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9章

    刘季看了秦瑶一眼,见她没有任何反应,这才继续说:“也不一定就是五十文,过两日外头还不知是什么价呢,反正,咱们只要卖得比那些黑心奸商便宜,就肯定不愁卖。”

    现在这时候,粮食自然是不愁卖的,就是一想到要卖这么贵,而自己拿出的本钱才那么一点,老宅众人心里都有些忐忑。

    秦瑶也不急,这两日还得在村里忙文具厂的事,可以让他们再想两天。

    反正她是要卖粮的,这个机会错过就没了。

    当初囤粮,她除了保底的心思外,就想着到时候趁粮价高涨时能再小赚一笔。

    回村的路上秦瑶看过,田里稻子长得都很好,有秋收兜底,一万斤全出了都不怕。

    况且等到七月中下旬稻子收获,粮价就会慢慢回到正常价位,加上周正那边刚得来的消息,朝廷赈灾令落实在可能在半月后。

    所以,抛售粮食的最好时间就是眼下这十来天。

    当然,风险也存在,背地里那些势力可不会允许有人抢他们的生意。

    但想赚钱又怎会没有风险?

    秦瑶不怎么担心,因为她护得住自己的生意。

    叫上玩累了蹲在门边的四个娃,秦瑶夫妇俩领着孩子们回家。

    路过河边时打了超大一桶水提回家,刘季生火烧水,一家人终于痛快的洗了个澡。

    夜已深,熄了灯,院里安静下来。

    秦瑶躺在自己柔软舒适的被窝里,贪恋的吸着被面上残留的皂角清香,浑身放松,暂时抛开烦恼,沉沉睡去。

    266

    兜比脸干净

    一夜无梦,秦瑶自然醒时,天还很早。

    院子里传来洒扫的动静,秦瑶起身推开门往外看,刘季正拿着扫帚在扫院里的灰,大郎兄妹四个正端坐在敞开的窗前,轻声晨读。

    从去府城到回来,晨读习惯已经养成,兄妹几个雷打不动,每日早起读书,只有遇到一周中可以休息的那两天才会睡个懒觉。

    大郎一般是不睡的,他还要习武,基本功一日都不能落下。

    这一点二郎就坚持不了,时常躲懒,再加上秦瑶看他没兴趣,没有再管他习武,就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模式。

    不过即便如此,二郎的身体素质也比一般同龄小孩要好。

    秦瑶冲刘季那看去,指了指窗棂上结下的蛛网,示意他一并打扫干净,怕打扰小孩们晨读,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回屋梳好头发,换上轻薄的衣服,提着桶朝村井走去。

    家里两口大水缸,打了三趟才装满,当成是热身。

    等水打好,又到已经被刘季清理干净的后院,同已经就位的大郎一起完成每日运动量。

    做完这些,刘季那边的早饭正好出锅,一家六口围坐在院里的小矮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说着今日的打算。

    二郎刚坐下就举起手打申请,“阿娘,一会儿我们可以去山上玩吗?”

    四娘也学着哥哥的样子努力抬起小手,“阿娘阿娘,我想和金花姐去田边挖野菜可以吗?”

    因为不是休息日,就算学堂放长假不用去上课,出门玩也得提前报备一下。

    这是秦瑶定下的规矩,她不常在家里,有时候在厂里从早忙到天黑,孩子要是到处乱跑,万一出点什么事她都不知道去哪儿找人。

    所以提前报备就很好,至少她清楚知道他们大概在什么地方玩,找人也好找。

    流程正确,想出去玩当然没问题。

    秦瑶点点头,嘱咐他们别往深山里去。

    大郎和二郎欣喜对视,三郎也挨着两个哥哥小小声:“大哥,你把弓箭也带去吧。”

    大郎飞快点点头,还怕秦瑶听见,立马端起碗装作认真吃饭的样子,实际上兄弟三个一颗心已经飞到山林里,想着打鸟抓鱼的快乐。

    刘季也想出去溜达溜达,几口喝完碗里的肉粥放下碗,也举起手,“娘子,我一会儿打算去把牛牵回来,然后去镇子上看看,打听一下粮价。”

    自从知道秦瑶想卖粮,他这一颗心又活泛起来,心想着,恶妇正好要在厂里忙,没空出去打听,那卖粮的事还不是得交给他操持?

    自从上次在府城划龙舟时被秦瑶没收全部私房之后,他这兜里比脸还干净。

    反正他是受够了身无分文的日子,这次怎么着也要抠点私房出来!

    想到这,刘季没忍住发出:“嘿嘿嘿——”的爽朗笑声。

    “你笑什么?”秦瑶狐疑的撇了刘季一眼。

    刘季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一不小心忘了做表情管理,忙收敛,胡说八道:“好久没看到咱们家的大青牛,怪想的。”

    秦瑶嘁了一声,她信了他的邪。

    不过刘季要出去,正好能帮她办件事。

    秦瑶嘱咐道,“我准备自己办一支靠谱的车队,你顺便把金石镇这附近几个村镇的车夫信息给我收集回来。”

    说着,见刘季兴奋的神情明显一垮,秦瑶危险眯起眼睛问:“能办好吗?”

    不能办别出门了!

    “家里的菜地草都长得快比菜还高,还有家里的稻和西瓜地,都得去伺候一遍,肥不够的施肥,草多的拔草,水不够守着水渠引水,事情多着呢,我看你还是别出去,今天先留家里把地里的活干了......”

    “别别别!”刘季赶紧抢下话茬,忙说自己会,“娘子你厂里的事现在才是头等要事,耽误不得,我先去帮你打听,地里的活什么时候都能干,不着急,回头我慢慢收拾。”

    秦瑶点点头,放下碗筷,进屋里拿了自己写好的计划书,出门忙正事去了。

    父子几个跟着秦瑶前后脚出门,一家子围到老宅片刻,各自叫了伙伴,才散开。

    往日的刘家村,地里最是热闹,一眼看去都是在地里田间忙碌的农人。

    现如今,最热闹的地方变成了村口的文具厂。

    秦瑶还没走到文具厂,远远就看见一群人在九叔的指挥下,抬起一根根沉重木梁给即将完工的新厂房上梁。

    她先前寄过来的厂房图纸,现在几乎得到了百分之九十的还原。

    为了节省时间和方便工人施工,新增厂房建在原有的厂房外围,四面环抱,将最原来的厂房包围在中间。

    这样一来,只需要在原来的厂房和现有厂房中间留出通道,两边自然就会变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幸亏当初建厂选址面积够大,避免了转移的麻烦。

    当然,占地变大,租金也涨了点,每年需要上交给族中二两银子。

    这个租金,和外面的比起来,可以说是相当的良心。

    放到外头,这么大一片用地一年租金没有二三十两都拿不下。

    这一次走的是长期主义,不能再像是先前建厂那么潦草,由九叔这个专业人士带队,主体用了半墙的青砖和半墙土坯,顶上全部盖瓦。

    刘木匠当时拿到设计图纸时,大呼奢侈。但后续一想,这是木材加工用的场地,怕水怕火,还真就得用砖瓦以防万一。

    方掌柜那边的木料运过来后,看着头顶能把人烤出幻影的太阳,刘木匠专门留下两个人轮值看守木料。

    一来防火,二来防盗。

    这些现成的料子,一根都值不少银钱,特别是现在外头流民四起的混乱时候,更要注意防护。

    不过也有好的方面,那就是厂里基本是村里人,木料被盗的概率大大降低。

    如今在九叔等人的辛苦建设下,外围新增厂房只剩下上梁和盖瓦这最后两个程序,估摸着两天之内就能完工。

    为了保持干燥通风,每一间屋子都是两面通透的,只有储存的仓库做了四面的墙。

    考虑到人手增多的问题,又多建了一个宽敞的食堂。

    267

    第一次短会

    食堂里搭了大灶台,配有长桌长凳,等到后面正式开工,工人们就可以在食堂集中用饭。

    现在厨房的活何氏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

    邱氏去年因为怀孕没能成为第一批工人,心心念念许久,现在一寻到空缺,背着孩子也要来帮忙做饭。

    所以现在妯娌俩一起分担早午两顿饭的工作,因为食堂还没建好,在原来的场地上垒了三个灶台,可以同时让三口锅一起运作。

    一边炖汤、一边煮饭、一边炒菜,何氏和邱氏都是手脚利索的,还算忙得过来。

    秦瑶走过去看了一眼正在为午饭备菜的两个嫂子,见二人手快得就要留下残影,立马摇头,这做饭的活没点技术真干不了!

    厂里现在具体有多少工人秦瑶还不清楚,一眼望过去,忙碌的人少说也有五六十个。

    但这其中应该有一部分是九叔带来帮忙建厂房的。

    厂里几乎没有闲着的人,秦瑶在其中走动,专心干活的人们都没注意到她的到来。

    秦瑶一个人把文具厂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看了一遍,心里大概有个数了,这才找到正在和芸娘吵架的刘木匠,让他通知几位老骨干,先到木料堆那边的空地上开个短会。

    “啥会?”刘木匠这会儿正吵到气头上,加上秦瑶又蹦出个他从没听过的新词,难免急了些,询问的声音像是在发飙。

    秦瑶暗暗咽了口口水,知道这大半个月来厂里靠他一个人撑着,大叔人已经要到崩溃的边缘,语气都不自觉温柔下来,好声好气的解释:

    “就是把大家叫到一起,我们一起说一下各自现在负责任务情况,有问题就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懂了。刘木匠点点头,冲芸娘那挥挥手:“就照你说的来吧,反正刷漆这个活交给了你,那出了问题你自己解决!”

    说完,指一指堆放木料的空地,示意她自己过去等秦瑶开那什么会。

    刘柏三兄弟秦瑶刚刚已经通知过了,刘木匠又去叫刘琪、顺子、九叔。

    “对了,把村长和族长也叫一下!”秦瑶突然想起来,急忙嘱咐。

    刘木匠应下,转头就差遣刘琪去把他爷和族长都喊来。

    “干什么啊?”村长还在地里看田水,冷不丁被孙子叫去说要开什么短会,有点没反应过来。

    刘琪也不知道啊,就伸长脖子大喊一声:“爷您快点,秦娘子正在那边候着您呢!”

    匆匆说完,兴奋的跑向族长家。

    村长又好气又无奈,“这孩子,毛毛躁躁的......”

    看到突然出现的刘琪,族长也很懵,不过听完刘琪的解释,又觉得有点意思,“走,看看去,看看秦娘子又要弄些什么动静。”

    秦瑶这边,叫上芸娘和自己一起布置场地。

    中途问了下为什么和刘木匠吵架,芸娘笑笑说:“没什么大事,我只是觉得咱们先前上漆的工序现在用起来有点慢了,想要改得快一点。”

    刘木匠不喜欢自己的东西被人改动,所以有点不开心。

    不过刚刚刘木匠的意思看来也是同意了,芸娘灿烂一笑,“我会先做个样给他瞧,毕竟刘木匠经验比我多,等他点头了,我再这么教大家。”

    秦瑶偏头看着笑容灿烂的芸娘,感受到她的充实和幸福,嘴角也控制不住翘了起来。

    “芸娘,厂里有你这样优秀的年轻人,我非常开心。”秦瑶认真说道。

    芸娘一怔,紧接着脸唰一下红了起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其实我小时候做梦都想做木匠,看到那些木头一点点在我手里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心里就觉得开心,很满足。”

    秦瑶教她一个新词,“这就是成就感。”

    “成旧杆?”芸娘有点懵,好怪的词。

    秦瑶无奈一笑,“看来我还得弄个扫盲班,给大家伙扫扫盲。”

    “啊?”芸娘有点慌,“我们都没瞎啊,没有人盲的。”

    要不是怕芸娘会恼羞成怒,秦瑶已经大笑出声。

    强忍笑意,安慰的拍拍年轻人的肩膀,“我是说文盲。”

    芸娘脑子里这才转过弯来,原来秦娘子是说他们不识字啊!

    不过这识字的人说话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文盲、文盲,不就是睁眼瞎吗?还真挺贴切。

    看芸娘自顾露出恍然大悟的呆滞神情,秦瑶拍拍她,让她去搬桌椅板凳。

    桌子一张,长条凳四张,到时候坐不下,多余的人就坐木料堆上。

    秦瑶掏出放在腰间布袋里的一小块茶饼,递给大嫂何氏,让她帮忙煮一罐。

    这是刘季死活都要从府城买回来的,说是家里来客总让人喝白水,那太失礼了。

    况且遇到年节,还能送人。

    秦瑶想想,觉得有道理,拨了购茶经费。

    何氏稀罕的瞅了眼这茶饼,发现和昨晚秦瑶送他们的茶一样,想起当时的开心,整个人笑呵呵的。

    茶水很快就冲好了,乡下人不讲究这些,喝个味儿就是。

    秦瑶让二嫂给自己拿一摞碗,一会儿好倒茶喝。

    怕秦瑶不好拿,邱氏翻出一只菜篮子给她,把碗和茶水都装篮子里,拎着好走。

    众人看着秦瑶这一番折腾,只觉得新奇。

    芸娘倒是暗暗记下来这些,想着下次开短会,就照这个模式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人员也都到齐了。

    秦瑶示意芸娘给大家伙倒茶,站起身来拍拍手,把众人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这边来。

    “非常荣幸村长和族长能够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到现场,我现在宣布,刘家村文具厂骨干成员第一次短会,现在正式开始!”

    “下面有请我们的副总管刘金河起立,为大家介绍一下到会人员,大家鼓掌欢迎!”

    秦瑶啪啪鼓掌,在座众人新奇的面面相觑,也跟着拍手鼓掌,欢迎刘木匠起立做介绍。

    很好,适应力都很强,虽然觉得她这些动作有点奇怪,但都很配合。

    队伍很好带,秦瑶非常满意,在自己的坐位——木料堆上坐下,冲拘谨站起的刘木匠鼓励的点点头,示意他放开了大胆的讲。

    “咳咳!”刘木匠轻咳两声想开开嗓,但没想到嗓子更干了,芸娘赶紧给他递上一碗茶水。

    喝了半碗茶,看着面前这一张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脸,刘木匠瞬间来了感觉,单手叉腰,指向年龄最大的九叔,开始为众人做介绍。

    268

    各司其职

    “这是九叔,大名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哈。”

    被提到名字,九叔忙站起身冲大家伙笑了笑,才坐下继续听刘木匠说。

    刘木匠一边介绍,九叔一边补充自己负责什么事情,余下几人也都是这样的模式。

    毕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开会,这种条理清晰的工作分配,刘木匠不能说得太清晰。

    不过大家伙也不介意,反正都听明白了。

    九叔从前是水磨厂的采石组小组长,主要管采石那片。

    现在水磨厂只留下一个生产间,隔三差五接点散单,大部分从前的工人都调到了文具厂,于是就把九叔提拔为整个水磨厂的总管事,手下领着两个人,全权负责后续水磨的维修、制造等工作。

    还有,现在建新厂,九叔临时又担任新厂房建设的总把头。

    顺子还是负责销售,对外事物都是他在接洽,为人圆滑会说话,脸皮也厚,放得下身段,这几次木材接回厂里都是他从中协调。

    刘柏和刘肥目前是运输小队的队长,刘柏还兼任护卫队长,负责原材料的防盗防火工作。

    刘仲负责采买,厂里现在需要的木工工具都是他负责,同时还包揽了厨房的日常果蔬油粮的购买工作。

    只要是要出村去购置的物品,都由刘仲来负责。

    因为运输工具就只有秦瑶家留下来的牛车,所以这大半个月里,兄弟三人基本都是同车出行。

    “秦管事,咱们厂里钱要是够的话,我想再给咱们厂里买辆马车,这样用起来方便些。”刘仲试探着提议道。

    怕钱不够,说完建议立马表示,要是经费紧张就算了,借一借村里有牛马的人家,给人家一点草料费也行。

    秦瑶冲他笑了笑,“这个问题一会儿我们会着重讨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