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3章

    “是谁在外呼喊搅扰?”

    小吏头一缩:“柱下史,有位议郎有事相询,特来寻你!”

    “议郎?”里面的声音陷入思索,一会才说道:“且稍待,我这就出来。”

    然而半刻过去了,却无人出来,只听到了沉闷的倒地声!

    黑夫和小吏一惊,走进去一瞧,却见是一个装竹简的书架倒了,上面简牍竹卷都掉到了地上,正好将一个人影压在底下!

    “快……快拉我出来!”

    那人身形硕大,行动笨拙,这会被几石竹简压住,竟动弹不得……

    黑夫力大,走过去一把就将他拽了出来。

    仔细一瞧,却是个这年头难得一见的胖子,其面颊饱满犹如松软的馒头,一对细目深深陷进肉里,但他的皮肤却又很好,肥白如葫芦的瓠……

    胖子方才还吃痛唉唉哟哟地喊,被拉出来后却顾不上检查痛处,而是扑到那些古旧的竹简上,心疼地嗟叹不已。

    “这可是孤本的《尸子》,我尚未抄录,若是弄坏了,该如何是好?”

    他急着将地上的书捡起,却不料下盘不稳,又踩中一卷竹简,再摔一跤,仰天倒地,又被埋进竹简堆里去了……

    此人的脑子要是摔傻了,可是大损失,黑夫只能又拉了他一把,见他没有摔伤,便哭笑不得地说道:“子瓠兄,我知道你嗜书如命,但也不必以书籍为棺椁罢?”

    眼前这个高大白胖的家伙,正是让黑夫过去几年闻名已久的张苍,他是阳武张氏的子弟,荀子的高徒,李斯的师弟,博学的名士,未来的大数学家、科学家。

    然而,等黑夫真正见了此人后,才发现他的真正身份,竟是一个……

    死肥宅!

    第0320章

    帝业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我夫子也在《劝学》中言,学不可以已。我年少时学礼于兰陵,今年已而立,身为石室柱下史,掌管六国图籍,靠着职务之便,也算博览群书了。”

    御史府藏室四史中,石室柱下史职权最小,因为秦人对六国书籍兴趣寥寥,抢来入库收藏而已,平常根本无人问津。

    张苍作为廷尉李斯的师弟,闻名天下的学者,却自荐来做了这官,不求名利,实在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

    就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的学霸,还对黑夫诚挚地说道:

    “但我学的越多,越是觉得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故我死时,若真能如黑夫所言,以书为棺,以典为椁,带着满车简牍下黄泉九幽,此生足矣……”

    这本是一段励志感人的劝学之言,不过看着眼前这白白胖胖的家伙坐在案后,一边把自己送他的红糖当零食嚼,一边说着这话,黑夫就觉得场面严肃不起来。

    从四年前在魏地阳武县户牖乡听闻此人之名起,黑夫便想与张苍交游很久了,如今终于来到咸阳,去郎中令处报到之后,他便第一时间拜访了张苍。

    张苍是个心气很高的人,在咸阳也很低调,不涉足政争朝堂,一门心思埋在书堆里。哪怕黑夫同属于李斯一党,还有当过户牖游徼,解张氏包庇张耳妻子之祸的交情在,他最初对黑夫这个贸然拜访的陌生人,依旧十分冷淡。

    黑夫用来敲开张苍防线的东西,竟是他一路带进咸阳的红糖……

    “张子瓠有三好。”

    黑夫的老朋友章邯和张苍交情匪浅,曾对黑夫说过张苍的嗜好:“书籍,女色,美食。”

    “其嗜书如命,可以一月不出户。但这一月之内,身边又不能少了女人。据他所言,一日不御女,则肤欲裂,筋欲抽……”

    “此外,他之所以长得如此肥大,还因喜食甜物,蜂蜜、饴饧,甚至是人乳……”

    黑夫没书籍、女子送张苍,便干脆赠了他五十斤红糖当见面礼。

    需知这年头甜是稀罕的味道,没有那么多蜂蜜吃,饴饧张苍早吃腻了,黑夫送他红糖,正是投其所好,顿时喜出望外,当日就嗑了半斤。随后每天来御史府上班,都会带些,休憩时吃的满手沾黏,仔细地洗干擦净,才会去碰他视若珍宝的书籍们。

    “明明是个甜党,却活在‘咸’阳,真是苦了他了。”

    黑夫有些好笑,他的堂弟彦去了渭北租市肆,打开红糖销路去了,不知千百年后,能不能把咸阳变成“甜阳”。

    也正是以此为契机,黑夫才和张苍攀上了交情,他又刚好住在张苍隔壁,二人很快就孰识了,张苍亦发现,这个靠军功混到咸阳的黔首子弟,虽然故意显露出一番乡下人进城的模样,可谈吐却颇为不凡,不经意间,还偶有惊人之言。

    比如他与张苍提出“算盘”的设想,让张苍深以为然。

    等张苍从差点被书活埋压死的惊吓里缓过来,黑夫也跟他聊起了这两日最热的话题。

    “大王令丞相、御史、廷尉及诸议郎议帝号,子瓠素有博学之名,没被丞相和御史大夫、廷尉唤去相询?”

    张苍道:“右丞相与我不熟,至于左丞相,偏好儒家,主要咨询那些征辟来的博士儒生。”

    秦国丞相分左右,其中右丞相为正,自从昌平君卸任后,就由隗状担任,左丞相则是今年才从御史大夫升上去王绾。

    这两人一个是法家出身,一个则是儒家的同情者,都不会来找他这个不儒不法的家伙。

    “廷尉倒是派人来问过我……”

    张苍也不隐瞒,笑道:“但我只是将廷尉需要的典籍送去,廷尉手下自有聪明的幕僚议论。”

    他虽然是李斯师弟,但二人的交情,颇有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或许是李斯做事十分小心,不愿意给秦王一种“结党”的印象,所以很少找张苍,又或者是因为另一位同门韩非之死所致?

    黑夫来找张苍,亦是有目的的。

    他就算要把正确答案献上去,但做试卷也得有解题过程吧。既然是如此严肃的事情,便不能拍脑袋瞎说,而要兼顾三代传统,甚至追溯上古时伏羲、黄帝、神农的事迹……

    以他的出身,经历,贸然献尊号,肯定会被人怀疑:这厮一个黔首出身的武夫,怎知道这些?

    “和张学霸聊天时听说的”应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这时候,在黑夫的请教下,张苍已侃侃而谈起来了。

    “古有五帝,有人言,五帝是庖牺、神农、黄帝、尧、舜。亦有人言,五帝为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不一而足。但不管如何,都是古之圣王。”

    “然而,这只是近人儒生附会之言,我阅览古书,发现商人绝口不提黄帝、炎帝,其金文所载之帝,乃高高在上的‘明明上帝’,亦可谓之为帝俊。《玄鸟》中的‘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长发》中的‘有娀氏方将,帝立子生商’。均是如此,不过殷商诸君也称帝,因为商君不仅管戎事,也管祀事,既是人王,也是神巫,自视为天帝的化身,帝乙、帝辛便是例子。”

    见黑夫听得有些发懵,张苍又解释道:“帝辛便是纣王。”

    “到了武王灭商,周人看法与商人大相径庭,只称天子,视自己为代天牧民,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故只敢称人王,不号天帝。”

    张苍又嚼了块糖:“不过等到礼崩乐坏,诸侯相继称王,王号已不足以显贵后,帝号便成了更高一等的名号。这时候,便又有人想要称帝了……”

    “子瓠的意思是,过去已有人称帝?”

    黑夫有些惊讶,这些偏门的历史,他还真不知道。

    张苍科普道:“秦昭王时的秦相魏冉乃称帝首倡者。”

    原来,当年秦、齐两强并立时,秦相魏冉就采用秦齐并称为“帝”的策略,拉拢齐国连横。他为秦昭王在宜阳建朝见之行宫,让秦王自立为“西帝”,并派使者向齐湣王送去“东帝”之称号,并约定五国伐赵,瓜分赵国……

    “不过这场称帝,草草结束了,齐湣王称帝不过月余,便被苏秦说服,去帝号了,东帝没了,西帝便遭到天下群起攻之,也只能去之。”

    “但苏秦虽然看似处处为齐着想,但他的真实目的,是辅佐燕昭王破齐。”

    一边说,张苍一边亲自从石室里取了一份帛书出来,黑夫一看,上面写着《遗燕王书》。

    “这是从燕国府库得来的,有人说是苏秦写给燕昭王的信,亦有人说是其弟弟苏代所书……”

    “这是原件?苏秦的亲笔信?”黑夫有些吃惊。

    张苍道:“不得而知,但愿是吧。”

    黑夫接过来后,只感觉上面的燕国文字虽然有些难懂,却能隐约感受到当年苏秦为燕死间,在齐、秦、赵、魏、韩、楚之间长袖善舞,合纵连横的惊心动魄!

    张苍指着上面的一句话念道:“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

    “苏秦欲使秦、赵、燕称帝,一同灭齐。最后虽然五国伐齐达成了,但三国终究没有称帝,据说是秦昭王突然放弃了。”

    “这是为何?”

    黑夫都快忘记自己来石室找张苍的初衷了,而沉浸在数十年前发生的事里,他甚至有些理解,张苍为什么会沉迷书中了。

    秦国的典籍藏在明堂室,但张苍也是那里常客,略一思索,竟直接给黑夫背出了史官所记,秦昭王的原话来……

    “王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若使秦已并诸侯,纵然不称帝,列国亦将臣于秦,若非如此,纵然韩、魏、楚今朝朝秦,夕则又合纵反秦,得空名何用?”

    “王曰,秦灭六国,方可称帝!此百年之愿也,不由孤始,亦不由孤终!虽孤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三世不能则六世,六世不能则十世,终有一日,天下必定于一,统于秦!”

    第0321章

    人生赢家

    “果然,古往今来,图书管理员多有藏龙卧虎之辈!”

    张苍的学问,黑夫不佩服不行,古往今来,文科数学,真的是无所不精无所不通。不过其夫子荀子,本就是集百家大成者,难怪能教出这么厉害的学生来。

    与张苍一起离开藏室时,黑夫又对他道:“昭王说,无其实,敢处其名乎?说得好啊!不过时至今日,大王已一统天下,称帝也是实至名归了。子瓠如此博学,真就不去与诸郎共议帝号?”

    张苍却拍了拍自己的大肚子,笑道:“多的是人参与此事,我就不去凑这热闹了,躲在石室内,吃吃糖,看看书,岂不快活。”

    他指的“热闹”,自然是今日格外搅扰的御史府,除了吏员幕僚外,以及隔壁的丞相府,今日有七十名儒生博士在这两处商议,正在那争吵不休呢……

    稍后,张苍还说,阳武县张家派来了新的庖厨,善做山东菜肴,邀请黑夫一起去用飨。

    黑夫却婉拒了他,他倒是很喜欢和张苍交游聊天,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但张苍家里,他却是去过一次后,再也不想去了……

    为何?虐啊!

    张苍虽然肥虽然宅,但他却也是一个人生赢家。

    出身乡豪,衣食无忧,学习又好也就罢了,今年三十四岁的他,虽然无妻,却有十五六个妾,八九个子女!

    反观黑夫,至今依然是个单身狗。

    黑夫上次受邀去张苍家吃饭时,一进门就被那场面震撼到了,妾室们争奇斗妍,孩子或走或爬,宅院不大,却热闹非凡。

    “我跟他,到底谁是穿越者?”黑夫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了深深的怀疑……

    这么多年来努力得到的一切,在那一刻似乎索然无味了。

    更气人的是,那些妾室里,竟有大半是倒贴张苍的。

    原来这年头,张苍这种“身长大,肥白如瓠”的家伙,因为少有罕见,是被称之为“美士”的!虽然他模样并不英俊,但掩不住博学善谈啊,而且说的话又不像老儒一般枯燥,加上举止彬彬有礼,那些关东的县乡姑娘与他攀谈几句,常被撩得春心荡漾……

    “秦国的审美还是喜欢我这种肤色古铜,浑身腱子肉的壮士。”

    黑夫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但离开军营的集体生活后,职务也松闲下来,他便有些感到寂寞了……

    “等议帝号之事了了,是时候去拜访下老领导了。”

    黑夫知道,内史府不在渭南,而在渭北咸阳城内。

    ……

    之后数日,议帝号一事继续酝酿发酵,那些秦王从山东征辟来的儒生博士们,在憋闷已久后,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他们出入丞相府、御史府,引经据典,把千百年前的古事翻了出来……

    博士们上蹿下跳,议郎也不甘示弱,虽然他们成分杂糅,有山东名法之士,也有关中贵族弟子,或者黑夫这种加塞进来的,却都不愿错过这场参与帝国奠基的机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诸五大夫王戊还是一副议郎领袖的架势,他总结道:“既然大王是令群臣议帝号,也就是说,新的名号,当为某帝!”

    众议郎对这废话纷纷称是,之后王戊又献宝似地谈论起秦昭王称帝的故事,黑夫早就从张苍处听闻了,而且还亲手摸过一些历史文献呢……

    但最后,议郎们也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嬴姓以少昊为祖,少昊乃白帝,不如称‘白帝’如何?”有个议郎如是说。

    另一人却道:“但奉常那边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也,曰女修。既然秦以帝颛顼为祖,颛顼乃帝高阳,还是叫‘高帝’为妥!”

    旁侧又一人打断道:“不然不然,若要追根溯源,还是要追溯到黄帝,为何不称‘黄帝’?”

    王戊则自作聪明地说道:“我听闻,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这便是秦之渊源,何不称‘玄帝’?当年殷商之祖冥,亦曾称之为玄王,既然如此,陛下称玄帝,真是绝妙啊!”

    最后大伙又吵成一团,各有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

    甚至还有人提议称“昊帝”的。

    黑夫听着好笑,日天帝么?前世他看,还看到过有人建立过“昊朝”的呢。对了,主角还姓赵,那不就是赵日天了么,真是笑死他了。

    不理会他们在那各出其策,黑夫只管好自己,在帛书上默默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并将其塞入竹筒里,熟练地封好口子。

    这时候王戊诧异地走过来,故意道:“左庶长去了一天藏室,收获颇丰啊,这么快就写下了?不知献上的尊号是什么?”

    “昧死斗胆一写,陛下定不会允,岂敢再言?”

    不管他们怎么问,黑夫都不说,帛书已封入竹筒,并印上了议郎的印,不经秦王或郎中令允许,已无拆封可能。王戊也只好作罢,并以为黑夫一个乡巴佬,肯定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言。

    “别是夺我提议的‘玄帝’用之就行……”他还是有点担心。

    不过王戊的小人之心,在郎中令将诸议郎所进尊号献上去后,他们与那七十多名儒生博士在章台门处相遇时,便无影无踪了。

    两边相互试探性地询问一番后,议郎们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被这群不要脸的儒生秒成了渣……

    “某帝?”

    一位来自邹地的年长儒生,听王戊得意洋洋地说了“玄帝”的尊号后,忍不住笑出了声。

    博士们虽然也来自不同学派,七十余人,竟能分十来个派系,相互撕逼没有一日消停,但在对上其他群体时,却还是齐心协力的。

    于是,这位邹博士和其他博士对视一眼后,便说道:

    “吾等奉命在丞相府、御史府商议后,进言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故帝号已不足尊,唯皇可也!”

    “皇?”

    除了黑夫外,众议郎都目瞪口呆,他们都纠结在“帝”上了,哪能想到这茬呢?

    按照儒生们不知从哪里找出来的“典籍”证明,结合当世传说,三皇可是比五帝还要古老的,不过到底三皇是哪三个,说法也不一而足,或说是伏羲、女娲、神农,或说是伏羲,神农,黄帝。

    虽然议郎为六百石之官,地位俸禄都比博士高,但在拍马屁的技术上,却被博士们完爆了。

    这时候,黑夫也瞧见,博士中,有个笑容有些尴尬的年轻人,正是在陈县舜庙被他手下们搜身的鲁儒叔孙通……

    “叔孙先生。”黑夫走过去和他打招呼,他还因听到了叔孙通的一番自言自语,算捏着他一点把柄呢。

    叔孙通不敢怠慢,与黑夫见礼后,黑夫便出于好奇,问博士们到底献上了何种尊号。

    现在众人的帛书已经献上,无从更改了,说也无妨,于是叔孙通对他轻声道:“虽然吾等决意献三皇为尊号,但对于三皇之中谁最尊贵,却因学派不同,而看法不同……”

    这很正常,儒家内部分了好多学派,都快打出狗脑子了,除了传统的各家外,因为为不同经典做注不同,又分了好多,例如春秋分三家,诗也分数家,为某一句微言大义的理解区别而不相为谋。

    叔孙通道:“于是吾等分为了三派,争议不休,而后,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廷尉选定了泰皇……”

    黑夫问他:“那你献了什么?”

    叔孙通道:“我当然是随大流了,左庶长还记得在陈县见过的漆雕氏和乐正氏二老么,他们和二十余博士则献了另两个,漆雕氏认为地皇为佳……”

    “而乐正氏则进献了他们以为最尊贵的尊号。”

    黑夫心里一紧,莫非是……

    叔孙通笑道:“天皇!”

    ……

    PS:嘛,当时秦国诸臣议帝号的参与度和心理,应该和大伙儿给黑夫取姓时差不多,想想那场景应该挺好玩的。

    第0322章

    不谋而合

    入夜时分,忙碌了一整天的丞相、御史及诸卿官署纷纷灭了灯火,官吏各归其家,章台街两侧陷入了一片黑暗。

    但一墙之隔的章台宫内,秦王政的寝宫却依旧灯火通明,光亮由殿堂上十余架高大如树的青铜灯架发出,从齐地海滨运来的上好鲸油作为燃料,让灯蕊长明不灭。

    秦王政一天的工作,尚未完成,随着疆土急剧开辟,他每日需要处理的政务也迅速增长:

    新置各郡要委派的守、尉、监人选需要他审批,预计徙往咸阳的六国豪富名单也拟定出来了,需要批准,还有打算近期推行的收天下兵器、隳各地关梁,在齐楚燕推行秦律及秦的度量衡……

    秦国所做的不仅是毁灭旧世界的青铜躯壳,也在铸造新秩序的镔铁骨骼,需要构建的东西太多了,简直是千头万绪。

    所以秦王政才会如此忙碌,他白昼审核断狱,深夜整理奏书,第二天鸡鸣便起,又事必躬亲地操持文墨,将新送到的奏书一一批阅,发往丞相、御史处。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用这句话来形容秦王的工作,再合适不过。若非他身处壮年,精力充沛,一般人早就被压垮,或者怠政了。

    总算料理完这些事,让两个身高马大的郎卫将阅毕的上百斤奏疏抬走后,夜色已深。秦王政才在宫人侍候下,用热水敷面片刻,又马不停蹄地让人将群臣所议帝号的奏疏送上来。

    最先打开的,是丞相隗状、王绾,御史大夫冯去疾、廷尉李斯四位大员的合奏。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