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8章

    秦瑶便当他不爱说话,放松的点点头,“不是这附近的人就好,盛国律中有一条,百姓路遇盗贼,击杀无罪。”

    她冲他抬了抬下巴,“走了。”

    刘季立马跟上,路过那片被她用脚扫过的砂石时,一个大跨步,跳了过去。

    两人一前一后回到家,已经半下午。

    何氏做完了午饭就回去了,帮工的族人们正在屋前屋后忙碌着。

    瓦片陆续送来,新屋子在大家的努力下,渐渐有了雏形。

    秦瑶惊奇发现,这些日子家里的饭菜可口多了,家里的屋子也变干净了,每天都有人维护,保证家里的整洁。

    家里那个男人现在基本天天在家,也不出去招小媳妇逗大姑娘,把家务料理得越来越好,甚是合她心意。

    秦瑶隐约猜到,这应该和那天从下河村回来的事情有关系。

    但她不知道的是,那天两人一回到村里,刘季立马就把藏起来的铜钱翻出来,抓了一把就急匆匆往村里去。

    他先找到周嫂子,在对方诧异的目光下,给了她十个铜板。

    “这是?”周嫂子有点莫名,还有点害怕。

    今天的刘老三不对劲,别是又干了什么亏心事吧?

    刘季一脸愧疚的说:“嫂子,前几日你家地里的菜都是我摘的,这是那几日的菜钱你拿着,可千万别告诉我家娘子我摘了你们家菜地里的菜。”

    什么摘的?明明是偷的!

    周嫂子火气蹭的就上来了,“好啊,原来是你,害我追着村里那帮小子骂了两天,也没人承认,原来是你干的!”

    刘季看她生气,赶忙认错:“嫂子你别生气,我是一时间忘了给你钱了,这不就拿钱过来还你了嘛。”

    周嫂子还不知道眼前这个男人什么德行,稀奇的掂量着铜板反问:

    “三儿,今天太阳也没打西边出来啊,你真是变了啊,偷东西还知道还回来了?”

    刘季忙纠正:“什么偷,我就是买的,嫂子你记住,我是拿钱跟你买的菜,绝不是偷!”

    说完,又给了她两个铜板,美其名曰,封口费。

    周嫂子发现,她有点看不懂面前这个男人了。

    这还是从前那个刘老三吗?

    刘季再三叮嘱,完全不要把这事告诉他娘子,得到周嫂子点头答应,转身继续往村头王婆婆家赶去。

    王婆婆正坐在门口纳鞋底,一看见刘季跑过来,看似昏花的一双老眼瞬间睁开,怒喝道:

    “刘老三你这个混账东西,你还敢到我家来抢我鸡蛋?”

    王婆婆年轻的时候摔了一跤,小腿骨折没治好,从此落下病根,腿脚有些不利索。

    前两年天下大乱,儿子被征召死在战场上,儿媳妇改嫁跑了,只留下一个小孙子,祖孙俩相依为命。

    王婆婆干不了重活儿,就养了很多鸡鸭,靠卖鸡蛋鸭蛋做营生,祖孙俩这才活了下来。

    鸡蛋就是王婆婆的命,谁料到,那日她前脚刚出门去给鸡鸭捉小虫加餐,后脚刘季就来了。

    小孙儿年纪小,被刘季诓骗开门放他进了院。

    也就一转眼的功夫,就让他顺走了五颗鸡蛋。

    家里的鸡蛋鸭蛋,小孙儿每天都要数好几遍,清清楚楚记得数目。

    刘季走后,他一数,才知道是被刘季骗了。

    王婆婆回到家时,看见的就是可怜的孙儿坐在门口哇哇大哭,再一听他说是刘三叔骗的,气得半死。

    她想去找刘季,又忌惮这小子混不吝的只怕不知轻重伤了自己这把老骨头,犹豫再三,还是没去。

    却没想到,她不去找刘季麻烦,刘季这不要脸的居然又来了!

    王婆婆抄起放在门边的棒槌,一副刘季敢靠近,她就和他拼命的凶狠模样。

    刘季赶忙说:“你别激动,我是来给你蛋钱的,那日走得匆忙,忘记了,你别误会,我刘季可不是那种人。”

    说罢,数出五枚铜钱,放在地上,转身离去。

    走出去一会儿,突然又调头折返,把刚要去捡钱的小孙儿吓得一溜烟跑回家,躲在奶奶身后。

    刘季嘿嘿露出一个自以为和善的笑容,递出五文钱,“再同您买五个鸡蛋,晚上给我家娘子加餐,她这些天忙,我得给她补补。”

    王婆婆将信将疑,谁不知道刘老三满口谎言,没有一句是真?

    她让孙子去把钱拿过来,见刘季居然真给钱,这才压下心底狐疑,去拿了五颗新鲜的土鸡蛋放在地上,让刘季自己拿。

    “婆婆,你家鸡蛋比别家的好吃多了,下次我还来哈。”刘季灿烂一笑,捡起地上的鸡蛋揣回里,转身,长舒了一口气。

    这下,总算是放心了。

    就算家里那婆娘发现,也挑不出他的错。

    也就......不能杀他了。

    他活了二十三年,从未想过,会有人在自己面前杀人如砍瓜切菜一般轻松随意。

    更想不到,自己居然还把这尊杀神亲自娶进家门。

    倘若他早知道......作孽呀!刘季仰头望向苍天,他现在就是后悔!

    经过刘家老宅时,刘季满脸悲怆的走了进去,平生第一回向他继母张氏好声好气。

    只为让她传授自己一些厨艺,好用来讨好家里那尊杀神。

    张氏:就...挺突然的。

    039

    新房建成

    腊月到来,历时一个月零八天的房子总算是弄好了。

    原本的两间屋子重新抹好了墙面,新墙面整齐光滑,房顶加固后,撤掉茅草顶,盖上了青色的瓦片。

    在房子原有的基础上,东西两边各增了两间屋子。

    西边是两间稍大的瓦房,每间二十平方,一间是秦瑶的卧室,一间是大郎兄妹四人的新卧室。

    秦瑶卧室里的家具都是新打的。

    一张一米五的床,一个一米五宽,高两米的衣柜,两个四方箱子,还有一套办公桌椅。

    除了床和箱子是这边流行的简单样式,剩下的衣柜和书案,都是秦瑶自己亲手设计的。

    衣柜四四方方,不需要任何雕花样式,和现代的简约风家具一模一样。

    内里分隔做了挂衣区和叠放区,下面还配了四个抽屉,顶部留有余量专门放置棉被。

    书案就是一张一米二乘六十厘米的长方桌,桌子带两个抽屉,再配一把简单木椅,就齐活了。

    铜镜很贵,秦瑶没舍得买,暂时空缺,除此之外,日常生活需要用到的东西都齐了。

    余下的空间,等她以后有想要的再慢慢增添。

    兄妹四人的卧室里面,放了秦瑶让木匠打的两张一米三五的上下床。

    这样一来,兄妹四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床位。

    为了抢上铺,兄妹四人抓阄都抓了很久,最后上铺被三郎和二郎承包,大郎和四娘则睡下铺。

    在两张床的中间,放了两张新打的箱柜,又能做收纳,平面还能放置一些日常用品。

    在每张床下,都有两个抽屉,加上箱柜,兄妹四人分配到的储物空间都是一样的。

    窗户下方,放着一张两米长,宽八十公分的桌子,配四条高凳,兄妹四人一人一条。

    因为四娘是女孩子,秦瑶也考虑到她长大后不方便在跟哥哥们睡一个屋子,所以在四人的房间里,提前做好了一个可以插入木板的门槛槽。

    等四娘长大一些,把门板插上,就能隔出一个独立小空间,里面够放一张单人床,一套梳妆台,和一个小衣柜。

    而且门也提前留好了,现在是锁着的,以后打开就是另外一扇门,完全的独立空间。

    在兄妹四人的房间布置上,秦瑶算是把一碗水给端平了。

    因为这高低床的样式木匠觉得精妙收了去,全屋家具打下来,给秦瑶打了很大折扣。

    东边新增的两间屋子就要小很多,是茅草顶,一个十五平,一个只有六平。

    大的这间是厨房和杂物房的结合,隔出了两间屋子,紧挨着原来的偏屋。

    原来的灶台敲掉了,重新请泥瓦工做了个新的灶,开了两个灶眼,以后做饭和炒菜可以同时进行。

    秦瑶特意问了刘季有没有什么意见,他摇头说没有,这样很好,那便没有再更改的。

    水缸新买了一个,加上从前的水缸一共两个都放在厨房里,挑满一次水,够全家人用三天,比从前一天都要挑好几次方便多了。

    当然,如果后山上有天然的泉水可以引进,那就更好。

    但因为工程量太大,暂时只能放一放。

    六平米的小房间,就是洗浴房了。

    九叔把运输途中碎掉的那些瓦片全部铺在了地上,用木锤子一块块全部敲得平平整整,就算地面沾水也不怕变成稀泥。

    这里秦瑶打算专门用来洗澡的,夜里还可以放恭桶在这里,方便起夜上厕所。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茅房,但因为风水之类的迷信心理,茅房都建得远远的,一般在房屋的后面,距离大概三十米左右。

    当然,距离五十米也是有的。

    秦瑶只能入乡随俗,把茅房建在离家二十多米远的山脚下。

    上厕所时,得先从新建的围墙后门通过,出了门,走过一片荒地才能上茅房。

    幸好她还有个淋浴房,平时要是犯懒,可以在家凑合一下,等天亮再拿到茅房里倒掉。

    刘季从主屋搬到了偏屋,以后这就是他的房间,屋里都是原先家里用的老家具。

    用不了的那些,都让秦瑶劈来烧火了。

    对此,刘季虽然羡慕新屋子新家具,但也没敢说什么,只是做饭的时候,小小声抱怨两句不公。

    明明是他在这个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待遇却还不如四个每天到处乱跑的娃。

    从前的主屋,成了会客的堂屋和吃饭的饭厅,里面只简单摆了些桌椅板凳,就没别的装饰了。

    现在新家里的全部家具,都是原木色的,青色的泥地面用锤子一捶捶敲得严严实实,地面光亮平整,整个家给人的感觉温馨而明亮。

    新建了两米高的围墙,把整个院子护在中间,分了前后两个院子。

    前院十分宽敞,圈了不少之前的空地进去,刘老汉特意用捡来的石块围了两个菜地,张氏还送了一包菜种,叮嘱刘季自己种点菜吃,天天花钱买也不像话。

    在厨房门口,秦瑶做了一个大水槽,方便洗衣洗菜之类的。

    水槽用的是石头猪槽,大伯家不要了的。

    秦瑶一个人把沉甸甸的石槽扛了回来,洗干净后用镐子凿平四壁,就有了一个现成的大单槽,足足一米二长呢。

    九叔帮忙找了四根短木做好支架,离地八十公分,把石槽放上去,严丝合缝,就是一个完美的洗水池。

    平时用来洗碗洗衣服什么的,肯定很爽。

    石槽中间秦瑶凿了个下水用的洞,平常木塞子堵住就能蓄水。

    为了不弄湿院子里的地面,用竹子做了通水管,直接联通到屋檐下的排水沟里,顺着水沟,排到屋外的荒坡。

    这个水槽做完,前来帮工的族人们都说好用,打算回去给自家的女人们也做一个,省得搬动一大盆水去倒掉,累得慌。

    为了配合这个水槽,秦瑶把厨房里的两只水缸挪了一只过来,用水就方便了。

    倘若下雨,水槽里的积水也能用来浇浇菜。

    后院则稍小一点,目前空置着,秦瑶打算到时候立几个木桩之类的,做个习武场。

    整个新家建成后,秦瑶总算感受到了一点生活的便利。

    算了个黄道吉日,请两位嫂嫂一起做了一顿饭食,邀请村里人过来暖房。

    大家伙见到这些从前没见过的洗手池、淋浴房、还有简单好看的原木家具,羡慕不已。

    040

    你当我容易

    刘老汉和村长还有族长坐在堂屋里,身前围着族里有名望的老人们。

    听着他们的夸赞,抬头看向院子里正和秦瑶一块儿招呼客人们吃菜的刘季,那颗为他提了二十三年的心,这回总算是落下了。

    “老三。”刘老汉朝院里喊了一声。

    刘季穿过院里摆满的桌椅挤了过来,先叫村长和族长,又跟族老们谄笑着点点头,这才来到他爹跟前,“爹,您有啥事?”

    刘老汉喝了两杯酒,微醺,难得和蔼的握住儿子的手,指着这崭新的屋子说:

    “你看看,这亮亮堂堂的屋子,结结实实的青瓦,这可都是瑶娘的功劳,三儿啊,爹说句实话你别生气,要是没有瑶娘,你现在绝不可能好端端的站在这。”

    这话族老们都赞同的点着头,本来他们看刘季挺不顺眼,但现在因为勤劳肯干的秦瑶,连带着看刘季这混不吝都顺眼多了。

    刘季嘴角微抽,心里委屈涌了上来,反手一把抓住刘老汉的手,

    “爹啊,你是不知道儿的苦啊。”

    刘老汉睨他一眼:“你有什么苦的,这么大的屋子给你住着,这么好的婆娘为你持家,你别不知足!”

    老头把手抬了起来,一副要揍人的模样,“你以后对瑶娘好点,夫妻两个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别再犯浑,听见没有!”

    刘季算是发现了,现在就算他说秦瑶杀人不眨眼,也没有人会相信。

    算了,他绝望的想,哪天自己被秦瑶杀了,就算尸体发烂发臭,也没人发现。

    刘老汉只当儿子是默认,对他的表现态度还算满意,又交代了一些话,这才放他走。

    饭毕,女人们留下帮忙收拾碗筷,趁此机会,秦瑶在何氏和邱氏的提醒下,把村里的人认了个七七八八。

    要洗的碗很多,大家用着秦瑶家的大水槽,不用不知道,用了都种草。

    站着洗碗,不用蹲着,腰也不累。

    而且倒水只要拔掉木塞就能自己流干净,不用两个人抬着一大盆水拿去门口倒掉。

    水槽也大,清洗空间很足,好几个人围在一块儿也不挤,一大盆碗,十几分钟就洗完。

    秦瑶把剩下的那些菜分成几份,让前来帮忙的几家带走,表示感谢。

    虽然是剩菜,但秦瑶大方,特意买了二十斤肉回来做菜,剩下的菜里还有不少肉呢,没有人会嫌弃,只觉得秦瑶这人大大方方,不抠搜。

    好几个同龄年轻妇人都邀请秦瑶得空去她们家一块儿做女工。

    有几个知道秦瑶不会女工的,玩笑道:“就算不会拿针线,坐着大家伙闲聊天也好,三嫂一看就是见多识广的,我们就爱听外头的事呢,你多给我们讲讲。”

    其余妇人们便附和道:“是呢是呢,我们最爱听新鲜事。”

    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和真诚,秦瑶笑着应下,“好,有空就来,你们可别嫌弃我。”

    众人忙道怎会嫌弃,她们欢迎得不得了。

    院子收拾好,时间也不早了,各家拿回自家带来的锅碗和桌椅板凳,家去了。

    刘家老宅众人也随后散去,农人家里没得闲的时候,不下地也要织布纳鞋,活多着呢。

    秦瑶送走所有客人,把大门关好,又将各屋都检查一遍,回了自己的房间。

    她用木炭条在一张木板子上划了一会儿,计算这段时间的开支。

    修房子连同工钱和家具这些,花去了十两银子。

    这期间因为天越来越冷,刘季可怜巴巴提出申请要一套棉衣,又花了三钱银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