人伦大祸,所以特意下旨让恭王老实在洛州呆着,没有圣旨不许进京,也不准出洛州。
也暗示过太子,他出征期间不许召见恭王。
皇帝出征期间,兄弟俩一个在京城,一个在洛州,还算相安无事。
满宝便道:“恭王殿下的褪疾应该要复查了,听说洛州今年雪多,只怕会更加酸疼。”
她道:“但天冷雪多,行路不便,恭王不好来京,臣愿往洛州诊治复查。”
这是很正常的事,一些皇亲国戚,封疆大吏生病了,帝后为显示恩宠就会让太医院里的太医亲自去到地方上为人诊治,所以太医院里的太医偶尔也要出外差的。
但这事儿出现在恭王和周满的身上就不是那么正常了。
谁不知道恭王和周满关系不好,恭王也就算了,周满可是也很不喜欢恭王,私底下没少悄悄的折腾他。
皇后就拿眼看她,半晌后道:“周大人不是在休冠礼假吗?”
满宝沉静的点头,“是,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明达就扭头和满宝道:“周大人出去等等我,我和母后有些悄悄话要说。”
满宝便起身退了出去。
等人走了,明达才悄悄的将郑辜的事儿说了。
皇后这才明白,忍不住笑道:“这是朝堂的上的事,你父皇会秉公处理的。”
明达道:“父皇自然会秉公办理,其他的便也罢了,女儿不会插手,只是她那徒弟不久前新娶了一个媳妇,听说才有孕三月,如今一起下狱了。”
她道:“大理寺和御史台办案自有自己的程序和步骤,恐怕没个七八日到不了洛州,等他们到了洛州就要过年了,都是男子,考虑也不周到,衙门一封印,那就得年后才能办案,郑辜还罢,孕妇若在牢中待这么长时间,只怕……”
皇后果然心软,怔了一下后思考片刻,问道:“她是郑辜老师,并不能参与案件,去了便能将人提出来吗?”
“郑辜或许提不出,他妻子该是没问题的。”
皇后点了点头,其实还有一个办法更简单,她这边直接下一道旨意就可以,但那样一来就是后宫干政了,皇后是不可能做的。
相比之下,让周满去看看恭王的伤势,顺道运作一番倒是最好的办法了。
但周满的医术好,皇后也不愿她轻易出京,因此道:“我得问过你父皇。”
当然,皇后不会将内情都告诉皇帝,而是和他说起恭王的腿伤,道:“冬天冷,只怕他难受,今年他又不能进京来,不然派个太医过去看看他。”
皇帝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连连点头道:“再让人多带些药材,朕也许久不见他了,怪想的。”
皇后略过这句话,直接道:“陛下觉得周满如何?”
第2792章
与卿同享
正想提议刘太医和卢太医的皇帝觉得周满不怎么样,他又不眼瞎,自然知道周满和恭王的关系不太好。
每次见面不是恭王气到周满,就是周满气到恭王,俩人的关系现在还比不上恭王和太子的呢。
至少恭王和太子还能维持住面上的和平。
皇帝看向皇后,他不觉得皇后会看不出来这一点儿。
皇后微微一笑道:“臣妾觉得周满挺好的。”
她道:“她的医术不用说,是太医院里除了萧院正外最好的了,又年轻,现今天寒地冻的,其他太医出门是受罪,她出门虽也受苦,但年轻,倒还守得住。”
“最主要的是,我听恭王府的人回禀说三郎饮食不节制,今年自回洛州后就胖了近二十斤。”
皇帝一听不由坐直了身体,脸色沉了下来。
他一直认为人胖点儿好,老三就憨胖憨胖的很可爱,但自从周满给恭王减肥后,他便也知道胖并不好。
以前萧院正他们不好深劝,但在周满给恭王减肥后便也掰开了讲,他才知道肥胖会引起这么多毛病。
虽然三郎增添了褪疾,但不可否认,他瘦身后身体变好了许多,脸色都比以前红润了。
即便他伤了一条腿,每年太医院诊平安脉,给他的身体评语比往年还要好。
皇后见他心动了,便继续道:“陛下,不说整个太医院,就是满朝文武拉出来,能有办法让三郎老老实实减重的人能有几个?”
皇帝就沉思起来,“魏知当算一个,殷礼也可以,除他们二人外……”
皇帝认真想了想,摇了摇头,没了。
“是啊,总不能让朝中重臣去做这样的事,也就周满不论是脾气秉性,还是职责都合适。”
皇帝微微颔首,不过却扭头看着皇后笑:“只是这两样吗?”
皇后便知道瞒不过皇帝,微微一笑道:“明达求到臣妾这里来,她素来懂事,少有求我的时候,臣妾便忍不住应下了。”
她叹息道:“而且洛州医署的事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若真是周满弟子的过错,该法办便法办,但这样的罪过还不至于牵连家人。臣妾虽未见过那小娘子,但才嫁人,想来也不大,可能比我们的明达长豫还要小呢,又才怀了身孕……”
皇帝便知道皇后是心疼郑辜的小娘子,并不是要插手地方医署的事,想了想后点头,“那就让周满去吧,不过只一件,你得叮嘱了她,不许她气三郎。”
皇帝叹气道:“三郎身体不好,要是再生气,万一气出个好歹来怎么办?”
皇后笑道:“她是太医,这种事还用我们叮嘱吗?她自是知道的。”
皇帝便不再多言,他心里另有了一番打算。
他看了看皇后,又看了看皇后。
皇后便抬起头来看他,“怎么了?”
皇帝就冲她讨好的笑,上前握住她的手挨着她坐下,“梓童,当初太医署的建立还是你的提议呢,这些年你也帮朕看着太医署的建立和发展,不如朕将地方医署这一块交给你来管?”
“那不行,”皇后想也不想就拒绝,道:“陛下,后宫不干政,以免外戚专权,这是先辈多少的血泪教训,我等不能忘了。”
“朕信得过赵家。”
皇后就笑道:“臣妾也相信现在的兄长,但人心易变,这也不是我们一代的事,我这个皇后之后还会有别的皇后,赵家之后也会有别的外戚,有的规矩是不能够打破的。”
皇帝张张嘴,半晌说不出反对的话来,他知道皇后说的对,她也一直做得很好。
虽然这些年来朝政上不决的事情她会给一些建议,但从来不强硬的参与政事,就是给建议也是悄悄的,从不在人前显露,所以前朝后宫才一直和睦,从不会有朝臣觉得后宫干政。
而且皇后贤良,论起信任,朝堂上诸公信任皇后更甚于他这个皇帝。
他知道皇后这个标杆做得很好,给后世的皇后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但皇帝想要更多,他想与她共享这个天下,他想让她亲自管着自己一力推举的太医署,而且……
皇帝起身,在大殿里转了两三圈,最后在皇后面前站定,冲尚姑姑等人挥手。
尚姑姑从皇帝开口时便一直提着心,等他挥手让她们退下,她就悄悄的看了一眼皇后,躬身领着人退下,然后将殿门关了起来。
她亲自守在外面不让人靠近。
等人都走了,皇帝这才道:“太医署是你一力推荐朕开设的,这些年你也付出良多,应该也知道,太医署想要在地方上开设医署并不容易。”
皇后认真的听着。
皇帝叹息道:“朕知道,你此时属意周满去洛州并不只为三郎和那郑家的小娘子,更为了洛州医署,也为了其他地方医署,更为了那些连医署都未曾建立起来的穷困地方。”
皇后就深深地叹息一声,“陛下既看破,为何要说破呢?”
她道:“臣妾是不能参与朝政的。”
“太医署的第一批女学生明年就要结业送到各地医署了,梓童,你若是将太医署管理起来,那她们能发挥的作用一定比在萧子展手里更强。”
“陛下,我等不能为了一个太医署就坏了整个朝政,”皇后心里自然也是纠结的,但为了长远计,后宫干政带来的后果比此时得到的成效要严重得多,“恕臣妾不能从命。”
皇帝便长叹一声,“洛州之事表明地方医署还是有许多的问题,头一件,他们不能与地方衙门很好的合作,长此以往,不用二十年,医署怕就要从地方上消失。”
皇后一下攥紧了袖子,闭了闭眼后再睁开就坚毅了许多,“所以臣妾想让周满去洛州走一趟,而且,她也该到地方上走一走了。”
“宫中有刘医助,明年还会选进几个女医,她也算后继有人。”
只要太医署能够一直培养女医,又能多几个像周满这样聪慧的人,皇帝又支持太医署的发展,那它就能在地方上站稳脚跟,女医也能在各地为女子扩大医疗,那她的初衷就能完成。
虽然过程会艰难一些,她也可能看不到结果,但能够不给大晋带来坏的结果,她就很满足了。
皇帝闻言,又是气恼,又是心疼,只能揉了揉额头道:“那皇后多教一教太子妃吧。”
他本来想着皇后要是肯出手,太医署有皇后做靠山,会以最快的速度在地方站稳脚跟的,谁知道皇后竟然不愿意。
皇帝叹息了一声,转身离开。
第2793章
涌动
皇后心疼恭王腿疾,下旨让太医院派了个太医去洛州看望恭王。
皇后给恭王准备了不少药材,皇帝也开了内库给搬了不少东西出来,全是恭王喜欢的金银绸缎和书籍之类的东西。
太子是在傍晚回东宫用饭时知道这件事的,太子妃一脸怪异的给太子盛了一碗汤,“殿下知道母后派了谁去洛州吗?”
太子不太关心,老三的腿瘸了,已经没有和他相争的机会了,不过这会儿是休息时间,太子不介意看老三的笑话,因此问:“派了谁?”
“周满。”
太子差点儿把才喝进去的汤给喷出来,不过还是忍不住咳嗽起来,他用帕子捂住口鼻,等不会失礼的时候才抬起眼来看向太子妃。
太子妃也很好笑和惊奇,“殿下也惊讶是吗?臣妾初听时也诧异,所以派人去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件差事还是周满自己求的。”
太子就皱眉,“虽说周满和恭王不和,但她不是会为这些恩怨浪费时间的人,她为什么要去洛州看恭王?”
周满的时间一直不够用,十次见她,她九次表示自己很忙时间不够用,恭王才不值得她去浪费这个时间呢。
太子妃便微微压低了声音道:“说是她在洛州医署的弟子出事了,被当地县衙拿下,如今全家都在牢中。”
她顿了顿后道:“殿下,周满的弟子要是出事,她这个老师会被牵连吧?”
太子没说话。
太子妃重新给他盛了半碗汤,道:“不过那是在洛州,恭王封地,我们不好插手。”
太子垂下眼眸没说话,吃过饭便去了书房,找了几个东宫属官过来说话。
詹事府郭大人是知道这件事的,太医署还算是太子在管,这件事不大不小,郭詹事还是知道的。
他道:“此事我们不宜插手,只能让太医署自己去做。”
太子问,“那郑辜是怎么回事?这么无能,竟还能叫人拿假药材骗了?”
“不一定是被骗了,”郭詹事道:“臣了解过,这个郑辜是周大人的大弟子,在拜师前他就是济世堂的少东家,小掌柜,医术就很不错了,虽未曾坐堂开方,却在柜上抓了两三年的药,管着济世堂的账目和进药,周大人放过话,论对药的了解,她尚且不如对方。”
“那是被栽赃了?”太子最先想到的是恭王,然后又摇头,“不是老三,这种时候他没必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的确不是恭王殿下,”郭大人很淡定,他道:“太医署想要在地方扎根,这是必经之路,殿下,现在还不到我们插手的时候。”
等到太子插手的时候,那就是需要流血的时候了。
太医署现在的制度还不完善,所以和地方是有一些职能和权力的重合的,他们肯定要相争,且和地方上的药铺等更有利益之争,这些争斗现在还刚刚开始呢。
太子了解过便心中有数了,他道:“周满医术超群,其他人还罢,她须得保下。”
郭詹事应下,“臣会尽力的。”
他也想保下周满。
周满一路走来一直和东宫走得很近,甭管她承不承认,她都是公认的太子的人。
而且她自己也更偏向东宫。
能有这样一个医术好的太医偏向,郭詹事傻了才会放过对方。
不论是太子还是太子妃,或是小皇孙们,他们都需要这样一个亲近的太医。
甚至皇帝那边,一个医术好,又亲近东宫的太医也尤其重要。
所以詹事府也在悄悄的关注这件事。
满宝全然不知,得了旨意,她回家就收拾东西。
老周头还不知道她即将要贬官,甚至会罢官,还一脸忧虑的盯着她道:“天气冷,怎么这时候出外差?”
说完又觉得这话不尊重皇帝,于是又改口道:“但你是官儿,虽然这时候冷,但咱拿了皇帝这么多好处,需要我们干活儿时还是要干活儿的。”
满宝就和老周头道:“爹,这话儿就应该让皇帝老爷子听一听,他听到了一定高兴。”
白善给她准备了一些钱,拿过来的时候看到老周头在便将布包卷成了一团,背在身后笑着上前,“岳父,岳母,晚上都在这边用饭吧,也算是给满宝送行。”
钱氏扫了一眼他背在身后的手,笑着应了一声,起身拉了老周头走,“让两个孩子收拾东西吧,我们去找亲家说说话。”
老周头嘀咕,“我话还没说完呢,他们刚回来没多久就要出去……”
白善躬身送走岳父岳母,将门关了走到满宝身边,打开布包给她看。
满宝忍不住哇的一声,“这是金箔?”
布包里是一片一片巴掌大的金片,很薄很薄,但有一摞,拇指那么厚。
“这是我从祖母那里拿的,让西饼给你缝在衣服和鞋子里,这是预防紧急情况下用的,至于实在用的钱和金银我们有。”
白善刚想把自己的私房拿出来,满宝已经连连点头道:“对,对,我也有,好几箱子呢。”
白善就微微眯眼,不提自己的私房了,“你有这么多?”
满宝回神,轻咳一声,“也不是很多了,主要是铜钱,所以显得多,对了,你肯定也攒私房钱,攒了多少了?”
白善便转开话题,“郑大掌柜知道你要亲去洛州,已经收拾好了要与你同去。才派了下人来说,让你明天出城的时候等一等他。”
满宝的注意力果然被转开,“好。”
郑大掌柜之前已经派了一拨人去洛州了,但一直没消息回来(才三天,鸽子都没那么快),所以郑大掌柜便将济世堂交给族里的人,包袱一收,也要跟着周满去洛州。
满宝他们准备了车,但没准备马车,她带了大吉和西饼,多余的人不带,加上奉命给恭王送东西内侍和禁军,大家快马出了城门。
内侍虽没有禁军高大,但也五大三粗的,他们笑吟吟的看着周满,声音听不出一点儿尖细,“周大人不要嫌弃咱家等粗鲁,我等都是做粗活的,比不得宫中的哥哥们细心周到。”
来送行宣旨的内侍中有个和周满熟悉,压低了声音和她道:“这些都是古大人亲自挑选的。”
满宝便低声道:“替我多谢古大人。”
第2794章
到达
连内侍都可快马,即便身后拉着三大车的礼品和行李,他们依旧速度很快的往洛州赶去。
早上天未亮时启程,中途偶尔歇息,到了驿站换马。
满宝一开始就预备着换马,因此直接带了自己的赤骥和一匹官马,到了驿站换掉官马,两匹马换着骑,三天时间就到洛阳了。
只是等他们下马时腿都有点儿打颤,连满宝走路都有点儿外八,好在转一转就好了一些。
满宝风尘仆仆的抬头看了一眼洛阳的城门,直接道:“走,去找恭王。”
她在洛州这里除了已经被抓起来的郑辜也就恭王一家熟人了。
一行人进城,路过一家客栈时,满宝扭头对郑大掌柜道:“您先在这里安顿,等我通知您。”
“好。”
满宝带着一行人去了恭王府。
恭王听说天使来了,他爹娘给他送来了许多东西,一时高兴,立即牵着儿子的手带着王妃就笑容满面的出来接旨,结果才到前院就看到正仰着脑袋四处打量的周满。
恭王就脚步一顿,忍不住先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还是周满。
恭王就松开了儿子的手,转身要回内院。
王妃连忙拉住他,“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