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16章

    正思索着,俩人听到蹬蹬的脚步声,扭头过去看,就见白二郎拎着袍子就跑来,蹦出院门后就看着俩人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我们会在此见面吧?哈哈哈……”

    白善和周满也忍不住笑眯了眼,一个上去狠狠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一个则上去狠狠的拍了拍他的胳膊,也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白二郎嘶的一声,往后一缩,左右手摸了摸自己的胳膊和肩膀,有些不满,“你们故意的吧?”

    “没有,”白善否认,高兴的道:“是真的激动,你们是怎么来的?陛下竟然同意让你和公主一同出来?”

    白二郎便骄傲的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和公主求了好久的,主要是公主没出过远门,这次正好太子出行,来的又是有你们在的青州,不然别的地方陛下也不让我们出来了。”

    白善就问:“你们来的人多吗?”

    “多得不得了,不过除了我和明达是来找你们玩儿的,也就殷或是闲人,其他人皆要跟着太子,后面还要去别处呢,你不用担忧花销的事。”

    白善:“……殷或也来了?”

    “来了呀,跟唐学兄他们住在另一个院子里呢。”

    周满:“唐学兄也来了?”

    “是啊,”白二郎理所当然的道:“太子要巡视,身边总要有个擅长断案的人,陛下就钦点了唐学兄,除了唐学兄,御史台那边还出了两个御史呢,你们可要小心点儿,这两位御史很是铁面无私,要是被他们发现有贪污受贿或是怠政严苛等行为……”

    白善轻咳一声,压低声音道:“这话儿你可以过后找个隐秘之处悄悄与我们说,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个做什么?”

    但此时压低声音也玩了。

    隔壁正院的太子本来也才醒来没多久的,正半闭着眼睛抬手让人服侍穿衣服,白二郎一连串的“哈哈哈”让他一个激灵醒过神来,差点儿没站稳。

    太子睁开眼,斜着眼睛扫了一眼隔壁院子的方向,收回手去接过内侍奉上来的湿帕子,才要擦脸又听到两声熟悉的“哈哈哈”大笑,他就顿了一下,看向外面,“白善和周满来了?”

    吴公公也竖起耳朵听了一下,弯腰细声回答:“好像是的,奴才出去看看?”

    太子乱抹了一下脸,丢下帕子后道:“去看看,让他们过来回话。”

    吴公公知道太子是不习惯青州的气候和这边居住的习惯,笑着应了一声后退出去。

    一出院子他就问守门的侍卫,“看见白大人和周大人了吗?”

    侍卫:“看见了,在公主和驸马处。”

    吴公公好奇的问:“他们才来过?”

    侍卫:“……就到了路口,往门口看了一眼后就离开了。”

    吴公公便去找他们。

    明达也梳妆好了,出来和周满相见,俩人手拉着手悄悄说话,“我和父皇母后说了,京中炎热,所以出来度暑后再回去。”

    周满咋舌,“青州比京城还热呢。”

    这是明达没想到的,“不是说青州近海,海边凉快吗?”

    周满想了想后道:“风倒是挺大的。”就是太阳也没少晒,汗也没少流就是了。

    明达想了想,也不纠结,挥手道:“不管了,能出门就好,你不说,我不说,父皇也不知道这边比较热啊。”

    周满一想也是,问她,“你要跟着太子去巡视,还是留在青州?”

    明达道:“我倒是想跟着太子哥哥四处走一走,但他嫌弃我们得很,这一路上就不断的嫌弃我们走得慢了,反正到了青州他就不怎么管我们了,我打算和二郎留在青州,若是可以,到附近几个州县走一走,见见世面也好。”

    周满:“听说莱州有个渡口,那里有船可出海,不仅可以南下江南,去到岭南,还能渡过大海去新罗和百济呢。”

    明达听着神往不已,不过她也知道自己肯定不能渡海,周满也知道不行,于是提建议道:“去渡口见识见识渡海的船只也不错呀。”

    明达狠狠的点头,心中雀跃不已。

    “可惜长豫姐姐大着肚子不愿出门。”

    周满:“长豫公主就是不大着肚子也不会愿意出远门的,我们到时候去海边看看有什么土产,到时候给她带一些回去。”

    明达颔首,眼睛亮晶晶的,俩人对视,皆看到了各自眼中的兴奋。

    明达问她:“青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周满正要回答,吴公公找了过来,哎哟一声,“白大人,周大人,您二位怎么在这边儿,太子殿下等着要见你们呢。”

    白二郎和明达干脆就陪着俩人一起过去见太子。

    太子却很嫌弃白二郎和明达,直接和俩人道:“不知今日刺史府准备了什么早食,合不合你们的口味,你们去看看。”

    明达一听就是太子有机密事和俩人说,干脆就拉着白二郎出门。

    屋中的下人也陆续退了下去,只留下了吴公公一人奉茶。

    太子问白善,“如今新盐场那边晒出了多少盐?”

    第2966章

    长高了

    谈起正事,白善也收起了脸上的嬉笑,正色道:“不是很多,目前是一百八十袋官盐。”

    太子挑眉,“我记得你新盐场才开了两月左右吧?”

    “是。”

    这就很不错了,太子的手指忍不住敲了敲桌子,颔首道:“孤要去盐场看一看。”

    白善表示没问题,“殿下打算何时去?”

    太子觉得此事宜早不宜迟,便道:“吃过饭就走吧。”

    白善:“……殿下不在青州城多停留吗?”

    太子就瞥了他一眼道:“孤是为盐场来的,在这儿停留做什么?”

    他最看不惯白二郎的就是这点儿,到这个地方,觉得稀奇要留一留,到那个地方觉着不错也想住一晚上玩半天,他时间很多吗?

    白善摸了摸鼻子,在心里对郭刺史说了一声抱歉后应下,“殿下想怎么看?”

    白善意有所指的道:“两位御史和唐大人那边……”

    太子嘴角微翘道:“带上,还有你们的刺史,都带上。”

    他目光炯炯的看着白善,问他,“盐果然是晒出来的,且出产果然有这么高,也能食用?”

    白善正色道:“是真的。”

    太子便点了点头,严肃的道:“孤带着这么多人去给你捧场,你可不要砸了场子。”

    白善瞬间明白了太子的打算,起身郑重的行礼,“臣必不负殿下信任。”

    太子点了点头,这才转头看向周满,“明达和驸马要留在青州,说是要避暑。”

    太子说到这里一脸的嫌弃,“在比京城更湿热的地方避暑,啧,罢了,孤懒得说他们,你多注意些,别让他们生病了,他们出门还是孤给做的担保呢。”

    周满立即应下,笑嘻嘻的问,“公主他们能留到什么时候?”

    太子就瞥了她一眼后道:“留到京城的暑气过去。”

    这么一算时间似乎也不长。

    太子不乐意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起身道:“走吧,去用早食。”

    早食是分开的,郭刺史倒是很想和太子同桌用一顿早食,但太子拒绝了,并让吴公公让他们准备准备,一会儿他们要直接去北海县。

    郭刺史没想到太子竟然这么急,很想热情招待一下对方,奈何他现在连人都见不到。

    “白大人和周大人呢?”

    郭刺史的幕僚道:“太子留下俩人一同用早饭了。”

    他顿了顿后道:“还有公主驸马一起。”

    不愧是太子的伴读和驸马的师兄师姐,待遇和他们有很大的不同啊。

    郭刺史也能叹息一声,转身去招待太子的随行官员。

    白善和周满在陪同太子用早饭。

    刺史府给太子准备的早食还是很不错的,俩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太子胃口本来就好,一抬头,看到胃口同样好的周满白善和白二郎,他的胃口就更好了。

    明达细嚼慢咽的吃了一碗小米粥,又吃了半个肉饼便用不下了。

    才吃了一碗面的白二郎便接过那半个肉饼啃了,又吃了一个馒头一个鸡蛋……

    太子见状甚是满意,吃得多长得壮,这才是男子汉嘛。

    不过太子还是有些嫌弃白二郎,道:“以后每日早起练剑,不指望你上战场杀敌,也不能手无缚鸡之力。”

    白二郎抓着筷子,“……殿下,我是文官。”

    太子更嫌弃了,“你进翰林院多少年了,修出一本书了吗?打算什么时候出翰林院进六部轮习?”

    白二郎:“……翰林院也挺好的。”

    他暂时还不想离开翰林院。

    太子颇有点儿恨铁不成钢,虽然明达不需要白二郎给她争取荣华富贵,她本身就很荣华富贵了,但太子依旧对不思进取的白二郎很看不上。

    明达却很喜欢白二郎的这份淡然,和太子道:“太子哥哥,朝中还有哪个地方清贵过翰林院吗?”

    太子瞥了她一眼,没说话。

    白善和周满端着碗,眼睛却不由悄悄的抬起来瞥向白二郎,抿嘴一乐。

    用过饭,太子便出去见郭刺史等人,他们只带了简易的行李,显然并不打算住在北海县。

    但是白二郎和明达公主他们的行李都带上了,太子看见了也没说什么,而是叮嘱道:“去了北海县你们就留在县城里,别到处乱跑。”

    明达立即表示反对,“太子哥哥,我要去看大海。”

    太子想了想,很快妥协,“也行。”

    周满总算知道太子跟来的好处了,要是皇帝,不知道要多费多少口舌呢。

    郭刺史看到太子立即上前道:“殿下,车马都准备好了。”

    太子微微点头,“走吧。”

    太子先往前去,白善和周满落在了后面,就悄悄的溜到唐鹤和殷或身边。

    唐鹤和殷或也站住等他们,等他们到了跟前就忍不住问,“你们这是长高了?”

    俩人一听特别高兴,尤其是周满,一脸期待的看着唐鹤,“唐学兄,我长得多吗?”

    唐鹤只看了她一眼敷衍道:“高了不少,”然后看向白善认真的打量,“与我一样高了,再长岂不是要高过我了?”

    一旁的殷或客观的道:“唐学兄,白善已经略比你高了。”

    唐鹤:……

    周满轻轻地哼了一声,扭头问殷或,“你祖母也让你出远门?”

    殷或浅笑道:“祖母她很理解我。”

    不仅周满和白善,连一旁的唐鹤都很怀疑的看着他。

    前面太子的车队已经出发,唐鹤道:“走吧。”

    大吉他们这才牵着白善他们的马过来,“郎主,我让他们去驿站里收拾东西回去了。”

    白善颔首,“让人去找方县丞,抄近路先回县城去准备。”

    大吉应下,白善这才骑马跟上队伍。

    太子带来的人不少,随行的官员都跟着去北海县了,刺史府这边郭刺史带上了不少官员,路县令也跟上了,所以车队浩浩荡荡的,白善他们想说悄悄话,所以脱离了刺史府的队伍,和唐鹤殷或混在了一起。

    白二郎陪着明达坐了一会儿马车便溜了下来,也跟着混在了他们中间。

    盐政的事是机密,唐鹤虽然听到了一些风声,但更多的就不知道了,他不由问白善,“你那北海县到底有什么机密?”

    第2967章

    放心

    白善左右看了看,见人不少,便卖个一个关子,“学兄到了便知。”

    北海县离青州城不远,但公主和驸马带的车架多,所以速度要慢一点儿,等他们到北海县时已经过了午时。

    太子就是因为这个很嫌弃他们,要不是他们两个拖累,他带着人快马加鞭,早几日就到青州了。

    也是因为这个,太子才想把人留在青州,不带着四处巡察了,当然,明达和白二郎也没想过要跟着他去巡察就是了。

    太子就顺着北海县的主街走了一遍,扭头和白善道:“你们县真穷。”

    白善:“……殿下,这也是大晋的疆域。”

    再穷也是大晋的地方。

    太子没说话,在县衙下马后,也不进去,直接和白二郎明达道:“我们当即就要去盐场了。”

    意思很明显,你们要去吗?

    不去的话就留下休息吧。

    明达立即道:“让他们留下收拾东西吧,我们和太子哥哥一起去。”

    太子“啧”的一声,扭头看向白善。

    白善看到了老早带着差吏们候在县衙门口的方县丞和董县尉。

    于是他招手让人上前来,问道:“午饭安排在了哪里?”

    方县丞只敢稍稍抬头看到太子的衣摆,闻言躬身道:“下官在赵记饭馆定了位置,现在他们大约已经准备好,贵人和大人们一去便能用饭。”

    白善满意的点头,让跟着回来的刘贵去安排车架行李,他则带着方县丞和董县尉请众人移步到赵记。

    北海县城就这么大,赵记和县衙就在一条街上,走过去都不太费时间。

    衙役们沿街拦开了人,让他们畅通无阻的到了赵记。

    这动静这么大,对于素来偏僻安静的北海县来说是很难得一见的,所以有不少百姓不顾天上的大太阳跑出来看热闹。

    即便是被衙役们拦在街边,只能站在屋檐下看一看骑着马走过的一众贵人他们也心满意足了。

    不过……“这些贵人是什么官呀,这么厉害,我看我们县令和周大人都要跟在后头呢。”

    “不知道,但这红的绿的紫的,这么多颜色的官袍,一看就是大官。”

    “再大能大过刺史去?对了,刺史穿什么颜色的官服?”

    “深绿?比我们县令还要绿一些?”

    偷溜出来看热闹的县学学生闻言几欲吐血,小声道:“刺史是穿深绯色,就那红色,跟周大人的一样。”

    百姓们一听,“喝”了一声问:“那周大人的官和刺史的一样大?”

    县学的学生知道的多一些,他们低声的解释道:“若只是医署属官,应该是绿色的官服,和白县令一样的,但周大人还是崇文馆编撰,那是四品官,所以也可着深绯色。”

    “周大人的官比白县令的大呀!”

    “那不是吃软饭?”

    “小声些……”

    县学学生:……这话可不是他们说的,白善能力也不弱,他只是出仕晚几年而已,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的,比周满还要有前途呢。

    不过这个解释起来就太麻烦了,他们觉得当下的情景不容他们说那么多话,于是沉默的看向不断从街中心走过的人,并不理会发出疑问的普通百姓。

    边上的百姓便以为这些郎君是默认了这句话,一时眼珠子乱转,什么想法猜测的都有。

    学生们则是悄悄的自己说起话来,“刚才打马走过的那位着紫袍的男子是谁?”

    “不知道啊,看着甚是年轻,竟然已经是大员了吗?”

    “没听说过朝中哪位大臣这么年轻的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