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五块钱买块破布,已经算少了?而且还偷着乐?
这是什么癖好!
不过陆兰序都这个反应,他一个外人能说什么。
小潘摸了摸鼻子,只觉得自己果真是话说多了,领导都这么宠了,他说这些屁话干啥,就应该只挑着好听的说!
真是干了蠢事。
为了挽回一下印象,小潘赶紧找补道:“嫂子做事还是很敞亮的,看得出来是聪明人,买那块布也是为了不让煤块淋湿,到底是勤俭持家。”
陆兰序竟然还认同了,“确实。”
小潘:“……”
好吧。
两夫妻的感情实在是好的不行了。
还好自己没说错话!
思绪转回。
陆兰序侧头看去,就瞧见祝穗岁用一双水汪汪的杏眼看着自己,在等着他回答。
瞧她那样子,陆兰序只觉得可爱。
他唇角勾起,“挺勤俭持家的。”
祝穗岁:“?”
她没想到会得到这个评价。
不过转念一想,五块钱买了一块紫色雾气的布,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宝贝,但绝对是不止五块钱的。
往后卖出去,至少能翻倍吧。
那自己不是勤俭持家又是什么?
祝穗岁很快就接受了这份夸奖,谦虚的回了句,“你还挺公正的。”
要是小潘在这。
听到两夫妻在那互相恭维,一定会再度跌破眼镜。
然后捂着小心脏,劫后余生脸。
还好还好。
自己没有说错话!
祝穗岁早前就在家烧了水,两人一通乱洗。
不过祝穗岁还是感慨了一下,“要是能接通管道,直接用花洒洗澡,那就方便多了。”
小洋房不是新建的,各方面虽然都翻新过,但是水管管道这个事情,哪里是那么容易的,现在的人也没有这个想法,都觉得烧烧水就行了。
不过陆兰序听了这话,倒是上了心,问了句,“你是说放头顶的那种?开了之后就有热水的?”
他以前住过四九饭店,那是专门招待国际宾客的地方,很多东西自然都是舶来品,也会比较先进。
祝穗岁点头,没当回事,“不过我就说说。”
陆兰序却是若有所思。
这里已经用的是自来水,又不需要打水,在弄一根管道连接在洗手间里就行,至于花洒那更不是难事,陆兰序能去友谊商店买到。
就是怎么样管道里出热水,怕是还得弄个储水的东西。
陆兰序没再谈论这个话题,因为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祝穗岁实在是没想到。
昨天晚上说的那些话,会变成回旋镖直接扎回了自己的身上!
她已然没了力气,声音软绵绵的,眼睛里带着潮气,在那哼哼唧唧的求饶了。
而男人只是大掌拢着她的腰,一点一点的研磨,伏在耳畔的声音低沉磁性。
“穗穗,我说了,不要叫苦连天。”
第212章
你可以是小孩
这苦一吃。
要不是陆兰序留了情,祝穗岁感觉第二天她都起不来。
还好早上起来的时候,陆兰序还算是有良心,去食堂买了早饭回来。
祝穗岁昨晚上没睡好,被叫起来脾气还挺大的,“都怪你,我现在浑身都疼!”
陆兰序也觉得自己过分了,以前他从来都是克制守礼的,规章制度就跟揉在他的血液里似的。
他把早饭都给人送到了房间里,好声好气的哄着,“先吃点,吃完了再睡。”
祝穗岁迷迷瞪瞪的,随便披了件衣服,就在房间里把早饭吃了。
不过吃的过程中,算是醒过来了。
她怔了一下,“怎么在房间里吃早饭了?”
以前可从来不会这样。
吃饭得在吃饭的地方,拿进房间里岂不是乱套。
这就是隐形的规矩。
陆兰序倒是没什么反应,拿出手帕给她擦了擦嘴角,“这里就咱们两个,也不用一直都守着规矩过日子。”
偶尔放纵一下,其实也别有一番风味。
祝穗岁想了想也是,一直端着生活也挺累的,在娘家的时候就不会这样,因为祝家人都宠着她,她自然就能放纵。
现在也可以了。
因为这里就她和陆兰序。
祝穗岁已经逐渐习惯了他的照顾,现在胆子也就越来越大了。
吃完早饭后,祝穗岁重新上了床,打算补觉。
现在全身都还是跟被车子碾过似的,她觉得自己元气大伤!
陆兰序走之前,还问了她今天的安排。
祝穗岁好不淑女翻了个白眼,“我今天怕是哪里都出不去了,拜你所赐。”
这话,陆兰序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过昨晚上确实荒唐。
他攒着劲想要证明自己,自然没了克制,以往也不是那么禁不起激的,可唯独这件事情,不能从祝穗岁的嘴里说出来他不行。
陆兰序嗯了一声,“那你就去食堂吃饭,我给你弄了几张卷子来,你要想做就做,今天晚上我尽量早点回来,跟你一起吃饭,不过要是超过了吃饭的时间,你就先去吃,不用饿着肚子等我。”
“知道了知道了,”祝穗岁只想睡觉,不想听这些唠叨,她嘟囔了一句,“我又不是小孩。”
陆兰序捏了捏她的鼻子,“你可以是。”
不得不说。
搬进了家属院后,两人的感情似乎又升温了。
浓度比起幸福里更超标。
祝穗岁听着这话都有些脸红,只觉得现在的陆兰序,和前世的,好像开始不一样了。
她轻咳了一声,又像是想到了什么,看向了陆兰序。
“对了,昨晚上都没来得及问你一件事情。”
陆兰序本来打算走了,听祝穗岁问起,他又坐到了床边。
反正时间还来得及。
只是他习惯早到。
“什么事?”
祝穗岁就把赵绮的事情给说了。
然后眨巴着眼睛问:“你是不是和人丈夫有点过节?”
过节?
陆兰序微微蹙起眉头,“林团我和人有过几次照面,知道他很优秀,年纪轻轻便已经升到了这个位置,不过除此之外,我和他平日里并没什么交集。”
“那他爱人干什么阴阳我,总不至于是我得罪了她,我才刚过来,我看她是话里有话。”祝穗岁觉得肯定跟陆兰序有关。
只是陆兰序没察觉到罢了。
陆兰序抿了抿唇,随后想到了一点,却又觉得不太会。
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
祝穗岁就道:“看你是想到什么了,说说看,我帮你分析分析。”
陆兰序斟酌道:“我申请住房前,好像他也提交了申请报告,想要换房子,我也是拿到钥匙的时候,领导和我说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跟这个有关。”
只是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按照规章制度走的。
谈不上自己得罪林业。
男人和女人的思维还是不一样的。
祝穗岁直问重点,“如果你不申请的话,现在这套房子,有可能会是他们住么?”
陆兰序颔首,“当时申请的人里面,能有资格住这套房子的,只有我和林团,如果我不申请的话,不出意外就是他住了。”
说完,他看向祝穗岁,“你的意思是,因为这点林团记恨上了我?”
“不一定,不过赵绮肯定有想法。”祝穗岁明白过来怎么回事了,感情是房子惹的祸。
祝穗岁也觉得莫名其妙的。
如果别人申请走了这套房子,因为规章制度的话,祝穗岁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毕竟在哪里都一样,谁优秀谁有能耐,谁就福利好呗。
强者为胜,从古至今的道理。
赵绮却来阴阳,就有点小家子气了。
祝穗岁知道了怎么回事,就放心了。
反正她是不会把房子让出去的,至于那两口子怎么想的,就跟自己无关了。
陆兰序嗯了一声,倒也没多想这个事情。
只是怕祝穗岁为此受了委屈,便道:“你也不用搭理,合得来就跟人相处,合不来也犯不着去讨好。”
祝穗岁点点头。
她在这里,跟其他嫂子们相处,代表的便是陆兰序,其中拿捏什么样的分寸,她心中有数。
等陆兰序走后。
祝穗岁补了会儿觉,中午去了食堂吃饭,回来还顺便给朱芬送了稻香家的点心过去,可把朱芬高兴坏了。
她借此让朱芬帮忙引路,“嫂子,你看我初来乍到,年纪又小,连人都没认全,就想着今日正好空,能跟咱们院里的嫂子们都混个脸熟,好歹别路上碰到了,都叫不出来。”
要不说人做事敞亮大气呢。
这种想法,朱芬就没有过。
不是想不到,是不敢,总觉得有点别扭,不好意思的很。
朱芬在这里待了这么久,总归认识几个人,她也是热心肠,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倒是帮起祝穗岁来很是起劲。
她道:“咱大院里的,我虽然也熟悉的不多,不过有个嫂子很不错,她还是在妇联做事的呢,所以跟谁关系都不错,做事既热心又细心的,还很乐于助人,我现在就带你去找她,正好她今天休息。”
闻言。
祝穗岁笑了起来,“那感情好。”
第213章
亲自动手
朱芬很是热情。
祝穗岁住进来之前,不管是老爷子那边,还是焦山芸那边,都有和自己说过,要跟家属院的家属搞好关系。
不说刻意讨好,但是该做的礼数得做。
陆家也不缺这点,这边是新的家属院,住了大概有七八十户,基本上都是团级以上,不过年限不同,功劳也不一样,所以分房子肯定会有些偏颇。
像陆兰序,今年不过二十八岁,可他十一二岁就已经特招进军校,军龄早已经超过十五年,再加上有功劳在身,这才能申请到这套房子,仔细说起来,确实是很不容易。
祝穗岁想着七八十户人,算多又不算多,稻香的点心她不是买不起七八十盒,但是牌子名气太大,价格也不算很便宜,就怕有人会说她铺张浪费,送这个反而就不合适了,毕竟这里不比其他地方,更需要家属注意言行举止,以免给自己的丈夫带来祸端。
好在的是,祝穗岁还有一门好手艺。
只是重生后就没有再动过手,这次倒是能派上用场。
去找那位嫂子之前,祝穗岁准备先做点糕点出来。
食材这些,住进来之前,陆兰序就已经让小潘买好送到这了。
朱芬听祝穗岁说要做东西,自告奋勇道:“我来帮你打下手,还是你想的周到,既然要拜访,哪有空手上门的。”
跟朱芬也打交道了几回。
祝穗岁听她这么说,就忍不住笑了,“嫂子你人真好,不管我说什么,你都是夸我的,感觉在你这,我做什么都是对的。”
身边有个这样的朋友,确实是心情会好。
毕竟朱芬整天笑嘻嘻的,就好像没什么烦心事,而祝穗岁无论说什么,她都要夸上几句,还不是那种很夸张的夸奖,反而很是真诚。
这还是朱芬第一次被人这么说,她忍不住挠了挠头,倒是有点不好意思了起来。
“你不嫌弃我就好了,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好,我是真觉得你想的周到。”
祝穗岁很是感恩,能在住进来的时候,遇到这么好的邻居。
她认真道:“我怎么可能嫌弃嫂子呢,嫂子这么帮我,我感激还来不及,要我说,嫂子热心肠,人质朴,简直就是家属里的典范。”
朱芬被夸的脸都红了,把头埋低了,看都不敢看祝穗岁,但是手部动作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
“走走走,嫂子帮你干活去!”
还真是可爱。
祝穗岁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得不说朱芬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有了她帮忙,很快就做好了枣泥糕。
每份切成了小片儿,祝穗岁刀工也很好,每份都切成了大小均匀的十块。
其实十块加起来,也就一个大小,但这么一切不仅方便吃,还看着多,又精致。
反正本来就是尝尝鲜,当个见面礼的,做的多了要是有人不爱吃怎么办,那岂不是浪费了。
朱芬没想到祝穗岁的手艺这么好,人虽然柔弱,但做起案板上的事情来,有条有理的,手脚也十分利落。
这枣泥糕在四九城,到了过年的日子,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不算是什么稀罕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