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距离挪动并不大,江云初点按的地方,出现了剧烈的疼痛。“怕针不?”
江云初拿出一根一寸半的针灸针,比划了一下。
“不怕,没啥事。”
美姐虽然这么说,但是江云初一眼就看出美姐眼神之中的恐惧。
“没事哈,不疼,我给你做个无痛进针。”
无痛进针,就是弹针。
属于一种特殊的进针手法,因为其破皮快,疼痛小,所以也叫无痛进针。
江云初一手持针,一手做了个弹脑瓜崩的动作。
手指轻弹,稳稳的敲击在针端,针尖快速透入皮肤。
“一点感觉也没有啊,这是什么手法?”
美姐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瞪大眼睛问道。
“弹针。”
进针之后,江云初不再说话,内守心神,将注意力全部放在针尖之上,同时手指轻轻捻动针柄,针灸针的柄很细,但是在江云初的手指间捏着的针柄,仿佛重若千斤。
美姐见江云初认真,便也不再说话,坐在椅子上保持着安静。
江云初运针,立感针下一阵沉紧,并且传来一阵一阵的吸引力,仿佛有力量在吸引着针身。
美姐不敢出声,只是觉得脚踝处沉重麻木,并且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温热之感,从麻木的地方,沿着一条直线向大腿处蔓延。
行针一共持续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忽然,江云初将针身一摇,在穴位处画了个圆圈,立即将针抽了出来。
针尖出体的一刻,一颗黄豆粒大小的黑血,瞬间从针孔涌出。
江云初用棉签将那滴黑血擦干净,在穴位周围用手指轻轻的拍了两下,随即针孔再次滴出一滴血液,只不过这滴血,是鲜红色的。
“老弟,真轻快啊,我举得我这腿好像能生风了一样,飘起来的感觉。”
美姐在办公室溜达了两圈,发现自已的双腿轻飘飘的,十几年来,前所未有的轻松。
“行,以后应该不会痛经了,你再买几根艾条,在肚脐上每天艾灸半个小时,坚持半个月,以后就不会再犯病了。”
美姐听从了江云初的话,从那之后,痛经的病还真就没有再犯过。
因为这件事,江云初在美姐这说话极其有分量。
而美姐的家里人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美姐也都是率先咨询江云初。
所以到今天晚上这个事情,美姐还是默默的站在了江云初这边。
这两年的相处下来,只要是美姐咨询江云初的病症,江云初几乎是百发百中,只要是听从了江云初的意见,很快都能够痊愈。
美姐从护土值班室拿来一包针灸针和消毒棉球递到了江云初的手中。
江云初捏着针灸针,站在赵大爷病床旁边,没有立即下针,而是默默运气。
赵大爷是肝癌。
中医之中没有癌症之说,传统的叫法称之为“癥瘕积聚”。
癥瘕积聚其中又有不同。
积聚是由于体内阴阳不协调,脏腑虚弱,又感受风邪所导致的。
发病在五脏者,属于阴,称之为积;
发病在六腑者,属于阳,称之为聚。
五脏之积,各有名称:
肝之积,名曰肥气
心之积,名曰伏梁
脾之积,名曰痞气
肺之积,名曰息贲
肾之积,名曰贲11。
癥瘕是由感受寒热,饮食不化导致的。
生了块状的东西,不能移动的称为癥。
生了块状的东西,而可以推动的称为瘕。
(粗略的推广一下,中医对于癌症的认识观。)
江云初迟迟没有动手针刺,而是在这发愁。
这种疾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此中病邪的力量有多强,那不是一个小小的痛经能比拟的。
施针就意味者以自身的力量直接对抗病邪。
这就是江云初犯难的地方,要是自已不准备好,贸然施针,赵大爷的疼痛能否减轻难以确定。
这要是病气传到自已身上,那别说喝一壶了,能回旋着够江云初喝好几壶的。
不光能喝一壶,还能喝不了兜着走。
“小江大夫啊,你就来吧,我不怕针,指定不能讹住你,要是你不相信,那我写个字据,按个手印行不。”
赵大爷见江云初拿着迟迟不动手,以为是江云初怕自已讹住他,便要挣扎着起身写字据。
江云初没让大爷起身,手里捏着针灸针说道:
“赵大爷,您躺好,平静一下,安静一下,我这就要施针了!”
第4章
龙虎交战
赵大爷实在疼痛难忍,江云初说要施针了,赵大爷也并没有执拗的再说写字据。
忍着疼痛又躺了回去。
赵大爷是肝癌,现在主要的表现是肚子疼。
江云初并没有近端取穴,而是选取了远端的两个穴位。
所谓近端取穴和远端取穴,就是字面意思。
近端取穴,就是在距离病灶很近的地方针刺,比如赵大爷肚子疼,江云初就选择肚子上的穴位,这就是近端取穴。
远端取穴就是在距离病灶比较远的地方取穴。
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
比如一个人腰疼,那选取腰附近的穴位,或者选取最疼的地方,阿是穴,这就是近端取穴。
但是同样是腰疼,可以选取委中穴、印堂穴等等距离疼痛部位比较远的穴位,这就是远端取穴。
江云初选择的的穴位是:足三里穴和公孙穴。
选取这两个穴位也是有缘由的,此根据两句歌诀而来。
第一句是:肚腑三里留。
第二句是:公孙冲脉胃心胸。
第一句话出自四总穴歌诀,第二句话则是出自八脉交会穴的歌诀。
江云初选用的手法名为龙虎交战,有歌诀曰:
天降真龙从此起。
克木白虎真全体。
反复离宫向北飞。
消息阴阳九六里。
此手法行气通经之力非常强大,且主治顽固性疼痛。
公孙穴位于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缘凹陷处,赤白肉际处。
足三里的取穴,有一个简便方法: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外膝眼,就是膝盖外侧那个小窝窝),自犊鼻直下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江云初第一针先扎的足三里。
在针刺穴位的时候,古人也是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
通常将穴位纵向体内的深度分为三部分:即天部、人部、地部。
而所有的提插捻转的手法都是在这三部分之中操作的。
定好足三里的穴位之后,江云初并没有选择使用之前给美姐用的弹针手法。
而是直接将针破皮刺了进去。
江云初刺入的手法做的极其慢。
慢就会导致进针很疼。
江云初边进针边询问赵大爷的感觉,让江云初里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赵大爷对于江云初的进针并没有感觉。
这种情况就说明了一件事,就是赵大爷的身体已经相当相当的糟糕了。
如果从事或者接触针灸多的人,可能会发现一种情况就是,年轻人针刺治疗的时候,针感、得气的快慢、痊愈的速度都要比老年人快的多。
老年人针感、得气、痊愈都要比年强人慢上不少。
同样是年轻人,在针刺过几次后,针感也会不如之前强烈。
甚至同一个人,同一个疾病,在进行第一次治疗的时候,就会痊愈的快。
而第二次一旦这个疾病复发,再次进行针刺的时候,痊愈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就会比第一次来治疗需要的时间长。
这种情况,很好的说明了一种理论,就是人体之气的问题。
针刺的时候,患者有酸麻涨重的感觉,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的感觉,专业术语称其为得气。
人体生命力的王衰,就取决于这个“气”。
所谓人活一口气,佛为一炷香就是这个意思。
针灸能够达到治疗目的,也是凭借引动的这股气。
年轻人,气足,效果就好,恢复的快。
老年人气微弱,那就恢复的慢。
然而,在一个人身上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那就涉及到人体的另一种认识的方式,就是气在周身的分布。
这个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且繁琐的东西。
如果说要想全面认识这个理论,那就需要掌握人体经络的运行,这部分内容比较多,我们在以后的文中,细细的解释。
下面只是简单解释一下,刚刚说到的,一个人第一次治病与第二次治病恢复快慢得到问题。
我们将周身的气,比喻成水,即可以想象一下,周身都是有一层水液分布的。
就如同腰疼,当针刺的时候,针会将所针刺的穴位附近的水全部聚集过来,那么这个穴位附近的水液就会变的稀薄。
而想让周围的水液恢复到之前正常的水平,那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养护。
短期内,如果养护不当,腰疼再次复发,此时周围的水液稀薄,效果自然就会变得差一些,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针,去引动更多为位置的水液来到这个位置。
这就是其中的原理。
一般的小病都是依靠这个原理。
而江云初所这次所做的这个手法,是需要引动周身所有的气,同时还要江云初自已主动放出一部分内气,去抵抗赵大爷身上的病气。
江云初捻动针灸针,同时手上暗运内力,赵大爷这才稍微有了一些感觉。
得气之后,江云初将针又进一段,然后开始施行手法。
龙虎交战的手法不是过于复杂,主要是以捻转的手法为主。
江云初右手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轻轻搓动针柄,动作虽轻,但是速度很快,手指有节奏的捻转了9次。
9为阳数,这就是所谓的龙行法。
随后,江云初改变运针的方向,向相反方向有节奏且快速的运转了6次。
6为阴数,此是虎行法。
两种捻转方式交替运转,形成龙虎交战手法。
江云初右手捻针,没有运转几个回合,就觉得整个右手如探冰窟,冷、麻、黏的感觉在裹在手上,让江云初心里不由得暗叹病气的霸道。
对待这种情况,江云初选了个非常实用的办法。
右手施针,左手握固。
握固,就是将大拇指按在无名指的指根下,然后手握拳,将拇指握在手心里,如此一来,可以抵御大部分的病气,且不会被病气感染,影响身体。
江云初行针一直持续了十分钟。
这十分钟期间,赵大爷的眉头一点点舒展开来,疼痛已然消散八成。
江云初的后背也已经被汗水湿透。
“行,到此为止吧!”
江云初松开了针柄,将针留在了穴位之上。
赵大爷疼痛消散,看到江云初满头汗水的样子,躺在床上对江云初竖起了大拇指。
目睹整个过程的美姐更是对江云初神乎其神的针法所折服。
痛感消失,不到一分钟赵大爷就陷入了睡眠。
第5章
酱缸
赵大爷安稳,今夜安稳。
第二天交班的时候,已经好几天的没有出现的“姑奶奶”出现了。
这人姓屈,叫屈洋洋。
本来在开早会,交班,汇报病情。
这人出现在办公室里,副主任酱缸也不听江云初汇报病情了,跟个老狗一样,舔着大脸就凑了过去。
“洋洋来了啊!”
屈洋洋抬了抬自已三角眼的眼皮看了酱缸一眼,不咸不淡的叫了声:“刚叔。”
酱缸听屈洋洋叫他刚叔,立即高兴的摇了摇尾巴。
江云初手里端着病例夹子,笑吟吟的看着酱缸这个贱样子。
酱缸回头发现江云初正在鄙视的看着自已,脸色顿时黑了下来:“小江,你继续汇报!嘿嘿乐啥啊。”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